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經科雜誌》

《中華神經科雜誌》

《中華神經科雜誌》創刊於1955年3月。創刊時刊名為《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6年分為《中華神經科雜誌》和《中華精神科雜誌》。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本擁有數以萬計的讀者和作者,擁有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學術水平一流的審稿專家隊伍,多次獲獎、影響力居神經精神科領域之首的優秀期刊。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1

《中華神經科雜誌》創刊於1955年3月,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本擁有數以萬計的讀者和作者,擁有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學術水平一流的審稿專家隊伍,多次獲獎、影響力居神經精神科領域之首的優秀期刊

《中華神經科雜誌》創刊於1955年3月。創刊時刊名為《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6年分為《中華神經科雜誌》和《中華精神科雜誌》。本刊以推動我國神經科學發展為己任,在關心和支持本刊發展的廣大讀者和作者的全力幫助下,一天天發展壯大。2002年本刊改為銅版紙,由插頁圖改為圖放文內印刷,每期64頁。2003年改為80頁,2004年改為96頁,2005年改為月刊。

《中華神經科雜誌》是神經科學的重要核心期刊,有穩定、沿續的出版規律和科學客觀的辦刊作風。在本專科領域和其它學科間的學術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是國內醫學科學的重要核心期刊。

2007年中華醫學會與萬方數據攜手推動醫藥信息服務,該刊電子版已獨家授權萬方數據來實現其數位化服務推廣。

主要讀者

《中華神經科雜誌》以從事神經疾病預防、治療和科研的高、中級專業工作者為主要讀者。

報導內容

報導神經科及相關學科領域領先的科研成果和臨床診療經驗,以及對神經科臨床有指導作用、且與神經科臨床密切結合的基礎理論研究。

雜誌欄目

論著、論著摘要、病例報告、研究快訊、急診經驗、綜合報導、經驗與教訓、技術交流、研究生園地、講座、綜述、會議(座談)紀要、臨床病理(病例)討論、國內外學術動態、醫學見聞、國際動態等欄目的稿件。述評、專論、人物述林及繼續教育園地欄目的稿件主要為約稿。

辦刊宗旨

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方針,反映我國神經科臨床科研工作的重大進展,促進國內外神經科學術交流。

雜誌收錄

自1997年發行光碟,1998年全文進入中國信息(Chinainfo)網。被國內外二十餘種檢索系統(如化學文摘、荷蘭醫學文摘、生物學文摘、世界譯文索引等)收錄,代表國內神經內科領域雜誌的最高水平。

雜誌榮譽

1997年和2002年本刊分別獲得第二、三屆中國科協優秀科技期刊獎二等獎(為神經精神科專業領域惟一獲獎者);根據200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統計結果,榮獲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05年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國家期刊獎“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據中國科協信息所公布,本刊在1576種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2004年影響因子位於第59名,被引頻次位於第39名,兩項均列“神經精神醫學類”期刊首位。目前我刊已被全國神經病學界公認為反映我國神經病科學研究和臨床進展的最高級學術刊物。

基本資料

刊名:中華神經科雜誌
ChineseJournalofNeurology
主辦:中華醫學會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語種:中文;
開本:大16開
ISSN:1006-7876
CN:11-3694/R
郵發代號:82-703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中華神經科雜誌
曾用刊名: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
創刊時間:1955

該刊被以下資料庫收錄

CA化學文摘(美)(2009)
CBST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文摘雜誌(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來稿要求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實用性,論點明確,資料可靠,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數據準確,必要時應做統計學處理。註明統計方法及檢驗值。論著、綜述、講座等一般不超過6000字(含圖表、摘要、參考文獻等),論著摘要、病例報告、簡報等不超過1000字。來稿應列印,可使用稿紙格式,也可使用winword軟體的4號字,採用1.5或2倍行距,共3份。其中1份按下述要求列出作者姓名、單位,另2份在正文和中、英文摘要中均不列作者姓名和單位,也應避免在文內出現該醫院的名稱(因本刊採用雙盲審稿)。論文所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腳註於文題頁左下,如“基金項目:××基金資助項目(基金號)”,並附基金證書複印件。由廠商贊助的課題應在資金來源處註明。
來稿需附單位推薦信。推薦信應註明對稿件的評審意見以及無一稿兩投、不涉及保密、署名無爭議等項。

