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東野詩集》

中國唐代孟郊(751~814)詩集。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唐人,貞元十二年 (796)舉進士,官溧陽尉。此本共十卷,半葉11行,行16字,白口,左右雙邊,通卷葉排長號,共167葉,原版僅存十餘葉,余均補版。卷末有“泰興季振宜滄葦氏珍藏”一行。唐詩名集《孟東野詩集》自宋敏求編訂至今,歷代傳本總計近30種,訛傳甚多。1959年人民出版社曾以明揚一清刻本為底本校訂、出版。因當時一些善本尚未訪知(如北宋刻本、汲古閣影宋精抄本、明初抄本等),加之校勘者欠加“本校”,致使該校本遺漏了不少訛誤。在遵照國家古籍整理規劃組關於“重校孟集意見”的十多年研究中,筆者以訪得十多種罕見善本對勘,發現為1959年母校本所遺漏的訛誤計百條。

概述

中國唐代孟郊(751~814)詩集。孟郊字東野,湖州唐人,貞元十二年 (796)舉進士,官溧陽尉。
此本共十卷,半葉11行,行16字,白口,左右雙邊,通卷葉排長號,共 167葉,原版僅存十餘葉,余均補版。卷末有“泰興季振宜滄葦氏珍藏”一行。清中葉歸黃丕烈士禮居入藏,黃氏有跋。《蕘圃藏書題識》卷七著錄,黃氏題稱“北宋本”。此書原版無刻工,補版刻工與宋刻《五朝名臣言行錄》、《樂全先生文集》、撫州本《禮記》多同,因推知此書當是北宋末或南北宋之際江西地區官刻,南宋時修補再印本。顧廣圻為黃丕烈藏書撰《百宋一廛賦》稱:“次道序後,貞曜增重,彼哉玩物,廁諸古董”,黃氏注云“小字本孟東野詩集十卷,每半葉十一行,行十六字,北宋槧也,有集賢校理常山宋敏求後序,及本傳貞曜先生墓誌各一首,曾藏於延令季氏,亦入傳是樓,蓋疊為真賞家所重矣”,即謂此書。

相關介紹

書中藏印有錢氏敬先、錢氏家藏子子孫孫永寶用兩朱文大印,又有季振宜圖書記、季振宜印、滄葦、徐健菴、乾學、陳氏悅岩寶玩、安岐之印、儀周珍藏、毘陵唐良士藏書、百宋一廛、士禮居、汪士鍾印、閬源真賞等印。此書由黃丕烈轉為汪士鍾入藏,由汪氏入楊氏海源閣,《楹書隅錄》卷四著錄。海源閣書散,此書歸李盛鐸,今藏北京大學圖書館。1934年陶湘據此本影印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