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

魏海敏

魏海敏,台灣著名京劇旦角演員。從幼年起在台灣接受京劇表演培訓,專攻旦角。1978年畢業於海光劇校,初學刀馬旦、後習青衣。畢業後即任海光國劇隊當家青衣花旦。1991年正式拜大陸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為師,專攻梅派藝術。其後多次在兩岸演出。曾獲台灣多項最佳演員獎,並榮獲大陸梅花獎。 曾隨國光劇社來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 在現代京劇《欲望城國》、《樓蘭女》、《奧瑞斯提亞》等一系列莎翁劇作改編劇目中的表演,給京劇界帶來震撼。現任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和國光劇團主演。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魏海敏 魏海敏

魏海敏,1957年生於台北,祖籍河北省清宛縣。自幼即展露表演天份,由於父親熱愛京劇,促成其與京結下深緣。魏海敏初學刀馬旦、後習青衣,由於領悟力強、扮像俊美,深得老師們的喜愛!啟蒙老師周銘新女士,即對她恩寵有加,常在課餘施予個別指導。後拜師承梅蘭芳大師之名青衣奏慧芬老師,學得優雅身段和亮麗唱音。而魏海敏的勤敏和天份,使其剛出校門,即任海光國劇隊青衣花旦;第二年,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第十九屆優秀演員獎;1981、1982、1983年連獲國軍文藝競賽最佳演員獎!如此展露頭角並未使她心生怠慢,虛心上進的魏海敏,於1982年進入國立藝專進修,在此期間更與青年同好合組[當代傳奇劇場],推出創國首演劇作〈欲望城國〉,獲得了熱烈的回應與肯定。1979年榮獲台灣中華文藝協會第十九屆優秀演員獎。在現代京劇《欲望城國》、《樓蘭女》、《奧瑞斯提亞》等一系列莎翁劇作改編劇目中的表演,給京劇界帶來震撼。1992年榮獲亞洲傑出藝人獎。曾隨國光劇社來北京長安大戲院演出,並於1996年榮獲梅花獎和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獎。現任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和國光劇團主演。1979年榮獲台灣中華文藝協會第十九屆優秀演員獎。1992年榮獲亞洲傑出藝人獎。於1996年榮獲梅花獎和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獎。

從藝歷程

1986年,藝專畢業,並獲得旦角金像獎;1989年,魏海敏榮獲中華民國第廿七屆十大傑出青年;1990年,再獲國家文藝獎與旦角金像獎,此時的魏海敏正如日中天,享譽國際。同年以〈欲望城國〉榮獲英國皇家劇院之邀,以精湛的演出激盪保守的英國劇界,被英國劇界以純專業的、術的眼光看待,並給予盛大劇評,備受英國劇界及傳播媒體的重視! 1991年,〈欲望城國〉又應韓國國家劇院之邀,赴韓演出,又受到當地文藝界以及文學界的肯定,並成為學術研討的對象!魏海敏雖享如是殊榮,同年仍尊師重道的赴北京拜梅派傳人梅葆玖先生為師,力求演藝生涯的每個作品,皆正統精華、更上層樓。1992年,魏海敏應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及僑務委員會之邀,率團至紐約中華文化中心台北刻場、休士頓、舊金山、洛山磯等地,共舉行十場演出,廣受熱烈歡迎與好評。1992年,魏海敏榮獲亞洲傑出藝人獎,並應邀於頒獎典禮中展演〈霸王別姬〉,藝驚四座,紐約時報更以三分之一版面盛大報導。

