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藏書:水經注》

《中華經典藏書:水經注》

《中華經典藏書:水經注》:《水經注》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的著作。此書是為另一種稱為《水經》的書作《注》。

基本信息

簡介

《水經注》是公元6世紀北魏時酈道元所著,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自明清以後不少學者從各方面對它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專門研究,形成了一門內容廣泛的“酈學”。

《水經注》全面而系統的介紹了水道所流經地區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等諸方面內容,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水經注》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學的優秀作品。事情確實如此,三國時期的一位已經不知姓名的作者寫了一本名叫《水經》的書,內容非常簡略,全書只有八千二百多字,每一條寫上此書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發源、簡單的流程、入海,或在何處匯入另一條大河。舉條大河的例子,就說中國歷史上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吧,從發源、流程到結束,《水經》只寫了一百九十多個字。再舉條小河的例子,黃河中游古代有一條叫清水的小支流,對於此河的發源,《水經》只說:“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黑山。”但

酈道元為這十二個字寫了約一千八百字的《注》文。全書《注》文超過《經》文二十多倍。《水經注》是一部三十多萬字的巨構,是一部獨立的古典名著。

目錄

卷一河水
卷二河水
卷三河水
卷四河水
卷五河水
卷六汾水、澮水、涑水、文水、原公水、洞過水、晉水、湛水
卷七濟水
卷八濟水
卷九清水、沁水、淇水、盪水、洹水
卷十濁漳水、清漳水
卷十一易水、滱水
卷十二聖水、巨馬水
卷十三水
卷十四濕余水、沽河、鮑邱水、濡水、大遼水、小遼水、浿水
卷十五洛水、伊水、瀍水、澗水
卷十六榖水、甘水、漆水、滻水、沮水
卷十七渭水
卷十八渭水
卷十九渭水
卷二十漾水、丹水
卷二十一汝水
卷二十二潁水、洧水、溟水、潧水、渠
卷二十三陰溝水、汳水、獲水
卷二十四睢水、瓠子河、汶水
卷二十五泗水、沂水、洙水
卷二十六沭水、巨洋水、淄水、汶水、濰水、膠水
卷二十七沔水
卷二十八沔水
卷二十九沔水、潛水、湍水、均水、粉水、白水、比水
卷三十淮水
卷三十一滍水水、(氵隱)水、濯水、(氵親)水、(氵無)水、溳水
卷三十二滲水、蘄水、決水、批水、泄水、肥水、施水、沮水、漳水、夏水、羌水、涪水、梓潼水、涔水
卷二十二江水
卷三十四江水
卷三十五江水
卷三十六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溫水
卷三十七淹水、葉榆河、夷水、油水、澧水、沅水、泿水
卷三十八資水、漣水、湘水、灕水、溱水
卷三十九水、深水、鍾水、耒水、洙水、漉水、瀏水、溟水、贛水、廬江水
卷四十漸江水、斤江水、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序言

《水經注》是南北朝時期北魏酈道元的著作。從書名來看,此書是為另一種稱為《水經》的書作《注》。事情確實如此,三國時期的一位已經不知姓名的作者寫了一本名叫《水經》的書,內容非常簡略,全書只有八千二百多字,每一條寫上此書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發源、簡單的流程、入海,或在何處匯入另一條大河。舉條大河的例子,就說中國歷史上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吧,從發源、流程到結束,《水經》只寫了一百九十多個字。再舉條小河的例子,黃河中游古代有一條叫清水的小支流,對於此河的發源,《水經》只說:“清水出河內修武縣之北黑山。”但酈道元為這十二個字寫了約一千八百字的《注》文。全書《注》文超過《經》文二十多倍。《水經注》是一部三十多萬字的巨構,是一部獨立的古典名著。
《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527),在北魏服官多年。當時中國南北分裂,南方是宋、齊、梁、陳四朝相繼;北方經過一場混戰,最後由鮮卑族的一支稱為拓跋的定局,建立一個王朝,史稱北魏。但時局也並不太平,酈道元奔走四方,官事匆忙,卻能寫出這樣一部大書,確實使人稱奇。據專家們研究,他寫成此書為時當在公元6世紀初期。

文摘

《水經注》以《河水》開卷,河水就是黃河。上古的地名比後代簡單,黃河就稱“河”,長江就稱“江”。秦始皇開創郡縣制以後,一個地名普遍地分成專名和通名兩部分,譬如“北京市”、“豐臺區”,“北京”和“豐臺”都是專名,“市”和“區”都是通名。行政區域的地名分成專名和通名兩部分以後,自然地名也相繼出現專名和通名兩部分,譬如“燕山”和“八達嶺”,“燕”和“八達”都是專名,“山”和“嶺”都是通名。河流的通名早期稱“水”,黃河稱為“河水”,長江稱為“江水”,直到《水經注》時代還是這樣。到後來,“河”與“江”兩個專名,也被人們當作河流的通名使用,如“永定河”、“松花江”等等,現在的“黃河”,“黃”是專名,“河”是通名。“河”與“江”,原是黃河和長江的專名,後來成為一切河流的通名,為時已經很久了。三成為崑崙丘①。《崑崙說》日②:崑崙之山三級,下日樊桐,一名板桐;二日玄圃,一名閬風;上日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④。

