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漢字]

野[漢字]

野是指郊外。最初指周代王城外百里的區域。《說文》:“野,郊外也。”甲骨文的野字是由土及地上的樹木所組成,表現出野外的風景。說文古文中將樹木中加入予形,小篆將土改作田、土,從而成為了形聲字。由郊外引申為民間、界線、範圍等意義。

漢字形義

基本信息

野文字演化 野文字演化

部首信息

部首:里

部首筆畫:7

總筆畫:11

康熙字典筆畫( 野:11; )

首尾分解查字:里予(liyu)

漢字部件構造:里予

編碼信息

五筆86:JFCB

五筆98:JFCH

倉頡:WGNIN

四角號碼:67122

UniCode:U+91CE

規範漢字編號:2265

筆順編號:25112115452

山丘田野 山丘田野

筆順讀寫:豎折橫橫豎橫橫折捺折豎

基本解釋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遊、野趣、野餐、野戰、四野、郊野。

界限,範圍:分野、視野。

指不當政的地位,與“朝(ch俹 )”相對:朝野、下野、在野、野史。

不講情理,沒有禮貌:野蠻、粗野。

巨大而非分的欲望:野心。

不受約束:野性、心玩兒野了。

不是人工馴養或栽培的(動物或植物):野生、野獸、野味、野花、野菜。

詳細註解

野:埜、壄 讀音:yě

[名]

(1) (形聲。從里,從予,予亦聲。《爾雅·釋言》:“里,邑也。”“予”本義為“擊刺中的矛”,引申為“向前擊刺”,再引申為“向外擊刺”、“向外推送”。“予”和“里”聯合起來表示“從城邑裡面向外推送(目光)”。本義:城郊和郊外)

(2) 同本義 [open country;the open;suburb]

野,郊外也。——《說文》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野。——《說文》。段注

龍戰於野。——《易·坤》

王朝至於商郊牧野。——《書·牧誓》

七月在野。——《詩·豳風·七月》

體國經野。——《周禮》。注:“謂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產異蛇。——柳宗元《捕蛇者說》

捐金於野。——《後漢書·列女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勒歌》

光照曠野。——明·魏禧《大鐵椎傳》

(3) 又如:野外(郊外);野生;野渡(郊野的渡口)

(4) 原野,田野 [field]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 又如:野盤(可容身的山野之地);野馬(浮游的雲氣);野井(鄉野間的井水);野次(原野);野老(居于田野的老人);野色(原野的景色);野戰(軍隊在曠野作戰);野靄(山野中的雲氣)

(6) 指民間。與朝廷相對 [not in power;out of office]

朝野清晏,國富兵強。——《晉書》

又當定陵鎮靜,以道法宥天下,四五十年間,留賢在野,怨咨不生。——明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

(7) 又如:野乘(私家記載的史書);野錄(私人撰述的史乘。同“野史、野乘”);野人之芹(鄉下人的菲薄禮品);野服(鄉居樸素的服裝。對官服而言)

(8) 界限,範圍 [boundary]。如:視野;分野

詞性變化

[形]

(1) 非家養的;野生的 [wild]

(2) 動物未經人畜養的

野蜂巢。——明·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3) 又如:野鶴步罡(喻步履蹣跚);野雞翎(雉的尾羽);野鶴(野生的鶴)

(4) 植物未經人工種植培養的

野芳發而幽香(野花開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發,開放)。——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5) 又如:野谷是資(只取野谷為食);野蔌(野菜。如薇筍之類)

(6) 不馴服,不受拘束 [untamed;unrestrained]

狼子野心。——《左傳·宣公四年》

(7) 又如:野貓(喻舉動粗魯,不守規矩或行為放肆的人)

(8) 粗魯,粗野,野蠻,不文雅 [rough;violent;boorish;rude]

野哉由也!——《論語》

朔風野大。——清·袁枚《祭妹文》

(9) 不正常,不合禮制的 [unnormal]。如:野岔兒(出乎意外且不合情理的事);野禪(野狐禪)

(10) 非正式的,不合法的 [wrongful]。如:野老兒(姘夫);野火(麻煩;苦頭;野種);是不是她野老公死了?