魏海敏 魏海敏

1993年七月,當代傳奇劇場推出新戲〈樓闌女〉這是由希臘悲劇〈米蒂亞〉所改編的,由魏海敏主挑大樑、貫穿全場,聲腔忽高忽低、肢體可收可放,無疑地綻放一種由傳統蓄累的能量釋放出為綿延不斷的表演魅力。1993年十月在京劇發源地~北京首演,演出〈穆桂英掛帥〉、〈霸王別姬〉、〈三堂會審〉,受到北京內外行一致的好評。1994年,為慶祝梅蘭芳百年誕辰,更進一步和梅葆玖老師同台演出〈太真外傳〉,師徒同台成為佳話。1995年,當代傳奇劇場美國環境大師導演理查.謝喜納合作,推出年度新戲〈奧瑞斯提亞〉,於大安森林公園首次以戶外方式演出愛怨分明的克萊頓皇后,在高傲的外表下透露著陣陣殺氣,精彩的演出再度獲得了觀眾們一致的喝彩與掌聲。1995年底,於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辦[閃亮的台灣文化成果展─魏海敏的京劇藝術專場],演出梅派經典名劇〈宇宙鋒〉〈貴妃醉酒〉,不僅展現自拜師以來的學習成果,更於1996年八月,獲頒京劇演員之最高榮譽“梅花獎”。魏海敏從傳統的青衣角色到改良京劇中的半傳統角色,這樣大的轉變和挑戰,全依憑著她那深厚的傳統京劇功底,得以幫助她在融合了傳統與現代語言的表演藝術上,創造出更精緻、成熟的成表演方式,同時亦將其戲劇舞台延伸至無限寬廣!

1995年,正式成立「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致力於京劇藝術的推展與宣傳工作,追隨梅蘭芳大師的藝術腳步,做一個德藝兼修的戲曲工作者。1996年,由基金會特聘請梅蘭芳大師的學生劉元彤先生,編導梅大師最後一個劇本〈龍女牧羊〉,由國光劇團主辦、魏海敏主演龍女,於台北社教館首演,這場深具歷史意義的舞台實踐,證明了她真正承續了梅派藝術的表演精神。1996年十一月,當選“1996年世界十大傑出青年”,乃是中國第一位女性獲獎者,同時是以京劇藝術成就獲頒此項榮譽。1997年八月十七日至十月十八日,由「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主辦〈揭開京劇的神秘面紗示範講座〉活動,巡迴各地文化中心及各級學校,獲得熱烈的反響,以實際行動落實推廣工作。再度當選[中華民國國劇協會]理事長,領導全體京劇從業人員為京劇至美的藝術開創新的局面。

藝術人生

十歲時為了逃避學校枯燥生活而報名加入“小海光劇校”,十四歲開始唱主角,魏海敏一唱就是三十六年。

懵懵懂懂到如夢初醒

魏海敏 魏海敏

聰慧刻苦的魏海敏深受老師喜愛,她自己卻說:老師們都說她是塊學戲的料,但一直唱到二十一、二歲都還是懵懵懂懂的,不知道什麼叫唱得好。直到一九八二年,魏海敏在香港看到了梅葆玖先生的表演,驚為天人,“在我們的概念里京劇是很嚴肅的東西,一板一眼的,必須要很謹慎地表演它,從來沒想到過它可以這么生活、這么自然。”魏海敏從此茅塞頓開,重新審視和鑽研自己的京劇表演,並為此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一九八六年,她加入當代傳奇劇場,主演的《欲望城國》等莎士比亞戲劇改編的京劇劇目,在國際上引起轟動。一九九一年,業已成名的魏海敏仍虛心地師從梅葆玖先生,成為台灣第一位梅派弟子。魏海敏說,通過跟隨梅先生同台演出,她學到了很多東西,風格也逐漸成熟。

京劇應是精英化的古典藝術

魏海敏說,京劇是中國文化最精粹的部分,它包含了中國人的思想,以及對色彩、聲腔、詩詞的鑑賞力,因此應該把它放到更高、更雅的位置上,稱其“古典藝術”比叫做“傳統藝術”更加貼切。魏海敏認為,抬高京劇的地位,應該著力培養京劇精英人才,金字塔形是京劇人才最理想的組成狀態。魏海敏對於現在一些戲曲學校招生數量龐大感到擔憂。她說,在市場需求有限的情況下,精心培養幾個名角比製造眾多平庸的演員更能讓京劇這門古典藝術散發光彩。“現在大陸有很多票友,模仿的唱腔非常地道,幾乎以假亂真。觀眾都達到如此水平,對演員更是巨大的壓力。在演員方面,京劇發展需要的是精英化,高手之間的對手戲更能擦出新的靈感。”

