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醫患溝通技巧》

《實用醫患溝通技巧》

《實用醫患溝通技巧》闡述了21世紀對醫務人員的溝通能力要求、醫療服務的構想、醫患溝通的現狀分析,呈現了醫患溝通的概念、內容、技巧,以及多個案例解析及相關法律法規解讀。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這本《實用醫患溝通技巧》即是站在以人為本、關愛患者的基礎上,立足於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形勢及醫患溝通尚不理想的現狀,以通俗的語言,比較全面地闡述了21世紀對醫務人員的溝通能力要求、醫療服務的構想、醫患溝通的現狀分析,呈現了醫患溝通的概念、內容、技巧,以及多個案例解析及相關法律法規解讀。目的在於儘量把醫師和患者最常遇到的共性問題列舉出來,為進一步培養鍛鍊醫務工作者的溝通能力提供更多的可以借鑑的方法,以提高醫療服務效果。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正視於當前醫療糾紛常有發生的現狀,立足於醫療衛生事業和諧健康發展的需要,以通俗明快、言簡易賅的語言,較全面闡述了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醫務人員與患者溝通必備的技能要求,詳細介紹了醫患溝通的概念、內容、技巧、制度和重點及關鍵點,並用多個案例解析和相關法律法規解讀。本書適用於臨床醫護人員尤其是住院和實習醫師閱讀參考。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什麼是溝通
一、溝通的定義
二、溝通應解決四個方面的問題
三、溝通的基本要素
四、溝通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溝通的模式
一、基本溝通模式
二、溝通模式分類
三、不良溝通模式
四、研究溝通模式的現實意義
第三節溝通的作用
一、溝通可以滿足人們基本的需要
二、溝通可以滿足人們精神的需要
第四節2l世紀對醫務人員溝通能力的要求
一、溝通能力訓練是醫務人員的必修課
二、醫學專業禮儀培訓是溝通技能的基礎
三、醫務人員應具備的溝通素質
四、醫務人員應具備的贏得患者及家屬接納與信任的條件
第二章醫患關係分析
第一節醫患關係
一、醫患關係的內涵
二、醫患關係的基本特徵
三、醫患關係的實質
四、決定醫患關係好壞的因素
五、醫患關係達成的要件
六、醫患關係達成的動力分析
七、醫患關係的終止
第二節醫患關係的過去與現在
一、政府因素
二、媒體因素
三、患者因素
四、醫師因素
第三節醫患關係的現在與未來
一、醫療手段技術化與醫患關係的異化
二、社會生活醫學化與醫患關係的擴大化
三、衛生資源匱乏與醫師責任的社會化
四、市場經濟與醫患關係物化
五、醫療保險與醫患關係複雜化
第三章醫患溝通
第一節什麼是醫患溝通
一、醫患溝通的時間
二、醫患溝通的內容
三、醫患溝通的方法
四、醫患溝通的技巧
五、如何培養醫務工作者進行有效的醫患溝通
六、進行醫患溝通的必要性
七、醫患溝通的障礙
第二節醫患溝通的模式
一、主動一被動模式
二、指導一合作模式
三、共同參與模式
第三節醫患溝通的作用
一、有利於醫師了解和診斷病情
二、有利於維護患者的權利
三、有利於培養關愛患者的意識
四、有利於密切醫患關係
五、有利於提高醫務人員的素質
六、有利於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第四節醫務人員在醫患溝通中的作用
一、醫務人員占據了醫患溝通的主導地位
二、醫務人員明確自己的定位,扮演好醫師的角色
三、明確醫務人員的動機,以仁愛之心治人
四、醫務人員以患者為中心,實施醫患溝通
五、醫務人員做好醫患溝通,最主要的是換位思考
六、醫務人員加強醫患溝通,塑造良好醫院形象
七、醫務人員加強醫患溝通是患者及家屬的需要
八、加強醫患溝通是醫務人員進行醫療工作的需要
九、加強醫患溝通促使醫務人員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以更好提供以人為本的人性化醫療服務
第四章如何在醫患溝通過程中早期發現患者的心理障礙
第一節如何識別患者早期心理障礙
一、心理障礙的概念
二、心理障礙的判斷標準
三、常見心理障礙的類型
四、如何識別患者早期心理障礙
五、如何緩解患者早期心理障礙
第二節警惕患者的心理求助信號
一、患者的心理需要
二、患者常見的心理求助信號
三、醫務人員對患者心理求助信號的接收和處理
第三節門診診療過程中的醫患溝通
一、門診工作的任務和特點
二、門診患者的心理特點
三、門診診療過程中的醫患溝通技
四、門診診療過程中醫患糾紛的防範
第四節住院診療過程中的醫患溝通
一、住院診療的工作程式和診療管理的主要環節
二、住院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溝通
三、住院診療過程中的醫患溝通
第五章醫患溝通中的關鍵點
第六章全面提高醫患溝通技巧
第七章醫患溝通的案例解析
第八章醫患溝通制度
第九章相關法律法規解讀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當今,隨著醫學模式由"以疾病為中心"的傳統生物醫學模式向"以患者為中心"的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醫患關係顯得愈來愈重要。患者已經不能簡單地被看作是"有病"的人,而是生病的社會人。
近期,對全國5省市30所醫院的調查顯示,患者對醫院整體服務滿意度為51.3%,對醫務人員服務態度滿意度為46.76%。由此可見,一半左右的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有不滿情緒。究其原因,是由於部分醫務人員"見病不見人,治病不治心"、態度不好、語言生硬、傾聽不耐心、解釋不仔細,醫患之間信息不對稱,醫患溝通不到位,導致醫患關係日趨緊張、患者和家屬對醫師不理解和不尊重,從而發生了侮辱、毆打,甚至殺害醫務人員的惡性事件。現在,醫患糾紛逐年增多,有的甚至擾亂了醫院和社會的正常秩序,既影響了患者的治療,又損壞了醫師及醫院的形象。要解決上述問題自然不能寄希望於一朝一夕。如何創建和諧的醫療環境?政府的努力固然重要,社會各界的參與也必不可少,但是在呼喚患者多理解的同時,對醫務人員也應提出更高的要求。
醫務工作是一種高科技、高智慧、高風險的職業,正如我國著名的泌尿外科專家吳階平院士講的,作為一名合格的醫師要具備的素質是: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和藝術的服務。

