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

電子信息技術

軟體

1、系統軟體
作業系統軟體技術,包括實時作業系統技術;小型專用作業系統技術;資料庫管理系統技術;基於EFI的通用或專用BIOS系統技術等。
2、支撐軟體
測試支撐環境與平台技術;軟體管理工具套件技術;數據挖掘與數據呈現、分析工具技術;虛擬現實(包括遊戲類)的軟體開發環境與工具技術;面向特定套用領域的軟體生成環境與工具套件技術;模組封裝、企業服務匯流排(ESB)、服務綁定等的工具軟體技術;面向行業套用及基於相關封裝技術的軟體構件庫技術等。
3、中間件軟體
中間件軟體包括:行業套用的關鍵業務控制;基於瀏覽器/伺服器(B/S)和面向Web服務及SOA架構的套用伺服器;面向業務流程再造;支持異種智慧型終端間數據傳輸的控制等。
4、嵌入式軟體
嵌入式圖形用戶界面技術;嵌入式資料庫管理技術;嵌入式網路技術;嵌入式Java平台技術;嵌入式軟體開發環境構建技術;嵌入式支撐軟體層中的其他關鍵軟體模組研發及生成技術;面向特定套用領域的嵌入式軟體支撐平台(包括:智慧型手機軟體平台、信息家電軟體平台、汽車電子軟體平台等)技術;嵌入式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的技術研發等。
5、計算機輔助工程管理軟體
用於工程規劃、工程管理/產品設計、開發、生產製造等過程中使用的軟體工作平台或軟體工具。包括:基於模型數位化定義(MBD)技術的計算機輔助產品設計、製造及工藝軟體技術;面向行業的產品數據分析和管理軟體技術;基於計算機協同工作的輔助設計軟體技術;快速成型的產品設計和製造軟體技術;具有行業特色的專用計算機輔助工程管理/產品開發工具技術;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統軟體技術;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相關軟體技術等。
6、中文及多語種處理軟體
中文及多語種處理軟體是指針對中國語言文字(包括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和外國語言文字開發的識別、編輯、翻譯、印刷等方面的套用軟體。包括:基於智慧型技術的中、外文字識別軟體技術;字處理類(包括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處理軟體技術;基於先進語言學理論的中文翻譯軟體技術;語音識別軟體和語音合成軟體技術;集成中文手寫識別、語音識別/合成、機器翻譯等多項智慧型中文處理技術的套用軟體技術;具有多語種交叉的軟體套用開發環境和平台構建技術等。
7、圖形和圖像軟體
支持多通道輸入/輸出的用戶界面軟體技術;基於內容的圖形圖像檢索及管理軟體技術;基於海量圖像數據的服務軟體技術;具有互動功能與可量測計算能力的3D軟體技術;具有真實感的3D模型與3D景觀生成軟體技術;遙感圖像處理與分析軟體技術等。
8、金融信息化軟體
金融信息化軟體是指面向銀行、證券、保險行業等金融領域服務業務創新的軟體。包括:支持網上財、稅、庫、行、海關等聯網業務運作的軟體技術;基於金融領域管理主題的數據倉庫或數據集市及其套用等技術;金融行業領域的財務評估、評級軟體技術;金融領域新型服務模式的軟體技術等。
9、地理信息系統
網路環境下多系統運行的GIS軟體平台構建技術;基於3D/4D(即帶有時間標識)技術的GIS開發平台構建技術;組件式和可移動套用的GIS軟體包技術等。
10、電子商務軟體
基於Web服務(WebServices)及面向服務體系架構(SOA)的電子商務套用集成環境及其生成工具軟體或套件的技術;面向電子交易或事務處理服務的各類支持平台、軟體工具或套件的技術;支持電子商務協同套用的軟體環境、平台、或工具套件的技術;面向桌面和移動終端設備套用的信息搜尋與服務軟體或工具的技術;面向行業的電子商務評估軟體或工具的技術;支持新的交易模式的工具軟體和套用軟體技術等。
11、電子政務軟體
用於構建電子政務系統或平台的軟體構件及工具套件技術;跨系統的電子政務協同套用軟體環境、平台、工具等技術;應急事件聯動系統的套用軟體技術;面向電子政務套用的現場及移動監管稽核軟體和工具技術;面向電子政務套用的跨業務系統工作流軟體技術;異構系統下政務信息交換及共享軟體技術;面向電子政務套用的決策支持軟體和工具技術等。
12、企業管理軟體
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的商業智慧型(BI)軟體技術;基於RFID和GPS套用的現代物流管理軟體技術;企業集群協同的供應鏈管理(SCM)軟體技術;面向客戶個性化服務的客戶關係管理(CRM)軟體技術等。

微電子技術

1、積體電路設計技術
自主品牌ICCAD工具版本最佳化和技術提升,包括設計環境管理器、原理圖編輯、版圖編輯、自動版圖生成、版圖驗證以及參數提取與反標等工具;器件模型、參數提取以及仿真工具等專用技術。
2、積體電路產品設計技術
音視頻電路、電源電路等量大面廣的積體電路產品設計開發;專用積體電路晶片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通用晶片CPU、DSP等的開發與產業化;符合國家標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重點整機配套的積體電路產品,3G移動終端電路、數位電視電路、無線區域網路電路等。
3、積體電路封裝技術
小外型有引線扁平封裝(SOP)、四邊有引線塑膠扁平封裝(PQFP)、有引線塑封晶片載體(PLCC)等高密度塑封的大生產技術研究,成品率達到99%以上;新型的封裝形式,包括採用薄型載帶封裝、塑膠針柵陣列(PGA)、球柵陣列(PBGA)、多晶片組裝(MCM)、晶片倒裝焊(FlipChip)、WLP(WaferLevelPackage),CSMP(ChipSizeModulePackage),3D(3Dimension)等封裝工藝技術。
4、積體電路測試技術
積體電路品種的測試軟體,包括圓片(Wafer)測試及成品測試。晶片設計分析驗證測試軟體;提高積體電路測試系統使用效率的軟/硬體工具、設計測試自動連線工具等。
5、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技術
CMOS工藝技術、CMOS加工技術、BiCMOS技術、以及各種與CMOS兼容工藝的SoC產品的工業化技術;雙極型工藝技術,CMOS加工技術與BiCMOS加工技術;寬頻隙半導體基積體電路工藝技術;電力電子集成器件工藝技術。
6、集成光電子器件技術
半導體大功率高速雷射器;大功率泵浦雷射器;高速PIN-FET模組;陣列探測器;10Gbit/s-40Gbit/s光發射及接收模組;用於高傳輸速率多模光纖技術的光發射與接收器件;非線性光電器件;平面波導器件(PLC)(包括CWDM復用/解復用、OADM分插復用、光開關、可調光衰減器等)。

計算機及網路技術

1、計算機及終端技術
手持和移動計算機(HPC、PPC、PDA);具有特定功能的行業套用終端,包括金融、公安、稅務、教育、交通、民政等行業的套用中,集信息採集(包括條形碼、RFID、視頻等)、認證支付和無線連線等功能的攜帶型智慧型終端等;基於電信網路或/和計算機網路的智慧型終端等。
2、各類計算機外圍設備技術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計算機外圍設備,包括印表機、複印機等;計算機外圍設備的關鍵部件,包括印表機硒鼓、墨盒、色帶等;計算機使用的安全存儲設備,存儲、移動存儲設備等;基於USB技術、藍牙技術、閃聯技術標準的各類外部設備及器材;基於標識管理和強認證技術;基於視頻、射頻等識別技術。
3、網路技術
基於標準協定的(如SNMP和ITSM等)的套用於企業網和行業專網的信息服務管理和網路管理軟體,包括監控軟體、IP業務管理軟體等;ISP、ICP的增值業務軟體和套用平台等;用於企業和家庭的中、低端無線網路設備,包括無線接入點、無線網關、無線網橋、無線路由器、無線網卡等;以及符合藍牙、UWB標準的近距離(幾米到十幾米)無線收發技術等;向IPv4向IPv6過渡的中、低端網路設備和終端。
4、空間信息獲取及綜合套用集成系統
空間數據獲取系統,包括低空遙感系統、基於導航定位的精密測量與檢測系統、與PDA及移動通信部件一體化的數據獲取設備等;導航定位綜合套用集成系統,包括基於“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套用的主動/被動的導航、定位設備及公眾服務系統;基於位置服務(LBS)技術的套用系統平台;時空資料庫的構建及其套用技術等。
5、面向行業及企業信息化的套用系統
融合多種通信手段的企業信息通信集成技術;智慧型化的知識管理;工作流、多媒體;基於SOA架構建立的企業信息化集成套用。
6、感測器網路節點、軟體和系統
面向特定行業的感測器網路節點、軟體或套用系統;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硬體平台和模組、嵌入式軟體平台及協定軟體等;感測器網路節點的網路接口產品模組、軟體等。
*採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產項目除外。

