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1978年9月創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之一。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1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為中華醫學會主辦的中華系列雜誌之一,是我國檢驗醫學(實驗診斷學)專業重要核心期刊,影響因子位居同類期刊第2位,被國內外20個權威檢索機構或資料庫收錄。發行6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量居同類期刊首位。

讀者對象

為中華醫學會主辦的檢驗醫學專業學術期刊,以廣大中高級檢驗醫學人員和臨床醫師為主要讀者對象,報導我國檢驗醫學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

辦刊宗旨

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反映我國檢驗醫學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檢驗醫學學術交流。

雜誌欄目

本刊欄目設定包括:(1)評論類:述評、專家論壇、專論;(2)原著類:臨床實驗診斷研究、基礎實驗診斷研究、細菌耐藥監測研究、臨床輸血研究、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形態學診斷研究、實驗診斷方法評價、新技術與新方法、臨床實驗室管理、試劑與儀器評價、經驗與技術交流、臨床病例(理)討論、病例報告等;(3)綜述類:國內外進展、學科進展;(4)討論類:爭鳴與評論、問題與建議、熱點·焦點·難點;(5)指導類:會議紀要、標準與規範、醫療事故防範;(6)普及類:專題筆談、繼續教育、國際學術交流;(7)理論類:學科建設與發展、循證醫學;(8)宣傳類:學科人物、重點學科、專家薈萃、企業與臨床;(9)信息類:學會動態、訊息、產品信息;(10)互動類:讀者·作者·編者、讀者來信、專家答疑等欄目。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曾用刊名:中華醫學檢驗雜誌

創刊時間:1978

資料庫收錄

CA化學文摘(美)(2009)

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投稿要求

1.來稿應具先進性、科學性和邏輯性,要求資料真實、數據可靠、論點明確、結構嚴謹、文字通順。論著、綜述等一般不超過4000字,簡報、病例報告等一般不超過1000字。

2.來稿須附第一作者主管單位推薦信,並註明對稿件的審評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及署名無爭議等項。

3.來稿要求1式2份,其中1份應為原稿,另1份可為複印件,但照片圖必須提供2份原始照片。文字應隔行列印。特殊文種、上下角標符號、需排斜體等應予註明。凡字跡潦草、塗改不清的稿件,恕不受理。

4.來稿首頁請標明以下內容:題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負責與編輯部聯繫、修改稿件、通讀校樣的通訊作者的姓名及其詳細通訊地址、電話號、傳真號和Email地址。來稿須付稿件處理費,不足1500字文稿每篇20元,超過1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為中華醫學會會員者減半(需附會員證複印件)。

5.本刊對重大研究成果或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資助或屬攻關項目,將使用“快速通道”在最快時間發表,凡要求以“快速通道”發表的論文,作者應提供關於論文創新性的書面說明和查新報告,經審核同意後一般在收到稿件後4個月內出版。

6.根據《著作權法》,並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後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繫,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複發表的聲明,在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上通報,並在2年內拒絕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

7.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對決定刊用的文稿可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對退請作者修改的文稿,要求作者將修改稿以純文本格式存入軟碟,將檔案名稱標註在軟碟上,與修改稿列印件一併寄回本刊編輯部。修改稿逾3個月不返回本編輯部者,視作自動撤稿。
8.來稿決定刊用後,由作者親筆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專有使用權即歸中華醫學會所有。除以紙載體形式出版外,中華醫學會有權以光碟、網路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決定刊用的文稿。

9.稿件確認刊用後,將通知作者按有關規定交納版面費,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製工本費。版面費和彩圖印製工本費可由作者單位從課題基金、科研費或其他費用中支付,確有困難者可申請減免。稿件刊登後酌致稿酬(已含光碟版,網路版稿酬),贈當期雜誌1冊,論著類文章贈送抽印本20份。