(11)鄙俚,俚俗 [villatic]。如:野唱(隨意亂唱或唱粗俗小調);野語(村野俚俗之語);野調(村野鄙俗的曲調)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yě]

[《廣韻》羊者切,上馬,以。]

[《廣韻》承與切,上語,禪。]

亦作“壄1”。亦作“墅2”。

(1)郊外,離城市較遠的地方。

(2)指周代王畿內的特定地區。周制王城外百里曰“郊”,郊外至五百里疆域中又分“甸、稍、縣、都”,各百里。

(3)曠野;荒野。

(4)引伸為荒涼;偏僻。

(5)田野。

(6)泛指村野。

(7)邊鄙,邊境。

(8)指以之為邊鄙或邊境。

(9)區域;範圍。

(10)指民間,不當政的地位。與“朝”相對。

(11)質樸,不浮華。與“文”相對。

(12)謂天然而不加修飾。

(13)不合禮儀;不拘禮節。

(14)指鄙俗;粗野。

(15)放浪不羈;不受約束。

(16)野生的。參見“野獸”、“野菊”。

(17)非正式的;不合法的。參見“野老公”、“野鴛鴦”。

(18)謙辭。參見“野人”、“野僧”。

(19)方言。很;非常。

(20)通“宇”。屋宇。

常用詞組

野菜

yěcài

[plants found growing in the wilds;edible wild herbs] 煮後可當作蔬菜吃的草本植物;尤指收集起來作食物的野菜。

野餐

yěcān

[picnic] 通常集團成員自帶食物並在露天聚餐的遠足或出遊。

野蠶

yěcán

[wild silkworm] 各種非家養的重要的亞洲蠶(如野蠶、日本柞蠶、柞蠶、樗蠶),這些蠶絲商業上是很有價值的。

野草

yěcǎo

[weed] 地面生長的摻進植物,耕作中通常傷害作物或損害地方的外貌、經濟方面無用的植物。

野炊

yěchuī

[camp] 在野外燒火做飯。

野地

yědì

(1) [wild country]∶野外的荒地

(2) [wilderness]∶未耕種和無人居住的一片土地或一個地區

野調無腔

yědiào-wúqiāng

[act or talk wantonly;unbridled behaviour and words] 言談舉止沒有拘束,沒有教養

野調無腔的山姑娘!——老舍《老張的哲學》

野鴿

yěgē

[dove;wild pigeon]指未經馴化的鴿子

野合

yěhé

[illicit sexual relations] 指不合禮教的婚姻;男女苟合

野合

yěhé

[illicit copulation] 非法性交

野花

yěhuā

[wild flower] 野生或不栽培植物的花;尤指一種野生或不栽培的植物

野火

yěhuǒ

(1) [prairie fire]∶荒山野地燃燒的火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 [twitchfire]∶燃燒地里野草的火

(3) [will-o'-the wisp]∶指磷火;鬼火

野雞

yějī

(1) [wing-necked pheasant]∶雉雞

(2) [streetwalker]∶暗妓私娼,尤指沿街拉客的

(3) [illegal-runned]∶指非法經營的

野雞公司

野雞大學

野景

yějǐng

[perennical herbs] 野外的景色

野郎公

yělánggōng

(1) [adulterer]∶與人通姦者,尤指姦夫

(2) [tertium quid]∶處於曖昧地位的第三者

從前,有個人和他的妻子,還有個夾餡的野郎公

野老

yělǎo

[farmer;ordinary people in the country] 村野的老百姓,農夫

野老鄙夫。——清·周容《芋老人傳》

野驢

yělǘ

[Asiatic wild ass;kiang] 一種體形似騾的群棲於草原、沙漠的野生哺乳動物。毛深棕色,背中央有一條褐色細線,腹部毛白色

野麻

yěmá

(1) [wild flax]

(2)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皮棕紅色,葉子互生,卵圓形,背面有白色茸毛,莖皮可抽纖維

(3) 野麻的莖皮纖維

野馬

yěmǎ

(1) [mustang;bronco]

(2) 未經人馴養的馬,如蒙古野馬(又名普氏野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馬

(4) [vapor in open country]∶田野上空蒸騰浮游的水汽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莊子·逍遙遊》

野蠻

yěmán

(1) [uncivilized;savage]∶不文明

野蠻行為

(2) [barbarous;cruel]∶蠻橫殘暴

野蠻的屠殺

野貓

yěmāo

(1) [wild cat]∶野生的貓

(2) [stray cat]∶無主的貓

(3) [hare] [方]∶野兔

(4) [boorish fellow]∶比喻鹵莽或不受拘束的人

野牛

yěniú

[wild ox;bison] 哺乳動物、形狀跟家牛相似,身體高大,毛褐色,頭部和頸部有長毛,背部隆起。吃樹皮,樹葉等。有好幾種,分別產於亞洲、歐洲和美洲,現存不多,是一種珍奇的動物

