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8近距空空飛彈

霹靂8近距空空飛彈

霹靂8近距空空飛彈基本達到了第3代近距空空飛彈的水平。不但為中國空軍提供了有力的主戰武器裝備,並且通過該飛彈的發展也讓我國相關部門積累了現代空空飛彈的發展經驗,在中國近距空空飛彈的發展中啟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研製背景

在二十世紀中葉爭奪東南沿海制空權的空戰中,國民黨空軍首次使用美國的提供的AIM-9響尾蛇空空飛彈,有數枚沒有爆炸墜落在大陸沿海地區,有關部門利用繳獲的這些殘骸開始仿製自己的空空飛彈,但由於技術薄弱,未能取得實質的進展。前蘇聯知道我國相關研究後,向我國索取部分實物,並在此基礎上研製了R-13空空飛彈(北約編號AA-2 環礁),1962年我國從前蘇聯引進了米格-21F-13型殲擊機及配套的R-13型空空飛彈,並將前者賦予編號62式殲擊機,後來改名為殲-7,後者則命名為霹靂2型空空飛彈
這是我國第一種紅外製導空空飛彈,在此之前,1958年我國已經從前蘇聯引進了R-5型空空飛彈,命名為霹靂1空空飛彈,由於採用了雷達駕束制導方式,性能較低,在霹靂-2型引進之後就被替代。儘管霹靂-2的研製比較順利,1967年後就完成了各種狀態下的試射試驗,但由於文革的干擾,到1970年才被批准定型投產,並且直到二十世紀90年代仍舊是我國空空飛彈武器的主力。
殲十機載霹靂8殲十機載霹靂8

二十世紀60年代中葉,我國開始研製殲-8型高空高速殲擊機,根據霹靂2相關性能不足的缺點,我國在其基礎上研製了霹靂3型空空飛彈。與霹靂2型相比,其增大了導引頭作用距離,改善了對目標的截獲和跟蹤距離,增大了升力面積,從而提高了制導精度,增加了升力面積,提高了平衡攻角,改善高空空氣稀薄條件下的作戰能力。此外還改進了戰鬥部威力,以增加對高速目標的攻擊能力。
1966年首批霹靂3飛彈完成試製,1969年開始進行試射,但由於引信不可靠等問題到1974年才在殲-7型殲擊機上試射取得成功。1979年由殲-8型殲擊機進行單、雙發試驗也圓滿成功,同年國家批准霹靂-3型空空飛彈設計定型。不過由於該飛彈已經明顯落後,已經沒有批量生產的價值,所以我國繼續研製比其先進的霹靂5乙型空空飛彈,並利用其技術來改進霹靂-2型空空飛彈。形成二十世紀80年代我國空軍的主要機載武器系列。
二十世紀80年代,我國空軍以前蘇聯米格-23戰鬥機為目標研製殲-8B型戰鬥機,該機的重點是改善中低空格鬥性能,因此需要一種性能較好的空空飛彈與之相配合,同時該飛彈還可以用來改進現役戰鬥機,以對付機動性能提高后的米格-23型殲擊機如米格-23MLD。然而霹靂-5乙的拖延、霹靂-6的下馬表明,我國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製這樣的空空飛彈還力不從心。因此中國利用當時有利的國際環境,引進技術,以降低研製新型空空飛彈的難度顯然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經過對比,我國選擇了以色列的怪蛇-3空空飛彈,該飛彈是由以色列拉斐爾設計局研製。1958年以色列開始研製第一代空空飛彈謝里夫-1型,其性能相當於AIM-9B,1963年研製成功,但由於應該飛彈抗干擾能力差,攻擊能力也不強,所以1962年,以色列又開始研製其改進型謝里夫-2,其相當於AIM-9D。該飛彈採用較為先進的比例制導方式,對付機動目標的性能較好,經過實戰表明謝里夫-2的性能完全可以與AIM-9D相當。儘管其重量和價格都高於AIM-9D,以色列空軍為支持國產武器的裝備發展,仍舊批量採購了謝里夫-2飛彈。根據謝里夫-1/2的實戰經驗,拉斐爾設計局開始研製新型空空飛彈,最初命名為謝里夫-3,後來改名為怪蛇-3空空飛彈。該彈於1975年開始設計,1977年開始工程研製,1981年首次在巴黎航展上公開亮相,並且參加了1982年的貝卡谷地空戰,在空戰中痛擊當時我國主要作戰對象米格-23,這也是我國決定引進此型飛彈的重要原因。
怪蛇-3空空飛彈總體性能優於美國的AIM-9L空空飛彈,所以我國不但大量採購怪蛇-3,還引進了技術自行生產,編號為霹靂8。根據報導怪蛇-3的國產化工作由我國洛陽光電發展中心完成,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完成國產化飛彈的試製,並批量裝備部隊。該飛彈的引進不但縮短了我國空戰兵器與國外的差距,亦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關鍵的銻化銦器件的國產化。該器件具備靈敏度高等優點,是中波段紅外器件中套用較廣的一種,不單是在制導方面,在熱成像等領域也有較好的套用前景。
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隨著殲10型殲擊機研製的深入,需要配套的武器裝備。另外我國在引進蘇-27型殲擊機的同時也大量引進了R-73型空空飛彈,為避免對國外空空飛彈的過分依賴,我國結合霹靂8的使用經驗對其進行了改進,以做為新機的配套。其中比較成功的改進就是多元紅外製導替代了原來的單元紅外製導系統。所謂多元紅外製導就是將4個探測器陣列以線型或者矩形的方式安裝,藉助掃描對光能進行調製,其優點是不但可以實現全波探測,還可以大面積消除背景的干擾,特別是可以消除紅外干擾機、紅外干擾彈的干擾信號。就其技術水平來說已經優於進口的R-73空空飛彈採用的雙元紅外探測器陣列。改進後的霹靂8不但做為殲-10的近距空戰武器,也已經整合到殲-11型飛機上面去,成為新型空空飛彈服役前重要的過渡武器。