2.文題:力求簡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題。中文文題一般以15個漢字以內為宜。

3.作者署名:作者應具備下列所有條件:(1)參與選題和設計,或參與資料的分析和解釋者;(2)起草或修改論文中關鍵性理論或其他主要內容者;(3)能對編輯部的修改意見進行核修,在學術上進行答辯,並最終同意該文發表者。作者姓名在文題下按序排列,排序應在投稿時確定,在編排過程中不應再更動;作者單位全稱(包括科室)及郵政編碼(Email地址)腳註於同頁左下方。作者單位應是提供資料的單位。若通信作者非第一作者,則應同時註明兩者的地址及郵編。集體署名的文章必須明確對該文負責的關鍵人物(通信作者),列出其單位、郵政編碼;其他對該研究有貢獻者應列入志謝部分。整理者姓名列於文末;協作組成員在文後、參考文獻前一一列出。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應徵得本人同意,並有證明信,外國作者的通訊地址套用其本國文字加注。

4.摘要:論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必須包括目的、方法、結果(應給出主要數據)、結論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應的標題。採用第三人稱撰寫,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語。中文摘要可簡略些(200字左右),英文摘要則應相對具體些(400個字詞左右)。英文摘要尚應包括文題(含義與中文一致)、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省市名、郵政編碼及國名。作者應列出前3位,3位以上加“etal”;不屬同一單位時,在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時在單位名稱首字母前加“*”。例如:CHENBiao*,MAQiu-lan,MAYun-chuan,etal.*DepartmentofNeurology,XuanwuHospital,CapitalUniversityofMedicalSciences,Beijing100053,China。有通信作者時,以“Correspondingauthor:”字樣開頭,註明通信作者的姓名和郵政編碼、單位名稱。

5.關鍵字:論著需標引2~5個關鍵字。請儘量使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編輯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醫學主題詞表(MeSH)內所列的詞。如果最新版MeSH中尚無相應的詞,必要時可採用習用的自由詞並排列於最後。關鍵字中的縮寫詞應按MeSH還原為全稱,如“HBsAg”應標引為“B型肝炎表面抗原”。

6.研究設計:應交代統計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方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或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於第幾期臨床試驗,採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主要方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重複、隨機、對照、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7.統計學:用x±s表達近似服從常態分配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統計表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並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用統計圖時,所用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相匹配,並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於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
統計分析方法的選擇:對於定量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於定性資料,應根據所採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數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以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χ2檢驗。對於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簡單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複實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於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儘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繫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應寫明所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3.45,χ2=4.68,F=6.79等),應儘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如:P=0.023);當涉及到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置信區間。

8.醫學名詞:以1989年及其以後由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醫學名詞》和相關學科的名詞為準,暫未公布者仍以人民衛生出版社編的《英漢醫學辭彙》為準。簡化字以國務院1986年10月15日公布的《簡化字總表》的規定書寫。中文藥物名稱應使用1995年版藥典或衛生部藥典委員會編輯的《中國通用藥物名稱》中的名稱,英文藥物名稱則採用國際非專利藥名,不用商品名。

9.圖表:每幅圖表單占1頁,集中附於文後,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後次序連續編碼。每幅圖表應冠有圖(表)題。說明性的資料應置於圖(表)下方注釋中,並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
本刊採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或統計學處理行(如t值、P值等),則在這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主謂語不能倒置,應使表中每一列數據的單位相同,有效位數一致。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約為5∶7左右。以計算機製圖者應提供雷射列印圖樣及軟碟。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註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籤,註明圖號及圖的上下方向。圖片不可折損。
若刊用人像,應徵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註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註明出處。

10.計量單位:參照2001年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編輯的《法定計量單位在醫學上的套用》(第三版)。

11.數字:執行GB/T15835-1995《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公曆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計量均用阿拉伯數字。

12.縮略語:文題不用縮略語,文中儘量少用。必須使用時,於摘要和正文首次出現處先敘述其全稱,然後括弧注出縮略語,1篇文章內一般不宜超過5個,不超過4個漢字的名詞一般不使用縮略語,以免影響文章的可讀性。

13.參考文獻: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採用順序編碼制著錄,依照其在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加方括弧標出。儘量避免引用摘要作為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後加“,等”或其他與之相應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稱用縮寫,以IndexMedicus中的格式為準;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條參考文獻均需著錄起止頁。對國內同行已發表的相關論文應充分合理地引用。參考文獻必須由作者與其原文核對無誤。將參考文獻按引用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標出)排列於文末。舉例:

1肖波,彭隆祥,謝光潔,等.神經元蠟樣質脂褐質沉積症的臨床和病理.中華神經精神科雜誌,1992,25:278-280.

