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鳥”遠距空空飛彈

“不死鳥”遠距空空飛彈

美國研製的一種遠距離、全天候、全空域超音速機載武器系統。1973年開始服役,美國主要裝備在F-14、F-111戰鬥機上,用於攻擊來襲的超音速轟炸機和巡航飛彈,控制空域和保衛艦隊安全。配合飛機上的火控系統,可同時跟蹤攻擊6個目標。

該飛彈採用邊跟蹤邊掃描發射、單目標跟蹤發射、空戰中機動發射等三種發射方式,能有效地攻擊多種目標,特別是小目標和低空目標。在嚴重的電子干擾或惡劣氣候條件下,具有較高的可能性的攻擊能力,其攻擊區較大,殺傷率較高。雖然飛彈技術先進,但從末在實戰中使用過,因價格昂貴,每枚約為30萬美元。戰鬥部採用高能炸藥,重60千克。1架F-14戰鬥機可攜帶6枚“不死鳥”飛彈。

基本信息

概述

“不死鳥”遠距空空飛彈“不死鳥”遠距空空飛彈
美國研製的一種遠距離、全天候、全空域超音速機載武器系統。1973年開始服役,美國主要裝備在F-14、F-111戰鬥機上,用於攻擊來襲的超音速轟炸機和巡航飛彈,控制空域和保衛艦隊安全。配合飛機上的火控系統,可同時跟蹤攻擊6個目標

“不死鳥”空對空飛彈
研製國家:美國名稱:“不死鳥”空對空飛彈型號:AIM- 54A 研製單位:美國休斯公司現狀:已退役

“不死鳥”AIM—54A空空飛彈是戰後美國研製並裝備使用的第一個遠距空空飛彈型號,也是戰後世界上最先進入現役的、具有發射後不管和多目標攻擊能力的遠距空空飛彈。該彈主要配掛在美國海軍艦載機F- 14“雄貓”飛機上,一次可掛6枚。F-14的機載雷達具有制導多枚空對空飛彈攻擊多個目標的能力。該機曾在試驗中用 6枚“不死鳥”擊落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 6個目標,從而震驚了世界。

研製背景

“不死鳥” 空空飛彈及其配套使用的機載火力控制系統,均由美國休斯公司(休斯飛彈系統公司的前身)研製。美國海軍在1957年宣布需要一種由包括裝有新型火控雷達和遠距多目標攻擊空空飛彈的截擊機在內的全新艦隊防空系統。選定的載機是F6D艦載截擊機,要求用機載雷達搜尋載獲目標並使飛彈在發射後或飛完中段之後能立即跟蹤目標。飛彈命名為“鷹”,採用由當時的遠程地空飛彈“波馬克”B型改進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帶核戰鬥部,射程達200km。整個F6D計畫項目需資金 34億美元。1960年12月,海軍停止發展F6D截擊機。隨後取消了“鷹”空空飛彈計畫項目。1962年海軍決定發展艦載型變後掠翼防空截擊機F- 111B,並在已取消的F6D火控雷達/“鷹”空空飛彈基礎上發展AN/AWG-9/“不死鳥”空空飛彈武器系統,休斯公司在該項目的競爭中獲勝而成為主承包商。1965年3月在加州木古角的飛彈試驗中心從A-3A攻擊機上進行了“不死鳥” 飛彈的無動力投放試驗,1966年5月在A-3A攻擊機上進行首次制導發射並命中目標,隨後在F-111B上成功地進行了試射。由於F-111B重量過大,無法艦載部署,海軍在1968年決定停止發展F-111B。1968年海軍決定發展F-14A新型艦載遠程截擊機,並把AN/AWG-9/AIM- 54A作為F-14A武器系統的一部分繼續發展。

