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

《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

《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主要內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民族分布、歷史發展、政權建設、社會變革、經濟文化以及名勝古蹟、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主要講述了:《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是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主持編輯的《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是在各有關地區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別編寫的。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締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和國家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建立,實現了各少數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上的民主權利.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三十多年來,各民族自治地方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政治、經濟、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為了介紹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況,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四化建設,特編輯出版《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本《叢書》的出版,對於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學習,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錄

第一章地理環境
第一節自然環境
第二節物產資源
一、植被與土壤
二、水文
三、礦藏
四、氣候資源
五、森林資源
第三節人口、民族、宗教信仰
一、人口
二、民族
三、宗教
第四節行政區劃
一、區域位置
二、鄉鎮簡介
第五節名勝古蹟
一、古脊椎生物化石點
二、古文化遺址
三、古城堡遺址
四、古建築
五、古長城、古烽墩遺址
六、藏傳佛教寺院
第二章歷史沿革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歷代行政區劃設定
一、歷史沿革
二、行政區域
第二節人民政權的建立
第三節農牧業互助合作
第四節社會主義改造
一、公私合營牧場
二、對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三、人民公社化
第五節撥亂反正
一、平反冤、假、錯案
二、給地(牧)富分子摘帽並給其子女改變成分
三、對錯劃右派平反
四、其他方面的政策落實
第六節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一、農牧區經濟體制改革
二、經濟運行
三、基礎設施建設
四、項目工作
五、改革開放
六、特色經濟
七、扶貧開發
八、社會事業
九、城鄉居民生活
第三章民族區域自治
第一節自治地方的建立
一、地方權力機構
二、地方行政機構
第二節法制建設
一、行政規範性檔案的制定
二、行政法規的執行
三、行政複議
四、地方立法
五、普法宣傳教育
第三節民族關係
第四節人民生活
一、衣著
二、飲食
三、居住
四、農具
五、家具
六、家用電器
七、文化生活
八、社會福利事業

第四章農業
第一節農業
一、種植業
二、農牧機械
第二節林業
一、歷代林業
二、森林的培育和發展
三、退耕還林(草)
四、森林分布和蓄積
五、林業管理經營機構
六、天然林保護工程
七、經濟林建設
八、造林綠化
九、科研成果
第三節畜牧業
一、歷代畜牧業
二、畜牧業的發展
三、飼草飼料
四、畜禽疫病防治
第四節水利
一、灌溉工程
二、人畜飲水工程
三、蓄水工程
四、機電井灌溉
五、提灌
六、河道堤防
七、草地節水灌溉工程
八、水土保持
九、管理機構
第五節特色農業
一、高原無公害蔬菜種植
二、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
三、油菜雜交制種
第六節鄉鎮企業

第五章工業
第六章交通通信
第七章財政金融
第八章貿易
第九章旅遊
第十章對外開放
第十一章社會事業
第十二章城鄉建設
第十三章環境保護
後記


序言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包括《中國少數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記錄了中國55個少數民族從起源至21世紀初的歷史發展進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薈萃了大量原始的、鮮活的、極其珍貴的資料,是一部關於中國民族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叢書,是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開。為了摸清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狀況,搶救行將消失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料,1953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民族識別調查,1956年又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
後記

《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是在中共天祝藏族自治縣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曾於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五年和一九七九年組織人力編寫過,但未成書。一九八四年元月又重新組織了編寫委員會,其成員為:主任劉延禮,副主任董福壽、喬有成,委員王日芬、趙執中張國升、王述麟。同時成立編寫組,其成員有王述麟、高祖芳、盧滿倉、喬高才讓、李生蘭、顏明東、楊育彬、李永亨、武克乾。尕藏頓珠、桑尕兩同志也參加過一段工作。王日芬、趙執中參加了修改工作。本書執筆人員有:顏明東(第一章),喬高才讓(第二章),盧滿倉(第三章),楊育彬(第四章),李生蘭、武可乾(第五、六章),高祖芳(第七章),李永亨(大事記)。本書照片除採用了自治縣成立三十周年大慶的部分展覽圖片外,其餘由李鴻玉等同志攝影。

本書所採用的資料,均系重新調查蒐集、整理編寫的,曾四易其稿,並經縣、地、省先後會審定稿。本書編寫過程中,曾得到中共甘隸省委、甘肅省少數民族叢書編委會、甘肅省民族研究所、中共武威地委的指導支持,以及自治縣有關單位領導和同志們的大力協助,在此致以衷心感謝。

