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民主的波蘭才能獲得獨立》

《只有民主的波蘭才能獲得獨立》演講的開場白簡潔而富有吸引力。一開始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富有哲理和令人深深感慨的警句:“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既給聽眾以哲理的啟迪,又引起聽眾的注意,把聽眾帶入歷史的情境之中。

簡介

《只有民主的波蘭才能獲得獨立》克拉柯夫革命過去才不久,人們記憶猶新,因此不需要詳加介紹,只要稍加提示,那些具體場景,聽眾們更是清楚明白的,還歷歷在目,而那些圖景背後的東西卻往往是需要傑出的思想家引導人們去思考的。所以,馬克思在把聽眾帶入歷史情境之後,便開始了深刻的剖析。他把歷史的、現實的、正面的、反面的種種事實巧妙地聯繫在一起,通過反覆對比,讓事實自己說話,有力地反駁了當時種種對克拉柯夫起義的誣衊歪曲之詞,同時也對起義的性質作了深入的分析。演講中,馬克思善於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寓莊於諧,使語言風趣幽默,又不乏深刻的思想。

特色

這篇講演分析問題全面深刻,動靜結合,縱橫交錯。馬克思既把克拉柯夫起義放在廣闊的空間加以考察、比較後指出,是俄、普、奧三強的瓜分壓迫波蘭造成了這次起義。同時,又把這次起義放在歷史發展的時間裡來考察。比如把克拉柯夫革命與共產主義相比較等等。  

演講善於運用提問以促使聽眾去探索問題、思考問題。尖銳的提問、反問能促使人們進一步的思索,以增強演講的激發性和激勵性。這篇演說在每段的首尾頻繁地採用了設問句和反問句,這樣就使每個問題都能振聾發聵,以提高聽眾的注意力。正如日本學者地田德真認為的那樣,宣傳的訣竅在於提問,在於讓大眾去想。顯然,馬克思在這種場合的設問是極為高明的。

演講內容

歷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1793年的雅各賓黨人成了今天的共產主義者。1793年俄羅斯、奧地利、普魯士瓜分波蘭的時候,這三個強國就以1791年的憲法為藉口,據說這個憲法具有雅各賓黨的原則因而遭到一致的反對。

1791年的波蘭憲法到底宣布了什麼呢?充其量也不過是君主立憲罷了,例如宣布立法權歸人民代表掌握,宣布出版自由、信仰自由、公開審判、廢除農奴制等等。所有這些當時竟被稱為徹頭徹尾的雅各賓原則!因之,先生們,你們看到了吧,歷史已經前進了。當年的雅各賓原則,在現在看來,即使說它是自由主義的話,也變成非常溫和的了。

三個強國的時代並駕齊驅。1846年,因為把克拉柯夫歸併給奧地利而剝奪了波蘭僅存的民族獨立,它們把過去曾稱為雅各賓原則的一切東西都說成是共產主義。

克拉柯夫革命的共產主義到底是什麼呢?是不是由於這革命的目的是光復波蘭民族,因而就是共產主義的革命呢?要是這么說,歐洲同盟為拯救民族而反對拿破崙的戰爭何嘗不可以說成共產主義的戰爭,而維也納會議又何嘗不可以說成是由加冕的共產主義者所組成的呢?也許由於克拉柯夫革命力圖建立民主政府,因而就是共產主義的革命吧?可是,誰也不會把共產主義意圖妄加到伯爾尼和紐約的百萬豪富身上去。

共產主義否認階級存在的必要性;它要消滅任何階級,消除任何階級的差別。而克拉柯夫革命家只希望消除階級間的政治差別:他們要給不同的階級以同等的權利。
到底在哪一點上說克拉柯夫的革命是共產主義的革命呢?
也許是由於這一革命要粉碎封建的鎖鏈,解放封建勞役的所有制,使它變成自由的所有制,現代的所有制吧?  

要是對法國的私有主說:“你們可知道波蘭的民主主義者要求的什麼?波蘭民主主義者企圖採用你們目前的所有制形式。”那么,法國的私有主會回答說:“你們幹得很好。”但是,要是和基佐先生一同再去向法國私有主說:“波蘭人要消滅的是你們1789年革命所建立的、而且如今依然在你們那裡存在的所有制。”他們定會叫喊起來:“原來他們是革命家,是共產主義者!必須鎮壓這些壞蛋!”在瑞典,廢除行會和同業公會,實行自由競爭現在都被稱為共產主義。《辯論日報》還更進一步,它說:“剝奪二十萬選民出賣選票的收益,這就意味著消滅收入的來源。消滅正當獲得的財產,這就意味著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毋庸置疑,克拉柯夫革命也希望消滅一種所有制。但這究竟是怎么樣的所有制呢?這就是在歐洲其他地方不可能消滅的東西,正如在瑞士不可能消滅分離派同盟一樣,因為兩者都已不再存在了。

誰也不會否認,在波蘭,政治問題是和社會問題聯繫著的。它們永遠是彼此不可分離的。

但是,最好你們還是去請教一下反動派吧!難道在復辟時期,他們只和政治自由主義及作為自由主義的必然產物的伏爾泰主義這一沉重的壓力戰鬥嗎?