“不死鳥”遠距空空飛彈“不死鳥”遠距空空飛彈

研製歷程

“不死鳥” 空空飛彈1970年12月試製樣彈,1972年進行聯合試驗和鑑定,1973年投產,1974年底服役,1980年停產,共生產2580枚,研製費4.5 億美元,採購費9.5億美元,單價45.8萬美元。AN/AWG-9/AIM-54A設計規定的攻擊目標是高空轟炸機,但試射中曾用8種不同類型的靶機以模擬各種不同的威脅,試射總數在100枚以上,成功率達80%。1973年在太平洋飛彈靶場試射時,在38s內同時發射6枚AIM-54A飛彈,攻擊遠在 50~80km的6個靶機,4枚直接命中,1枚因靶標故障不計分,另1枚脫靶,在攔載高空超音速轟炸機靶機試射時,創造了當時最遠攻擊距離—203km。 AIM-54A於1973年開始裝備美海軍,1974年具備作戰能力。經過幾次改進之後,“不死鳥”(AIM-54)遠距空空飛彈已形成一個系列,共有AIM-54A、B、C三個型號,其中C型安裝有新的主動雷達引信和高推力發動機,於1981年服役,1984年進入全速生產階段。從作戰性能水平上看,70年代投入使用的AIM-54A型和80年代投入使用的AIM-54C型“不死鳥”飛彈,分別屬於第2、3代空空飛彈範疇。美國海軍從1983年開始提出發展“不死鳥”飛彈的後繼彈—AAAM先進遠距空空飛彈,並已進入全面工程發展階段,計畫1998年服役,但在1992年被美國國防部下令停止發展。美海軍於2004年9月30日將服役長達30年之久的AIM-54“不死鳥”飛彈退出現役,這也是美海軍退役的第一種遠程空對空飛彈。

技術性能

1、結構和性能特點

“不死鳥” 空空飛彈採用正常式氣動外形布局,與休斯公司早期研製的“獵鷹”空空飛彈相似,故升阻比大、機動性好。彈體外殼材料為鋁合金,先塗一層隔熱塗料,然後再塗一層環氧樹脂塗料,塗層前部厚度3.2mm,後部厚度2.3mm,使彈體結構重量減輕,能經受高超音速飛行時的氣動加熱影響。該彈採用半主動脈衝都卜勒雷達中段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導引頭組件由耐高溫陶瓷天線罩、四象限微波平面陣列天線及其射頻線路、天線伺服控制機構組成。發射/接收機由多通道固態器件構成的電壓控制的本機振盪器、發射機和接收機組成。電子組件由信號接收機、速度探測和角跟蹤電路、傳輸網路處理器、解調器、指令繹碼器、邏輯電路等組成,共有8塊線路板。尾部控制艙內裝有自動駕駛儀、角速度感測器、液壓能源及管道、4個伺服定位器、以及構成制導系統的一部分的尾部天線和混頻器。該天線連續接收機載AN/AWG-9發出的射頻信號,由混頻器將其轉換成中頻信號,輸給電子組件。共有3條控制通道:俯仰和偏航控制由阻尼速度反饋的加速度指令完成,以獲得穩定飛行時的最佳彈道;橫滾控制由速度積分陀螺完成,以保持飛彈橫滾穩定並提供自適應增益控制信號。自動駕駛儀包括電子線路板、俯仰和偏航加速度計、橫滾速度積分陀螺,電子線路板上的存儲器和計時器提供自動駕駛儀的定時和程控功能。

該彈戰鬥部/引信艙內裝有連續桿式戰鬥部和無線電近炸引信,炸藥爆炸生成的環形鋼桿的殺傷半徑15m,引信的目標探測器是採用時域信號處理的K波段脈衝雷達,用來確定戰鬥部的最佳起爆時間和將點火脈衝傳遞給傳爆管線路,並根據飛彈與目標的接近速度計算引爆延遲時間,共有4個喇叭天線,另有2個視窗用來觀察引信的安全狀態和彈簧的解除保險狀態。此外,還有觸發引信,其與無線電引信有電連線。發動機艙內裝1台北美羅克韋爾公司火箭發動機分公司的 MK47Mod0固體火箭發動機,鋼製外殼,燃燒室與尾噴管之間用延伸管連線,穿過控制艙進入玻璃鋼製造的噴管內。

