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直堂經驗方》

《惠直堂經驗方》

《惠直堂經驗方》,醫方著作,本書資料豐富,所收方劑範圍較廣、而且切合臨床實用。現存多種清刻本和《珍本醫書集成》本。

《惠直堂經驗方》惠直堂經驗方

醫方著作。四卷。清·陶承熹、王承勛輯。刊於1759年。本書彙輯臨床各科的有效成方與民間單方。卷一-二為通治、補虛、種子、傷寒等內科雜病、五官科病證驗方;卷三為癰疽疔瘡等外科驗方;卷四為婦科、兒科驗方,膏藥成方以及若干成藥並製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本書資料豐富,所收方劑範圍較廣、而且切合臨床實用。現存多種清刻本和《珍本醫書集成》本。

簡介

惠直堂經驗方醫方著作。四卷。清·陶承熹、王承勛輯。刊於1759年。本書彙輯臨床各科的有效成方與民間單方。卷一-二為通治、補虛、種子、傷寒等內科雜病、五官科病證驗方;卷三為癰疽疔瘡等外科驗方;卷四為婦科兒科驗方,膏藥成方以及若干成藥並製法,急救、救荒、怪症方等。本書資料豐富,所收方劑範圍較廣、而且切合臨床實用。現存多種清刻本和《珍本醫書集成》本。《簡明醫彀》綜合性醫書。八卷。明·孫志宏撰。刊於1629年。本書以介紹臨床各科疾病證治為主,附有成方、驗方並醫論等。卷首有要言一十六則(多為醫論)和製藥、煎藥、服藥法等,頗多經驗之談。卷一-五,內科雜病,兼及五官、口齒病證;卷六-八分述幼科、婦科、外科病證,述證簡要而方治詳備,主方後附有成方及簡效方。孫氏於本書自序中稱:“其書備而不冗,約而不漏,義類淺顯,人人可解,若射必有彀,故命曰《簡明醫彀》”。現存多種明刻本、198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鉛印本。

案例

金銀花又名雙花、銀花、忍冬花,為忍冬科多年生纏繞性木質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夏初當花蕾含苞未放時採摘,晾曬或陰乾,生用或炒用。性寒,味甘,入肺、胃、大腸經。功能: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涼血止痢。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金銀花含綠原酸、異綠原酸、黃酮類物質、忍冬甙、肌醇及微量揮髮油等。藥理研究金銀花有三大作用:一是抗病原微生物。實驗證明金銀花對各種致病菌、病毒,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腦膜炎雙球菌、皮膚真菌、流感病毒、鉤端螺鏇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二是增強免疫功能。金銀花能促進淋巴細胞轉化,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三是抗炎、解熱。金銀花能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釋放,對炎症早期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滲出性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金銀花甘寒質輕,其氣清香,既能清熱解毒,又能宣散風熱,清解之中能宣透,為治療外感風熱、溫病初期、癰瘡癤腫之要藥。
金銀花功善清熱解毒,性能宣洩,透散表邪,常將其與連翹、牛蒡子、荊芥等配伍治療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症見發熱微惡寒、頭身疼痛等,此法以銀翹散為代表方。若熱邪入里,症見高熱煩渴、大汗出、脈洪大,常將其與石膏、知母、連翹配伍,代表方有銀翹白虎湯;若熱入營血,症見高熱神昏、煩躁不安或斑疹隱隱,常將本品與丹皮、生地、玄參等合用,共奏清營護陰、涼血解毒之效,代表方有清營湯。金銀花既能清熱又能解毒涼血,還是治療癰癤腫毒的要藥。治療熱毒癰癤,可單用濃煎內服,亦可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配伍,以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飲。瘡瘍腫毒初起或已成膿而未潰者,可將本品與山甲、皂刺、大貝、白芷等合用,以加強活血消腫、潰堅之效,代表方有仙方活命飲。有人用金銀花30g、生甘草15g、皂刺12g、鹿角片10g,加白酒50ml,水煎服,治療乳腺炎10例,服3劑湯藥後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
本品生用清熱解毒,炒炭又能止血止痢。用於熱毒血痢可單用本品濃煎內服,如《惠直堂經驗方》之忍冬散;亦可與黃連、黃芩、白頭翁等配伍,以奏清熱解毒、止血止痢之效。有人用金銀花炭40~50g與秦皮、地榆和用治療菌痢52例,一般3日內顯效,6日治癒,總有效率達98.8%。也有人以鮮金銀花30g水煎或以沒銀煎液(含銀花、沒藥)治療蕁麻疹等皮膚病。
我國民間常以金銀花、生甘草適量泡茶飲用,可用於夏季防暑抗溫,清熱解渴。亦有取金銀花、麥冬、桔梗、烏梅、甘草等泡飲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本品治療溫熱病在衛可散、在氣可清、在營可透,熱病後期餘熱未清可用。治外感風熱和溫病初期用量宜輕,治癰瘡腫毒及溫病發熱用量宜重。一般規定用10~15g入藥,臨床上有用到30~60g者亦無傷陰敗胃之弊。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四)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金匱要略》
《回回藥方》
《解圍元藪》
《金匱發微》
《金匱鉤玄》
《集驗背疽方》
《活幼心書》
《急救良方》
《回生集》
《濟生拔萃》
《濟陰綱目》
《簡明醫彀》
《絳囊撮要》
《焦氏喉科枕秘》
《潔古家珍》
《惠直堂經驗方》
《活法機要》
《活人心法》
《活幼口議》
《金匱要略簡釋》
《金匱要略淺注》
《金匱要略心典》
《金匱玉函經》
《金匱玉函經二注》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金子久醫案》
《經絡全書》
《經效產寶》
《經驗良方全集》
《景景醫話》
《景岳全書》
《景岳全書發揮》
《彙刊經驗方》
《簡易備驗方》
《簡易醫訣》
《活幼心法》
《絳雪園古方選注》
《會元針灸學》
《活幼珠璣》
《霍亂論》
《霍亂審證舉要》
《金匱方論衍義》
《霍亂新論》
《金匱懸解》
《雞峰普濟方》
《金匱要略編注》
《金匱要略方論本義》
《躋壽館醫籍備考》
《金匱要略今釋》
《金匱要略論注》
《洄溪脈學》
《金匱要略述義》
《金匱要略五十家注》
《急救仙方》
《金匱要略譯釋》
《金匱翼》
《急救異痧奇方》
《混俗頤生錄》
《集驗簡易良方》
《集驗良方拔萃》
《近時十便良方》
《經絡彙編》
《洄溪醫案》
《經絡學說的理論及其運用》
《經絡之研究》
《經脈分圖》
《經脈圖考》
《濟世良方合編》
《經驗良方》
《濟世續方》
《經驗奇方》
《回瀾社醫書四種》
《濟嬰撮要》
《家傳醫秘》
《簡易普濟良方》
《潔古老人珍珠囊》
《金匱要略學習參考資料》
《幾希錄良方合璧》
《金鏡內台方議》
《金匱要略方論集注》
《經穴纂要》
《濟世方》
《金匱方歌括》
《金蘭循經》
《簡明中醫學》
《繼志堂醫案》
《金匱教學參考資料》
《景岳新方砭》
《經絡歌訣》
《金匱要略釋義》
《濟陽綱目》
《簡明中醫兒科學》
《腳氣治法總要》
《簡明中醫婦科學》
《簡明中醫內科學》
《金匱要略直解》
《活人事證藥方》
《金創瘈瘲方》
《濟陰近編》
《濟世新編》
《濟世良方》
《金笥玄玄》
《濟世養生集》
《金匱要略淺注補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