通信技術

1、光傳輸技術
可用於城域網和接入網的新型光傳輸設備技術,包括:中/低端新型多業務光傳輸設備和系統;新型光接入設備和系統;新型低成本小型化波分復用傳輸設備和系統;光傳輸設備中新型關鍵模組光傳輸系統仿真計算等專用軟體。
2、小型接入設備技術
適合國內的網路狀況和用戶特殊套用需求的小型接入設備技術,包括:各類綜合接入設備,各種網際網路接入設備(IAD);利用無線接入、電力線接入、CATV
接入等的行業專用接入設備(包括遠程監控等);其它新型中小型綜合接入設備。
3、無線接入技術
調製方式多樣、能適應複雜使用環境的移動通信接入技術的無線接入設備及其關鍵部件,包括:寬頻無線接入設備,如包括基站、終端、網關等;基於IEEE802.11等協定的基站與無線區域網路終端設備;基於IEEE802.16等協定的寬頻無線城域網終端設備、系統和技術;各類高效率天線終端設備和特種天線技術和設備等;固定無線接入設備;各種無線城域網設備和系統,包括增強型WLAN基站和終端等。
4、移動通信系統的配套技術
適用於移動通信網路等的系列配套技術,包括:3G系統的直放站(含天線)配套設備;用於各種基站間互聯的各種傳輸設備;移動通信網路規劃最佳化軟體與工具;基站與天線的RF信號光纖拉遠傳輸設備;移動通信的網路測試、監視和分析儀表等;數字集群系統的配套技術;其它基於移動通信網路的行業套用的配套技術。
5、軟交換和VoIP系統
基於分組交換原理的下一代網路系統和設備技術,包括:中小型IP電話系統及設備;面向特定行業和企業套用、集成VoIP功能的呼叫中心繫統及設備;VoIP系統的監測和監控技術等。
6、業務運營支撐管理系統
網路和資源管理系統;結算和計費系統;業務管理和性能分析系統;經營分析與決策支持系統;客戶服務管理系統;服務質量管理系統;各類通信設備的測試系統;適用於上述系統的組件產品,包括各類中間件等。
7、電信網路增值業務套用系統
固定網、2.5G/3G移動、網際網路等網路的增值業務套用軟體技術,包括:各類增值業務的綜合開發平台;流媒體、手機可視電話、手機QQ、IPTV等的套用系統;基於電信網、網際網路等的增值業務和套用系統;基於P2P技術的各類套用系統,包括即時通信系統等;基於現有網路技術的增值業務平台;支持網路融合和業務融合的增值業務套用平台及系統。

廣播電視技術

1、演播室設備技術
與數位電視系統相適應的各類數位化電子設備技術,包括:演播室數字視頻伺服器、數字視頻切換控制台、數字音視頻非線性編輯伺服器;節目的電子交換、節目制播系統軟體、面向數字媒體著作權保護的加解密和密鑰管理、數字著作權保護等系統;適合我國地面電視標準的地面數位電視傳輸設備;地面—有線合一的數位電視傳輸設備;符合我國標準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數位電視發射與轉發設備;衛星數字電視調製器、有線數位電視調製器、地面數位電視調製器;廣播電視監控系統及設備;用於IP網路、移動接收服務網路的數據網關,數據協定轉發伺服器;有線數位電視和衛星數位電視運營商的運營支撐系統;以電子節目指南、綜合信息發布、數據廣播、以及互動電視等構成的業務套用系統。
2、互動信息處理系統
能夠實現互動式控制的服務端系統技術。
3、信息保護系統
能夠實現各種信息媒體整體著作權保護的系統技術。
4、數字地面電視技術
可提高收發機性能的技術,與單頻組網、覆蓋補點、專用測試等套用相關的技術,包括:數位電視單頻網適配器;廣播信號覆蓋補點器;GB20600-2006廣播信號發生器;GB20600-2006廣播信號分析儀等。
5、地面無線數字廣播電視技術
符合國家《地面數位電視廣播傳輸標準》的設備技術,包括:數字廣播電視發射機;數字廣播電視復用器;數字廣播電視信道編碼調製器;無線地面數字廣播技術。
6、專業音視頻信息處理系統
公共運輸、公共場所等各類專業級網路化的音視頻處理系統技術。
7、光發射、接收技術
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發射和光接收設備的技術,包括:雷射器模組;光電轉換模組;調幅返送光發射機;室外型寬頻光接收機等。
8、電台、電視台自動化技術
適合電台、電視台開展音頻及視像節目編、采、播業務的技術,包括:具備發射機單機模擬量、開關量的選擇與採集,控制信號接口選擇功能的設備;能對發射機工作狀態實現控制、監測、記錄、分析、診斷、顯示、報警等功能的設備;能對全系統實現數據處理的計算機設備;能對發射機房多機系統實現自動化控制管理的設備等。
9、網路運營綜合管理系統
基於衛星、有線、無線電視傳輸的、能實現分級網路運營管理、能實現全網傳輸設備的維護、設定及業務管理一體化的軟體系統的技術,包括:廣播影視傳輸覆蓋網的管理系統;有線電視分配網網路管理系統等。
10、IPTV技術
電信、計算機和廣電三大網路的業務套用融合的技術,包括:IPTV路由器和交換器;IPTV終端設備;IPTV監管系統和設備;IPTV前端設備等。
11、高端個人媒體信息服務平台
移動辦公軟體技術,包括:個人信息綜合處理平台;攜帶型個人信息綜合處理終端等。
*採用OEM或CKD方式的集成生產項目除外。

新型電子元器件

1、半導體發光技術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用外延片製造技術,生長高效高亮度低光衰高抗靜電的外延片技術,包括:採用GaN基外延片/Si基外延片/藍寶石襯底外延片技術;半導體發光二極體製作技術;大功率高效高亮度低光衰高抗靜電的發光二極體技術;高效高亮度低光衰高抗靜電的發光二極體技術;半導體照明用長壽命高效螢光粉、熱匹配性能和密封性能好的封裝樹脂材料和熱沉材料技術等。
2、片式和集成無源元件技術
片式複合網路、片式EMI/EMP複合元件和ltcc集成無源元件;片式高溫、高頻、大容量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片式NTC、PTC熱敏電阻和片式多層壓敏電阻;片式高頻、高穩定、高精度頻率器件等。
3、片式半導體器件技術
小型、超小型有引線及無引線產品;採用低弧度鍵合、超薄封裝的相關產品;功率型有引線及無引線產品等。
4、中高檔機電組件技術
符合工業標準的超小型高密度高傳輸速度的連線器;新一代通信繼電器,小體積、大電流、組合式繼電器和固體光MOS繼電器;高保真、高靈敏度、低功耗電聲器件;剛撓結合板和HDI高密度積層板等。
(七)信息安全技術
1、安全測評類
網路與系統的安全性能進行測試與評估技術;對安全產品的功能、性能進行測試與評估,能滿足行業或用戶對安全產品自測評需求的技術等。
2、安全管理類
具備安全集中管理、控制與審計分析等功能的綜合安全管理類技術;具備安全策略、安全控制措施的統一配置、分發和審核功能的安全管理類技術等。
3、安全套用類
具有電子政務相關套用安全軟體及相關技術;具有電子商務相關套用安全軟體及相關技術;具有公眾信息服務相關套用安全軟體及相關技術等。
4、安全基礎類
作業系統安全的相關支撐技術;資料庫安全管理的相關支撐技術;安全路由和交換設備的研發和生產技術;安全中間件技術;可信計算和標識認證相關支撐技術等。
5、網路安全類
網路攻擊防護技術;網路異常監控技術;無線與移動安全接入技術;惡意代碼防護技術;網路內容安全管理技術等。
6、專用安全類
密碼及其套用技術;安全隔離與交換等邊界防護技術;禁止、抑制及干擾類電磁泄漏發射防護和檢測技術;存儲設備和介質中信息的防護、銷毀及存儲介質的使用管理技術;高速安全晶片技術;安全事件取證和證據保全技術等。
*市場前景不明朗、低水平重複,以及簡單的技術引進類信息安全軟體及其相關產品除外。

智慧型交通技術

1、先進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術
具備可擴展性的適於中小城市信號設備和控制技術;可支持多種下端協定的上端控制系統的軟體技術研發;交通應急指揮管理相關設備的技術研發和生產;網路環境下的外場交通數據綜合接入設備的技術研發和生產;交通事件自動檢測和事件管理的軟體技術研發等。
2、交通基礎信息採集、處理設備及相關軟體技術
採用微波、主被動紅外、雷射、超音波技術(不含視頻)設備,可用於採集交通量、速度、車型、占有率、車頭時距等交通流參數;車輛、站場樞紐客流統計檢測設備生產及分析技術;用於公眾服務的動態交通信息融合、處理軟體技術研發;交通基礎設施狀態監測設備的軟體研發和生產技術;內河船舶交通量自動檢測設備技術研發等。
3、先進的公共運輸管理設備和系統技術
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統(BRT)運營調度管理系統(含車、路邊設備)技術研發;公交(含大容量公交)自動售檢票系統技術研發,要能夠支持現金、信用卡、預付費卡等多種支付方式;大中城市公共運輸運營組織與調度管理相關設備和系統的技術研發等。
4、車載電子設備和系統技術
具有實時接收數據能力,並可進行本地路徑動態規劃功能的車載導航設備的研發及生產;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技術研發;車載安全駕駛輔助產品生產技術等。

