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耆英會

luò yáng qí yīng huìㄌㄨㄛˋㄧㄤˊㄑㄧˊㄧㄥㄏㄨㄟˋ洛陽耆英會(洛陽耆英會)。

詞語注音

luò yáng qí yīng huì ㄌㄨㄛˋ ㄧㄤˊ ㄑㄧˊ ㄧㄥ ㄏㄨㄟˋ 洛陽耆英會(洛陽耆英會)

詞語解析

宋 文彥博 與 富弼 、 司馬光 等聚集 洛陽 高年者共十三人(一說十一人)置酒相樂,稱“洛陽耆英會”。《宋史·文彥博傳》:“﹝ 文彥博 ﹞與 富弼 、 司馬光 等十三人,用 白居易 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相樂,序齒不序官。為堂,繪像其中,謂之‘洛陽耆英會’,好事者莫不慕之。” 宋 司馬光 《洛陽耆英會序》:“昔 白樂天 在 洛 與高年者八人游,時人慕之,為九老圖傳於世。 宋 興, 洛 中諸公繼而為之者凡再矣。皆圖形 普明 僧舍。 普明 , 樂天 之故第也。 元豐 中, 文潞公 留守 西都 , 韓國 富公 納政在里第;自餘士大夫以老自逸於 洛 者,於時為多。 潞公 謂 韓公 曰:‘凡所謂慕於 樂天 者,以其志趣高逸也,奚必數與地之襲焉。’一旦悉集士大夫老而賢者於 韓公 之第,置酒相樂,賓主凡十有一人,既而圖形 妙覺 僧舍,時人謂之‘洛陽耆英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