存在的不足

霹靂8雖然性能較好,但也有自己的缺點,那就是重量較大,其重量達到120公斤,不但遠遠高於AIM-9L的90公斤,也高於R-73的105公斤,可以說是現役最重的近距空空飛彈,衍生的問題就是載機適應能力較差。我國在引進怪蛇-3之初進行載機測試時,就感覺殲-7重量偏輕,掛上飛彈後,重心後移,發射時衝擊力大,飛行員難以控制,因此當時批量生產的殲7II型飛機實際上難以掛載此型霹靂8。
這之後出現的第一種可以掛載此型飛彈居然是殲-7的對地攻擊型號——殲-7H。殲-7H加固了機翼,並且在機頭增加100多公斤的配重才解決重心後移的問題。雖然問題得到了解決,但也付出了殲擊機性能下降的代價,給人得不償失的感覺。這樣霹靂8在誕生之初似乎就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能夠掛載的殲-8B因為機載雷達及火控系統的原因,還未能大量生產,而批量生產的殲7II系列卻不能掛載。
因此為解決殲-7掛載霹靂8的問題,成都飛機公司和西北工業大學合作,研製成功了殲-7E型飛機。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用雙三角翼替代原來的三角翼,從而解決了殲-7系列掛載霹靂8需要機頭配重的問題,並且雙三角翼的帶來的提高升力係數、增加機翼面積等優點也提高了殲-7系列的機動性能,因此該機是殲-7系列中比較成功的改進型號。不過殲-7E只是解決了能否掛載霹靂8飛彈的問題,由於殲-7系列空間有限,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只能採用較為簡單的測距雷達,缺乏具備搜尋能力的PD雷達和頭盔瞄準具,因此難以支持霹靂8先進的攻擊模式如發射後鎖定、離軸發射、隨動發射等,所以對於殲-7E來說,霹靂8隻是一枚增加攻擊距離的霹靂5,這對於飛彈本身來說無疑是一種浪費,在本世紀初配備有神鷹-80小型PD雷達和頭盔瞄準具及數據鏈的殲-7G型飛機服役,才真正充分發揮出霹靂8的作戰能力。

盤點世界著名空空飛彈

空空飛彈與地地飛彈、地空飛彈相比,具有反應快、機動性能好、尺寸小、重量輕、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與航空機關炮相較,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威力大的優點。
蘇聯AA—1空空飛彈
AA—2空空飛彈
蘇聯AA-3空空飛彈
前蘇聯AA—4空空飛彈
蘇聯AA—5空空飛彈
蘇聯AA—6空空飛彈
蘇聯AA—7空空飛彈
蘇聯AA—8空空飛彈
蘇聯AA-9空空飛彈
俄AA-10系列空空飛彈
蘇聯AA—11空空飛彈
AA-12空空飛彈
俄羅斯KS-172超遠
R—37
俄羅斯“環礁”空對空飛彈
“阿莫斯”空對空飛彈
“弓箭手”空空飛彈

“蝮蛇”空對空飛彈
俄羅斯AS-15KENT
AIM-7“麻雀”空空飛彈
AIM-9響尾蛇飛彈
“不死鳥”AIM-54空空飛彈
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132先進近距空對空飛彈
美國RIM-7M飛彈
AIM-4“獵鷹”空空飛彈
“獵鷹”AIM-47A
“超獵鷹”AIM-4E
超獵鷹AIM-4F
“核獵鷹”AIM-26
AIM-9L空空飛彈
AIM-9X響尾蛇飛彈
不死鳥AIM-54A空空飛彈
“不死鳥”空對空飛彈

“麻雀”空對空飛彈
“米卡”空空飛彈
“魔術”空空飛彈
中距空對空飛彈“超”530D
中距空對空飛彈“超”530F
“瑪特拉”R-530近距空空飛彈
“三菱”AAM—2飛彈
日本AAM—L空空飛彈
日本AAM—3空空飛彈
“天空閃光”空空飛彈
近距空對空飛彈IRIS—T
以色列“怪蛇”Ⅳ空空飛彈
彎刀近程空空飛彈
空對空飛彈“U達特”
“阿斯派德”多用途的飛彈
霹靂-11空空飛彈
“怪蛇”5空對空飛彈

“天劍”空空飛彈
“蜻蜓”系列空對空飛彈
天劍—Ⅱ型空對空飛彈
“天劍”Ⅰ型空空飛彈
SD-10中距空空彈
霹靂8近距空空飛彈
霹靂12中距空空飛彈
中國TY-90空空飛彈
霹靂-1空空飛彈
霹靂-3空空飛彈
霹靂-9空空飛彈
“火閃”空空飛彈
霹靂-2空空飛彈
霹靂-5空空飛彈
霹靂-4空空飛彈
霹靂-7空空飛彈
以色列巨蟒4空空飛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