生物與新醫藥技術

醫藥生物技術

1、新型疫苗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且未曾在國內外上市銷售的、預防重大疾病的新型高效基因工程疫苗,包括:預防流行性呼吸系統疾病、愛滋病、肝炎、出血熱、大流行感冒、瘧疾、狂犬病、鉤蟲病、血吸蟲病等人類疾病和腫瘤的新型疫苗、聯合疫苗等,疫苗生產用合格實驗動物,培養細胞及菌種等。
2、基因工程藥物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用於心腦血管疾病、腫瘤、愛滋病、血友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其他單基因遺傳病治療的基因工程藥物、基因治療藥物、靶向藥物,重組人血白蛋白製品等。
3、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
用於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神經性疾病的基因治療及其關鍵技術和產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重大疾病基因治療類產品,包括:惡性腫瘤、遺傳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的基因治療產品;基因治療藥物輸送系統等。
4、單克隆抗體系列產品與檢測試劑
用於肝炎、愛滋病、血吸蟲病、人禽流感、性病等傳染性疾病和腫瘤、出生缺陷及吸毒等早期檢測、診斷的單克隆抗體試劑,食品中微生物、生物毒素、農藥獸藥殘留檢測用單克隆抗體及試劑盒;重大動植物疫病、轉基因生物檢測用單克隆抗體及試劑盒,造血幹細胞移植的分離、純化和檢測所需的單克隆抗體系列產品;抗腫瘤及抗表皮生長因子單克隆抗體藥物;單克隆抗體藥物研究關鍵技術和系統;先進的單克隆抗體規模化製備集成技術、工藝和成套設備;新型基因擴增(PCR)診斷試劑及檢測試劑盒和人源化/性基因工程抗體。
5、蛋白質/多肽/核酸類藥物
面向重大疾病——抗腫瘤蛋白藥物(如腫瘤壞死因子),心腦血管系統蛋白藥物(如纖溶酶原,重組溶血栓),神經系統蛋白藥物尤其是抑鬱藥物,老年痴呆藥物,肌肉關節疾病的蛋白質治療藥物,以及抗病毒等嚴重傳染病蛋白藥物的研究與產業化技術;各類細胞因子(如促紅細胞生成素,促人血小板生長因子,干擾素,集落刺激因子,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趨化因子,轉化生長因子,生長因子)等多肽藥物的開發技術;抗病毒、抗腫瘤及治療自身免疫病的核酸類藥物及相關中間體的研究及產業化技術等。
6、生物晶片
重大疾病、傳染病、遺傳病、地方病等診斷用晶片,生物安全檢測用晶片,研究用晶片,進出口檢驗檢疫晶片、生物晶片數據獲取、處理和分析設備及軟體等。
7、生物技術加工天然藥物
採用細胞大規模培養、生物轉化技術開發生物資源和中藥資源,包括:動植物細胞大規模培養技術、發酵法生產瀕危、名貴、緊缺藥用原料和動植物組織中分離提取生物活性物質原料及新藥等。
8、生物分離、裝置、試劑及相關檢測試劑
適用於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天然藥物的生產、藥物活性成份等分離用的高精度、自動化、程式化、連續高效的設備和介質,以及適用於生物製品廠的生產裝置等,包括:生物、醫藥用新型高效分離介質及裝置;生物、醫藥用新型高效膜分離組件及裝置;生物、醫藥用新型高效層析介質及裝置;生物、醫藥用新型發酵技術與裝置;生物反應和生物分離的過程集成技術;生物、醫藥研究、生產及其檢測用試劑、試劑盒等。
9、新生物技術
具有明確套用前景的新生物技術,包括:治療疾病的幹細胞技術及用於基因治療、新藥開發和生物醫學的RNAi技術;用於生物醫藥研究的納米技術;能提高多肽藥物的穩定性和半衰期,降低免疫原性的多肽修飾技術;海洋生物技術。

中藥、天然藥物

1、創新藥物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符合現代新藥開發技術要求的中藥、天然藥物新藥,包括:從中藥、天然藥物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有效部位,以及新發現的中藥材和中藥材新的藥用部位及製劑等。
2、中藥新品種的開發
由中藥、天然藥物製成的新的複方製劑,對名優中成藥及民族藥的二次開發,以及新型中藥給藥系統品種,包括:透皮製劑、緩控速釋製劑、靶向製劑、定位製劑等;作為中藥質量控制所必需的中藥標準品的開發與套用技術。
3、中藥資源可持續利用
珍貴和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種植(養殖)、良種選育技術;珍貴和瀕危野生藥材代用品及人工製品;符合種植規範和管理要求的中藥材;中藥材去除重金屬和農藥殘留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究等。

化學藥

1、創新藥物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包括:通過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製得的原料藥及其製劑;天然物質中提取或通過發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單體及其製劑;用拆分或合成等方法製得的已知藥物中的單一光學異構體及其製劑;由已上市銷售的多組份藥物製備為較少組份的藥物;新的複方製劑;已有藥物新的適應症等。
2、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藥物
抗高血壓藥物;抗冠心病藥物;抗心衰藥物;抗血栓藥物;治療腦卒中新藥等。
3、抗腫瘤藥物
抗惡性腫瘤細胞侵襲轉移藥物;放化療增敏藥物;腫瘤化學預防及用於癌前病變治療的藥物;作用於腫瘤細胞信號傳遞系統的新藥;其他新型抗腫瘤藥物;腫瘤輔助治療(包括鎮痛、止吐、增強免疫功能、腫瘤引起的高鈣血症等)藥物等。
4、抗感染藥物(包括抗細菌、抗真菌、抗原蟲藥等)
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頭孢菌素抗生素;非典型β-內醯胺類抗生素;抗真菌藥物;喹諾酮類抗菌藥;四環素類抗菌藥;手性硝基咪唑類抗原蟲、抗厭氧菌藥物;多肽類抗生素等。
5、老年病治療藥物
防治骨質疏鬆新藥;老年痴呆治療新藥;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新藥;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治療藥物;帕金森氏病治療藥物;便秘治療藥物等。
6、精神神經系統藥物
抗鬱抑藥;抗焦慮藥;精神病治療藥;偏頭痛治療藥;兒童注意力缺乏綜合症治療藥;癲癇治療藥等。
7、計畫生育藥物
女用避孕藥;男用避孕藥;事後避孕藥;抗早孕藥等。
8、重大傳染病治療藥物
愛滋病治療藥物;傳染性肝炎治療藥物;結核病防治藥物;血吸蟲病防治藥物;流感、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防治藥物等。
9、治療代謝綜合症的藥物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治療藥物;血脂調節藥;脂肪肝治療藥物;肥胖症治療藥物等。
10、罕見病用藥(OrphanDrugs)及診斷用藥
罕見病用藥;解毒藥;診斷用藥等(包括X-射線、超聲、CT、NMR對比增強劑等)。
11、手性藥物和重大工藝創新的藥物及藥物中間體
手性藥物技術(包括:外消鏇藥物的拆分,無效對映體的轉化及生物轉化合成技術;包結拆分和手性藥物的製備技術;手性藥物的生物催化合成技術;新型手性體的設計與合成技術;工業化不對稱催化技術;由糖合成手性純天然化合物和其類似物的開發技術;拆分試劑,手性輔助劑,手性分析用試劑,手性源化合物的開發與套用技術等);能大幅度降低現有藥物生產成本的重大工藝創新;節能降耗明顯的重大工藝改進;能大幅度減少環境污染的重大工藝改進;市場急需的、有較大出口創匯潛力的藥物及藥物中間體;改進藥物晶型的重大工藝改進等。
*簡單的改變製備工藝的品種除外。

新劑型及製劑技術

1、緩、控、速釋製劑技術——固體、液體及複方
具有控制藥物釋放速度的緩、控、速釋製劑技術,包括:透皮吸收製劑技術;注射緩、控釋製劑(長效儲庫型注射劑)技術;口服(含舌下)緩、控、速釋製劑技術;緩釋微丸膠囊(直徑為5~250μm)製劑技術;黏膜、腔道、眼用等其它緩、控釋製劑技術等。
2、靶向給藥系統
採用脂類、類脂蛋白質及生物降解高分子成分作為載體,將藥物包封或嵌構而成的各種類型的新型靶向給藥系統,包括:結腸靶向給藥(口服)系統及技術;心腦靶向給藥(口服、注射)系統及技術;淋巴靶向給藥(注射)系統及技術;能實現2級靶向,3級靶向藥物製劑的系統及技術等。
3、給藥新技術及藥物新劑型
高效、速效、長效、靶向給藥新型藥物,藥物控釋納米材料,新型給藥技術和裝備,緩釋、控釋、透皮吸收製劑技術,蛋白或多肽類藥物的口服製劑技術。包括:納米技術、脂質體技術、微囊釋放新技術等。
4、製劑新輔料
β-環糊精衍生物、微晶纖維素和微粉矽膠等固體製劑用輔料,具有掩蓋藥物的不良口感、提高光敏藥物的穩定性、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性、使藥物在指定部位釋放等作用的包衣材料,包括:纖維素衍生物和丙烯酸樹脂類衍生物等;注射用輔料,包括:注射用β-環糊精衍生物、注射用卵磷脂和注射用豆磷脂等。控、緩釋口服製劑,黏膜給藥和靶向給藥製劑,眼用藥物,皮膚給藥等特殊藥用輔料。
*簡單改變劑型和給藥途徑的技術除外。

醫療儀器技術、設備與醫學專用軟體

1、醫學影像技術
X射線攝影成像技術(高頻,中頻)、新型高性能超聲診斷技術(彩色B超)、功能影像和分子影像成像技術、新型圖像識別和分析系統以及其它新型醫學成像技術,包括:電阻抗成像技術,光CT技術等。
2、治療、急救及康復技術
新型微創外科手術器具及其配套裝置;植入式電子刺激裝置;新型急救裝置;各類介入式治療技術與設備;以治療計畫系統為核心的數位化精確放射治療技術以及醫用雷射設備等。
3、電生理檢測、監護技術
數位化新型電生理檢測和監護設備技術;適用於基層醫院、社區醫療、生殖健康服務機構,以及能面向家庭的各類新型無創和微創檢測診斷技術、監護設備和康復設備;高靈敏度、高可靠性的新型醫用感測器及其模組組件等。
4、醫學檢驗技術
體現自動化和信息化的應急生化檢驗裝置、常規生化分析儀器、常規臨床檢驗儀器以及具有明確的臨床診斷價值的新技術,採用新工藝、新方法或新材料的其他醫學檢驗技術和設備等。
5、醫學專用網路環境下的軟體
醫用標準化語言編譯及電子病歷(EMR)系統;電子健康檔案系統;重大疾病專科臨床信息系統;社區醫療健康信息系統以及實用三維數字醫學影像後處理系統等。
*機理不清、治療效果不確定的產品除外。