時代發展呼喚新的戲劇形式

魏海敏 魏海敏

魏海敏認為,派別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京劇的發展基礎,是歷史的產物。而另一方面,她也看到,這種複雜的派別劃分無法用簡練的語言說清,又成為其在現代社會推廣和發展的障礙。她指出,戲曲本身在現代社會不再是流行的藝術形式,市場已經很小。戲劇要跟著時代走,如果包袱太重,就會慢慢被淘汰。魏海敏多年來把京劇的發展當作自己的使命,努力嘗試在多元藝術形式的挑戰中走出京劇的一片新天地。她希望,在未來能夠平衡眾多劇種的關係,以古典戲劇為基礎又突破傳統制式,發展出一個既能走向世界,又真正代表中華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劇種來。魏海敏領銜的新型“思維京劇”《天地一秀才》在大陸巡演取得巨大成功,這就是她在改良京劇中扮演半傳統角色的最新嘗試。而她自己秉承此思想創作的新戲,則有望在兩年之後出爐。一九九五年,她正式成立“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致力於京劇藝術的推展與薪傳工作。三屆台灣“國劇協會”理事長任期內,也曾主辦多次海峽兩岸聯演,為推展兩岸交流不遺餘力。

魏海敏說:她真的很感謝爸爸,這個只是按照他自己喜好的決定,卻為她帶來了與眾不同的人生,使得她在這個時代還能接觸到中國最傳統、最優秀的戲劇,並以此為終身職業。在京劇的殿堂里,她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讓她感動的事情,並以此感動觀眾。這是她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個人軼事

長安大耍“心計”

魏海敏 魏海敏

台灣國光京劇團的當家青衣魏海敏在北京長安大戲院大鬧了一回寧國府,她扮演的王熙鳳,一邊要掩飾自己的潑天醋意,一邊大耍心計對付身邊的“礙事人”。這場演出,坐在後排和樓上的觀眾真是特別遺憾,因為他們很難看清魏海敏那傳神的眼神和表情。在這齣戲裡,魏海敏這位梅派大青衣將王熙鳳的八面玲瓏、工於心計演繹得淋漓盡致。魏海敏並沒有拘泥於梅派的表演,借鑑了荀派的一些特色。賈璉暗中納賈珍妻尤氏之妹尤二姐為二房,安置在花枝巷居住,並已懷有身孕。當王熙鳳得知這一切時,醋勁大發的她使起了“偽裝”的絕技。這邊還抱著尤二姐熱淚漣漣,盟誓做一輩子的好姐妹;一轉臉便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地露出了兇相,故意讓下人拿錯藥方致使尤二姐流產。在老祖宗面前,王熙鳳又裝出乖巧,使足了拍馬屁的手段,半點不露平時那股子狠辣勁兒。對魏海敏的表演,觀眾看得稱嘆不已。演出一共持續了三個多小時,演了兩個半小時中場休息時,觀眾非但沒走,很多人還跑到劇院附近買回了夜宵。再開場時,座位仍然是滿的。這齣戲雖然時間又長唱腔又多,但是觀眾並沒有感到這戲看著累,相反倒是被台上的一個又一個“包袱”所吸引,戲結束時仍覺得意猶未盡。這齣戲是童芷苓晚年演出不多的遺作,魏海敏基本上遵循了當年童芷苓的表演方法