10.來稿請自留底稿。不採用稿件一般不寄還,但原始照片一律退還作者。若需退還原稿,請在投稿時聲明。

11.來稿請寄:北京東四西大街42號中華檢驗醫學雜誌編輯部,郵政編碼:100710。建議同時提供Email地址和電話號碼。請勿寄給個人。

12.為加強文章的科學性和真實性,作者應在文章刊出後至少!年內保留相關原始資料,如軟體、試劑及菌株等,以備查詢與覆核。

撰稿要求

1.題名: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除公知公認者外,儘量不用外文縮略語。中文題名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題名不宜超過10個實詞,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題名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作更動;作者單位名稱及郵政編碼注於同頁左下方。作者應是:(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並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以上3條均需具備。對文章中的各主要結論,均必須至少有1位作者負責。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通訊作者,通訊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腳註於論文首頁左下方。整理者姓名列於文末。協作組成員在文後、參考文獻前一一列出。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附其本人同意的書面材料。

3.摘要:論著須附內容基本一致的各400字左右中、英文摘要。摘要應以第三人稱撰寫,必須包括冠以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及結論標題的四部分。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題名、所有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姓每個字母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第一作者單位名稱、所在城市名、郵政編碼和國名。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左上角加“*”。

4.關鍵字: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字。請儘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必要時,可採用習用的自由詞並排列於最後。

5.前言的撰寫:對前言部分寫作的基本要求是簡潔、吸引讀者,目的是清晰地告訴讀者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引導讀者閱讀全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作者提供足夠的背景信息。前言的內容包括:(1)問題是如何提出的:最好的問題是直接來自於臨床實踐,但現有的資料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想通過研究來解決或回答這個問題;(2)本研究想解決什麼問題以及研究的方法;(3)介紹以往的研究工作:對以往研究工作做簡短的回顧並適當引用參考文獻;(4)闡述你的研究工作與以往相比有何不同之處:如同樣的臨床研究,在觀察對象、隨訪時間、處理方法、對混雜因素的控制、觀察指標等方面有何不同;(5)解釋專業名詞或術語:對文內涉及的一些專業名詞或術語,需要作者給出明確的定義。這些名詞包括新出現的,或以往出現過,但有不同解釋的專業名詞;(6)交代研究的設計方案:不必給出研究結論。

6.方法的撰寫:明確說明觀察或試驗對象(患者或實驗室動物,包括對照組)的選擇、對象的年齡、性別和其他重要特徵。年齡、性別和種群這類變數與研究目的相關性不是非常清楚的,作者寫入研究報告內要明確加以說明。怎樣和為什麼用特殊的方式來研究,其指導原則要敘述清楚,譬如,作者要解釋為什麼使用某個年齡對象或為什麼要排除女性。作者要避免使用“種族(race)”這樣的術語,它缺乏明確的生物學意義。可以用“種群(ethnicity)”或“種群組(ethnicgroup)”這樣的變換說法代之。作者要認真界定這些詞語的含義,明確說明這些數據是如何收集的(如在普查表中使用什麼術語,數據是自填的還是他人確定的,等等)。要詳細說明方法、儀器設備(在括弧內標明生產廠家名稱和地址)和步驟,以便其他研究人員能重複得出的結果。公認的方法要給出參考文獻。已發表過但並不為大家熟悉的方法要給出參考文獻並作簡要描述。新的或經過實質性修改過的方法要作描述,說明使用理由,並評價其局限性。精確說明藥物及化學品的使用,包括通用名稱、劑量和給藥途徑。關於統計學分析的描述:應包括以下內容:(1)觀察指標;(2)數據表達方法;(3)統計學分析方法;(4)研究設計的類型;(5)樣本含量的估算;(6)統計分析軟體及版本;(7)顯著性檢驗的水準。

7.結果的撰寫:要按邏輯次序在論文正文、表格和圖中介紹,正文內不要重複表格或圖片中的數據,只需強調或總結重要的觀察內容。

8.討論的撰寫:討論強調新的和重要的內容,以及從中得出的結論。不能重複引言或結果部分已經提到的詳細數據或其他材料。討論部分要包括研究發現的內在意義及其局限性,以及對未來研究的影響。觀察內容要與其他有關研究聯繫起來。結論與研究目的可以聯繫起來,但要避免不成熟的說法和完全沒有數據支持的結論。作者尤其要避免經濟利弊的說法,除非稿件中有經濟數據和分析。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聲稱並暗示工作的優先權;如果理由充分,可提出新的假設,但必須恰如其分。只要合適,討論中可有建議、推薦內容。