輕工和化工生物技術

1、生物催化技術
具有重要市場前景及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催化技術,包括:用於合成精細化學品的生物催化技術;新型高效酶催化劑品種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細胞固定化方法及反應器;生物手性化學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類物質;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類和糖醇類等。
2、微生物發酵新技術
高效菌種的選育和新型發酵工程和代謝工程技術,包括:微生物發酵生產的新產品及其化學改性新產品;微生物發酵新技術和新型反應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選育方法和發酵過程的最佳化、控制新方法以及採用代謝工程手段提高發酵水平的新方法;傳統發酵產品的技術改造和生產新工藝等;重大發酵產品中可提高資源利用度,減少排污量的清潔生產新技術和新工藝等。
3、新型、高效工業酶製劑
對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和減少排污有顯著效果的綠色化學處理工藝及新型、高效工業酶製劑,包括:有機合成用酶製劑;紡織工業用酶、洗滌劑用酶、食品用酶、製藥工業用酶、飼料用酶、環保用酶等酶製劑,酶製劑質量評價技術及標準;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等。
4、天然產物有效成份的分離提取技術
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從天然動植物中提取有效成份製備高附加值精細化學品的分離提取技術,包括:天然產物有效成份的分離提取新技術;天然產物有效成份的全合成、化學改性及深加工新技術;天然產物中分離高附加值的新產品;高效分離純化技術集成及裝備的開發與生產;從動植物原料加工廢棄物中進一步分離提取有效成份的新技術等。
5、生物反應及分離技術
高效生物反應器,高密度表達系統技術,大規模高效分離技術、介質和設備,大型分離系統及線上檢測控制裝置,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和蛋白質工程產品專用分離設備,生物過程參數感測器和自控系統。
6、功能性食品及生物技術在食品安全領域的套用
輔助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功能食品;抗氧化功能食品;減肥功能食品;輔助改善老年記憶功能食品;功能化傳統食品;以及功能性食品有效成份檢測技術和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穩態化技術;食品安全的生物檢測技術等。

現代農業技術

1、農林植物優良新品種與優質高效安全生產技術
優質、高效、高產優良新品種技術;水肥資源高效利用型新品種技術;抗病蟲、抗寒、抗旱、耐鹽鹼等抗逆新品種技術;新型、環保肥料與植物生長調節劑及高效安全施用技術。
2、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與健康養殖技術
畜禽水產優良新品種及快繁技術;珍稀動物、珍稀水產養殖技術;畜牧業、水產業健康養殖技術和模式;畜牧水產業環境調控和修復技術與模式;安全、優質、專用、新型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生產和高效利用技術;畜牧水產業質量安全監控、評價、檢測技術;優質奶牛新品種及規模化、集約化飼養與管理技術。
3、重大農林植物災害與動物疫病防控技術
重大農林植物病蟲鼠草害、重大旱澇等氣象災害以及森林火災監測、預警、防控新技術;主要植物病蟲害及抗藥性檢測、診斷技術;環保型農藥創製、高效安全施用與區域性農林重大生物災害可持續控制技術;畜禽水產重大疾病監測預警、預防控制、快速診斷、應急處理技術;烈性動物傳染病、動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異性疫苗生產技術;高效安全新型獸藥及技術質量監測等技術。
4、農產品精深加工與現代儲運
農業產業鏈綜合開發和利用技術;農產品加工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技術;農產品分級、包裝和品牌管理技術;農業產業鏈標準化管理技術;大宗糧油綠色儲運、鮮活農產品保鮮及物流配送、農林產品及特種資源增值加工、農林副產品資源化利用;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清潔生態型加工技術與設備;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快速檢測、全程質量控制等技術。
5、現代農業裝備與信息化技術
新型農作物、牧草、林木種子收穫、清選、加工設備;新型農田作業機械、設施農業技術裝備與高效施肥、施藥機械和設備;新型畜禽、水產規模化養殖以及牧草、飼料加工、林產機械和新型農產品產地處理技術裝備;農業生產過程監測、控制及決策系統與技術;精準農業技術、遙感技術與估產及農村信息化服務系統與技術。
6、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節水農業
水源保護、水環境修復、節水灌溉、非常規水源灌溉利用、旱作節水和農作物高效保水等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產品。
7、農業生物技術
新型畜禽生物獸藥和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農藥及生物飼料等。

航空航天技術

1、民用飛機技術
民用飛機綜合航空電子、飛行控制技術;安全及救生技術;民用航空發動機及重要部件;小型、超小型飛機(含無人駕駛飛機)專用發動機及重要部件。
*無動力運動滑翔機、教練機等除外。
2、空中管制系統
民用航空衛星通信、導航、監視及航空交通管理系統(CNS/ATM)管制工作站系統、CNS/ATM網關係統、飛行流量管理系統和自動化管制系統等;先進的空中管制空域設計與評估系統,數位化放行(PDC)系統,自動終端信息服務(D-ATIS)系統,空中交通進離港排序輔助決策系統,空管監視數據融合處理系統,飛行計畫集成系統,衛星導航地面增強系統,自動相關監視系統和多點相關定位系統等。
3、新一代民用航空運行保障系統
新型民用航空綜合性公共信息網路平台、安全管理系統、天氣觀測和預報系統、適航審定系統;新型先進的機場安全檢查系統、貨物及行李自動運檢系統、機場運行保障系統。
*通用獨立的機場運行保障信息顯示、控制設備及儀器除外。
4、衛星通信套用系統
通信衛星地面用戶終端、攜帶型多媒體終端、衛星地面上行系統、衛星地面差放站以及採用衛星通信新技術(新協定)的高性價比地面通信系統,寬頻/高頻/雷射衛星通信系統等;與衛星固定通信業務、衛星移動通信業務、電視衛星直播業務(衛星數字音頻廣播)和網際網路寬頻接入業務相關的四大業務地面終端設備及關鍵配套部件;高精度地面終端綜合檢測儀器與系統。
*3位半以下攜帶型通用測試儀表等除外。
5、衛星導航套用服務系統
衛星導航多模增強套用服務系統(含連續觀測網路、實時通信網路、數據處理中心和公共服務平台)、基於位置信息的綜合服務系統及其套用服務終端(與無線通信網路結合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技術和室內定位技術)、具有導航、通信、視聽等多種功能的車載、船載等移動信息系統;個人導航信息終端;兼容型衛星導航接收機;衛星導航專用晶片、SOC系統、小型嵌入系統;嵌入式軟體。

