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原名《消化外科》,2007年正式加入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更名為《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消化外科》創刊號《消化外科》創刊號

主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中華醫學會
編輯:《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編輯委員會
名譽總編輯:黃志強
總編:董家鴻
副總編:(按姓氏筆畫排序)王曙光盧寵茂別平陳孝平陳規劃鄭樹森
趙玉沛姜洪池
溫浩樊嘉
編輯部主任:陳敏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高灘岩30號
郵編:400038
出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輯部
郵發代號:78-117

期刊收錄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該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醫學會主辦的國內惟一涵蓋消化外科各領域的高水平專業期刊。《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自然科學類核心期刊;已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萬方數位化期刊群、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UlrichIPD)、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波蘭《哥白尼索引》(IC)、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等收錄。

辦刊宗旨

傳播國內外消化外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經驗,立志成為聯繫國內外消化外科同道的紐帶,推動我國消化外科學的發展。

辦刊方針

著重提高,兼顧普及。

發展大事記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收錄證書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收錄證書

為了推動我國消化外科學的發展,及時傳播國內外消化外科領域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經驗,在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志強教授的倡導下、在董家鴻教授的具體指導下、在全國消化外科學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在重慶市新聞出版局、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各級領導的精心籌備與策劃下,於1999年成立了《消化外科》編輯部和《消化外科》第一屆編輯委員會,2002年正式出版發行,2004年成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正式加入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更名為《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1999年1月8日《消化外科》編輯部成立。主編為黃志強院士,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為董家鴻教授,副主任為陳平副教授;編輯:沈錫庚教授、詹新恩教授、顧曉東醫師,英文編輯:陳宗榮教授,編務:邊文,排版編輯:陶東。
1999年3月5日《消化外科》經重市新聞出版局批准試刊(準印證號:渝內字99-309號)。
1999年8月8日《消化外科》(內刊)第1卷第1期出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學院吳階平教授,總後勤部衛生部白書忠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等為本刊題詞。該刊向全國1000多所大、中型醫院普通外科和圖書館免費贈送2000餘冊。
1999年11月11日在北京五洲大酒店召開了《消化外科》第一屆編輯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到會編委20餘名。會議由總編輯黃志強院士主持,編委們踴躍發言,為雜誌的發展獻計獻策。
★2000年6月17-21日,由《消化外科》編輯委員會主辦的“2000中國消化外科學術會議”在重慶市皇嘉酒店成功召開。會議邀請了國內消化外科領域著名專家50餘人,參會代表600餘人。重慶市政府領導和衛生局領導在開幕式上致詞。這是《消化外科》成立以來首次主辦的國內大型學術會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為創立“消化外科”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今後主辦各類學術會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00年6月18日20:30,《消化外科》第一屆編輯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重慶皇嘉酒店成功召開,到會編委40餘名。會議由副總編輯兼編輯部主任董家鴻教授主持,總編輯黃志強院士對雜誌的發展提出了期望,希望各位編委群策群力,為雜誌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2001年11月15日《消化外科》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正式公開發行。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671-4555;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0-1141/R。郵發代號:78-117。主管、主辦單位: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雙月刊,單月20日出版,5印張,銅版紙彩印。
★2002年1月20日《消化外科》第1卷第1期出版。這標誌著《消化外科》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
★2002年4月15-19日,“第十屆全國膽道外科學術會議暨第一屆中國國際肝膽外科論壇”在重慶市萬豪酒店成功召開。
★2003年4月25日《消化外科》從2003年起被國家科技部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004年4月15-18日,由《消化外科》編輯委員會主辦的“中國國際肝膽外科論壇暨2004中國消化外科學術會議”在重慶市希爾頓酒店成功召開。
★2005年4月20日經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政治部批准,陳敏副教授任《消化外科》編輯部常務副主任。
★2005年9月15-18日,由《消化外科》編輯委員會主辦,解放軍401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醫院、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協辦的“2005中國消化外科學術會議暨中日消化道腫瘤論壇”在青島黃海飯店隆重召開。
★2005年12月,“2005《消化外科》在渝編委及專家聯席會議”在重慶市海蘭雲天成功召開。會議特別邀請《中華創傷雜誌》總編輯王正國院士作專題演講,同時還邀請《第三軍醫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張大春教授介紹辦刊經驗。本次會議到會編委20餘名。
★2006年7月18日由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副社長兼總編輯游蘇寧總編審、蔡麗楓副社長、石朝雲副主任組成的考評組,對《消化外科》加入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進行現場考評,並給予《消化外科》高度評價。
★2006年8月11-14日,由解放軍總醫院主辦,《消化外科》編輯部協辦的“2006中國國際肝膽外科論壇”在北京市九華山莊成功召開。
★2006年12月19日《消化外科》在重慶市第四屆期刊綜合質量考評中榮獲“一級期刊”。
★2007年4月12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華醫學會批准《消化外科》正式加入中華醫學會系列雜誌,更名為《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於2007年4月19日批准成立。編輯委員會由115名全國消化外科界著名專家、學者組成。名譽總編輯為黃志強院士,總編輯為董家鴻教授,編輯部主任為陳敏教授。