2FurneauxHF,ReichL,PosnerJB.Autoantibodysynthesisinthecentralnervoussystemofpatientswithparaneoplasticsyndromes.Neurology,1990,40:1085-1088.

3陳世峻.癲癇的遺傳.見:沈鼎烈,主編.臨床癲癇學.第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78-86.

4WeinsteinL,SwartzMN.Pathologicpropertiesofinvadingmicroorganisms.In:SodemanWAJr,SodemanWA,eds.Pathologicphysiology:mechanismsofdisease.8thed.Philadelphia:Saunders,1974.457-472.

對擬定刊用稿件的要求

經審核初步擬定刊用的稿件按退修意見修改整理後,請將修改稿以純文本格式或Word7.0以下格式存入3.5軟碟,與修改稿列印件一併寄回本刊編輯部,同時註明聯繫電話、傳真號碼或Email地址備用。歡迎使用Email傳送修改稿。本刊Email地址:[email protected]。來稿一經接受刊登,由每位作者親筆簽署論文專有使用權授權書,專有使用權歸中華醫學會所有,未經中華醫學會同意,該論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轉載他處。

注意事項

根據《著作權法》,並結合本刊具體情況,凡來稿在接到本刊回執後3個月內未接到稿件處理通知者,系仍在審閱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請先與本刊聯繫,切勿一稿兩投。一旦發現一稿兩投,將立即退稿;而一旦發現一稿兩用,本刊將刊登該文系重複發表的聲明,在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上通報,並在2年內拒絕以該文第一作者為作者的任何來稿。請自留底稿,對不用稿件一般不寄還,但原始照片一律退還作者。若需退還原件,請在投稿時聲明。

來稿一律文責自負。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本刊可對來稿做文字修改、刪節,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考慮。修改稿逾3個月寄回者,按新稿處理;超過半年未寄回者,視作自動撤稿。來稿須付稿件處理費(1500字以下20元,1500字以上40元),第一作者為中華醫學會會員者減半(需附會員證複印件)。稿件確認刊載後需按通知數額付版面費。要求刊印彩圖者需另付彩圖印製工本費,確有困難者可申請減免。稿件刊登後酌致稿酬,稿酬中含光碟版和網路版的稿酬;論著類文章贈當期雜誌2冊及抽印本20冊,論著摘要等短篇贈雜誌1冊。

醫學雜誌大全(十二)

醫學雜誌(medical periodicals)是以醫學和與醫學相關學科為內容的情報載體,醫學雜誌匯集著醫學工作者的醫藥經驗和工作成果,反映了醫藥學的進展及水平,是醫藥學研究的重要的情報來源。
《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誌》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誌》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誌》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中華精神科雜誌》
《中華核醫學雜誌》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誌》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
《中華護理雜誌》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
《中華臨床營養雜誌》
《中華麻醉學雜誌》
《中華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中華疾病控制雜誌》
《中華內科雜誌》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誌》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中華燒傷雜誌》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
《中華外科雜誌》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
《中華顯微外科雜誌》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中華消化雜誌》
《中華小兒外科雜誌》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中華血液學雜誌》
《中華醫史雜誌》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誌》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中華整形外科雜誌》
《中華中醫藥學刊》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中華神經醫學雜誌》
《中華腎臟病雜誌》
《中華護理教育》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誌》
《中華理療雜誌》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誌》
《中華眼底病雜誌》
《中華眼科雜誌》
《中華養生保健》
《中華手外科雜誌》
《中華醫學超聲雜誌》
《中華醫學教育雜誌》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誌》
《中華損傷與修複雜志》
《中華糖尿病雜誌》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誌》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中華胰腺病雜誌》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
《中華衛生殺蟲藥械》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中華中醫藥雜誌》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中華腫瘤雜誌》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腦血管病雜誌》
《中華皮膚科雜誌》
《中華男科學雜誌》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誌》
《中華全科醫學》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腔鏡外科雜誌》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誌》
《中華危重症醫學雜誌》
《中華移植雜誌》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誌》
《中華哮喘雜誌》
《中華乳腺病雜誌》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誌》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
《中華神經科雜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