新材料技術

(一)金屬材料
1、鋁、鎂、鈦輕合金材料深加工技術
環保、節能新工藝新技術生產高純金屬鎂、高潔淨鎂合金和高強度、高韌性、耐腐蝕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材料,及其在航空、汽車、信息、高速列車等行業的套用技術;大斷面、中空大型鈦合金及鋁合金板材,鎂及鎂合金的液態鑄軋技術,鎂、鋁、鈦合金的線、板、帶、薄板(箔)、鑄件、鍛件、異型材等系列化產品的加工與焊接技術,後加工成形技術和著色、防腐技術以及相關的配套設備;精密壓鑄技術生產高性能鋁合金、鎂合金材及鑄件;鈦及鈦合金低成本生產技術及其套用技術,鈦及鈦合金焊接管生產技術。
*高污染高能耗皮江法生產金屬鎂及鎂合金、常規鋁合金、仿不鏽鋼鋁建材和一般民用鋁製品除外。
2、高性能金屬材料及特殊合金材料生產技術
先進高溫合金材料及其民用製品生產技術;超細晶粒的高強度、高韌性、強耐蝕鋼鐵材料生產技術;為提高鋼鐵材料潔淨度、均勻度、組織細度等影響材料性能,提高冶金行業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實現節能、環保,促進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配套相關材料、部件製造技術;高強度、高韌性、高導性、耐腐蝕、高抗磨、耐高(低)溫等特殊鋼材料、高溫合金材料、工模具材料製造技術;超細組織鋼鐵材料的軋制工藝、先進微合金化、高均質連鑄坯、高潔淨鋼的冶煉工藝,高強度耐熱合金鋼及鑄鍛工藝和焊接技術,高性能碳素結構鋼、高強度低合金鋼、超高強度鋼、高牌號冷軋矽鋼生產工藝;高性能銅合金材(高強、高導、無鉛黃銅等)生產技術、採用金屬橫向強迫塑性變形和冷軋一次成型工藝生產熱交換器用銅及銅合金無縫高翅片管技術;通過連鑄、拉拔製成合金管線材技術。
*高能耗、高污染的“地條鋼”和一般建築用鋼、常規鑄造、常規機加工項目除外。
3、超細及納米粉體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藝技術 
高純超細粉、納米粉體和多功能金屬複合粉生產技術,包括銅、鎳、鈷、鋁、鎂、鈦等有色金屬和特殊鐵基合金粉末冶金材料粉體成型和燒結緻密化技術;採用粉末預處理、燒結擴散製成高性能銅等有色金屬預合金粉製造技術;高性能、特殊用途鎢、鉬深加工材料及套用技術,超細晶粒(納米晶)硬質合金材料及高端硬質合金刀具等製造技術。
*超細鎢粉及碳化鎢粉和傳統工藝生產常規粉末冶金材料及製品除外。
4、低成本、高性能金屬複合材料加工成型技術
耐高壓、耐磨損、抗腐蝕、改善導電、導熱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金屬與多種材料複合的新材料及結構件制、熱交換器用銅鋁複合管材新工藝;低密度、高強度、高彈性模量、耐疲勞的顆粒增強、纖維增強的鋁基複合材料產業化的成型加工技術以及低成本高性能的增強劑生產技術。
*鋁塑複合管材、鋼(鋁)塑門窗等一般民用產品除外。
5、電子元器件用金屬功能材料製造技術
製取電容器用高壓、超高比容鉭粉的金屬熱還原、球團化造粒、熱處理、脫氧等技術;製成超細徑電容器用鉭絲的粉末冶金方法成型燒結技術;特種導電和焊接用積體電路引線及引線框架材料、電子級無鉛焊料、焊球、焊粉、焊膏、賤金屬專用電子漿料製造技術;異形接觸點材料和大功率無銀觸頭材料製造技術;高磁能積、高內稟矯頑力高性能鐵氧體永磁材料和高導磁、低功耗、抗電磁干擾的軟磁體材料(高於OP8F、CL11F、PW40牌號性能)製造技術,片式電感器用高磁導率、低溫燒結鐵氧體(NiCuZn)、高性能禁止材料、鋰離子電池負極載體、覆銅板用的高均勻性超薄銅薄製造技術;電真空用無夾雜、無氣孔不鏽鋼及無氧銅材料規模化生產技術。
*常規電力電工用金屬電線、電纜及漆包線材料,貴金屬漿料及陰極、陽極鋁箔等除外。
6、半導體材料生產技術
經拉晶、切割、研磨、拋光、清洗加工製成的直徑大於8英寸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用矽單晶及拋光片和外延片加工技術;太陽能電池用大直徑(8英寸)矽單晶片拉晶技術;低成本、低能耗多晶矽材料及產品產業化技術;大直徑紅外光學鍺單晶材料及大面積寬頻隙半導體(氮化鎵、碳化矽、氧化鋅等)單晶和外延材料製造技術。高純銅高純鎳、高純鈷、高純銀、高純銠、高純鉍、高純銻高純銦高純鎵等高純及超純有色金屬材料精煉提純技術等。
7、低成本超導材料實用化技術
實用化超導線材、塊材、薄膜的製備技術和套用技術。
8、特殊功能有色金屬材料及套用技術
形狀記憶鈦鎳合金、銅合金材及製品;高阻尼銅合金材;高電位、高電容量鎂犧牲陽極;高性能新型釋汞、吸汞、吸氣材料等。
9、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及其套用技術
高純度稀土氧化物和稀土單質分離、提取的無污染、生產過程廢棄物綜合回收的新工藝技術;生產高性能燒結釹鐵硼永磁材料和各向異性粘結釹鐵硼永磁材料及新型稀土永磁材料新工藝技術;新型高性能稀土發光顯示材料,LCD顯示器用稀土螢光粉、PDP顯示器用低壓(電壓幾百伏)螢光粉和綠色節能電光源材料製備和套用技術,高亮度、長餘輝紅色稀土貯光螢光粉製備和套用技術;大尺寸稀土超磁致伸縮材料及套用技術;稀土雷射晶體和玻璃稀土精密陶瓷材料,稀土磁光存儲材料,稀土磁致冷材料和巨磁阻材料,稀土生物功能材料製備和套用技術。套用於燃氣、石化和環保領域的新型高效稀土催化劑和滿足歐Ⅳ標準的稀土汽車尾氣催化劑製造技術;高性能稀土鎂、鋁、銅等有色金屬材料熔鑄加工技術;用於積體電路、平面顯示、光學玻璃的高純、超細稀土拋光材料製備技術。
*性能為N45以下和磁能積加內稟矯頑力之和小於60的常規燒結ndfeb永磁體,燈用三基色螢光粉、綠黃色長餘輝稀土發光粉和普通CRT螢光粉除外。
10、金屬及非金屬材料先進制備、加工和成型技術
用來製造高性能、多功能的高精、超寬、薄壁、特細、超長的新型材料及先進加工和成形技術;超細和納米晶粒組織的快速凝固製造技術及超大形變加工技術;高速、高精、超寬、薄壁連鑄連軋和高度自動化生產板、帶、箔技術;金屬半固態成型和近終成型技術;短流程生產工藝技術;超細、高純、低氧含量、無(少)夾雜合金粉末的製備技術,以及實現緻密化、組織均勻化、結構功能一體化或梯度化的粉末冶金成型與燒結技術(包括機械合金化粉末,快速凝固非晶納米晶粉末,高壓水及限制式惰性氣體氣霧化粉末;溫壓成型、注射成型、噴射成型、熱等靜壓成型、高速壓制等成型;壓力燒結、微波、雷射、放電、等離子等快速緻密化燒結技術及低溫燒結);摩擦焊接技術;物理和化學表面改性技術。
*常規鑄造、常規機加工項目,電弧噴塗、鍍鋅磷化、電鍍硬鉻(銅)、火焰噴塗、噴焊、滲氮滲碳等中低檔表面工程技術用以修復部件的項目除外。
(二)無機非金屬材料
1、高性能結構陶瓷強化增韌技術
製造強度高、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耐沖刷、抗氧化、耐燒蝕等優越性能結構陶瓷的超細粉末製備技術、控制燒結工藝和晶界工程及強化、增韌技術;現代工業用陶瓷結構件製備技術;可替代進口和特殊用途的高性能陶瓷結構件製備技術;有重要套用前景的高性能陶瓷基複合材料和超硬複合材料製備技術;陶瓷-金屬複合材料,高溫過濾及淨化用多孔陶瓷材料,連續陶瓷纖維及其複合材料製備技術,高性能、細晶氧化鋁產品,低溫復相陶瓷產品、碳化矽陶瓷產品等製備技術。
2、高性能功能陶瓷製造技術
通過成份最佳化調節,生產高性能功能陶瓷的粉末製備、成型及燒結工藝控制技術,包括大規模積體電路封裝、貼片專用高性能電子陶瓷材料製造技術;微電子和真空電子用新型高頻高導熱絕緣陶瓷材料製造技術;新型微波器件及電容器用介電陶瓷和鐵電陶瓷材料製造技術;感測器和執行器用各類敏感功能陶瓷材料製造技術;雷射元件(雷射調製、雷射視窗等)用功能陶瓷材料製造技術;光傳輸、光轉換、光放大、紅外透過、光開關、光存儲、光電耦合等用途的光功能陶瓷、薄膜製造技術等。
3、人工晶體生長技術
新型非線性光學晶體、雷射晶體材料製備技術;高機電耦合係數、高穩定性鐵電、壓電晶體材料製備技術;特殊套用的光學晶體材料製備技術;低成本高性能的類金剛石膜和金剛石膜製品製備技術;衰減時間短、能量解析度高、光產額高的新型閃爍晶體材料製備技術等。
*鉭酸鋰、鈮酸鋰、釩酸釔、六面頂金剛石、藍寶石和石英晶體除外。
4、功能玻璃製造技術
具有特殊性能和功能的玻璃或無機非晶態材料的製造技術。包括光傳輸或成像用玻璃製造技術;光電、壓電、雷射、電磁、耐輻射、閃爍體等功能玻璃製造技術;禁止電磁波玻璃製造技術;新型高強度玻璃製造技術;生物體和固定酶生物化學功能玻璃製造技術;新型玻璃濾光片、光學纖維面板、光學纖維倒像器、X射線像增強器用微通道板製造技術等。
5、節能與環保用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製造技術
替代傳統材料,可顯著降低能源消耗的無污染節能材料製造技術;與新能源開發和利用相關的無機非金屬材料製造技術;高透光新型透明陶瓷製造技術;環保用高性能多孔陶瓷材料製造技術;低輻射鍍膜玻璃及多層膜結構玻璃及高強單片銫鉀防火玻璃製造技術等。
(三)高分子材料
1、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的製備技術
高強、耐高溫、耐磨、超韌的高性能高分子結構材料的聚合物合成技術,分子設計技術,先進的改性技術等,包括特種工程塑膠製備技術;具有特殊功能、特殊用途的高附加值熱塑性樹脂製備技術;關鍵的聚合物單體製備技術等,如:有機矽、有機氟等聚合物的單體製造技術。
2、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製備及套用技術
新化合物的合成、物理及化學改性等先進的加工成型技術,膜組件;光電信息,高分子材料;液晶高分子材料;形狀記憶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相變材料,高分子轉光材料;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特種高分子材料及以上材料的套用技術。
3、高分子材料的低成本、高性能化技術
高分子化合物或新的複合材料的改性技術、共混技術等;高剛性、高韌性、高電性、高耐熱的聚合物合金或改性材料技術;新型熱塑性彈性體;具有特殊用途、高附加值的新型改性高分子材料技術。
*以下普通材料除外:普通塑膠的一般改性專用料;普通電線、電纜專用料;流延、吹塑、拉伸法生產的通用薄膜;普通管材、管件異型材;普通橡膠製品;以聚乙烯、聚丙烯為基材的降解材料;普通PS、PU發泡材料;普通塑膠板材等。
4、新型橡膠的合成技術及橡膠新材料
橡膠新品種的分子設計技術;接枝、共聚技術;鹵化技術;充油、充碳黑技術等;特種合成橡膠材料;新型橡膠功能材料及製品;重大的橡膠基複合新材料技術。
5、新型纖維材料
成纖聚合物的接枝、共聚、改性及紡絲新技術;成纖聚合物製備的具有特殊性能或功能化纖維;高性能纖維產品;環境友好及可降解型纖維。
*服裝面料、襯布、紗線、常規或性能僅略有改善的纖維及服裝;常規的非織造布、塗層布或壓層紡織品、一般功能性纖維產品等除外。
6、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的製備技術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環再利用技術
以可再生的生物質為原料製備新型高分子材料技術;全降解塑膠製備技術;子午線輪胎翻新工藝;廢棄橡膠循環再利用技術。
*澱粉填充的不完全降解塑膠及製品;單純填充材料;廢舊高分子直接回用、單純降解塑膠製品等除外。
7、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套用技術
採用現代橡膠加工設備和現代加工工藝的共混、改性、配方技術;高比強度、大型、外型結構複雜的熱塑性塑膠製備技術;大型先進的橡塑加工設備、高精密的橡塑設備技術;先進的模具設計和製造技術等。
(四)生物醫用材料
1、介入治療器具材料
可降解血管內支架;減少血栓形成或再狹窄的表面塗層或改性的血管內支架;具有特殊功能的非血管管腔支架;介入導管,包括PTCA導管(導絲)等;介入栓塞式封堵器械及基栓塞劑等。
*一般性能的支架和導管(包括導絲)除外。
2、心血管外科用新型生物材料及產品
材料編織的人工血管;生物複合型人工血管;人工心臟瓣膜或瓣膜成形環等。
*性能一般的單葉、雙葉金屬人工心臟瓣膜及傳統生化改性技術處理的生物瓣膜或其它產品除外。
3、骨科內置物
可降解固定材料;可降解人工骨移植材料;可生物降解的骨、神經修復生物活性材料等。
*一般性人工關節和骨科內固定材料除外。
4、口腔材料
牙種植體;高耐磨複合樹脂充填材料;非創傷性牙體修復材料(ART);金屬烤瓷製品;矽橡膠類印模材料等。
*一般的複合樹脂充填材料、種植體、銀汞合金藻酸鹽印模材料除外。
5、組織工程用材料及產品
組織器官缺損修復用可降解材料;組織工程技術產品,包括組織工程骨、皮膚等;組織誘導性支架材料等。
6、載體材料、控釋系統用材料
生物活性物質載體材料;藥物控釋系統用材料等。
7、專用手術器械及材料
微創外科器械;手術各科的專用或精細手術器械;外科手術灌洗液等。
(五)、精細化學品
1、電子化學品
積體電路和分立器件用化學品;印刷線路板生產和組裝用化學品;顯示器件用化學品。包括高解析度光刻膠及配套化學品;印製電路板(PCB)加工用化學品;超淨高純試劑及特種(電子)氣體;先進的封裝材料;彩色液晶顯示器用化學品;研磨拋光用化學品等。
2、新型催化劑技術
重要精細化學品合成催化劑;新型石油加工催化劑;新型生物催化技術及催化劑;環保用新型、高效催化劑;有機合成新型催化劑;聚烯烴用新型高效催化劑;催化劑載體用新材料及各種新型助催化材料等。
3、新型橡塑助劑技術
新型環保型橡膠助劑;加工型助劑新品種;新型、高效、複合橡塑助劑新產品。
4、超細功能材料技術
採用最新粉體材料的結構、形態、尺寸控制技術、粒子表面處理和改性技術、高分散均勻複合技術等。
*常規的粉體材料除外。
5、功能精細化學品
環境友好的新型水處理劑及其它高效水處理材料;新型造紙專用化學品;適用於保護性開採和提高石油採收率的新型油田化學品;新型表面活性劑;高性能、水性化功能塗料及助劑;新型紡織染整助劑;高性能環保型膠粘劑;新型安全環保顏料和染料;高性能環境友好型皮革化學品。
*以下產品除外:生物降解功能差或毒性大的表面活性劑;通用溶劑型塗料,通用水性建築塗料及普通防鏽塗料,低檔塗料及助劑;普通列印墨水;低水平重複生產的精細化學品等。

