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詩》

《怨詩》

《怨詩》是漢代詩人無名氏所作詩詞之一。

漢樂府《怨詩》

作品信息

【名稱】《怨詩》
【別名】《怨歌行》
【年代】漢代
【作者】無名氏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怨 詩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作品注釋

⑴裂:截斷。“新裂”,是說剛從織機上扯下來。
⑵素:生絹,精細的素叫做紈。齊地所產的紈素最著名。
⑶鮮:一作“皎”。
⑷團團:一作“團圓”。
⑸飆:急風。
⑹篋笥:箱子。

作品簡析

這一篇舊以為班婕妤詩,或以為顏延年作。此據《文選》李善注引《歌錄》作無名氏樂府《古辭》。屬《相和歌·楚調曲》。這詩用扇來比喻女子。扇在被人需要的時候就“出入懷袖”,不需要的時候就“棄捐篋笥”。舊時代有許多女子處於被玩弄的地位,她們的命運決定於男子的好惡,隨時可被拋棄,正和扇子差不多。

孟郊詩《怨詩》

作品信息

【名稱】《怨詩》
【年代】中唐
【作者】孟郊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怨 詩
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

作品鑑賞

在同時的朋輩詩人中,韓愈推重的莫過於孟郊,他曾稱讚道:“及其孟郊為詩,劌目鉥心刃迎縷解鉤章棘句,掐擢胃腎。神施鬼設,間見層出。”(《貞曜先生墓志銘》)盛讚其藝術構思之精巧。藝術構思是很重要的,有時決定著創作的成敗。比如說寫女子相思的痴情,這該是古典詩歌最普遍最常見的主題了,然而,藝術構思不同,詩的風貌也不同。薛維翰《閨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閣。不笑不復語,珠淚紛紛落”。此詩以落淚寫怨情之苦,構思平平。李白筆下的女子就不同了:“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長相思》)這首詩也寫掉淚,卻說希望丈夫回來看一看以驗證自己相思的情深(全不想到那人果能回時“我”將破涕為笑,不可能有淚如泉),這傻話正寫出十分的情痴。但據說李白的夫人看了這詩卻說:“君不聞武后詩乎?‘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致使“太白爽然若失”(見《柳亭詩話》)。因為武后已有同樣的構思在先,李白的詩句尚未能出其左右。孟郊似乎存心要與前人爭勝毫釐,寫下了這樣一首構思更為奇特的“怨詩”。
他也寫了落淚,但卻不是獨自下淚了;也寫了驗證相思深情的意思,但卻不是喚丈夫歸來“看取”或“驗取”淚痕了。詩是代言體,詩中女子的話比武詩、李詩說得更痴心,更傻氣。她要求與丈夫(她認定他也在苦苦相思)來一個兩地比試,以測定誰的相思更深。相思之情,是看不見,摸不著,沒大小,沒體積,沒有形象的東西,測定起來還真不容易呢。可女子想出的比試的法兒是十分奇妙,十分匪夷所思的。她天真地說:試把我們兩個人的眼淚,各自滴在蓮花(“芙蓉”)池中,看一看今夏美麗的蓮花,將為誰的淚水浸死。在她心目中看來,誰的淚更多,誰的淚更苦澀,蓮花就將“為誰”而“死”。那末,誰的相思之情更深,自然也就測定出來了。這是無比傻氣的話,又是無比天真可愛的話。池中有淚,花亦為之死,其情之深真可“泣鬼神”了。這一構思使相思之情具象化。那出污泥不染的蓮花,將成為它可靠的見證。這就是形象思維。但不是痴心人兒,就想像不出。這孟郊真是“劌目鉥心”、“掐擢胃腎”而為詩了,令讀者不得不佩服其奇絕的想像力。
“換你心,為我心,始知相憶深。”(顧敻《訴衷情》)自是透骨情話。孟郊《怨詩》似乎也說著同一個意思,表達著同一傷痴情。

作者簡介

 孟郊像 孟郊像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早年生活貧困,曾週遊湖北、湖南、廣西等地,無所遇合,屢試不第。貞元中張建封鎮徐州時,郊曾往謁。46歲始登進士第。後東歸,旅遊汴州(今河南開封)、越州(今浙江紹興)。貞元中任為溧陽尉。在任不事曹務,常以作詩為樂,被罰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鄭餘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鄭餘慶鎮興元,又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郊應邀前往,到閿鄉(今河南靈寶),暴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詩與韓愈並稱“韓孟”。有《孟東野詩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