9.志謝:置於正文後、參考文獻前。用於對參與部分工作、提供技術性幫助、提供工作方便、給予指導但尚達不到作者資格者,以及提供資助的團體或個人表示感謝。應徵得被志謝者本人同意。

10.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基本執行GB/T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採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並將序號置於方括弧中,排列於文後。儘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內部刊物、未發表資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發表資料)、個人通信等請勿作為文獻引用,確需引用時,可將其在正文相應處註明。引用文獻(包括文字和表達的原意)務請作者與原文核對無誤。日文漢字請按日文規定書寫,勿與我國漢字及簡化字混淆。同一文獻作者不超過3人全部著錄;超過3人可以只著錄前3人,後依文種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後,外國人的名字採用首字母縮寫形式,縮寫名後不加縮寫點;不同作者姓名之問用“,”隔開,不用“和”、“and”等連詞。題名後標註文獻類型標誌對電子文獻是必選著錄項目,其他文獻可選擇標註。文獻類型和電子文獻載體標誌代碼參照GB3469《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須著錄起止頁碼。
每年連續編碼的期刊可以不著錄期號。示例如下。

(1)陳敏華,吳薇,楊薇,等.超聲造影對肝癌射頻消融篩選適應證的套用價值.中華醫學雜誌,2005,85:3491-3494-

(2)HalpernSD,Ube1PA,CaplanALSolidorgantransplantationinHIVinfectedpatients.NEnglJMed,2002,25:284-287.

(3)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檢驗科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標本檢測安全管理指南(暫行).中華檢驗醫學雜誌,2003,26:320.321.

(4)JablonskiS.Onlinemultip1econgenitalanomaly/mentalretardation(MCA/MR)syndromes[DB/OL].Bethesda(MD):
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US),1999(2001—1l-20)[2002-12—12].http://www.nlm.nih.gov/mesh/jablonski/syndrome—
title.htm1.

(5)何文,胡向東,鄔冬芳,等.超聲引導經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療周圍型肺癌的臨床研究[J/CD].中華醫學超聲雜誌:電子版,2005,2:10—12.

(6)MuiTayPR,RosenthalKS,KobayashiGS,eta1.Medicalmicrobiology.4thed.St.Louis:Mosby,2002.

(7)昂溫G,昂溫PS.外國出版史.陳生錚,譯.jE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88.

(8)諸駿仁.昏厥與休E//董承琅,陶壽淇,陳灝珠.實用心臟病學.3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561—585.

(9)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第一屆全國醫藥衛生期刊管理和學術研討會資料彙編,北戴河,2002.北京: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醫學分會,2002.

(10)何秉賢.高新技術代替不了物理診斷.健康報,2006-03—13(3).

(11)江向東.網際網路環境下的信息處理與圖書管理系統解決方案[J/OL].情報學報,1999,18(2):4[2000-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撰寫要求

1.統計學:(1)研究設計:應交代統計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實驗設計、臨床實驗設計等;主要做法應圍繞重複、隨機、對照、均衡4個基本原則。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在檢驗醫學中,為了更有效地對試驗與標準方法進行比較,宜採用配對設計,而不是成組設計;若進行的是診斷性試驗,應該用金標準作為比較的對象,在試驗和統計分析過程中都要合理運用盲法。(2)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用面4-s表達近似服從常態分配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在診斷性試驗資料的統計分析中,若是定量資料,不適合用直線相關係數來說明兩種方法之間的吻合程度的高低,宜檢驗直線回歸的斜率與1之間的差別是否具有統計學意義;若是配對設計定性資料,不適合進行一般的檢驗,宜用McNemarX檢驗說明兩法之間的差異程度,還可用Kappa檢驗說明兩法測定結果之間的一致性程度。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於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的區別。(3)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對於定量資料和定性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定量資料不應盲目套用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定性資料不應盲目套用檢驗;對於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簡單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複實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於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儘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繫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4)統計結果的解釋

