《嬌女詩》

《嬌女詩》是魏晉時期詩人左思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魏晉 左思

詩詞正文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
小字為紈素,口齒自清歷。
鬢髮覆廣額,雙耳似連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
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
嬌語若連瑣,忿速乃明劃。
握筆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執書愛綈素,誦習矜所獲。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畫。
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織。
舉觶擬京兆,立的成復易。
玩弄眉頰間,劇兼機杼役。
從容好趙舞,延袖象飛翮
上下弦柱際,文史輒卷襞
顧眄屏風畫,如見已指摘。
丹青日塵暗,明義為隱賾。
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
紅葩綴紫蒂,萍實驟抵擲
貪華風雨中,眒忽數百適。
務躡霜雪戲,重綦常累積。
並心注肴饌,端坐理盤槅。
翰墨戢函案,相與數離逖
動為壚鉦屈,屣履任之適。
止為荼菽據,吹吁對鼎鑠。
脂膩漫白袖,煙薰染阿錫。
衣被皆重地,難與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長者責。
瞥聞當與杖,掩淚俱向壁。


注釋

1嬌女:據《左棻墓誌》記載,左思有兩個女兒,長名芳,次名媛。這裡的嬌女,即左芳及左媛。
2皎皎:光彩的樣子。白晳:麵皮白淨。
3小字:即乳名。左媛,字紈素。
4清歷:清楚歷落。
5廣額:寬廣的額頭。晉時女子習尚廣額。邰希莞眉。連壁:即雙璧,形容雙耳的白潤。這兩句是說鬢髮覆蓋著廣額,雙耳象一對玉壁那樣圓潤。
6明朝:猶清早。黛:畫眉膏,墨綠色。類掃跡:象掃帚掃的似的。形容天真瀾漫,隨意塗抹。這兩句是說自己早晨在梳妝檯前畫眉,把眉毛畫得象掃帚掃的一樣。
7濃朱:即口紅。衍:染。丹唇:即朱唇。黃吻:即黃口,本指小孩,這裡指小孩的嘴唇。吻:唇兩邊。瀾漫:淋漓的樣子。這兩句是說嘴唇用口紅塗抹得一片赤紅。
8連瑣:滔滔不絕。忿速:惱急。■(忄+畫,音huò):乖戾。明:明晰乾脆。這兩句是說撒嬌時話語滔滔不絕,惱怒時便暴跳如雷。
9握筆:執筆。利:貪愛。彤管:紅漆管的筆。古代史官所用。篆刻:指寫字。益:進步。這兩句是說紈索喜歡用好筆寫字,但不能期望有所長進,因為她寫字不過是遊戲。
10綈(tí):厚絹,所以作書套。素:白絹,所以書寫。矜:自誇。這兩句是說紈素是由於喜愛綈素才翻書,一有所得便向人誇耀。以上寫紈素。
11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紈素之姊。(見《左棻墓誌》)
12粲:美好的樣子。如畫:美如畫。 
13 輕妝:談妝。紡績:紡紗織布,續麻為縷叫績。這兩句是說淡妝只喜歡臨近樓邊,光顧照鏡子竟忘了紡績。
14觶(zhì):疑當作觚,是一種寫字用的筆。京兆:指張敞。張敞在漢宣帝時做京兆尹,曾為妻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擬京兆:模仿張敞畫眉。的:古時女子面額的裝飾,用朱色點成。成復易:點額屢成屢改。這兩句是說惠芳握筆模仿張敞的樣子畫眉,學著點的,點成了塗了重點。
15頰:嘴巴。劇:疾速。兼:倍。機抒:紡織機。這兩句是說化妝時的緊張情況,倍於紡績工作。
16趙舞:古代趙國的舞蹈。延袖:展袖。翮:鳥羽的莖,今所謂翎管。飛翮:飛翔的鳥翼。這兩句是說她喜好舒緩的趙舞,展開兩隻長袖象飛翔的鳥翼。