野炮

yěpào

[field gun] 見“野戰炮”

野葡萄

yěpútao

(1) [bryony]

(2) 自然生長的一種葡萄;常指一種葡萄(如圓葉葡萄、霜葡萄或美國葡萄)

(3) 野葡萄的果實

野薔薇

yěqiángwēi

[multiflora rose] 泛指野生的薔薇

野人

yěrén

(1) [farmers in the field]∶田野之民,農人

試問野人家。——宋·蘇軾《浣溪沙》詞

(2) [common people]∶質樸的人,無爵位的平民

(3) [savage]∶粗野的人

(4) [tramp]∶流浪漢

(5) [uncivilized men]∶未開化的人,生活在原始狀態或屬於原始社會的人

野生

yěshēng

[untamed;wild;feral;uncultivated] 無人護著而生長著或發展著的

野生野長的植物

野食兒

yěshír

(1) [food picked from the fields]∶在野外找到的食物(指動物)

(2) [extra irregular income]∶指在本職工作報酬之外設法獲得的財物

野史

yěshǐ

[unofficial history] 指舊時私家編撰的史書

稗官野史。——清·袁枚《祭妹文》

野獸

yěshòu

[wild beast;wild animal] 家畜以外的獸類,天性兇猛,尤指食肉的野生哺乳動物

野戰軍

yězhànjūn

[field army] 指能適應在廣大地區機動作戰的軍隊

野豬

yězhū

[wild boar;swine peceary] 一種野生的豬(Sus scrofa),是許多家豬的起源,有灰色的粗毛,兩頜有很長的獠牙或犬齒

其他解釋

通“墅”

野、墅——野古音墅,今音羊者切。原來野宇的左邊里字,拆開為田土,已含有土字,故宋人毛晃說:“野古墅字,田下已從土,後人以其轉為郊野字,遂復加土於下以別之。”陳第說“野”字“音暑,與墅同”。徐鍇日:“墅,經典只用野。”野亦音,常句反,如許音。(《毛詩古音考》卷一)那么野為原字,墅乃後人所加的異體字,其讀音至後漢,始變為今音,讀如“也”字,《後漢書·郡國志·隴坻歌》:“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野”與“下”為韻,後來此字兩韻,一在八語部,一在三十五馬部(《唐韻正》卷九“野”字條),都同音同義。(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入門》(油印本),廣西師範學院教材部,1962年2月;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69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

音韻參考

[ 上古音 ]:魚部喻四母,jya

[ 廣 韻 ]:承與切,上8語,shù,遇開三上魚常

[平水韻]:上聲二十一馬

[ 粵 語 ]:je5

[ 閩南語 ]:ia2

漢譯英

limit not in power open country rude unrestrained unruly wild

Outskirts, village outside.

Boundary, scope.

Position that point the not appropriate 政 , is opposite with" dynasty( ch 俹 )".

Do not speak the reason, ill-mannered.

Bigness rather than the desire that divide.

Not summit to stipulation.

Is not an artificial to raise and train or educate of.

House toward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酉集下】【里字部】野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4

〔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於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注》郊外曰野,此野為甸稍縣都。
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注》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又《韻會》樸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又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注》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注》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又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於豬野。《傳》豬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於野王。《注》野王縣,今屬河內。
又《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於野井。《注》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又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又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又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又《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野馬者,游氣也。
又《博雅》野雞,雉也。
又《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從土,後人以其借為郊野字,復加土字。
又《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又《韻補》葉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於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又葉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又葉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說文解字

【卷十三】【里部】野

郊外也。從里予聲。,古文野從里省,從林。羊者切文三 重一

姓氏分布

野姓起源

河北省武安市是一支(有族譜)。野姓是東野氏的後人,都是一家人。祖籍在山東曲阜,是東野氏的後裔,和孔.孟 .顏 氏都是最早的家族.《左傳》中有記載魯國野泄的事跡,後又到江蘇揚州,向海外擴散.

