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國學讀本》

《家庭國學讀本》

《家庭國學讀本》體例上分為原典、注釋、題解三個部分。原典選取國學精粹,將有代表性、有現代價值的文本原汁原味地推介給讀者,在受到教益的同時,也可以提高閱讀、欣賞古文的能力。注釋力求簡明扼要,旨在掃清閱讀中的障礙。題解則引申發揮,縱論古今,希望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家庭國學讀本》家庭國學讀本

《家庭國學讀本》為本社所編國學讀本系列之一,上承《領導幹部國學讀本》和《青少年國學讀本》。如果說《領導幹部國學讀本》立足於“政”,基調是剛健和中正,《青少年國學讀本》立足於“教”,基調是奮發和勵志,而本書則以“情”為其立足點,以溫馨和親和為其基調。它著眼於家庭閱讀,旨在營造家庭閱讀氛圍,提高家庭成員的國學素養。《家庭國學讀本》體例上分為原典、注釋、題解三個部分。原典選取國學精粹,將有代表性、有現代價值的文本原汁原味地推介給讀者,在受到教益的同時,也可以提高閱讀、欣賞古文的能力。注釋力求簡明扼要,旨在掃清閱讀中的障礙。題解則引申發揮,縱論古今,希望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鳴。本書後另有附錄,輯錄有關人倫日用的文獻材料,幫助讀者了解古代歷史文化,便於閱讀時參考,增強讀本的知識含量和使用價值。

目錄

蒙養篇——愛子,教之以義方

教子有方
過庭之訓
教子義方
導之以道
曹操誡子
遺子清白
教兒嬰孩
蘇洵誡子
愛子以道
慈母多敗子
勿謂小兒無記性
父母不可妄憎愛
尊重兒童的天性
徐媛訓子
教子嚴與寬
教子金科玉律
曾子殺豬
孟母擇鄰斷機杼
謝安身教
嚴教與偏寵
歐陽修母教子學父
凱風
遊子吟
示三子
教子讀書
學貴有恆
讀書自強
為己之學
歐陽修誨學
讀書精與博
旦暮讀書
量資教子,樂習不倦
學非記誦
年少勤讀書
尊師重教
讀書莫惜書
聖賢話在心中
讀書做人
過目成誦之弊
學猶荷擔趨遠程
讀書“三到”
皇甫謐母勉子向學
小時了了
立志要學蜀貧僧
勸學
冬夜讀書示子聿
明德修身
飾面與修心
勿以惡小而為之
淡泊明志
立志不二
慎交遊
不竊人之美
“讓”字箴言
論儉與侈
責己恕人
善於處事
凜然正氣
周怡示兒
少年須有春暖之意
嚴教兒明理做好人
勿待明日
歷盡艱難好作人
敬姜論勞逸
責子受金
千古風範陶侃母
不媚權貴
張耒示子

孝悌篇——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以孝事親
為仁之本
事親必敬
色難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
親其親、長其長
不孝者五
大孝終身慕父母
出必告,反必面
柔聲以諫
孝之三層次
父母愛之
庶人之孝
子全而歸之
五者備而事親
爭子
妻子具而孝衰於親
子欲孝而親不待
上孝養志
孝在實質
孝於親則子孝
事事躬親
不以市道孝父母
教妻孝父母
以父母為中心
孝親愛國
考叔“純孝”感莊公
緹縈救父
司馬遷繼志著書
姜詩妻孝感義軍
司馬芝臨危護母
陸績懷橘
子路百里負米
閔子騫情感後母
陸隴其孝行感少年
朱壽命三千里尋母
崇明老人一家親
少年劉琪十年尋父
大孝子魏興
兄友弟恭
司馬牛之嘆
兄弟怡怡
不藏怒、不宿怨
寬裕比順
友悌
陶淵明教子
兄弟和睦
廣事兄之義
兄友弟恭
和妯娌
愛之以德
赴難認弟
桃園三結義
孔融讓梨
七步詩
王祥有個好兄弟
阿豺教子
陸南金兄弟爭死
鄭均勸兄做清官
李勛謙恭敬姊侍疾
薛孟嘗分家讓弟
黃璽夢詩尋兄
棠棣
獄中寄子由