一個非常有名的反動作家坦白承認,不論德·梅斯特爾或是博納德的最高的形上學,最終都可以歸結為金錢問題,而任何金錢問題難道不就是社會問題嗎?復辟時期的活動家們並不諱言,如要回到美好的舊時代的政治,就應當恢復美好的舊的所有制,封建的所有制,道德的所有制。大家知道,不納什一稅,不服勞役,也就說不上對君主政體的忠誠。讓我們再回顧一下更早的時期。在1789年,人權這一政治問題本身就包含著自由競爭這一社會問題。

在英國又發生了什麼呢?從改革法案開始到廢除穀物法為止的一切問題上,各政黨不是為改變財產關係而鬥爭又是為什麼呢?他們不正是為所有制問題、社會問題而鬥爭嗎?  

就在這裡,在比利時,自由主義和天主教的鬥爭不就是工業資本和大土地所有制的鬥爭嗎?

難道這些討論了十七年之久的政治問題,實質上不正是社會問題嗎?

因而不論你們抱什麼觀點(自由主義的觀點也好,激進主義的觀點也好,甚至貴族的觀點也好),你們怎么能責難克拉柯夫革命把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聯繫在一起呢?

領導克拉柯夫革命運動的人深信,只有民主的波蘭才能獲得獨立,而如果不消滅封建權利,如果沒有土地運動來把農奴變成自由的私有者,即現代的私有者,波蘭的民主是不可能實現的。要是你們使波蘭貴族去代替俄羅斯專制君主,那只不過是使專制主義改變一下國籍而已。德國人就是在對外的戰爭中也只是把一個拿破崙換成了三十六個梅特涅的。

即使俄羅斯的地主不再壓迫波蘭的地主,騎在波蘭農民脖子上的依舊是地主,誠然,這是自由的地主而不是被奴役的地主。這種政治上的變化絲毫也不會改變波蘭農民的社會地位。

克拉柯夫革命把民族問題和民主問題以及被壓迫階級的解放看作一回事,這就給整個歐洲作出了光輝的榜樣。

雖然這次革命暫時被僱傭兇手的血手所鎮壓,但是現在它在瑞士及義大利又以極大的聲勢風起雲湧。在愛爾蘭,證實了這一革命原則是正確的,那裡狹隘的民族主義政黨已經和奧康奈爾一起死亡,而新的民族政黨首先就要算是改革派和民主派的政黨了。

波蘭又重新表現了主動精神,但這已經不是封建的波蘭,而是民主的波蘭,從此波蘭的解放將成為歐洲所有民主主義者的光榮事業。

妙語佳言

克拉柯夫革命把民族問題和民主問題以及被壓迫階級的解放看作一回事,這就給整個歐洲作出了光輝的榜樣。

只有民主的波蘭才能獲得獨立……要是你們使波蘭貴族去代替俄羅斯專制君主,那只不過是使專制主義改變一下國籍而已。

作者介紹

卡爾·馬克思(1818—1883),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領袖,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出身於德國普魯大邦萊茵省特利爾城的一個律師家庭。1841年畢業於柏林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他把畢生精力投入到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之中。他同恩格斯並肩戰鬥,領導共產主義同盟,併合作起草了世界各國無產階級的指南——《共產黨宣言》。馬克思的不朽之作《資本論》(第一卷),無可辯駁地揭示了剩餘價值的規律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定勝利這一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馬克思認為,理論必須聯繫實際,必須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研究理論,也應如此,不是為理論而研究,因此,他總是將理論與德國社會及整個歐洲世界乃至人類命運前途連結在一起,試圖為人類尋找出一條光明的道路。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馬克思非常注重了解世界各國人民的鬥爭實踐,支持他們的革命鬥爭。1846年2月,波蘭南部城市克拉柯夫人民為爭取獨立自由,舉行反抗沙皇俄國統治的武裝起義,在內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起義遭到失敗。1848年2月22日,在紀念這次起義兩周年的集會上,馬克思發表了這篇著名的演講。

這篇演講充分體現了馬克思思想犀利深刻,博學多才的這一特徵。

逸聞故事

馬克思與燕妮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兩人情投意合,逐漸產生了愛情。可是怎樣向燕妮正式表達自己的愛情呢?馬克思為此考慮了好久。

一次,他們在相會時,馬克思對燕妮說:“我愛上了一個姑娘,這姑娘非常美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她再美的姑娘了。我非常非常愛她。”燕妮聽了後,心中有些不安,她忐忑不安地問馬克思:“那姑娘是誰?”馬克思說:“我給你看看她的照片吧,你準認識。”說著,從口袋裡取出一隻十分精緻的小匣子,說:“她的照片就在裡面呢。”燕妮急忙接過來,打開一看,裡面哪有什麼姑娘的照片啊,只有一面小鏡子。忽然,她在鏡子中看到了自己的臉,頓時恍然大悟。燕妮幸福地笑了。
“燕妮!笑吧!你定會覺得驚奇:
為何我的詩篇只有一個標題,
全部都叫做《致燕妮》?
須知世界上唯獨你
才是我靈感的源泉,
希望之光,慰藉的神。
這光輝照徹了我的心靈,
透過名字就看見你本人。”
這火一般的情詩,出自十八歲的大學生馬克思之手。它不過是馬克思所寫給燕妮的三本詩集中的一段。
馬克思、恩格斯及馬克思的親屬,都有各自的綽號。他們無論是寫信還是當面,都常常以綽號相稱。