台灣京劇名旦魏海敏投入京劇表演近三十年,長期演出的經驗及不斷嘗試突破,使他成功的將傳統京劇程式化的表演,融入現代劇場。最近出版社推出新書《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新書,呈現她台下努力歷程,有如台灣近代京劇發展史。這本書中紀錄她三十年的演藝生涯,還有大半生的生命故事;除了收錄從小到大的資料照片、舞台上的劇照,還寫下許多一路相伴的長輩、好友對她的鼓勵。另外她也將自己的收藏,包括戲服、戲鞋、頭面、首飾,透過影像紀錄下來。魏海敏指出,出版這樣一本書對她來說,也像一次演出,完美主義的她要求每個細節都要盡善盡美。舞台三十載,還是有些最初的堅持與夢想,沒有被年歲磨損,反而愈見清亮。魏海敏認為,中國文化有很多傳承方式,何其有幸的,她也是其中一個載體,讓別人從她身上看見文化藝術的洪流;這些浩瀚與深厚、精緻與神妙的藝術,都不是她能創造出來的,只是經過了她的手,為這個時代留住一些歷史的精華。

惡女達人

魏海敏 魏海敏

說這句話的,是台灣彈道專家,蔣經國的親家俞大維。儘管好幾十年過去了,可每當魏海敏回憶起當初疼愛她的俞公公發自肺腑的這句話時,感激之情仍然不可抑制。“身在梨園,大家都把你看成跑江湖的賣藝人,做人要四海,作為要海派,才能吃得開。偏偏我自視甚高,不甘被人看作跑江湖的戲子。俞公公那句話真是看穿了我內心嚮往的單純世界,能得到這樣一位智慧老人的高度讚揚,更讓我懂得自重,也明白應該怎樣去做一個藝術家。”光陰的腳步又往前走了10年,1991年,投身梅門,正式拜梅葆玖為師的魏海敏,又一次得到了最大的肯定。“海敏,我覺得你不是形式上的拜師,而是真正在學習梅派藝術。”京劇學者翁思再閒聊中的一句話,竟讓魏海敏當時就有一種感動得快哭出來的衝動。“你知道么?當你在做一件事且有人看到的時候,那樣的欣慰真的會很讓人刻骨銘心。”

如今,帶著一個全新的夢想,魏海敏再一次來到上海。作為上海世博會“兩岸城市藝術節——台北文化周”活動的演出之一,由台灣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編劇王安祈女士根據張愛玲小說創作改編,魏海敏主演的新創劇目《金鎖記》即將在6月19日、20日獻演於逸夫舞台。該劇以京劇獨特的藝術手法別具一格地展現出張愛玲筆下所特有的時代氣息與複雜人性。“我希望觀眾們都能來看這齣戲,看看我們國光在做的一些事,也了解一下我們的‘新京劇’究竟是怎么回事。”魏海敏一襲唐裝,仿佛舞台上的大青衣一般,優優雅雅地款款走來。

有個性的“壞女人”

儘管身為台灣京劇界代表人物、華人藝術界首屈一指的具有國際性的戲劇家,亦是台灣唯一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魏海敏有著諸多顯要的身份,而當她優雅地坐在《新民周刊》記者面前時,卻始終保持著一份謙遜與和善,只是微微上翹的眉梢眼角,透出一股天然的自信與大氣,既不拒人於千里之外,卻又似乎在若即若離之間。

面對種種讚揚,她總是淡然一笑,輕輕柔柔地從嘴邊吐出一句看似客套卻是真情實感的老話:“我只是個幸運兒”。的確,早在“海光劇校”學戲時,她就是班裡的尖子生,以至於畢業公演10天的大戲她一個人就主演了整整6天;上世紀80年代,由於在香港待產,她又得以欣賞到恍如隔世般的童芷苓、梅葆玖等大師精彩絕倫的表演,使原本對京劇失去藝術感覺的再度恢復熱情,萌生了投身梅派的念頭;到了海峽兩岸互通往來的好時機,魏海敏又在第一時間來到北京,在當時幾乎“十旦九張(張君秋)”的局面下毅然舉行盛大的拜師禮,問學於梅葆玖,發願弘揚梅派藝術;自1989年起,年紀輕輕的她就開始執掌台灣國劇協會理事長一職,直至今天已然四度擔當重任……