精彩書摘

醫患關係是醫療保健活動中的人際關係。所謂人際關係,系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結成的心理關係。醫患關係正是人們在醫療活動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心理關係,它是個體在醫療活動中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態的概括,反映了交往雙方需要滿足的程度。醫務人員和患者雙方在醫療活動中能互相滿足對方的需要時,就可能結成良好的醫患關係,否則,就難以結成良好的醫患關係。
在理解醫患雙方關係時,至少需要明確:醫患關係是一種心理關係;醫患關係的建立需要考慮醫師和患者雙方的心理滿足程度;醫患關係受人際吸引、交流技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患者在就醫.時,通過與醫師交流,自己的保健需求得到滿足,則產生一種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是自己本次交流的動機、行為和結果建立起一種有意義的聯繫,當想再次滿足類似的需要,再次體驗積極愉快的情緒時,就會重複與某醫師交流這一行為,雙方的心理距離趨於拉近,建立起一種積極的醫患關係並願意持續下去。反之,若患者在就醫中,自己的生理、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則不會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患者再有類似的需求時,就會趨於避免上次的就醫行為,不再與該醫師發生溝通,雙方的距離拉大,良好的醫患關係難以建立。日常患者喜歡某醫師,願意向他(她)傾訴,尋求醫療等幫助,也是由於患者有從該醫師得到需求的滿足。需求得到滿足的程度越大,喜歡程度越強,越有可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的好壞取決於醫患雙方的心理滿足程度。醫患關係的主體是醫務人員和病患人員,雙方缺一不可。而傳統上,往往更多地從患者的需要出發,考慮患者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較少論及醫師一方的需要。實際上,醫師在醫患交流的過程中,也存在需要滿足的問題。例如,醫師需要通過醫患交流為患者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直接或間接地得到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精神鼓勵來自患者滿意度的提高,領導或同行的讚揚;物質上的鼓勵來自工資的浮動或獎金的增加等。當然,醫師首先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修養和奉獻精神,完成自己崇高的本職工作,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但從理論層面分析,長期忽視醫師需求的滿足,醫師的熱情和動力的持續性可能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患者需求的滿足,醫患關係因而也會受到影響。
世界各國都在關注醫患關係,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美國前總統柯林頓離任前簽署的最後一個法令就是關於病人權益保護方面的法令:2001年在西班牙吉漢發布了生命科學的倫理宣言——《吉漢宣言》。在法制尚未十分完善的我國,民眾在朦朧之中依稀覺得應該保護自己的權益,加上我們的社會還需要加強誠信和道德建設,就造成了醫患之間各種問題的出現。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讓我們先從理論上來看看醫患關係的幾種模式。
一、醫患關係的內涵
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即最基本的現實活動,是通過勞動獲取生活資料。在此過程中,一方面,人們開始生產他們必需的生活資料的時候,就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另一方面,人們在直接的生產過程以及接踵而至的產品交換與分配的過程中,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物緣性的交往關係。這種物緣性的交往關係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關係,也是其他一切關係的初始。生產力發展水平越高,社會化程度越強,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其他關係就越多、越複雜。
人類為了生存和種族延續,僅有生活資料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解決疾病與健康問題。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醫學科技的進步,部分人逐漸從一般的社會生產中分離出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醫療技術和所擁有的醫療手段專門從事醫療活動,解決人們的疾病與健康問題,形成了特定的醫學職業,由此醫務人員的獨特角色也得以確立。進而,人們在物緣性交往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醫、患交往的醫患關係。這種關係是醫療實踐中醫、患雙方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求醫行為與行醫行為的互動,它以醫療職業為基礎,以道德為核心。著名醫學史學家西格里斯認為:“醫學的目的是社會的,它的目的不僅僅是治療疾病,使某個機體康復;它的目的是使人調整以適應他的環境,作為一個有用的社會成員。每一種醫學行為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師和患者,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係。”在這裡,作者從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對醫患關係進行了說明。
目前,在國內外也大多是從這兩個方面進行界定的。一般認為,所謂狹義的醫患關係是特指醫師與患者之間相互關係的一個專門術語。廣義的醫患關係指以醫師為主的群體(醫療者一方)與以患者為中心的群體(就醫者一方)在治療或緩解患者疾病過程中所建立的相互關係。在此,“醫”既包括醫師,也包括護理、醫技人員、醫院管理和後勤保障人員等醫療群體;“患”既包括患者,還包括與患者有關聯的親屬、監護人、單位組織等群體。