高技術服務業

1、共性技術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面向行業特定需求的共性技術,包括:行業共性技術標準研究、制定與推廣業務,專利分析等。
2、現代物流
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現代物流管理系統或平台技術;具備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或平台技術等。
3、積體電路
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積體電路產品專有設計技術(含掩模版製作專有技術),包括:晶片設計軟體、IP核、布圖等,提供專業化的積體電路產品設計與掩模版製作服務;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積體電路產品測試軟、硬體技術,為客戶的積體電路產品(含對園片和半成品)研發和生產提供測試;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積體電路晶片加工及封裝技術與生產設備,為客戶提供園片加工和封裝加工。
*雙列直插(DIP)、金屬封裝、陶瓷封裝技術除外。
4、業務流程外包(BPO)
依託行業,利用其自有技術,為行業內企業提供有一定規模的、高度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服務;面向行業、產業以及政府的特定業務,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服務平台,為客戶提供高度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業務整體解決方案等。
5、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文化創意產業支撐技術。包括:終端播放技術、後台服務和運營管理平台支撐技術、內容製作技術(虛擬現實、三維重構等)、移動通信服務技術等。
*僅僅對國外創意進行簡單外包、簡單模仿或簡單離岸製造,既無智慧財產權,也無核心競爭力,產品內容涉及色情、暴力、意識形態、造成文化侵蝕、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除外。
6、公共服務
有明顯行業特色和廣泛用戶群基礎的信息化共性服務,包括:客戶信息化規劃諮詢、信息化系統的運行維護、網路信息安全服務等。
7、技術諮詢服務
信息化系統諮詢服務、方案設計、集成性規劃等。
8、精密複雜模具設計
具備一定的信息化、數位化高端技術條件,為中小企業提供先進精密複雜模具製造技術、設計服務(包括汽車等相關產品高精密模具設計等)。
9、生物醫藥技術
為生物、醫藥的研究提供符合國家新藥研究規範的高水平的安全、有效、可控性評價服務。包括:毒理、藥理、藥代、毒代、藥物篩選與評價,以及藥物質量標準的制定、雜質對照品的製備及標化;為研究藥物緩、控釋等新型製劑提供先進的技術服務,中試放大的技術服務等。
10、工業設計
能夠創造和發展產品或系統的概念和規格,使其功能、價值和外觀達到最最佳化,同時滿足用戶與生產商的要求。

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一)可再生清潔能源技術
1、太陽能
(1)太陽能熱利用技術
包括新型高效、低成本的太陽能熱水器技術;太陽能建築一體化技術及熱水器建築模組技術;太陽能採暖和製冷技術;太陽能中高溫(80-200℃)利用技術等。
*簡單重複生產的產品除外。
(2)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包括高效、低成本晶體矽太陽光伏電池技術(包括厚度250微米以下的薄片電池和效率16%的高效電池)。新型高效、低成本新型及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包括非晶矽薄膜電池,化合物薄膜電池,納米染料電池,異質結太陽電池,有機太陽電池,低倍和高倍聚光太陽電池,第三代新型太陽電池等。併網光伏技術,包括與建築結合的光伏發電(BIPV)技術,大型(MW級以上)荒漠光伏電站技術,光伏建築專用模組,併網逆變器,專用控制、監測系統,自動向日跟蹤系統等。光伏發電綜合利用技術,包括太陽能照明產品(包括LED產品),太陽能制氫,太陽能水泵,太陽能空調,太陽能動力車、船,太陽能工業和通信電源、太陽能光伏村落和戶用成套電源等。
*簡單太陽電池組件的封裝和低水平的重複性生產除外。
(3)太陽能熱發電技術
高溫(300-1500℃)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產品和工程開發,包括塔式熱發電,槽式熱發電,碟式熱發電和菲涅爾透鏡聚光式太陽能熱發電等。
2、風能
(1)1.5MW以上風力發電技術
適應中國氣候、複雜地形條件的1.5MW以上風力發電機組的總體設計、總裝技術及關鍵部件的設計製造技術等。
(2)風電場配套技術
風資源評估分析、風電場設計和最佳化、風電場監視與控制、風電接入系統設計及電網穩定性分析、短期發電量預測及調度匹配、風電場平穩過渡及控制等技術。
3、生物質能
(1)生物質發電關鍵技術及發電原料預處理技術
包括直燃(混燃)發電系統耦合技術,蒸汽餘熱回收技術,熱效率≥85%、燃燒過程不結渣、不產生新污染,具有廣泛原料適應性的生物質直燃發電裝置;能保證生物質在燃燒設備中充分燃燒的原料裝卸、輸送技術,能有效分離生物質中的Cl等腐蝕性物質的預處理技術等。
(2)生物質固體燃料緻密加工成型技術
噸成型燃料的加工過程能耗低於80Kwh/t,成型燃料密度1~1.4g/cm3,水分小於12%,加工過程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生物質緻密加工成型技術。包括木質纖維碾切搭接技術,成型模板設計技術,一體化、可移動顆粒燃料生產設備的系統耦合技術等。
(3)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
熱效率≥85%、不結渣、廢氣符合排放標準的生物質固體燃料高效燃燒技術與裝置等。
(4)生物質氣化和液化技術
高轉化率熱解氣化、熱解過程工藝條件的系統最佳化耦合及控制、可凝性有機物(焦油)高效淨化處理、生物質氣化過程液體、固體產品綜合利用技術與裝置,生物質氣化效率≥70%;燃氣熱值≥5.0MJ/Nm3;燃氣中可凝性有機物≤10mg/Nm3。高效厭氧發酵、有機肥生產、無廢水排放技術與裝置,有機廢棄物產氣率≥200L/Kg。
以流化床為基礎的生物質熱裂解、催化裂解提升液化產品熱值技術與裝置;生物質直接催化熱裂解生產生物柴油技術與裝置等。
(5)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生產技術
非糧生物液體燃料包括非糧(糖)的甜高粱、薯類原料生產的乙醇,以及用非食用油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
甜高粱生產乙醇技術包括原料保存技術,高效產乙醇菌種的篩選與構建技術,快速固體發酵技術與機械化生產和自動化控制裝置;低能耗的高粱稈榨汁、保存與發酵技術;發酵時間≤48小時,糖轉化率≥92%,乙醇收率≥90%(相對於理論值),噸燃料乙醇能耗≤500Kg,水耗≤5噸,無廢水排放。
薯類澱粉原料生產乙醇技術包括無蒸煮糖化技術、濃醪發酵技術、纖維素利用技術、廢水處理技術;發酵時間≤60小時,糖轉化率≥95%,乙醇收率≥92%(相對於理論值),噸燃料乙醇能耗≤500Kg,水耗≤8噸,廢水COD≤100ppm。
非食用油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技術包括超臨界、亞臨界、共溶劑、固體鹼(酸)催化、酶催化技術與裝置;生物柴油收率≥99.6%(相對於理論轉化率),甘油純度≥99%,噸生物柴油水耗≤0.35噸,能耗≤20Kg標煤。
(6)大中型生物質能利用技術
生物質固體燃料緻密加工成型設備能力≥500Kg/h,沼氣裝置日生產能力≥1000M3,甜高粱燃料乙醇廠生產能力≥5萬噸/年,薯類燃料乙醇廠生產能力≥10萬噸/年,生物柴油廠生產能力≥3萬噸/年。
4、地熱能利用
高溫地熱能發電和地熱能綜合利用技術,包括:地熱採暖,地熱工業加工,地熱供熱水,地熱養殖、種植,地熱洗浴、醫療等;以及利用地源熱泵實現採暖、空調的技術。
(二)核能及氫能
1、核能技術
百萬千瓦級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關鍵技術,鈾濃縮技術及關鍵設備、高性能燃料零件技術、鈾鈽混合氧化物燃料技術,先進乏燃料後處理技術,核輻射安全與監測技術,放射性廢物處理和處置技術,快中子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技術。
2、氫能技術
天然氣制氫技術,化工、冶金副產煤氣制氫技術,低成本電解水制氫技術,生物質制氫、微生物制氫技術,金屬貯氫、高壓容器貯氫、化合物貯氫技術,氫加注設備和加氫站技術,超高純度氫的製備技術,以氫為燃料的發動機與發電系統。
(三)新型高效能量轉換與儲存技術
1、新型動力電池(組)、高性能電池(組)
已有研究工作基礎、並可實現中試或產業化生產的動力電池(組)、高性能電池(組)和相關技術產品的研究,包括:鎳氫電池(組)與相關產品;鋰離子動力電池(組)與相關產品;新型高容量、高功率電池與相關產品;電池管理系統;動力電池高性價比關鍵材料等。
2、燃料電池、熱電轉換技術
小型燃料電池的關鍵部件及相關產品;直接醇類燃料電池的關鍵部件;實現熱電轉換技術的關鍵部件及其相關產品等。
(四)高效節能技術
1、鋼鐵企業低熱值煤氣發電技術
鋼鐵企業餘壓、餘熱、余能回收利用關鍵技術,包括高爐煤氣余壓能量回收透平發電技術(TRT)、低熱值煤氣燃氣輪機聯合循環發電技術(CCPP)等。
2、蓄熱式燃燒技術
工業爐窯和電站、民用鍋爐的高效蓄熱式燃燒技術等。
3、低溫餘熱發電技術
水泥、冶金、石油化工等行業低溫餘熱蒸汽發電關鍵技術。
4、廢棄燃氣發電技術
沼氣、煤層氣、高爐煤氣、焦爐尾氣等工業廢棄燃氣發電關鍵技術。
*高熱值燃氣發電技術及產品除外。
5、蒸汽余壓、餘熱、余能回收利用技術
冷凝水、低參數蒸汽等回收利用新技術。
6、輸配電系統最佳化技術
電能質量最佳化(包括在先動態諧波治理、先進無功功率補償等)新技術,電網最佳化運行分析、設計、管理(包括企業電網最佳化配置、用電設備功率合理分配等)軟體及硬體新技術。
7、高泵熱泵技術
地源、水源、空氣源、太陽能複合式等高溫熱泵技術;空調冷凝熱回收利用等技術。
8、蓄冷蓄熱技術
用於剩餘能量儲存(包括與之相關轉化、移送、利用)新技術。
9、能源系統管理、最佳化與控制技術
工業、建築領域的能量系統最佳化設計、能源審計、最佳化控制、最佳化運行管理軟體技術,特別是能量系統節能綜合最佳化技術。
10、節能監測技術
自動化、智慧型化、網路化、功能全、測量範圍廣、適應性強的能源測量、記錄和節能檢測新技術。
11、節能量檢測與節能效果確認技術
工業、建築領域節能改造項目節能量檢測與節能效果確認(M&V)軟體技術。