2、基本數據

最大射程 150km(AIM-54A)

200km(AIM-54C)

最小射程 4000m(AIM-54A)

3700m(AIM-54C

最大速度 M4.5(AIM-54A)

M5(AIM-54C)

使用高度 25000m(AIM-54A)

30000m(AIM-54C)

最大過載 22g

制導系統 半主動連續波雷達中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AIM-54A)

半主動連續波雷達/慣性中制導加主動雷達末制導(AIM-54C)

引 信 無線電近炸引信

戰 斗 部 高爆炸藥,重61kg

動力裝置 1台固體火箭發動機

彈 重 447kg(AIM-54A)

455kg(AIM-54C)

彈 長 3.96m

彈 徑 380mm

翼 展 920mm

作戰使用

作為世界上曾經技術最先進的戰術空空飛彈,“不死鳥”是第一種雷達制導的空空飛彈,一架飛機可同時發射多枚“不死鳥”以對付不同的目標。美海軍一直將該型飛彈作為艦隊主要的防空遠程武器。“不死鳥” 空空飛彈主要裝備在F-14、F-111戰鬥機上,用於攻擊來襲的超音速轟炸機和巡航飛彈,控制空域和保衛艦隊安全。配合飛機上的火控系統,可同時跟蹤攻擊6個目標。該飛彈採用邊跟蹤邊掃描發射、單目標跟蹤發射、空戰中機動發射等三種發射方式,能有效地攻擊多種目標,特別是小目標和低空目標。在嚴重的電子干擾或惡劣氣候條件下,具有較高的可能性的攻擊能力,其攻擊區較大,殺傷率較高。

實戰表現

儘管“不死鳥”在歷次試驗和演習中性能出眾,但實戰說明它卻實在不是一隻“好鳥”。它在出生後幾十年的實戰中戰績平平。據其海外的唯一用戶伊朗報導,“不死鳥”僅僅擊落過屈指可數的幾架老式“米格”戰機,實戰表現遠不如“ 響尾蛇”和“麻雀”等空空飛彈。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不死鳥”甚至還白白丟掉了擊落伊拉克戰機的絕好機會。

1991年海灣戰爭打響的當天,美軍4架F-14“雄貓”掛著“不死鳥”、 “響尾蛇”和“麻雀”進入伊拉克領空執行任務。不久,“雄貓”機載雷達便偵測到在其前方105公里處,有4架伊空軍的米格-25戰機正向自己撲來。按美空軍當時的規定,為避免誤傷友機,必須有兩種以上的根據證明目標是敵機才能開火。然而“ 雄貓”只有敵我識別器一種根據。飛行員急忙請示位於沙特上空的E-2C預警機下達開火許可。但E-2C一直沒有回應。眼看兩軍距離已經接近32公里,再不開火就要變成視距內空戰,“不死鳥” 的超視距打擊時機就要錯過。情急之下,“雄貓 ”決定自己找出第二種證據———使用機載遠程電視跟蹤儀。然而,電視跟蹤儀雖然可以放大目標影像,但需要依靠機載雷達來瞄準目標,而“雄貓”雷達一開機,伊戰機上的雷達告警器便立即發出告警。伊戰機意識到危險,立刻側轉並加速脫離了“不死鳥”的最佳動能射程。面對揚長而去的“米格”戰機,“雄貓”飛行員只有無可奈何地搖頭。不僅如此,“不死鳥”在實戰中還暴露出諸多不足:過於笨重,適掛機型有限,載機雷達功率過強,容易被對方偵測以及作戰程式煩瑣等。而且其價格昂貴,每枚身價高達30萬美元。由於“不死鳥”先天不足,美國最終決定於1993年停止生產該飛彈,2004年退出現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