恩愛篇——在天願作比翼鳥

談情說愛
郎才博女貌
文君當壚
韓壽分香
阮鹹追婢
妒婦津
異國姻緣
西洲曲
四愁詩
相思
菩薩蠻
鵲橋仙
摸魚兒
談婚論嫁
婚為禮之本
攀附的代價
鄭女擇夫
陳平娶妻
東床佳婿
緣結今生
榜下捉婿
馬光祖成人之美
關雎
鸞鳳和鳴
御者賢妻
專諸懼內
牛衣對泣
張敞畫眉
舉案齊眉
家有醜妻
卿卿我我
學術鴛侶
閨房記樂
無題
一往情深
相敬如賓
知夫莫若妻
晏子不棄老妻
相思樹
莊子鼓盆
歸遺細君
夫婦重聚
糟糠之妻不下堂
黃允棄妻
苟奉倩深情
破鏡重圓
你依我依
潘世恩縈情故劍
遺夫人書
怨歌行
留別妻
上邪
懷良人
春怨
雨霖鈴
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馬嵬

思親篇——人情同於懷土兮

親情
李密陳情報祖母
郗鑒吐哺
韓愈悲情祭侄兒
不痴不聾,不作家翁
陟岵
雜詩
雜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月夜
逢入京使
寒食寄京師諸弟
踏莎行
江城子
友情
益友與損友
君子之交
立德、立言、立功
與朝歌令吳質書
歐陽修祭友
東坡率性作書
知音難遇
掛劍許友
管鮑之交千古頌
范張雞黍生死交
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荀巨伯捨生視友
管寧割席絕華歆
柳劉患難與共
寇準、張詠真誠相助
顧貞觀奔走救朋
鹿鳴
贈范曄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別董大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夢李白二首
贈衛八處士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
吹笛二首(其一)
鄉情
安土重遷
燕人還國
但願生人玉門關
蓴鱸之思
登樓賦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春夜洛城聞笛
春望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華親故
村行
臨安春雨初霽
蘇幕遮
蘇幕遮
天淨沙·秋思

頤年篇——夕陽無限好

老有所樂
君子三樂
榮啟期三樂
洛陽耆英會
趙季仁平生三願
處閒之道
養花種草之樂
行樂當及時
意園記
楚人重諧花燭
歸田賦
老有所安
君子三戒
達生之情
人生四大化
華子健忘
豁達楊王孫
人生五計
五福雜論
酒德頌
百年歌
戲老
老有所為
老而好學
楚丘先生
馬援老當益壯
勉學
百歲著書
東亞老人
酬樂天詠老見示
浣溪沙
老有所養
養生若牧羊
五禽戲
顏之推論養生
明目六法
老人養壽之道
王昭素善攝養
梳頭浴腳
治眼齒
小勞術
獨睡丸
護齒三要
本性酷好之物,可以當藥
百歲老人長壽術
步出夏門行
百一詩

家業篇——成由勤儉破由奢

治家有方
貪富務大,家業不興
疏廣不為子孫留財
樊重治家
不可過為節儉
顏之推論治家
柳氏家法
王旦理家
家長之責
家業因人而興
和家之道
施惠
歲計
居家須是能容
孝睦房訓辭
多子多貧
新城王氏家法
詠史
生財有道
不龜手之藥
盜亦有道
貨殖之術
守財致禍
千頭木奴
用度有節
錢神論
送窮文
節儉之益處
物價
周永年治生三變
事當躬親
蘭花與家運
賈客樂
居家必知
命名忌諱
風水不可盡信
慎立遺囑
家庭防盜
營造房舍
附錄
蒙書五種
三字經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規
朱子治家格言
親屬稱謂表
年齡別稱表
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簡表
二十四節氣表
中國民間行業祖師簡表
實用對聯六百聯

精彩書摘

當看到一個幼小的生命在一天天成長,繼承了你的相貌特徵、脾氣稟性,身體裡流淌著你的血液,你的生命因此而得到了延續,誰會不由衷的歡喜、激動呢?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著天然的骨肉親情,父母對子女更是有一種天然的愛,這種愛不會因時空而阻隔,隨著歲月的流逝反而更加醇正芬芳。
中國古人講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是一個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是社會的細胞,“家齊而後國治”,若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和睦,整個社會要治理好也就容易多了。若要“齊家”,必然要重視家教,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因此,教育好子女也是父母對社會所承擔的一份責任。
父母之道,一言以蔽之,日慈。父母對子女的天然之愛,一決定了父母必然會慈;而父母所承擔的責任決定了父母需要慈。那怎樣才稱之為慈呢?具體而言,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要撫養,要把子女養大成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第二要教育,僅僅把子女養大是連其他動物都能做到的,而人類不同於其他動物之處正在於對子女的教育。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養不教,父之過”,這是一個大家公認的道理。
對兒童進行的初等教育稱為“蒙養”,易經》有云:“蒙以養正,聖功也。”家庭是人生最初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當子女幼小之時,蒙養之責,舍父母而誰?至於如何行使蒙養之責,可以借鑑的經驗真是不少。古今中外有多少偉大的教育家、學者都不惜濃墨重筆來探討這個問題。而我們這裡則將關注的焦點放在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