資源與環境技術

(一)水污染控制技術
1、城鎮污水處理技術
城市污水生物處理新技術及生物與化學聯合處理技術;中、小城鎮生活污水低能耗處理技術;村鎮生活污水;村鎮小型源分離處理技術,低能耗生活污水處理技術。
2、工業廢水處理技術
有毒難降解工業廢水處理技術,有毒有害化工和放射性廢水處理技術,濕式催化氧化技術;重金屬廢水集成化處理和回收技術與成套裝置,煤化工等行業高氨氮廢水處理技術與裝置,固定化微生物高效脫氮技術;採油廢水處理及回注,高含鹽廢水處理工藝與技術;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工藝與技術,高效厭氧生物反應器;高效生物填料,薄膜負載型光催化材料,膜材料及組件,高效水處理藥劑的研製,新型複合型絮凝劑處理高濃度、高色度印染廢水技術。
3、城市和工業節水和廢水資源化技術
生產過程工業冷卻水重複利用藥劑、技術,管網水質線上檢測和防漏技術;各類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回用集成技術;城市污水處理再生水生產的集成技術;工業、城市廢水處理中污泥的處理、處置和資源化技術。
4、面源水污染的控制技術
規模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及生態處理技術;水產養殖水循環利用和污染控制技術;畜禽養殖場廢水厭氧處理沼氣高效利用技術。
5、雨水、海水、苦鹹水利用技術
雨水收集利用與回滲技術與裝置,苦鹹水淡化技術;海水膜法低成本淡化技術及關鍵材料,規模化海水淡化技術;海水、滷水直接利用及綜合利用技術。
6、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
靈敏、快速水質線上檢測技術;飲用水有機物的高級催化氧化技術,高效膜過濾技術,安全消毒技術,高效控藻、除藻和藻毒素去除技術;飲用水有機物高效吸附劑、高效混凝劑及強化混凝技術;農村飲用水除氟、除砷技術與裝置,邊遠地區和農村飲用水安全消毒小型設備和技術。
(二)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1、煤燃燒污染防治技術
高效低耗煙氣脫硫、脫硝技術:燃煤電廠煙氣脫硫技術及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煙氣脫硫關鍵技術,煙氣脫硝選擇性催化還原技術;煤、煤化工轉化過程中的廢氣污染防治技術;高效長壽命除塵技術。
2、機動車排放控制技術
機動車控制用高性能蜂窩載體、滿足歐Ⅲ、Ⅳ標準汽車淨化技術;滿足歐Ⅲ、Ⅳ標準的柴油車淨化技術:顆粒物捕集器及再生技術;催化氧化與還原技術;滿足歐Ⅱ、Ⅲ標準機車淨化技術。
3、工業可揮發性有機污染物防治技術
高效長壽命的吸附材料和吸附回收裝置;高效低耗催化材料與燃燒裝置;低濃度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催化技術及聯合燃燒裝置;惡臭廢氣的捕集與防治技術;油氣回收分離技術:針對油庫、加油站油氣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控制技術。
4、局部環境空氣品質提高與污染防治技術
城市公共設施空氣環境的消毒殺菌、除塵、淨化和提高空氣氧含量技術。
5、其他重污染行業空氣污染防治技術
高性能除塵濾料和高性能電、袋組合式除塵技術;特殊行業工業排放的有毒有害廢氣、二噁英、惡臭氣體的控制技術;工業排放溫室氣體的減排技術,碳減排及碳轉化利用技術。
(三)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綜合利用技術
1、危險固體廢棄物的處置技術
危險廢物高效焚燒技術,焚燒渣、飛灰熔融技術;危險廢物安全填埋處置技術,危險廢物固化技術、設備和固化藥劑;醫療廢物收運、高溫消毒處理技術;有害化學品處理技術,放射性廢物處理與整備技術與裝備;電子廢物處置、回收和再利用技術。
2、工業固體廢棄物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生產複合材料、尾礦微晶玻璃、輕質建材、地膜、水泥替代物、工程結構製品等技術;電廠粉煤灰及煤礦矸石、冶金廢渣等廢棄物的資源回收與綜合利用技術;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
3、有機固體廢物的處理和資源化技術
利用農作物秸稈等廢棄植物纖維生產複合板材及其他建材製品的技術;有機垃圾破碎、分選等預處理技術;填埋物氣體回收利用技術;填埋場高效防滲技術;小城鎮垃圾處理適用技術。
(四)環境監測技術
1、線上連續自動監測技術
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系統(粉塵、細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酸沉降、沙塵天氣、機動車排氣等);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化學需氧量、余氯、BOD水質、氨氮、石油類、揮發酚、微量有機污染物、總氮、總磷等等);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傅立葉紅外測量煙氣污染物、煙氣含濕量;砷、總鉛、總鋅;氰化物、氟化物等);大氣中超細顆粒物、有機污染物等採樣分析技術。
2、應急監測技術
攜帶型現場快速測定技術,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等危險廢物特性鑑別、環境監控及災害預警技術;移動式應急環境監測技術(攜帶型快速有毒有害氣體監測儀及測試組件;攜帶型水質監測儀與測試組件;攜帶型工業危險物、重金屬、有毒有害化合物的快速監測專用儀器及系統);應急安全供水技術;應急處理火災、泄漏造成的環境污染技術。
3、生態環境監測技術
海洋環境監測技術,環境遙感監測系統;脆弱生態資源環境監控及災害預警技術;多物種生物線上檢測技術,水中微量有機污染物的富集技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採樣、分析技術。
(五)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技術
水土流失防治技術,沙漠化防治技術,天然林保護、植被恢復和重建技術,林草綜合加工技術及配套機械設備;濕地保護、恢復與利用及其監測技術,礦山生態恢復、污染土壤修復,非點源污染控制技術;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替代技術;國家生物多樣性預警監測和評價技術,系統生態功能區恢復與重建技術。
(六)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技術
1、重點行業污染減排和“零排放”關鍵技術
電鍍、皮革、釀造、化工、冶金、造紙、鋼鐵、電子等行業污染減排關鍵技術;上述行業工藝過程中廢氣、廢水、廢物資源化回收利用技術。
2、污水和固體廢物回收利用技術
污水深度處理安全消毒和高值利用技術;城市景觀水深度脫氮除磷處理技術;礦產廢渣資源化利用技術;工業無機、有機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技術。
3、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煤潔淨燃燒、能量梯級利用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破壞臭氧層物質替代技術。
4、綠色製造關鍵技術
綠色基礎材料及其製備技術,高效、節能、環保和可循環的新型製造工藝及裝備,機電產品表面修復和再製造技術,綠色製造技術在產品開發、加工製造、銷售服務及回收利用等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套用。
(七)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技術
1、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的採礦、選礦技術
複雜難採礦床規模化開採及開發利用產業化技術;複雜多金屬礦高效分離技術;難處理氧化礦高效分離與提取技術;多金屬硫化礦電化學控制浮選技術;就地浸礦及生物提取技術;採選過程智慧型控制及信息化技術。
2、共、伴生礦產的分選提取技術
綜合回收共伴生礦物的聯合選礦技術;共伴生非金屬礦物的回收深加工技術;伴生稀貴金屬元素富集提取分離技術。
3、極低品位資源和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極低品位、難選冶金屬礦有價金屬綜合回收利用技術;大用量、低成本、高附加值尾礦微晶玻璃技術;尾礦中有價元素綜合回收技術。
*一些常規的污染控制技術除外:1、常規工藝技術裝備組合的水處理技術;2、城市混合垃圾和畜禽糞便制肥技術;3、20噸以下的鍋爐脫硫除塵技術;4、油煙淨化技術(吸附、靜電、噴淋);5、技術含量低的用工業廢物製造建材項目;6、一次性餐具及相關材料技術;7、未經安全評價的用於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物菌劑技術;8、室內空氣淨化空氣清新劑及常規消毒技術。