17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襞(bì):摺疊。這兩句是說她又喜好弦樂,當她鬆緊琴瑟弦軸的時候,便漫不經心地把文史書籍都卷折起來。
18屏風畫:屏風上的繪畫。如見:仿佛看見,看得還不真切。指擿:指點批評。這兩句是說對屏風上的繪畫,還未看清楚就隨便批評。
19丹青:指屏風上的畫。塵暗:為塵土所蒙蔽。明義:明顯的意義。賾(zé):幽深難見。隱賾:隱晦。這兩句是說屏風上的畫,日久為灰塵所蔽,明顯的意義已經隱晦難知了。以上寫惠芳。
20騖:亂跑。果下:指果實下垂。這兩句是說在園林中亂跑,把未成熟的果實都生摘下來。
21紅葩:紅花。蒂(出):花和枝莖相連的地方。萍實:是一種果實,據《孔子家語·致思》記載,楚昭王渡江,見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園而赤。昭王得到後,派人去問孔子,孔子說:“此萍實也,惟伯者為能獲焉。”《家語》為魏時王肅所偽造,它所說的“萍實”和此詩所詠當為一物。驟:頻繁。抵擲:投擲。這兩句是說她們在萍實未成熟的時候,就連托摘下來,互相投擲玩耍。
23華:即花,六朝以前無花字。貪華:喜愛花。眒(shěn)忽:左思《蜀都賦》:“鷹犬倏眒。”眒忽當即倏眒之意,疾速也。左思可能用的是當時的俗語。適:往。這兩句是說她們因為喜愛園中的花,風雨中也跑去看幾百次。
24躡:踏。重:復。綦(qí):鞋帶。這兩句是說她們一定要到外面去踏雪遊戲,為了防止鞋子脫落,便把鞋上橫七豎八地系了許多絛帶。
25並心:疑和惼心或褊心同義。《莊子·山木》:“方舟而濟於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又《詩經·魏風·葛屨》:“維是褊心,是以為刺。”意思都是狹窄的心腸。餚撰:熟食的魚肉叫餚,酒、牲、脯醢總名叫饌。槅:同核,是古人燕饗時放在籩里的桃梅之類的果品。這兩句是說她們心腸狹窄地注視著肴饌,端坐在那裡貪婪地吃盤中的果品。
26戢(jí吉):收藏。閒:一作函,即書函(盒)。案:即書案(桌)。離逖:丟掉。這兩句是說她們把筆墨放在匣子裡、案頭上,相互之間一丟開就是很多天不動用。
27動:輒。鉦(zhèng爭):《周禮·考工記》:“鳧氏為鐘鼓,上謂之鉦。”注:“鐘腰之上,居鐘體之正處曰鉦。”那末壚鉦,當也指壚腰之正處。屈:挫。屣(xǐ洗)履:拖著鞋。《後漢書·崔駰傳》:“憲屣履迎門。”李賢注:“屣履,謂納履曳之而行,言忽遽也。”這兩句是說她們性急,鞋還未穿好,拖著就往外跑,不留神腳往往被壚鉦碰破。
28止為句:丁福保根據《太平御覽》改為“心為荼劇”。按《太平御覽》作“茶荈”,可能即“荼菽”之別寫。荼:苦菜。菽:豆類。這兩種東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飲料。劇:急速。鼎:三足兩耳烹飪之器。■(釒+歷,音lì):即鬲,空足的鼎,也是烹飪器。這兩句是說她們心中為煎湯不熟而著急,因此對著鼎不停地吹。
29阿錫:宋刻本《玉台新詠》作“阿緆”,錫與緆古字通。司馬相如《子虛賦》:“被阿緆”。李善注引張揖曰:“阿,細繒也;緆,細布也。”這裡指惠芳、紈素所穿的衣服料子。這句和上句是說因為她們常在壚灶底下吹火,白袖被油點污了,阿緆被煙燻黑了。
30衣被:衣服和被子。重地:質地很厚。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這兩句是說她們很淘氣,為防止衣被破裂,所以用質地很厚的布做的,因此難於浸水洗濯。
31孺子:兒童的通稱。長者:年長者。這兩句是說因為對她們的孩子脾氣放任慣了,大人稍加督責,她們就引以為恥辱。
32瞥:見。當與杖:應當挨打。這句和下句是說她倆聽見大人要打她們,便對著牆壁抹起眼淚來了。以上是紈索、惠芳合寫。