★2007年4月20日更名後的《中華消化外科雜誌》出版。漂亮的封面、精美的裝幀、高質量的文章得到了中華醫學會各級領導和全國消化外科界同仁的一致好評。《中華消化外科雜誌》★2007年5月12日在重慶市君豪大飯店成功召開了《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2007年5月11-13日,由第三軍醫大學、美國邁阿密大學、解放軍總醫院主辦,《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輯部承辦的“2007中國消化外科學術會議暨中美肝膽胰外科論壇”在重慶市君豪大飯店隆重召開。★2007年6月16日編印《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通訊錄。其內容包括編委簡介、編委會花絮、編委會的工作職責和審稿要求等。
★2007年7月啟用《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稿件遠程處理系統,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7年8月組建和啟用《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網站。定為1個頁面11個內頁,相對應的欄目為:雜誌沿革、歷屆會議、編輯委員會、專家審稿庫、網上審稿、雜誌動態、期刊目錄、投稿須知、交流園地、網上訂閱、和諧團隊。
★2007年8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正式被美國化學社《化學文摘》(CA)收錄。
★2007年10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正式被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收錄。
★2007年11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正式被《哥白尼索引》(IC)收錄。
★2007年11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所刊論文在“重慶市第七屆期刊好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好作品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好插圖1項。
2008年1月14日在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隆重召開了“《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特邀審稿專業組成立暨在渝編輯委員會會議”。
★2008年1月18日本刊讀者問卷調查表通過郵寄、Email等形式開始發放,截至2008年3月26日,共收回讀者問卷調查表1935份。讀者就欄目設定、學術爭鳴、報導範圍、期刊質量、刊登周期、遠程審稿等提出了寶貴的意見,為雜誌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參考。為了回饋讀者,本刊特製作精美書籤贈予獲獎讀者。
★2008年4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獲得重慶市科委2008年軟課題資助項目1項。
★2008年8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新增5名國際編委。法國HenriBismuth、澳大利亞ChristopherChristophi、RobertJones,日本MasatoNagino、KeiichiKubota5名教授擔任《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的國際編委。
★2008年11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正式被《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收錄。
★2008年12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榮獲全國抗震就災宣傳報導先進期刊。本刊等106種期刊經中宣部、民政部、新聞出版總署等有關部門評審,從全國9800餘種期刊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抗震救災宣傳報導先進期刊”。汶川5.12地震發生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輯部全體成員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抗震救災宣傳報導作為重要任務,本刊在2008年第4期特設“地震腹部損傷”專題。該專題的刊發對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創傷救治提供了指導,充分發揮了雜誌的宣傳導向作用。
★2008年12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榮獲“2006-2008重慶市高校期刊先進集體”。
★2008年12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選送的論文2篇榮獲“第六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好作品三等獎。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所刊論文在“重慶市第八屆期刊好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好作品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好欄目1項;好插圖1項。
★2009年2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開始標註數字對象惟一標示符。這能整體提升包括期刊在內的數字資源的使用率,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2009年3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啟用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該系統的採用可嚴格科學行為,杜絕學術行為不端。
★2009年4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啟用“科室風采”宣傳專欄。
★2009年4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WPRIM)收錄。
★2009年6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收錄。
★2009年6月26日,《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桂林成功舉行。
★2009年6月26-28日,由第三軍醫大學和《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主辦,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八一醫院協辦的“2009中國消化外科學術會議”在桂林市隆重召開。
★2009年8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啟用新版稿件遠程處理系統。
★2009年10月被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收錄。
★2009年10月《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網站成功升級改版。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所刊論文在“重慶市第九屆期刊好作品評選活動”中,榮獲好稿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3項;好標題2項;好插圖2項。

報導內容

重慶市“一級期刊”榮譽證書重慶市“一級期刊”榮譽證書

涵蓋消化外科各領域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包括食管、胃、腸、肝、膽、胰、脾及其相關的血管、內鏡、介入治療、外科營養支持等研究。

欄目設定

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為《消化外科》更名《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題詞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為《消化外科》更名《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題詞

專家論壇、述評、論著、短篇論著、今日外科、外科天地、影像集錦、病例報導、經驗交流、大巡診、會議紀要、綜述、講座、醫學見聞、國外名家講壇(譯為中文)、讀者來信等。

編委會

美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移植之父Thomas E.Starzl教授為《消化外科》更名《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題詞美國科學院院士、世界移植之父Thomas E.Starzl教授為《消化外科》 更名《中華消化外科雜誌》題詞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名譽總編輯為黃志強院士,總編輯為董家鴻教授。

