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哥哥》

《好哥哥》

《好哥哥》由中國電影導演張石川拍攝,是一部反映人間真情的劇情片。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貧民劉德勝,生逢亂世,無計謀生,遂投軍從戎。妻子徐氏帶著長子大寶和年僅兩歲的二寶,靠丈夫微薄的薪水勉強度日。戰事興起,劉德勝痛別妻兒,奉命開拔。徐氏亦帶著大寶、二寶隨眾人逃離家鄉。逃難途中,忽聞丈夫所在之軍全軍覆沒,徐氏過度悲傷,竟拋下一雙幼子溘然而逝。大寶、二寶從此成了孤兒。一天,兄弟倆見一彪形大漢正在廣場賣藝,大寶看得入了神。大漢看到大寶背著一個幼童,心中頓生邪念,遂勸大寶入伙。大寶正愁無處安身,欣然應允。入夜,大寶思念母親,久久不能入睡,忽聽大漢正與人密謀,要將二寶放入壇中,阻其身體發育以獵取錢財。大寶大驚,急忙背起二寶,趁著夜色逃離了虎穴。申江望族蘇陸氏擁資百萬。不幸早年守寡,生下遺腹子取名紹裘。紹裘的三個堂叔克廷、克明、克威,皆是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之徒,以為孤兒寡母可欺,圖謀霸占其家產。幸虧陸氏精明強幹,賬房楊厚齋剛正不阿,使得三位堂叔陰謀未能得逞。紹裘生來體弱,剛滿兩歲即染上了重病。陸氏焦急萬分。一日,大寶正背著弟弟在大橋上行乞,陸氏正好由此經過,發現二寶長相與紹裘極為相似,不禁動了惻隱之心,擲給大寶一塊銀元。紹裘病情日漸惡化,不日竟猝然夭折。悲痛欲絕的陸氏忽然想起大橋所見幼童,頓生移花接木之念。遂命僕人悄悄將紹裘埋葬,自己親自來到大橋將大寶、二寶接回家中,並囑咐家僕嚴守秘密。一對可憐的孤兒,一夜之間突然成了幸運兒。克廷三兄弟以為紹救生命垂危,陸氏財產即將到手,欣喜若狂。不料紹裘竟然奇蹟般痊癒,不禁大失所望。三人設下計謀,暗中收買大寶,要他把有毒的食物給紹裘吃。三人以為大寶年少無知,易於利用,哪知大寶假裝答應。回去即將實情告之陸氏,並將食物餵狗,狗食後倒地而死。陸氏又驚又恨,請來族長當面揭穿三位堂叔的惡行,並將他們逐出蘇氏家族。三兄弟日暮圖窮,仍不思悔改,竟勾結盜匪劫掠蘇家,試圖斬草除根,並許願事成之後以巨款酬謝。這日,盜匪潛入蘇家,舉刀欲殺二寶,大寶心膽俱碎,聲淚俱下地向盜匪哭訴陳詞,盜匪內心受到震撼,竟斷然放下了屠刀。蘇氏知盜匪們實為貧困所逼,慨然拿出巨資,委託他們興辦工廠、學校,收留貧民子弟及孤兒,為地方造福。

導演簡介

張石川 ,中國電影導演。原名通偉,字蝕川。浙江寧波人。1913年任亞細亞影戲公司顧問,拍攝了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難夫難妻》 。1916年又導演了轟動一時的《黑籍冤魂》 。1922年合作組織了明星影片公司,主張"唯興趣是尚",後主張藝術應"教化社會"拍攝了一些反映婦女命運的影片。在武俠神怪片《火燒紅蓮寺》中他首次運用了電影特技的手法,引起竟拍武俠神怪片之風。1931年美國有聲片進入中國後,他導演了中國第一部臘盤配音的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抗日戰爭期間,在左翼電影影響下,導演了表現抗日的左翼電影。1942年出任中華聯合製片股份有限公司分廠廠長兼導演。1946年後為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和上海大同影業公司任導演。一生導演長短故事片近150部,大部分為社會言情片,風格細膩,故事性強,受市民歡迎,其經歷從一個側面反應了中國早期電影發展史。