周公及其後裔姓氏之東野 “ 周公是我國姓氏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妻為任氏,長子伯禽,代其受封於魯。除伯禽之外,周公之子得封者還有6人。《左傳》載:凡、蔣、邢、蔡、胙、祭,周公之胤也。《禮記?坊記》鄭註:“君陳,蓋周公之子、伯禽之弟也。” 關於周公後裔姓氏,見諸報端者有“98姓說”。這種說法的根據出自《元聖宗譜序》。據考證,《元聖宗譜序》中所列舉的98個姓氏,只有12個姓氏(姬、周、魯、孟、仲、季、叔、蔣、邢、茅、鍾離、東野)是周公後裔姓氏,而“以國為氏”的44個姓氏(晉、衛、蔡、曹、滕、燕、鄭、吳、魏、韓、何、虢、郭、管、焦、滑、霍、聃、郜、浩、雍、畢、酆、郇、盛、於、凡、昨、作、賈、芮、隨、巴、胡、遂、頓、道、耿、岑、彤、刖)以及各國所賜的42個姓氏(王、馮、孫、沈、楊、施、潘、卞、郎、毛、秋、明、成、臧、龐、項、恆、閔、原、解、應、單、翁、左、惠、荀、甘、寧、符、武、詹、郟、溫、閻、晁、古、公、萬、文、康、令狐、公孫),雖然也是從周室王族的姬姓所派生的,與周公同祖,但不能說是周公後裔姓氏。實際上,周公及其後裔繁衍的姓氏達157個之多,有些姓氏當前已經不復存在。現按照筆畫多少分別介紹如下(至於這些姓氏的其他來源,本文則恕不贅述)。凡、子乾、子伐、子陽、子我、子言、子叔、子服、子孟、子家、子雅、弓、友、少正、少施、仉、公、公山、公子、公父、公西、公華、公羊、公何、公冶、公良、公林、公沮、公泥、公賓、公襄、為、引、藝、左師、東門、東野、旦、立、皮、圭、邢、成、有山、仲、仲孫、仲叔、作、後、眾、莊、慶、慶父、防、聲、運、位、伯、閔、汪、陘、即、尾、苫、苻、茆、茅、述、郁、叔、叔仲、叔孫、昨、炅、季、季孫、周、鄆、定、郎、孟、孟孫、南、南宮、柳、柳下、衷、鹹邱、厚、毗、鐸、秋、哀、兗、施、茲、聞、聞人、宣、宮、祚、費、秦、桂、黨、稱、釁、高、家、宰、宰父、姬、諸、展、堇、菅、落下、符、祭、祭公、■、悼、隱、蔣、惠叔、掌、禽、魯、富、富父、瑕邱、訾、微生、■、意、意如、繆、僖、簡、管、漆、漆雕、■、蕃、臧、臧文、臧會、臧孫、顏、■、穆、衡、襄、囂、■、麴、矍相。 東野”姓為當今較為罕見的複姓,其出自春秋時期的魯國,為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長子伯禽的小兒子名叫魚,食采邑於東野,遂以地名為氏,姓“東野”。 “東野”姓自得姓後,一直在山東一帶發展繁衍。 據上黨《族譜》說:“乃知氏原周魯系,出伯禽矣,是東野氏之比意”。(東指魯東有孔姓)。但真正的東野氏是指:東周時,伯禽有子名魚,封東野(地名)為食邑,故稱“東野氏”。周公旦為文王之子,武王的兄弟,成王之叔,魯公伯禽的父親。他一輔三朝,功高蓋世。其子伯禽就封在魯,為魯侯之第一。故稱元聖公,所以說,東野姓是從周族世系中衍生出來的分支,所以說,東野為周文王之寶裔,元聖公之胤緒(後代)。這如同周公旦三子伯齡受封於蔣(姬姓古國)今河南固始縣;周公旦堂弟(虢叔之子)受封於下陽(姬姓古國)今山西洪桐縣東南;周公旦又一子封胙侯(今河南滑縣附近),其後改姓作……等都是一樣的。同東野姓一樣,從周朝王室姬姓和同姓國魯、衛、晉等國中衍生出許多姓氏,約以百計 “東野”姓歷史名人,戰國時有東野獲、東野稷。東野獲是一位隱士,曾拜鬼谷子為師;東野稷是魯國有名的御馬師。秦代有東野質,原為魯國公族,楚考烈王滅魯時,魯國公族五百餘口被殺,唯有東野質帶著兒子及族譜逃到吳國,其後又於始皇三十六年回到原籍。漢代有東野環,從劉邦伐秦,因計不為所用而稱病還家,劉邦後來經過魯國,親自探望他。宋代有東野宜、東野紓,均累世同居,有義行,得到朝廷褒揚。明代有東野子儀,學者。 今山東曲阜周廟內有龍馱稗,書院鄉東野村後東野林,為東野氏族祖林,林地有乾隆恩賜元聖公第七十#代龍頭稗為證(東野林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