馬克思因其黝黑的臉和烏油油的頭髮而被稱之為“摩爾”。“摩爾”來自希臘文,意為黝黑的,歐洲人用以泛指黑皮膚的人。馬克思夫人和女兒們還稱他為“尼克”(意思是“魔鬼”)、“老尼克”,此外,他還有“山神”、“主人”、“蒸汽機”的綽號。

恩格斯的綽號是“將軍”。它的來歷是由於普法戰爭期間,恩格斯在《派爾——麥爾新聞》上發表了一些軍事論文,而這些軍事論文見解精闢,屢屢為戰爭進程所證實而贏得了偉大的聲譽。從1870年秋天起,恩格斯的熟人和朋友便親熱地叫起他“將軍”來。

馬克思的夫人燕妮的綽號是“媽咪”、“木森”。馬克思的大女兒燕妮的綽號是“蒂”、“皇帝”、“中國皇帝”、“喬”、“奎奎”、“芭伊—芭伊”、“亞倫”。馬克思的二女兒勞拉的綽號是“燕”、“白鸚鵡”、“烏眼睛”、“廚娘”、“秘書”、“女騎士”、“女詩人”、“裁縫”、“洛蒂”、“羅羅”。馬克思的小女兒愛琳娜的綽號是“愛莉”、“霍屯督人”、“古古”、“杜西”。馬克思的二女婿拉法格的綽號是“圖爾”、“圖爾一世”、“囚徒”、“西班牙書記”、“斐尼狄克”、“非洲人”、“法爾加”。就連燕妮、勞拉的孩子們,也各有自己的綽號,如馬克思稱他的外孫、燕妮·龍格的孩子埃德加爾為“小狼”,稱他的外孫、勞拉的孩子馬克·羅朗為“擦亮眼睛的寶貝”。

馬克思、恩格斯以及馬克思家人之間互稱綽號,體現了生活的幽默、歡樂和彼此間的親密。恩格斯曾這樣說過:“凡是了解摩爾的家庭生活和他在親近朋友中的情況的人都知道,在那裡人們都不叫他馬克思,甚至也不叫他卡爾,而只叫他摩爾,正如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綽號一樣,而當不再叫綽號的時候,那種極親密的關係也就停止了。”

盤點外國演講辭名篇

人們用“口吐蓮花”未形容好的口才。有好的口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華,體現風度和氣質,使聽者如沐春風,於心悅誠服中,精神得到感奮,心智得到點撥;好的口才能助你戰勝政敵、說服談判對手,並贏得對方的尊重。
《巴爾扎克葬詞》
《美國的命運取決於你們》
《在答謝宴會上的祝酒詞》
《我決不迴避責任》
《美國需要新的領導人》
《我們的目標》
《哲學史概說》
《美國的哲人》
《尋求人類幸福的可能》
《就職演講》
《在巴黎英國軍事展覽會揭幕店裡上的演說》
《相信科學,相信自己——開講詞》
《開赴歐洲作戰前對士兵們得演講》
《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
《為保衛蘇聯國土而戰鬥》
《誰說敗局已定》
《對英國戰役的展望》
《出任首相後的首次演說》
《作家與戰爭》
《唯一不害怕的就是害怕》
《我邦之呼籲》
《科學的頌歌》
《印度尼西亞的控訴》
《歡欣的時刻》
《對維吉尼亞團軍官的講話》
《探索的動機》
《地球在轉動》
《論懲處陰謀家》
《不負民眾的矚望》
《極其少見的學者》
《在莎士比亞紀念日的講話》
《重振軍威》
《告別演說》
《科學要遵循人道的規律》
《讓歷史來判斷我的行動》
《對生命的熱愛》
《關於民間出版物的講話》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無意的剽竊》
《在米蘭的演說》
《在蒙特話特戰役中的演講》
《在雅典法庭上的演講》
《締造並保持公正永久和平》
《在雅典法庭上的申辯》
《我們是戰無不勝的》
《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
《裂開的房子》
《建設更富同情心、更有教養的國家》
《一個普通美國人的偉大之處》
《關於音樂的創作》
《“鐵與血”演講辭》
《只有民主的波蘭才能獲得獨立》
《科學萬歲》
《我對這部憲法很滿意》
《最後的演講》
《要為自由而戰鬥》
《東西方倫理思想的比較》
《強盜的戰爭》
《變化意味著什麼》
《我們所肩負的責任》
《文學巨匠的良知》
《我也是義和團》
《論生理學的基礎教育》
《在密謀石油界大聯盟會議上的講話》
《在葛底斯堡國家公墓落成典禮上的演說》
《死能迫使工人俯首聽命么》
《崇高的責任》
《關於對路易十六判刑的意見》
《維護神聖的自由火炬》
《我的一個夢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