編劇簡介

鄭正秋 ,中國編劇、導演。原名鄭芳澤,號伯常。原籍廣東潮州,生於上海。曾任亞細亞影戲公司編、導、演業務,1913年改名正秋,與張石川合作編導了中國第一部無聲短故事片《難夫難妻》。1923年由他編劇、張石川導演的《孤兒救祖記》上映後在社會上引起轟動。1922年合作創辦了明星公司和明星影戲學校。在此後的幾年裡,出現創作高峰,編、導、演了幾十部影片,漸漸走向商業化。然而經過自己對人生、藝術的不懈追求,又重新回到現實主義題材上。30年代初,他的思想發生明顯變化。1932年,發表《如何走上前進之路》一文,總結和回顧了他一生的感受,提出"反帝、反資、反封建"口號,歡迎新文藝工作者參加電影工作。同年編導了《自由之花》《春水情波》、《姊妹花》和參加了《女兒經》《熱血忠魂》的部分工作。其中以《姊妹花》為他後期的代表作。他一生共編導40多部作品,情節曲折感人,對中國早期電影事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演員簡介

鄭小秋,1910年出生於上海,中國影壇早期的著名童星,中國電影的拓荒者。原名鄭鴻彬,是著名編導鄭正秋的長子,六、七歲就在舞台上扮演兒童角色,藝名“藥風子”。1922年其父鄭正秋與張石川等人創辦明星影片公司,他跟隨父親步入影壇,1923年改名鄭小秋。同年主演影片《孤兒救祖記》 ,影片公映後,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他一舉成為著名小童星,並成為明星公司的演員。

1928年以後,他相繼主演了《啼笑姻緣(1932)》《春蠶》《熱血忠魂》等多部影片,成為當時受觀眾歡迎的著名小生演員。1933年,在影片《姊妹花》中,他扮演了一個命運悲慘、老實厚道的窮木匠“桃哥”。深受觀眾喜愛,影片不僅創下了高票房,而且該片於1935年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及歐洲各國展演,均受好評。

1936年他改做導演,與人合作導演了《壓歲錢》《姊妹劫》等片。獨立執導了《碧玉簪》《歡天喜地》等多部影片。1949年新中國誕生後,他仍然從事電影工作,在上海科學電影教育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導演了40多部科技影片,其中,《水土保持》(合作)獲威尼斯電影節獎,《中國武術》獲第二屆百花獎。

鄭小秋從一名童星到明星,從演員到導演,從故事片創作到科技片創作,他熱愛電影事業,為中國電影事業奮鬥了一生,1990年去世。

楊耐梅,中國早期影星,原名楊麗珠。1904年生於上海。她的父親是一位大富商,楊耐梅從小就受到寵愛,很任性。在上海務本女中讀書時,她就對舞台戲發生了興趣,經常去看演出,結識了鄭正秋。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準備籌拍《玉梨魂》,卻找不到合適的女主角,楊耐梅的外形、氣質與角色十分相近,於是鄭正秋便推薦她為女主角,而楊耐梅也想進入電影界,便出任了該片的女主角。影片公映後,很賣座,她將片中那位放蕩風流的交際花演得淋漓盡致,絲毫沒有做作造捏之感。不久,她又主演了《茶花女》 ,接著又拍攝了《誘婚》。這三部影片似乎將她定位在扮演放蕩型女性角色上,因此遭到家人的反對,但楊耐梅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此後,她的演藝事業如日中天,一連主演了《空谷蘭》、《美人關》、《好哥哥》、《馬前車》等多部影片。在戲路上,她也不再局限於扮演反面角色,創造了不少正面女性形象,如《湖邊春夢》中飾演文靜嫻淑的女主角, 《良心復活》中扮演反抗沙皇統治的俄國女郎。她的演技精湛,聲形並貌,她愛好交際,穿戴奇特,成為當時的焦點人物,後來,她籌資開辦了耐梅影片公司,出任公司第一部影片《奇女子(1928)》的女主角,該片上映後反響不錯,但楊耐梅卻染上賭博和吸毒的惡習,家產被揮霍一空,於是她隨大中國劇團到南京演出“啼笑姻緣”,後退出劇團,想重返銀幕時,有聲片已代替無聲片,她的鄉音難以適應銀幕的需要。一代風流艷星流落香港街頭,從此消聲滅跡了,於1960年病逝於台北。

盤點鄭正秋的作品

鄭正秋(1889-1935),導演,編劇。原名鄭芳澤,號伯常,廣東潮州人,生於上海。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我國最早的電影編劇和導演之一。主要編導作品有《勞工之愛情》、《玉梨魂》、《姊妹花》等共53部影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