由於編寫者所掌握的資料不足,水平有限,難免會有舛誤,謹請專家、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文摘

(二)地貌類型天祝縣地貌以山地為主,眾多的山脈縱橫交錯,不僅構成了地貌格局的骨架,而且形成了地理上的重要界線。

西北部高山高原區金強河上游以北的冷龍嶺、卡窪掌、磨臍山、響水頂、代乾山、雷公山一帶,地勢高峻,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山峰則只有4100~4847米,相對高度不太顯著,呈現出地勢開闊坦蕩,氣勢雄偉的高原特色,是青藏高原的東北邊緣。雪線以上,廣布著現代冰川,冰雪資源豐富,以卡窪掌為極高點,發源了許多向四周分流的放射狀河流,河流切割山地,形成了許多深邃的峽谷,山間谷地和開闊的高原上,水草豐美,是優良的牧場。

西南部高山峽谷區金強河(包括金強河谷)以南的馬牙雪山、五台嶺、桌子山、三寶山一帶,海拔在3000米以上,山脈呈西北一東南走向,在馬牙雪山與青海省仙密大山、青石嶺之間的西北一東南走向的大通河、馬牙雪山與雷公山之間的金強河山地嶺谷緊密相間,高山與深谷高差懸殊,山坡陡峭,尤其馬牙雪山軸部為性質較脆的深層石灰岩構成,山地海拔特高,氣候酷寒,凍裂風化十分強烈,形成了山峰峻峭,壁立萬仞,嶙峋崎嶇的景象。在藍天紅日映射下,早晨像塗了一層胭脂,中午泛出耀眼的白光,傍晚則一抹金黃,玲瓏剔透,氣象萬千,古人有詩日:“馬齒天成銀作骨,龍鱗日積玉為胎。”河谷由西北部的3000米左右向東南下降至2000米以下。大通河和金強河兩岸,形成狹長的谷地,谷地兩岸,地勢廣闊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主要的農業區。

值得一看的好書(二)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列國志:保加利亞》
《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一本通》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
《新地理知識一本通》
《才學世界:中國國家地理圖鑑》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概況》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概況》
《海北藏族自治州概況》
《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地理信息系統教程》
《城市人工水體水環境生態效應與保護》
《城市人工水體綜合效應與調控》
《九州山河錄》
《遼寧歷史地理》
《黑龍江省地圖冊》
《中華經典藏書:水經注》
《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概況》
《水經注全譯》
《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
《中國省區地理系列叢書:吉林地理》
《典藏中國國家地理》
《典藏環球國家地理》
《西征紀程中俄界記》
《港澳台外籍學生用書:地理》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
《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
《塔克拉瑪乾沙漠和周邊山區天氣氣候》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景觀生態學》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地表物質循環: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蝕與生源要素》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技術及時空變化特徵》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模型》
《失落的安瀾園》
《城市人工水體水文效應與防災減災》
《城市人工水體的氣象效應與局地環境變化》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植物地理學》
《滇西蘭坪-思茅盆地TSM分析》
《中國和韓國的寒武系》
《銀川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
《寶石學教程》
《地震多次波去除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新疆富蘊:庫爾勒地學斷面》
《中國新疆額敏:哈密地學斷面》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
《中國山洪災害防治區劃》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環及其地質環境效應》
《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
《探索新疆地質礦產資源奧秘》
《大力推進土地整治統籌城鄉發展用地》
《遼河盆地東部凹陷中央凸起地層及岩性圖集》
《石油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普通地質學》
《準噶爾盆地南緣斷褶帶石油地質特徵》
《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法勘探教程》
《地質系統整體觀理論探索與套用:地質力學研究的進展》
《粵港(深圳)地質科學與工程》
《中國西北部地質概論:秦嶺、祁連、天山地區》
《公路地質災害防治指導手冊》
《自然元素單質及其互化物礦物:中國礦物志》
《中國西南岩溶丘陵地區典型岩溶水系統研究:以石期河岩溶流域為例》
《世界找礦模型與礦產勘查》
《浙江火山岩非地熱異常區地熱資源勘查研究:以寧波鄞州-舟山地區為例》
《全國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
《中國地質調查局人才發展戰略研究》
《華北賦煤區南部濟源煤田下治區沉積環境分析及野外工作方法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