盤點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的書四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成立10年來,已出版各類圖書800餘種,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特別是生物高技術方面出版的數十種專著,深受廣大讀者歡迎。
《兒科疾病診療常規》
《臨床疾病用藥常規》
《護理技術項目考核與培訓實用手冊》
《雷場軍事醫學》
《辨證中醫對生命的哲學思考》
《白金十分鐘——急救技術普及篇》
《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全書》
《實用中醫護理常規與操作技能》
《解構傳統醫學》
《英漢漢英腎內科辭彙手冊》
《脊髓空洞症》
《實用血液疾病治療學》
《兒科常見疾病護理流程與圖解》
《最新頸腰痛常識及治療方法問答》
《實用驗光配鏡指南》
《實用醫患溝通技巧》
《軍隊營養與食品學》
《兒童經絡推拿實用手冊》
《高原寒冷損傷防治手冊》
《部隊健康知識問答》
《眼屈光檢測行為學》
《時間分辨螢光免疫技術》
《圖解新生兒護理大全》
《名老中醫心血管疾病治療經驗集》
《頸淋巴清掃術》
《人類色覺百問百答》
《臨床應急救治突發事件分冊》
《腹部臨床病理學》
《30歲後男人的養生經》
《套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防護與管理》
《如何對毒品說“不”》
《腹部腫瘤和腫瘤樣病變影像學及病理學診斷》
《神經系統疾病診治流程規範》
《甲狀腺疾病和糖尿病康復知識問答》
《生物武器損傷防護學》
《核武器與核事件醫學防護學》
《新概念武器損傷與醫學防護》
《社區合理用藥指南》
《抗體技術》
《心血管疾病中成藥辯證套用指南》
《看病就醫一本通》
《軍事醫學統計學》[研究生版]
《軍事醫學統計學》
《軍事作業醫學》
《臨床超聲心動圖診斷圖譜》
《臨床藥學與藥物治療學》
《臨床呼吸病學》
《計算機輔助分子生物學實驗設計與分析》
《經絡是水通道》
《惡性腫瘤臨床特殊類型》
《臨床病毒學檢驗》
《臨床基礎檢驗》
《中西醫結合執業醫師》
《中醫執業醫師》
《脂肪移植的基礎與臨床》
《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識問答》
《甲型H1N1流感中醫藥防治》
《災害護理學》
《護理風險管理與患者安全》
《女性四季養顏塑身藥膳》
《引起“背痛”的常見疾病及治療方法》
《常用衛生標準手冊》
《口腔執業醫師》
《醫院質量管理程式》
《醫學影像技能與實踐》
《臨床血液學檢驗》
《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執業醫師》
《蛋白質電泳與分析》
《膝部常見疾病MRI診斷》
《神經外科手術及有創操作常見問題及對策》
《男性生殖基礎與實驗室研究》
《泌尿外科及有創操作常見問題與對策》
《整形美容·燒傷外科手術常見問題與對策》
《全科醫師中西醫臨床實用指南》
《臨床麻醉常見問題與對策》
《透析療法常見問題與對策》
《藥物不良反應與藥源性疾病的防治》
《眼科手術及有創操作常見問題與對策》
《實用基層醫師診療手冊》
《實用健康導航》
《女人心事:關於更年期的話題》
《圖解外科護理》
《呼吸科疾病安全用藥手冊》
《可彎曲喉罩使用指南》
《軍人眼外傷防治手冊》
《兒科疾病安全用藥手冊》
《放射衛生學》
《醫魂》
《我形我塑》
《醫學信息檢索與利用》
《中醫入門一點通》
《軍事檢驗醫學》
《臨床藥理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