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校詁》

《三國志校詁》

提要、文摘或全文: 本書對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的《三國志注》的某些可疑及難解的字句作了考證和校詁。吳金華 - 1943~,江蘇省南京市人,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著有《三國志叢考》南京師範大學任教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基本信息

信息

正題名:三國志校詁
..

副題名及其它說明題名信息的漢語拼音:SANGUOZHIJIAOGU
叢編題名:南京師範大學古文獻整理研究所專刊
分冊分輯名漢語拼音:WUJINHUAZHU
責任者
第一責任說明:吳金華著
個人名稱:吳金華
責任方式:著
出版發行
出版地:南京
出版者名稱:江蘇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10
分類號:K236.07
ISBN:7-80519-197-2
定價:$7.50
載體形態
數量及單位:362頁
尺寸或開本:20厘米

主題

題名主題:三國志注釋
學科名稱主題:歷史中國三國時代紀傳體三國時代歷史中國紀傳體
地名主題:中國-歷史-三國時代紀傳體

述評收藏本文 

分享被評為1994年度“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的吳金華教授,是當今潛心研究文獻語言、整理古典文獻並取得顯著成績的中年學者之一,他研讀(三國志)多年,解決了大量懸而未決的疑難問題,撰成(三國志校話)一書,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該書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校釋力作,它對歷史研究、辭書編纂、古籍整理,特別是文獻語言的研究等等,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學術研究上重視發明、講求實用是《校沽》的主要特色研究(三國志)而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當推盧弼(三國志集解)和中華書局標點本(三國志),前者是集舊注舊說大成之巨著,後者為最為通行之新校本,但二者均仍存在不少缺失。昊金華先生頗感“前賢之為(三國志)考論者,於訓話、校勘二事,猶多違失”,故“稽之群書以求其善話,核之眾本而訂其訛誤”(見徐復先生(序)),在前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發現的材料,探討了700多個疑難問題,在以下五個方面做出了顯著的成績:120(一)新校新釋。傳訛至今,尚無人校理者,為之校定。

三國歷史研究書目(一)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各具特色,充滿生機。
《水淹七軍》
《張松獻圖》
《曹操傳》
《火燒赤壁》
《三氣周瑜》
《三國會要》
《孔明進川》
《草船借箭》
《三國史》
《諸葛亮集》
《三國史略》
《曹操論集》
《三國史話》
《三國新志》
《閒話三分》
《兵伐東川》
《三國史講話》
《三國志平議》
《三國志評論》
《三國志知意》
《三國志札記》
《諸葛亮新論》
《三國之鼎峙》
《曹操集譯註》
《諸葛亮評傳》
《三國史研究》
《三國志選注》
《三國志集解》
《三國食貨志》
《三國人物論》
《三國經濟史》
《三國群英會》
《三國志導讀》
《三國志選譯》
《三國志校詁》
《三國志今譯》
《三國志辭典》
《魏晉思想論》
《天下英雄劉備》
《魏晉清談述論》
《魏晉文學論稿》
《諸葛亮在襄陽》
《三國志今注今譯》
《三國人物評傳》
《三國志世系表》
《三國志人名錄》
《諸葛孔明全集》
《三國演義論稿》
《讀三國志雜誌》
《三國志裴注述》
《讀三國志蠡述》
《三國志玉璽傳》
《三國志現代文版》
《三國演義縱橫談》
《三國志兵事鉤元》
《三國時代薄葬考》
《三國演義研究集》
《三國演義簡說》
《三國演義創作論》
《三國演義新論》
《三國演義學刊》
《三國演義資料彙編》
《魏晉清談思想初論》
《一代賢相諸葛亮》
《三國志人物故事》
《魏晉的自然主義》
《火燒赤壁揚州評話》
《華陽國志校注》
《諸葛忠武侯年譜》
《諸葛孔明生活》
《三國演義會評本》
《竹琴三國志選》
《三國演義選粹》
《說三國話權謀》
《諸葛亮文集全譯》
《三國演義的用人藝術》
《三國志證聞校堪記》
《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
《反三國志演義》
《曹魏之經濟基礎》
《三國郡縣表補正》
《校補三國志疆域志》
《三國志三公宰輔年表》
《三國志世系表遺附訂偽》
《魏晉玄學中的社會政治思想略論》
《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從三國演義看中國古代人才觀》
《襲取成都長篇評話》
《三國演義謀略新探》
《三國演義與經營謀略》
《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與經營管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