編輯委員會由120名國內外著名消化外科領域的專家組成。

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教授、吳孟超教授、劉允怡教授,工程院院士湯釗猷教授、黎介壽教授、范上達教授、鄭樹森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趙玉沛教授,香港大學外科學系盧寵茂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兼脾臟外科學組組長姜洪池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兼肝臟外科學組組長陳孝平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常務委員兼外科手術學組組長陳規劃教授,中華醫學會腫瘤分會常務委員樊嘉教授,中華醫學會新疆分會副會長溫浩教授,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門靜脈高壓症學組副組長別平教授及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移植學組委員王曙光教授等國內專家學者,以及法國HenriBismuth、澳大利亞ChristopherChristophi、RobertMclarenJones、日本MasatoNagino、KeiichiKubota5名國際編委。

特邀審稿人

副總編輯兼編輯部主任董家鴻教授主持編輯部例會副總編輯兼編輯部主任董家鴻教授主持編輯部例會

名單(2008)
按姓氏筆畫排列:
丁生才馬小乾王文昌王東王細文王章陽王槐志
劉政向明章牟瑋張冬張雷達李陶李靖
杜文華鄒利光陳東風陳勇川陳祖林易東鄭江
鄭紅趙雲平倪兵夏鋒郭喬楠郭燕麗錢鋒
彭貴勇曾冬廖克龍熊鴻燕

承辦單位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輯部地處重慶市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承辦單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肝膽外科醫院、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該單位是國家重點學科和全軍臨床醫學“重中之重”建設學科;擁有國家及全軍重點研究實驗室、臨床研究中心、學術交流中心、《中華消化外科雜誌》編輯部、“肝膽天地”網站及200張病床,是肝膽外科領域內集科技創新、複雜疑難病診治及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國內外規模最大並享有盛譽的肝膽胰外科中心之一。

訂閱信息

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為《消化外科》創刊題詞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教授為《消化外科》創刊題詞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國內統一刊號:CN11-5610/R,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3-9752。國內郵發代號:78-117(重慶市報刊發行局);國外郵發代號:BM1813。雙月刊,A4開本,每期80頁,雙月20日出版。定價15.00元/冊。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高灘岩正街30號西南醫院
郵政編碼:400038

醫學雜誌大全(十二)

醫學雜誌(medical periodicals)是以醫學和與醫學相關學科為內容的情報載體,醫學雜誌匯集著醫學工作者的醫藥經驗和工作成果,反映了醫藥學的進展及水平,是醫藥學研究的重要的情報來源。
《中華醫學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研究雜誌》
《中華臨床感染病雜誌》
《中華內分泌外科雜誌》
《中華器官移植雜誌》
《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誌》
《中華消化外科雜誌》
《中華精神科雜誌》
《中華核醫學雜誌》
《中華口腔正畸學雜誌》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誌》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誌》
《中華老年醫學雜誌》
《中華護理雜誌》
《中華臨床醫師雜誌》
《中華臨床營養雜誌》
《中華麻醉學雜誌》
《中華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
《中華疾病控制雜誌》
《中華內科雜誌》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誌》
《中華檢驗醫學雜誌》
《中華燒傷雜誌》
《中華生物醫學工程雜誌》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誌》
《中華實驗外科雜誌》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誌》
《中華外科雜誌》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誌》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複雜志》
《中華顯微外科雜誌》
《中華消化內鏡雜誌》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中華消化雜誌》
《中華小兒外科雜誌》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誌》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誌》
《中華血液學雜誌》
《中華醫史雜誌》
《中華醫學美學美容雜誌》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誌》
《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誌》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誌》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中華整形外科雜誌》
《中華中醫藥學刊》
《中華腫瘤防治雜誌》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
《中華現代護理雜誌》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
《中華神經醫學雜誌》
《中華腎臟病雜誌》
《中華護理教育》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誌》
《中華理療雜誌》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誌》
《中華眼底病雜誌》
《中華眼科雜誌》
《中華養生保健》
《中華手外科雜誌》
《中華醫學超聲雜誌》
《中華醫學教育雜誌》
《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誌》
《中華損傷與修複雜志》
《中華糖尿病雜誌》
《中華普通外科雜誌》
《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誌》
《中華醫院管理雜誌》
《中華胰腺病雜誌》
《中華圍產醫學雜誌》
《中華衛生殺蟲藥械》
《中華胃腸外科雜誌》
《中華中醫藥雜誌》
《中華流行病學雜誌》
《中華腫瘤雜誌》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中華腦血管病雜誌》
《中華皮膚科雜誌》
《中華男科學雜誌》
《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誌》
《中華全科醫學》
《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
《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誌》
《中華腔鏡外科雜誌》
《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反應雜誌》
《中華危重症醫學雜誌》
《中華移植雜誌》
《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誌》
《中華哮喘雜誌》
《中華乳腺病雜誌》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誌》
《中華普通外科學文獻》
《中華神經科雜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