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鳥”AIM-54空空飛彈

“不死鳥”AIM-54空空飛彈

“不死鳥”空空飛彈是戰後美國研製並裝備使用的第一個遠距空空飛彈型號,也是戰後世界上最先進入現役的、具有發射後不管和多目標攻擊能力的遠距空空飛彈。該飛彈及其配套使用的機載火力控制系統,均由美國休斯公司(休斯飛彈系統公司的前身)研製。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不死鳥”AIM-54“不死鳥”AIM-54

“不死鳥”空空飛彈是戰後美國研製並裝備使用的第一個遠距空空飛彈型號,也是戰後世界上最先進入現役的、具有發射後不管和多目標攻擊能力的遠距空空飛彈。該飛彈及其配套使用的機載火力控制系統,均由美國休斯公司(休斯飛彈系統公司的前身)研製。

基本數據

最大射程 150km(AIM-54A)
 200km(AIM-54C)
最小射程 4000m(AIM-54A)
 3700m(AIM-54C
最大速度 M4.5(AIM-54A)
 M5(AIM-54C)
使用高度 25000m(AIM-54A)
 30000m(AIM-54C)
最大過載 22g
制導系統 半主動連續波雷達中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AIM-54A)
 半主動連續波雷達/慣性中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AIM-54C)
引信 無線電近炸引信
戰鬥部 高爆炸藥,重61kg
動力裝置 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重 447kg(AIM-54A)
 455kg(AIM-54C)
彈長 3.96m
彈徑 380mm
翼展 920mm

設計特點

aim54AIM54

該彈採用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與該公司早期研製的“獵鷹”空空飛彈相似,故升阻比大、機動性好。彈體外殼材料為鋁合金,先塗一層隔熱塗料,然後再塗一層環氧樹脂塗料,塗層前部厚度3.2mm,後部厚度2.3mm,使彈體結構重量減輕,能經受高超音速飛行時的氣動加熱影響。該彈採用半主動脈衝都卜勒雷達中段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導引頭組件由耐高溫陶瓷天線罩、四象限微波平面陣列天線及其射頻線路、天線伺服控制機構組成。發射/接收機由多通道固態器件構成的電壓控制的本機振盪器、發射機和接收機組成。電子組件由信號接收機、速度探測和角跟蹤電路、傳輸網路處理器、解調器、指令繹碼器、邏輯電路等組成,共有8塊線路板。尾部控制艙內裝有自動駕駛儀、角速度感測器、液壓能源及管道、4個伺服定位器、以及構成制導系統的一部分的尾部天線和混頻器。該天線連續接收機載AN/AWG-9發出的射頻信號,由混頻器將其轉換成中頻信號,輸給電子組件。

共有3條控制通道:俯仰和偏航控制由阻尼速度反饋的加速度指令完成,以獲得穩定飛行時的最佳彈道;橫滾控制由速度積分陀螺完成,以保持飛彈橫滾穩定並提供自適應增益控制信號。自動駕駛儀包括電子線路板、俯仰和偏航加速度計、橫滾速度積分陀螺,電子線路板上的存儲器和計時器提供自動駕駛儀的定時和程控功能。
戰鬥部/引信艙內裝有連續桿式戰鬥部和無線電近炸引信,炸藥爆炸生成的環形鋼桿的殺傷半徑15m,引信的目標探測器是採用時域信號處理的K波段脈衝雷達,用來確定戰鬥部的最佳起爆時間和將點火脈衝傳遞給傳爆管線路,並根據飛彈與目標的接近速度計算引爆延遲時間,共有4個喇叭天線,另有2個視窗用來觀察引信的安全狀態和彈簧的解除保險狀態。此外,還有觸發引信,其與無線電引信有電連線。發動機艙內裝1台北美羅克韋爾公司火箭發動機分公司的MK47Mod0固體火箭發動機,鋼製外殼,燃燒室與尾噴管之間用延伸管連線,穿過控制艙進入玻璃鋼製造的噴管內。
作戰性能水平上看,70年代投入使用的AIM-54A型和80年代投入使用的AIM-54C型“不死鳥”飛彈,分別屬於第2、3代空空飛彈範疇。美國海軍從1983年開始提出發展“不死鳥”飛彈的後繼彈—AAAM先進遠距空空飛彈,並已進入全面工程發展階段,計畫1998年服役,但在1992年被美國國防部下令停止發展。因此,“不死鳥”AIM-54C遠距空空彈仍將繼續在美國海軍艦隊服役,執行空域控制、空中優勢、攻擊護航、艦隊防空和灘頭防空任務。