《水經》和《水經注》都以“崑崙”開始,卷一之中有“崑崙墟”、“崑崙虛”、“崑崙丘”、“崑崙山”等,而崑崙山至今仍是我國一條重要的山脈。“崑崙”是外來語,成書於戰國前期的《山海經》中已有此詞,所以這個外來語引入中國很早。因為是外來語,所以“崑崙”一詞在各種古代文獻中有許多不同的漢譯,在《水經注》中,《河水》篇同卷又譯“金陳”,卷三十六《溫水》篇中譯作“金漭”。上面各處的“崑崙”、“金陳”、“金'磷”,都作為地名。但《溫水》篇也有一個“崑崙”,卻是作為族名的。由於《水經注》的《經》文和《注》文,都以“崑崙”開始,所以此詞值得重視。不過因為是外來語,因而我們不懂它是什麼意思。在《河水》篇同卷中也用梵語對“崑崙”作過解釋。

這是釋氏《西域記》的話:“阿耨達太山,其上有大淵水,宮殿樓觀甚大焉。山,即崑崙山也。”說明“崑崙山”在梵語中稱為“阿耨達太山”,但我們也查不出“阿耨達”在梵語中是什麼意思。所以“崑崙”是一個已經消失的民族的語言。像“崑崙”這類已經消失的民族語言地名,在我國至今還有不少。注釋:①三成為崑崙丘:三級的土丘稱為崑崙丘。出自《爾雅·釋丘》:“丘一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三成為崑崙丘。”晉代郭璞註:“崑崙山三重,故以名雲。”意思是說:崑崙山有三級,所以叫崑崙丘。成,級,層。②《崑崙說》:書名,不詳。太帝,天帝。解釋。《山海經》把“崑崙”作為一處“方八百里,高萬仞”的仙境,《淮南子》居然寫到這座仙境高度的尾數“三尺六寸”。這類現代人看來非常荒唐的神話,在古代卻能夠流行一時,但正統的歷史學家像司馬遷,他在《史記》中卻指出,他不相信《禹本紀》(此書已亡佚)、《山海經》一類的神話。

注釋:①《山海經》:我國古代地理名著,作者已不可考,內容包括山川、道里、鳥獸、祭祀、醫巫、風俗等。方:方圓。②仞:古時八尺或七尺叫做一仞。③郭景純:郭璞(276——324),字景純,東晉河東聞喜(今山西省聞喜縣)人,熟知五行、天文、卜筮之術。自上:為“自此以上”的省略,從這裡向上。④《淮南子》: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撰寫的雜家書,也稱《淮南鴻烈》。步:古代長度單位,周代以八尺為一步,秦代以六尺為一步,舊制以營造尺五尺為一步。

值得一看的好書(二)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列國志:保加利亞》
《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一本通》
《河流生態調查技術方法》
《新地理知識一本通》
《才學世界:中國國家地理圖鑑》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概況》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概況》
《海北藏族自治州概況》
《天祝藏族自治縣概況》
《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地理信息系統實習教程》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地理信息系統教程》
《城市人工水體水環境生態效應與保護》
《城市人工水體綜合效應與調控》
《九州山河錄》
《遼寧歷史地理》
《黑龍江省地圖冊》
《中華經典藏書:水經注》
《從混沌到秩序:中國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論》
《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概況》
《水經注全譯》
《歷史的空間與空間的歷史:中國歷史地理與地理學史研究》
《中國省區地理系列叢書:吉林地理》
《典藏中國國家地理》
《典藏環球國家地理》
《西征紀程中俄界記》
《港澳台外籍學生用書:地理》
《數字測繪成果質量要求》
《稻城—香格里拉精神史》
《塔克拉瑪乾沙漠和周邊山區天氣氣候》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教學叢書:景觀生態學》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地表物質循環:西南喀斯特流域侵蝕與生源要素》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通量觀測技術及時空變化特徵》
《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模型》
《失落的安瀾園》
《城市人工水體水文效應與防災減災》
《城市人工水體的氣象效應與局地環境變化》
《21世紀高等院校教材:植物地理學》
《滇西蘭坪-思茅盆地TSM分析》
《中國和韓國的寒武系》
《銀川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
《寶石學教程》
《地震多次波去除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中國新疆富蘊:庫爾勒地學斷面》
《中國新疆額敏:哈密地學斷面》
《斷陷型疊合盆地的原型恢復:以濟陽坳陷中生代盆地為例》
《中國山洪災害防治區劃》
《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環及其地質環境效應》
《礦床在混沌邊緣分形生長》
《探索新疆地質礦產資源奧秘》
《大力推進土地整治統籌城鄉發展用地》
《遼河盆地東部凹陷中央凸起地層及岩性圖集》
《石油高職高專規劃教材:普通地質學》
《準噶爾盆地南緣斷褶帶石油地質特徵》
《高等學校規劃教材:電法勘探教程》
《地質系統整體觀理論探索與套用:地質力學研究的進展》
《粵港(深圳)地質科學與工程》
《中國西北部地質概論:秦嶺、祁連、天山地區》
《公路地質災害防治指導手冊》
《自然元素單質及其互化物礦物:中國礦物志》
《中國西南岩溶丘陵地區典型岩溶水系統研究:以石期河岩溶流域為例》
《世界找礦模型與礦產勘查》
《浙江火山岩非地熱異常區地熱資源勘查研究:以寧波鄞州-舟山地區為例》
《全國主要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
《中國地質調查局人才發展戰略研究》
《華北賦煤區南部濟源煤田下治區沉積環境分析及野外工作方法研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