和表達:當P<005或P<0.01時,應說對比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的差異;同時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3.45,Xz=4.68,F:6.79等)、應儘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

2.名詞術語:醫學名詞應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名詞。尚未通過審定的學科名詞,可選用最新版《醫學主題詞表(MeSH)》、《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中醫藥主題詞表》中的主題詞。對沒有通用譯名的名詞術語於文內第一次出現時應註明原詞。中西藥名以最新版本《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國藥品通用名稱》(均由中國藥典委員會編寫)為準。英文藥物名稱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在題名及正文中藥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確需使用商品名時應先註明其通用名稱。中醫名詞術語按GB/T16751.1-1997(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疾病部分、證候部分、治法部分》執行,經絡針灸學名詞術語按GB/T16751.2-1997(經穴部位》和GB/T16751.3-1997《耳穴名稱與部位》執行。中藥應採用正名,藥典未收錄者應附註拉丁文。

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徵、病名、試驗、綜合徵等,人名可以用中譯文,但人名後不加“氏”(單字名除外,例如福氏桿菌);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後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寫成巴賓斯基征,不得寫成BabinskiS征,也不寫成巴賓斯基氏征。

3.圖表:原稿中每幅圖表單占1頁,集中附於文後,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於圖(表)下方注釋中,並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建議採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和統計學處理內容(如t值、P值等),則在此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據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以5:7為宜。以計算機製圖者應提供雷射列印圖樣。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註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籤,註明圖號、方向及作者姓名。圖片不可折損,若刊用人像,應徵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註明出處。電子版投稿中圖片建議採用jpg格式。

4.計量單位:執行GB3100—3102—1993(量和單位》中有關量、單位和符號的規定及其書寫規則,具體執行可參照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編寫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套用》。注意單位名稱與單位符號不可混用。組合單位符號中表示相除的斜線多於1條時應採用負數冪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應採用ng·kg~·min的形式;組合單位中斜線和負數冪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採用ng/kg~·min的形式。應儘可能使用單位符號,也可以與非物理單位(如:人、次、台等)的漢字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如:~/min。在敘述中應先列出法定計量單位數值,括弧內寫舊制單位數值;如果同一計量單位反覆出現,可在首次出現時注出法定與舊制單位換算係數,然後只列法定計量單位數值。參量及其公差均需附單位,當參量與其公差的單位相同時,單位可只寫1次,即加圓括弧將數值組合,置共同單位符號於全部數值之後。例如:“75.4ng/L±18.2ng/L”可以表示為“(75.4±18.2)ng/L”。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字,如吸光度(舊稱光密度)的符號為,“”為斜體。根據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衛生部聯合發出的質技監局量函[1998]126號檔案《關於血壓計量單位使用規定的補充通知》,凡是涉及人體及動物體內的壓力測定,可以使用毫米汞柱(mmHg)或厘米水柱(emHO)為計量單位,但首次使用時應註明mmHg或emH2O與kPa的換算係數(1mmHg=0.133kPa,1emH2O=0.098kPa)。

5.縮略語: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現縮略語時應註明全稱。縮略語應儘量少用,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不使用縮略語。文中儘量少用縮略語。已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可以直接使用,如DNA、RNA、HBsAg、PCR等,本刊將在每期公布。尚未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以及原詞過長、在文中多次出現者,若為中文可於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全稱,在圓括弧內寫出縮略語;若為外文可於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寫出中文全稱,在圓括弧內寫出外文全稱及其縮略語。例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

稿件處理

1.審稿:本刊實行以同行審稿為基礎的三審制(編輯初審、專家外審、編委會終審)。在投稿時作者須告知與該研究有關的潛在利益衝突(即:是否有經濟利益或其他關係造成的利益衝突)。審稿過程中保護作者稿件的私密權。對不擬刊用的稿件將告知退稿意見,對稿件處理有不同意見者,作者有權申請複議,並提出申訴的文字說明。