建造背景

aim54aim54

美國海軍在1957年宣布需要一種由包括裝有新型火控雷達和遠距多目標攻擊空空飛彈的截擊機在內的全新艦隊防空系統。選定的載機是F6D艦載截擊機,要求用機載雷達搜尋載獲目標並使飛彈在發射後或飛完中段之後能立即跟蹤目標。飛彈命名為“鷹”,採用由當時的遠程地空飛彈“波馬克”B型改進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帶核戰鬥部,射程達200km。整個F6D計畫項目需資金34億美元。1960年12月,海軍停止發展F6D截擊機。隨後取消了“鷹”空空飛彈計畫項目。

1962年海軍決定發展艦載型變後掠翼防空截擊機F-111B,並在已取消的F6D火控雷達/“鷹”空空飛彈基礎上發展AN/AWG-9/“不死鳥”空空飛彈武器系統,休斯公司在該項目的競爭中獲勝而成為主承包商。1965年3月在加州木古角的飛彈試驗中心從A-3A攻擊機上進行了“不死鳥”飛彈的無動力投放試驗,1966年5月在A-3A攻擊機上進行首次制導發射並命中目標,隨後在F-111B上成功地進行了試射。由於F-111B重量過大,無法艦載部署,海軍在1968年決定停止發展F-111B。

1968年海軍決定發展F-14A新型艦載遠程截擊機,並把AN/AWG-9/AIM-54A作為F-14A武器系統的一部分繼續發展,1970年12月試製樣彈,1972年進行聯合試驗和鑑定,1973年投產,1974年底服役,1980年停產,共生產2580枚,研製費4.5億美元,採購費9.5億美元,單價45.8萬美元。AN/AWG-9/AIM-54A設計規定的攻擊目標是高空轟炸機,但試射中曾用8種不同類型的靶機以模擬各種不同的威脅,試射總數在100枚以上,成功率達80%。1973年在太平洋飛彈靶場試射時,在38s內同時發射6枚AIM-54A飛彈,攻擊遠在50~80km的6個靶機,4枚直接命中,1枚因靶標故障不計分,另1枚脫靶,在攔載高空超音速轟炸機靶機試射時,創造了當時最遠攻擊距離—203km。

“不死鳥”(AIM-54)遠距空空飛彈也已形成一個系列,共有AIM-54A、-54B、54C三個型號,目前僅最後一個型號還在服役,在F-14截擊機沒有退役而且在新的後繼彈出現之前,還將繼續服役下去。

盤點世界著名空空飛彈

空空飛彈與地地飛彈、地空飛彈相比,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與航空機關炮相較,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優點。
蘇聯AA—1空空飛彈
AA—2空空飛彈
蘇聯AA-3空空飛彈
前蘇聯AA—4空空飛彈
蘇聯AA—5空空飛彈
蘇聯AA—6空空飛彈
蘇聯AA—7空空飛彈
蘇聯AA—8空空飛彈
蘇聯AA-9空空飛彈
俄AA-10系列空空飛彈
蘇聯AA—11空空飛彈
AA-12空空飛彈
俄羅斯KS-172超遠
R—37
俄羅斯“環礁”空對空飛彈
“阿莫斯”空對空飛彈
“弓箭手”空空飛彈

“蝮蛇”空對空飛彈
俄羅斯AS-15KENT
AIM-7“麻雀”空空飛彈
AIM-9響尾蛇飛彈
“不死鳥”AIM-54空空飛彈
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132先進近距空對空飛彈
美國RIM-7M飛彈
AIM-4“獵鷹”空空飛彈
“獵鷹”AIM-47A
“超獵鷹”AIM-4E
超獵鷹AIM-4F
“核獵鷹”AIM-26
AIM-9L空空飛彈
AIM-9X響尾蛇飛彈
不死鳥AIM-54A空空飛彈
“不死鳥”空對空飛彈

“麻雀”空對空飛彈
“米卡”空空飛彈
“魔術”空空飛彈
中距空對空飛彈“超”530D
中距空對空飛彈“超”530F
“瑪特拉”R-530近距空空飛彈
“三菱”AAM—2飛彈
日本AAM—L空空飛彈
日本AAM—3空空飛彈
“天空閃光”空空飛彈
近距空對空飛彈IRIS—T
以色列“怪蛇”Ⅳ空空飛彈
彎刀近程空空飛彈
空對空飛彈“U達特”
“阿斯派德”多用途的飛彈
霹靂-11空空飛彈
“怪蛇”5空對空飛彈

“天劍”空空飛彈
“蜻蜓”系列空對空飛彈
天劍—Ⅱ型空對空飛彈
“天劍”Ⅰ型空空飛彈
SD-10中距空空彈
霹靂8近距空空飛彈
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
中國TY-90空空飛彈
霹靂-1空空飛彈
霹靂-3空空飛彈
霹靂-9空空飛彈
“火閃”空空飛彈
霹靂-2空空飛彈
霹靂-5空空飛彈
霹靂-4空空飛彈
霹靂-7空空飛彈
以色列巨蟒4空空飛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