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中距空空飛彈AIM—120A

儘管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外形非常接近“麻雀”飛彈,但它卻是一種完全新型的飛彈,並比將被取代的“麻雀”飛彈性能好得多。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沒有沿用“麻雀”。 在非常複雜的電子戰條件下,也可以使用先進中距空空飛彈。

主要性能
最大射程約64千米
全彈質量157千克
彈徑0.178米
全彈長3.65米
簡介
1981年研製,用於對付80年代已有的和90年代可能出現的戰鬥機、戰鬥轟炸機及巡航飛彈。最大射程80公里,最小800米。使用高度20公里。攔射攻擊。使用條件為全天候。彈長3.65米,彈徑178毫米。彈翼翼展526毫米,舵翼翼展627毫米。彈重152公斤。慣性或指令制導+主動末制導。採用都卜勒主動近炸引信。高能炸藥預製破片定向戰鬥部,重23公斤,動力裝置為雙推力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概 述: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AIM—120A是一種全方向、全天候並具有下視/下射能力的空空飛彈,其彈重約為150.5公斤(“麻雀”228公斤),直徑17.8厘米(“麻雀”20厘米),彈長3.58米,翼展53.3厘米。射程可達48公里,速度為4馬赫。
美國裝備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另一個優勢就是,能夠使用目前“麻雀”飛彈的維護設備和保障設備(從而避免重新制訂一個龐大的地勤訓練計畫);此外,美國觀使用“麻雀”飛彈的現役飛機不需改進掛架就能掛載這種新型飛彈。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外形與“麻雀”—飛彈非常近似,唯一明顯差別是翼面較小及尾翼面和"麻雀"略有不同。然面實際上,先進中距空空飛彈是由尾翼控制,並不同於“麻雀”飛彈。所以,這種飛彈本可以省去彈翼(雷錫恩公司的競爭彈就是一枚無翼彈),但因為要保證在大部分飛行包線內作戰的高效率,仍然保留了小型彈翼。
儘管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外形非常接近“麻雀”飛彈,但它卻是一種完全新型的飛彈,並比將被取代的“麻雀”飛彈性能好得多。研製組的主要目標是必須保證所設計的飛彈具有以下特性:與“麻雀”飛彈相比,可靠性高,抗干擾能力強,低空作戰能力好,平均速度大,尤其要具備多目標攻擊能力。
過使用最新數位技術和微型固態電子設備,使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具備了上述優點。其中一個細節就為:飛彈導引頭裝有平面矩降天線,天線直徑僅有7英寸(17.7厘米),但其發射功率竟比目前裝備在許多一線戰鬥機的雷達功率還大。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沒有沿用“麻雀”。飛彈的常規半主動雷達的制導方式,而是大膽革新了制導方式,這正是其空戰性能的關鍵際在。這一新型制導方式被稱作指令一慣性/慣性/主動尋的複合制導,達完全符合現行的制導原理,即儘量使“智慧型”集中於飛彈本身,而不是集中於發射裝置(坦克、飛機或步兵武器)。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彈道部分可分成兩個主段:中段和末段。飛彈發射後(在中段),立即由飛彈的慣性基準裝置和微型計算機制導。微型計算機使用裁機的雷達系統提供的目標座標,嚮導彈發射制導修正信號,供其校正目標座標。數據連結收機安裝在飛彈尾部。在飛彈彈道中段的最後部分,飛彈(這時接近目標)只依靠它本身的慣性基)佳裝置制導,而不再需要載機傳送修正信號。最後,在彈道末段,飛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選用高脈衝重複頻率或中脈衝重複頻率工作方式進行目標探測,並鎖住目標,將飛彈導向目標。爆破殺傷彈頭由都卜勒效應近炸引信引爆,或由觸發引信引爆。
彈道兩個主要段的長短一是指持續時間和距離一可根據戰術情況和目標的特點而變化。中段全慣性制導也可以全部取消。而有趣的是決定彈道中段轉為末段制導的並不是由飛行員,而是由飛彈本身的計算系統作出的,但休斯飛機公司拒絕說明詳細情況。