2.稿件退修:經審核初步擬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見整理後,為縮短刊出周期和減少錯誤,請先通過Email發回稿件,修改稿列印件與退修稿、授權書、退修函一併寄回本刊編輯部,並需作者簽字註明該稿件無一稿兩投。

3.“快速通道”的稿件要求:對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論文採用特定審稿流程,在收稿後1個月內就論文審稿結果(“快速通道”欄目發表、按普通稿件處理、退稿)給予答覆,對符合要求的論文在收稿後4個月內予以發表。“快速通道”論文要求:必須具備創新性、重要性和科學性,該論文的早日公布將對臨床和科研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快速通道”論文投稿要求:(1)作者在投稿前應與編輯部聯繫說明研究的基本情況。在得到確認後,將論文傳送到指定的電子信箱並通過特快專遞將紙版稿件寄送編輯部。(2)稿件應符合本刊稿約的要求並附單位介紹信。(3)作者應提供說明論文需要通過“快速通道”發表理由的書面材料,同時提供省級及以上圖書館或醫學信息研究所等單位出具的“查新報告”。(4)同時有2位高級職稱的同行專家(至少有1位為非本單位專家)書面推薦意見。(5)作者可推薦3—5名審稿專家(需註明其詳細聯繫方法,包括Email)供編輯部參考。(6)應提供作者的通訊地址、電話、手機、傳真、Email等聯繫方式。凡要求進入“快速通道”稿件,需交納審稿費每篇400元。匯款至中華醫學會中華檢驗醫學雜誌編輯部,附言中請務必註明“快速通道審稿費”。

4.根據《著作權法》,並結合本刊實際情況,凡接到本刊收稿回執後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繫,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進行如下處理:(1)刊登撤銷該論文及該文系重複發表的聲明,並在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上通報;(2)向作者所在單位和該領域內的其他科技期刊進行通報;(3)2年內拒絕發表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已在非公開發行的刊物上發表,或在學術會議交流過,或已用其他文種發表過(需徵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的文稿,不屬於一稿兩投,但作者在投稿時必須註明。已在一種雜誌以摘要形式發表的論文可將全文投給其他雜誌,但須徵得欲投期刊的同意。

醫學雜誌大全(十二)

醫學雜誌(medical periodicals)是以醫學和與醫學相關學科為內容的情報載體,醫學雜誌匯集著醫學工作者的醫藥經驗和工作成果,反映了醫藥學的進展及水平,是醫藥學研究的重要的情報來源。
《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誌》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誌》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誌》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中華精神科雜誌》
《中華核醫學雜誌》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誌》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
《中華護理雜誌》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
《中華臨床營養雜誌》
《中華麻醉學雜誌》
《中華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中華疾病控制雜誌》
《中華內科雜誌》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誌》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中華燒傷雜誌》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
《中華外科雜誌》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
《中華顯微外科雜誌》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中華消化雜誌》
《中華小兒外科雜誌》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中華血液學雜誌》
《中華醫史雜誌》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誌》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中華整形外科雜誌》
《中華中醫藥學刊》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中華神經醫學雜誌》
《中華腎臟病雜誌》
《中華護理教育》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誌》
《中華理療雜誌》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誌》
《中華眼底病雜誌》
《中華眼科雜誌》
《中華養生保健》
《中華手外科雜誌》
《中華醫學超聲雜誌》
《中華醫學教育雜誌》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誌》
《中華損傷與修複雜志》
《中華糖尿病雜誌》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誌》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中華胰腺病雜誌》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
《中華衛生殺蟲藥械》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中華中醫藥雜誌》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中華腫瘤雜誌》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腦血管病雜誌》
《中華皮膚科雜誌》
《中華男科學雜誌》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誌》
《中華全科醫學》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腔鏡外科雜誌》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誌》
《中華危重症醫學雜誌》
《中華移植雜誌》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誌》
《中華哮喘雜誌》
《中華乳腺病雜誌》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誌》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
《中華神經科雜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