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一)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系統
1、現場匯流排及工業乙太網技術
符合國際、國內自動化行業普遍採用的主流技術標準(包括:IEC61158、PROFIBUS、FF、DeviceNet、Profinet、EtherNet/IP、EPA、MODBUS/TCP等)的現場匯流排及工業乙太網技術。
2、可程式序控制器(PLC)
包括符合IEC61131標準、可靠性高、具有新技術特點的PLC技術;集成了嵌入式系統、單片機、數模混合等新技術成果的PLC技術等。
*以OEM方式集成的PLC產品除外。
3、基於PC的控制系統
以“工業PC機+軟邏輯(softplc)”、可程式序先進控制器(PAC)、現場匯流排及工業乙太網為網路、連線遠程I/O及其它現場設備組成的分散式控制系統。
4、新一代的工業控制計算機
面向圖形的操怍系統和套用要求,能夠解決處理器和顯示設備瓶頸問題,採用地址、數據多路復用的高性能32位和64位匯流排技術,具有在不關閉系統的情況下“即插即用”功能的高可用系統和容錯系統。
(二)高性能、智慧型化儀器儀表
1、新型自動化儀表技術
適用於實時線上分析、新型現場控制系統、e網控制系統、基於工業控制計算機和可程式控制的開放式控制系統和特種測控裝備,能滿足重大工程項目在智慧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大量程、耐腐蝕、全密封和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新型自動化儀器儀表技術。
*一般傳統的流量、溫度、物位、壓力計或變送器除外。
2、面向行業的感測器技術
面向行業和重大工程配套,採用新工藝、新結構,具有高穩定性、高可靠性、高精度、智慧型化的專用感測器技術。
3、新型感測器技術
包括陣列感測器、多維感測器、複合型感測器、直接輸出數字量或頻率量的新型敏感器以及採用新感測轉換原理的新型感測器等。
*採用傳統工藝且性能沒有顯著提高的感測器(包括:熱電偶、熱電阻、電位器、電容、電感、差動變壓器、電渦流、應變、壓電、磁電等原理的感測器)除外。
4、科學分析儀器、檢測儀器技術
等離子光譜儀、近紅外光譜儀、非製冷紅外焦平面熱像儀、微型專用色譜儀;特定領域的專用儀器,包括:農業技術品質和食品營養成分檢測、農藥及殘留量檢測、土壤速測等農業和食品專用儀器;海洋儀器;大氣、水和固體廢棄物安全監測和預警等核心專用儀器,各種災害監測儀器;生命科學用分離分析儀器等。
*傳統的氣相色譜儀除外。
5、精確製造中的測控儀器技術
包括網路化、協同化、開放型的測控系統;精密成形製造及超精密加工製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亞微米到納米級製造中的測控儀器儀表;製造過程中的無損檢測儀器儀表;雷射加工中的測控儀器儀表等。
(三)先進制造技術
1、先進制造系統及數控加工技術
具有先進制造技術和製造工藝的單元設備、製造系統、生產線等,包括:複合加工、組合加工、綠色製造、快速製造、微米/納米製造等相關裝備和系統;CAD/CAPP/CAM/PDM技術在內的數位化設計製造系統,現代集成製造系統套用軟體、平台及工具,生產計畫與實時最佳化調度系統/ERP管理軟體,虛擬製造(VM)技術,網路製造系統;智慧型型開放式數控系統、伺服驅動、數控裝備、數控編程軟體和套用軟體、數控加工、數控工藝在內的先進數控技術;中高檔數控設備和關鍵功能部件及關鍵配套零部件技術等。
*低附加值的和低技術含量的零部件加工技術除外。
2、機器人技術
新一代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水切割機器人;雷射切割機器人;AGV以及製造工廠的倉儲物流設備;機器人周邊設備;特種機器人;開放式機器人控制技術;虛擬現實(VR)技術;機器人伺服驅動技術;基於機器人的自動加工成套技術;信息機器人技術等。
*性能和結構一般的沒有智慧財產權的普通機器人除外。
3、雷射加工技術
雷射切割加工技術;雷射焊接加工技術;材料雷射表面改性處理技術;雷射雕刻技術和雷射三維製造技術以及雷射發生器製造和控制系統技術等。
4、電力電子技術
包括具有節能、高效、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特種傳動技術的套用系統;大容量化、高頻化、智慧型化、小功率器件晶片方片化的電力半導體器件;多功能化、智慧型控制化、綠色環保化的模組;面向工業設備、物流系統、城市交通系統、信息與自動化系統等的高性能特種電機及其控制和驅動技術等。
*性能一般的電源變換產品除外。
5、紡織及輕工行業專用設備技術
包括採用高精度驅動、智慧型化控制、高可靠性技術等開發的紡織機械專用配套部件;建立在計算機及網路技術套用基礎上的線上檢測控制系統和高性能的產品檢測儀器;以控制、計量、檢測、調整為一體的、帶有閉環控制的環保型包裝機械,袋成型、充填、封口設備,無菌包裝設備;具有輔助操作自動化和在線上自動化的柔性版印刷、防偽印刷、條形碼印刷設備、數字直接製版機;精密型注塑機、精密擠出成型及複合擠出成型裝備等。
*性能一般的普通紡織機械、性能一般的包裝機械及柔性版印刷機、捲筒進料多色凹版印刷機、不乾膠商標印刷機除外。
(四)新型機械
1、機械基礎件及模具技術
包括數控工具機等重點主機配套用精密軸承;高性能、高可靠性、長壽命液壓、氣動控制元件;精密、複雜、長壽命塑膠模具及衝壓模具;快速原型和快速經濟模具製造新技術等。
*常規通用工藝技術,性能、結構、精度、壽命一般的普通機械基礎件、普通塑膠模具和冷衝壓模具除外。
2、通用機械和新型機械
包括採用新原理,在功能、結構上有重大創新的新型閥門技術和新型泵技術;有核心專利技術或自主智慧財產權,利用新傳動原理、新機械結構和新加工工藝的新型機械技術等。
*性能一般的各類普通泵和閥門除外。
(五)電力系統信息化與自動化技術
1、採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電力自動化裝置
包括採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和計算機技術開發用於電力生產、輸送和供用電各環節的自動化裝置;可明顯提高系統可靠性、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系統安全和供電質量的技術。包括:發電機組新型勵磁裝置和調速裝置,新型安全監控裝置和採用新技術的電網監測、控制裝置等。
2、採用數位化、信息化技術,提高設備性能及自動化水平的技術
採用數位化和信息化技術,符合國際標準、具有開放性和通用性、高精度和高可靠的新型裝置,包括:採用現場匯流排技術、具有綜合狀態檢測功能的智慧型化開關櫃;具有控制、保護和監測功能的數位化、智慧型化、集成化和網路化的終端裝置;電力設備線上數位化狀態檢測與監控裝置;電能質量檢測、控制與綜合治理裝置;基於IEC61850通信協定的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採用虛擬儀器技術的電力系統用儀器設備;用於新型電能(包括核能發電)系統的連續、高效、安全、可靠的發、輸、配電設備中的新技術和新裝置等。
3、電力系統套用軟體
與發電、變電、輸電、配電和用電各領域有關的控制、調度、管理和故障診斷等方面的高級套用軟體,以提高電力系統和電力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保障安全經濟運行、提高設備效率及管理水平,包括:電力系統最佳化控制軟體;新型輸配電線上安全監控及決策軟體;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軟體;電力設備管理及狀態檢修軟體,繼電保護信息管理及故障診斷專家系統軟體;電力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軟體;節能運行管理專家系統軟體;用電管理軟體以及電能質量線上評估、仿真分析軟體等。
4、用於輸配電系統和企業的新型節電裝置
採用新原理、新技術和新型元器件,能夠補償無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數、減少電能損耗、改善電能質量的新型節電裝置,包括:用於企業的新型節電裝置;用於企業的節能、節電控制裝置及其綜合管理系統,用於輸配電系統的先進無功功率控制裝置以及區域的線上動態諧波治理裝置等。
*傳統的高、低壓開關設備,常規的發、供、配電設備除外。
(六)汽車行業相關技術
1、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
用於乘用車汽油機、乘用車柴油機、商用車柴油機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汽車發動機零部件技術,包括:汽油機電控燃油噴射系統、稀薄燃燒技術、可變進氣技術、增壓技術、排氣淨化技術;柴油機電控高壓噴射技術、增壓中冷技術、排氣淨化技術,新型代用燃料發動機技術等;新型混合動力驅動系統技術;新型電動驅動系統技術;氫發動機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新型動力電池組合技術等。
2、汽車關鍵零部件技術
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汽車關鍵零部件,包括: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轉向系統、懸掛系統、車身附屬檔案、汽車電器、進排氣系統、新型混合動力傳動系統、新型純電動傳動系統、輪轂電機、新型代用燃料發動機轉換器、新型動力電池等。
3、汽車電子技術
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包括:車身穩定系統、懸架控制系統、驅動力分配系統、制動力分配系統、制動防抱死系統、安全氣囊、自動避障系統、自動停車系統、車載故障診斷系統、車身匯流排系統、智慧型雨刷、智慧型防盜系統等。
新型混合動力驅動管理系統、車用動力電池組管理系統、新型電動車用感測器、電動車用大功率電子器件、電動車用新型集成晶片、電動車電器系統用安全保護部件等。
4、汽車零部件前端技術
新能源汽車的配套零部件技術,包括:混合動力系統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技術;氫發動機技術;合成燃料技術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