譯文

我家有嬌女,小媛和大芳。
小媛叫紈素,笑臉很陽光。
皮膚很白淨,口齒更伶俐。
頭髮遮寬額,兩耳似白玉。
早到梳妝檯,畫眉像掃地。
口紅染雙唇,滿嘴淋漓赤。
說話嬌滴滴,如同連珠炮。
愛耍小性子,一急腳發跳。
執筆愛紅管,寫字莫指望。
玩書愛白絹,讀書非所願。
略識幾個字,氣焰沖霄漢。
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畫。
喜穿輕淡裝,樓邊常溜達。
照鏡就著迷,總是忘織布。
舉筆學張敞,點朱老反覆。
塗抹眉嘴間,更比織布累。
從容跳趙舞,展袖飛鳥翅。
奏樂調弦時,書籍靠邊去。
粗看屏風畫,不懂敢批評。
畫為灰塵蝕,真義已難明。
追逐園林里,亂摘未熟果。
紅花連紫蒂,萍實拋擲多。
貪花風雨中,跑去看不停。
為踩霜雪耍,鞋帶捆數重。
吃飯常沒勁,零食長精神。
筆墨收起了,很久不動用。
一聽撥浪鼓,拖鞋往外沖。
為使湯快滾,對鍋把火吹。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衣被都很厚,髒了真難洗。
長期被嬌慣,心氣比天高。
聽說要挨打,對牆淚滔滔。

作品鑑賞

這是詩歌史上第一首以兒童為描寫對象的詩。詩人從日常生活中剪裁下幾個場景,精心描繪了兩個小女兒天真稚氣、活潑可愛的種種情態。
明人譚元春評論這首詩說:“字字是女,字字是嬌女,盡情盡理盡態”,這是精當之評。詩人善於抓住人物的心理特徵,通過日常行止的描寫來表現女兒那一股嬌憨之氣。如小女兒“明朝弄梳台,黛眉類掃跡。濃朱衍丹唇,黃吻爛漫赤”;大女兒“輕妝喜樓邊,臨鏡忘紡績”,都很成功地寫出了女兒家特有的愛美心理。又如小女兒“誦習矜所獲”,大女兒“顧眄屏風畫,如見已指摘”,也把小孩子自以為是的神態寫得活靈活現。再如詩中寫她們園中摘生果、風雨中戲耍;一聽到大街上有鉦缶聲就拖著鞋往外跑;對著烹茶的鼎吹火,弄得滿身菸灰……詩歌正是通過對她們種種“劣跡”的描寫,寫出了她們的嬌痴任性。
這首詩先寫女孩兒模仿大人對鏡、握筆、執書、紡績……等事,後寫小孩子特有頑皮活潑,最後寫她們把衣衫弄得一塌糊塗,由這件最讓大人惱火的事引出“當與杖”的別致結局,層次分明,結構巧妙。詩歌筆調幽默詼諾,語言通俗,時雜俚語,根有風趣,一段矜惜憐愛之情見於言外,十分感人。
《嬌女詩》與左思其他作品比較,無論是內容還是風格,都比較特殊。在這首詩中,左思以一種半嗔半喜的口吻,敘述了女孩子們的種種情感,準確形象地勾畫出她們嬌憨活潑的性格,字裡行間閃爍著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筆墨間流露著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作者介紹

左思(?-305),字大沖,齊國臨淄人。出身寒門,仕進不得意。容貌醜陋,口才拙澀,不喜交遊。曾以十年構思寫成《三都賦》,為當代所重視。他的詩尤其高出同時的作家。詩中常有諷諭,意氣豪邁,語言簡勁有力,絕少雕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