在非常複雜的電子戰條件下,也可以使用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當那些複雜條件超過飛彈或載機的反干擾能力時,可選用部分或全程被動跟蹤干擾源工作方式。在進行目標截獲時可使用目視工作方式、雷達無干擾工作方式和跟蹤干擾源工作方式,而中段指令/慣性和末段主動制導方式,都可以用被動跟蹤干擾源方式來取代。也可以採用複合制導方式。例如,當敵人干擾功率非常大,甚至干擾了裁機雷達時,可選用跟蹤干擾源方式發射飛彈,中段和末段也採用跟蹤干擾源方式制導;在干擾不嚴重時用雷達制導方式發射飛彈,中段採用指令/慣性制導,末段改為跟蹤干擾源制導。假若是後一種情況,選用主動雷達自導引方式,還是選用跟蹤干擾源方式,由飛彈本身決定。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制導原理非常類似於“魚叉”和“奧托瑪特”MK2艦對艦飛彈所使用的中段修正制導原理。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制導原理提供的作戰優越性,遠遠超過半主動雷達方式,因為後者,從飛彈發射到命中目標,要求載機一直照射目標。
當先進中距空空飛彈進入自主階段(只用慣性制導或直接用主動雷達方式制導)時,我機可以任意改變航向和速度,做規避機動或攻擊其他目標。如果在飛彈的主動雷達作用距離內發射飛彈,或用全程跟蹤干擾源方式發射時,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可提供發射後即不管和發射後即脫離的能力,甚至整個彈道中段(指令/慣性+慣性制導)可以不用。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飛彈的載機如裝有邊掃描邊跟蹤雷達,它可同時發射八枚飛彈,攻擊多個目標。到目前為止,只有使用大型複雜的AWG一9系統(AIM一54“不死鳥”飛彈)的F—14飛機才具有這種能力(同時發射六枚)。由於不再需要載機雷達為飛彈照射目標,因此,機載雷達可以跟蹤交戰中的其他目標,並在指令/慣性制導階段,不斷嚮導彈傳送制導修正編碼信號。
種制導原理的另一重大優點是具有較好的彈道這形狀。當被攻擊目標機的飛行軌跡以一個很大的角度與載機的飛行軌跡相交叉時,象“麻雀”那類飛彈使用的半主動雷達制導飛彈須將其制導系統與目標返回的雷達波束保持一致,因此,飛彈要按“格鬥曲線”從目標後方追擊目標。在飛彈沿曲線飛行時,機動應力和過載沿油線不斷增大;當飛彈接近目標時,如果目標做非常激烈的規避運動,飛彈必須隨之機動,以便保持擊中目標的航向,而這種機動很容易超過飛彈彈體的應力極限。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則不會出現上述情況,它按修正的比例導引軌跡飛行,也就是說,飛彈在指令/慣性制導階段和末段,不是連續指向目標,而是不斷計算目標的航向和速度,判斷目標的未來位置,取捷徑而攻擊之。因此,大大縮短了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彈道,加之平均速度較高,飛行至目標所用的時間要比“麻雀”飛彈短得多。這種飛彈還必須能夠承受較大的過載,即使在彈道末段的最後時刻,飛彈也完全能夠對付做任何規避機動動作的目標。
先進中距空空飛彈不同於“麻雀”飛彈,它有兩種發射方式:彈射發射(如“麻雀”飛彈)和導軌發射(如“響尾蛇”飛彈),從而提高了作戰機動性。在第一種情況下,飛彈向下或向外彈射,然後發動機點火;在第二種情況下,飛彈靠本身的發動機推力離軌。所以,先進中距空空飛彈不僅可掛在目前“麻雀”導憐使用的懸掛點上,而且也可掛在F一16飛機翼尖處“響尾蛇”飛彈的導軌上。
當飛機裝備先進中距空空飛彈後,得益於多目標攻擊能力,作戰能力必然會有極大的提高,這並不亞於大量增加飛機數量量所起的作用。
改進情況:
AIM-120B 該飛彈採用了一個新型的數字處理器,可擦可程式唯讀記憶體和5個主要的電子硬體單元的升級,並且降低了生產生本。
AIM-120C 該型飛彈可以說是AIM-120系列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和基型彈相比,其裝有重新設計過的彈頭和改進的火箭發動機、及改進的近炸引信等。這樣的改動使AIM-120最終獲得了對付巡航飛彈的能力。為了便於F-22內部掛架攜帶,其外形也做了修改,採用更小的彈翼或可摺疊的彈翼使尺寸更加縮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