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食貨志》

《三國食貨志》

《三國食貨志》是陶元珍編著的歷史類作品,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在1935年出版。文藝作品中的三國,似乎是一個英雄輩出,壯懷激烈的時代。然而《三國食貨志》用無可辯駁的史料,讓人們看到,真實的三國,乃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人民境遇特別悲慘,社會大倒退的黑暗時期。原因是中樞腐敗,社會貧富懸殊,妖人藉機蠱惑人心,起兵作亂,軍閥趁勢割據,野心家爭當皇帝,打來打去,百姓大遭其殃。

基本信息

簡介

三國食貨志》由陶元珍著。陳壽之《三國志》有傳無志,陶元珍在國立武漢大學就學時,遂以補三國食貨志為畢業論文,得李劍農指導完成,上海商務印書館在1934年出第一版,1989年台灣商務印書館再版。
 

自序

三國時代,中國歷史上之劇變期而上古與中古之分野也。在此期內,政治上之劇變為統一之破壞,社會上之劇變為階級之構成,民族上之劇變為漢族之失勢與異族勢力之膨脹,思想上之劇變為儒學之就衰與佛老思想之普遍,經濟上之劇變為人口之銳減、奴客生產之盛行、公有土地之增加、錢法之紊亂、舊有大都市之蕭條、與商業之不振,凡此種種劇變,皆足劃分時代而具有歷史上之價值。斯篇之作,不過略述三國時代公私經濟之狀況,籍明其時經濟上之劇變而已。
學者每以漢獻帝遜位之年為三國時代之始,此由迷於朝代之斷限而不明時代性也,其實三國時代應托始獻帝即位之歲即中平六年。(一八九)由中平六年至獻帝遜位之年,(延康元年二二○)為群雄割據期,亦即三國時代之初,由魏文帝受禪(黃初元年二二○)至魏元帝滅蜀(景元四年二六三)為三國鼎立期,亦即三國時代之本期,由魏滅蜀至晉平吳(太康元年二八○)為南北對立期,亦即三國時代之末期。本篇時之斷限,即為一八九—二八○年,惟於初期詳曹孫劉而略其他群雄,於末期詳吳而略晉。至本篇人地之範圍,則為漢族及當時之疆域,意在有重心而免枝蔓耳。本篇采分類敘述法,蓋所述之時代既短,而流傳至今之史料又稀,分期或分區敘述,實不若分類表述之較明晰。惟於分類表述中仍略寓分期分區之意,庶免以偏概全之弊。至本篇之所取材,多為通行舊籍,已於篇中隨處標明書名篇名,茲不贅舉。又本篇系在邵陽李劍農先生指導之下完成,特聲明以致謝意雲。

內容

一、戶口
二、勞動
三、土地
四、農業
五、貨幣與物價
六、交通與都市
七、工商業
八、人民生活與國家財政

三國歷史研究書目(一)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說)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各具特色,充滿生機。
《水淹七軍》
《張松獻圖》
《曹操傳》
《火燒赤壁》
《三氣周瑜》
《三國會要》
《孔明進川》
《草船借箭》
《三國史》
《諸葛亮集》
《三國史略》
《曹操論集》
《三國史話》
《三國新志》
《閒話三分》
《兵伐東川》
《三國史講話》
《三國志平議》
《三國志評論》
《三國志知意》
《三國志札記》
《諸葛亮新論》
《三國之鼎峙》
《曹操集譯註》
《諸葛亮評傳》
《三國史研究》
《三國志選注》
《三國志集解》
《三國食貨志》
《三國人物論》
《三國經濟史》
《三國群英會》
《三國志導讀》
《三國志選譯》
《三國志校詁》
《三國志今譯》
《三國志辭典》
《魏晉思想論》
《天下英雄劉備》
《魏晉清談述論》
《魏晉文學論稿》
《諸葛亮在襄陽》
《三國志今注今譯》
《三國人物評傳》
《三國志世系表》
《三國志人名錄》
《諸葛孔明全集》
《三國演義論稿》
《讀三國志雜誌》
《三國志裴注述》
《讀三國志蠡述》
《三國志玉璽傳》
《三國志現代文版》
《三國演義縱橫談》
《三國志兵事鉤元》
《三國時代薄葬考》
《三國演義研究集》
《三國演義簡說》
《三國演義創作論》
《三國演義新論》
《三國演義學刊》
《三國演義資料彙編》
《魏晉清談思想初論》
《一代賢相諸葛亮》
《三國志人物故事》
《魏晉的自然主義》
《火燒赤壁揚州評話》
《華陽國志校注》
《諸葛忠武侯年譜》
《諸葛孔明生活》
《三國演義會評本》
《竹琴三國志選》
《三國演義選粹》
《說三國話權謀》
《諸葛亮文集全譯》
《三國演義的用人藝術》
《三國志證聞校堪記》
《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
《反三國志演義》
《曹魏之經濟基礎》
《三國郡縣表補正》
《校補三國志疆域志》
《三國志三公宰輔年表》
《三國志世系表遺附訂偽》
《魏晉玄學中的社會政治思想略論》
《理想與現實的碰撞從三國演義看中國古代人才觀》
《襲取成都長篇評話》
《三國演義謀略新探》
《三國演義與經營謀略》
《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與經營管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