“我小時候就一直很內向,也不擅言辭,直至今日還不太像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京劇人。但我很忠厚,願意為大家辦事,不為了自己而是想著大家。以至於同行們都說我不像個‘角兒’,倒像個幕僚。”魏海敏始終相信,帶著一顆公正的心做人做事,早晚大家都看得到。

然而,在藝術上,魏海敏仿佛完全變了一個人。要強、求變,個性強烈,不斷想著超越。“這是我的優點,自我要求高,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因此我從不放棄,始終希望自己在進步。”儘管早在上世紀80年代魏海敏就已經和吳興國等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合作過許多取材自莎劇的新編戲,“當代傳奇劇場”全新的面貌也曾得到不小的肯定。而魏海敏對此卻始終不是很滿意,“那是我跟著吳興國在走,而真正屬於我自己的思考與創作並不多。”直到2002年一場名為《變》的專場演出,才讓魏海敏走上了主觀性創作的道路。在那次專場表演中,魏海敏選擇了京歌演唱余光中的新詩,反串老生戲《擊鼓罵曹》以及改編自崑曲的花旦戲《秋江》加上梅家嫡傳《貴妃醉酒》,嘗試種種不一樣的舞台感受。儘管票房並不算最好,卻讓魏海敏真正理解了“變”的含義——“京劇不進則退,到了今天,京劇該以何種方式進入下一個時代?這是我們的責任。在我看來,舞台的全部就是生命的燃燒,讓人感動,讓人得到啟發。”

從此之後,魏海敏與王安祈頻頻合作,接連排演了一系列帶有全新面目的藝術作品,令人刮目相看。而更為有趣的是,無論是《大鬧寧國府》里的王熙鳳,還是中國版“美狄亞”中樓蘭女,再到張愛玲《金鎖記》里陰暗“變態”的曹七巧,魏海敏近年來所扮演的角色,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完完全全不同於傳統京劇中“三從四德”的道德審美,而儘是些所謂的“壞女人”。為此,魏海敏還得了個“惡女達人”的綽號。但在魏海敏這位一心沉醉京劇探索,堅持“京劇不一定要姓京”的“開路者”眼中,“她們都並不是壞女人,而只是有個性。京劇旦角藝術是男人們創造出來的,我發現,自己用男性塑造女性的藝術手段來演繹有個性的、有現代意識的女性,在舞台變化上的空間真的可以非常大,非常自由!”

京劇如何表現張愛玲?

《金鎖記》作為張愛玲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傅雷稱它為“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美國學者夏志清更推之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甚至連張愛玲本人也曾說,《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是她小說世界中唯一的“英雄”,因為她擁有“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其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而如何將張愛玲細膩刻薄的文辭轉化為準確生動的舞台形象?成了京劇《金鎖記》的一大難題。對此,王安祈並沒有依據原著以時間順序敘述,而是選擇曹七巧生命中的幾個重大事件,透過兩場婚禮、兩場麻將、兩段“十二月小曲”、兩段“吃魚”,對比映照出曹七巧一生虛實、真假、悲喜的變化。在這齣新編京劇中,魏海敏一邊唱著京劇,一邊也搓著麻將抽著大煙,全劇以意識流與蒙太奇的手法交錯著時空,如“照花前後鏡”般映照出曹七巧的渴望、失落、壓抑直至扭曲。

“我們在研究張愛玲的《金鎖記》的時候,會被文中唯美的景致所吸引,你會覺得這就是現成的舞台布景,但真正將它落實到舞台藝術其實是很有難度的。”魏海敏舉例道:“就像《金鎖記》的第一句話:‘三十年前的月亮’,這就沒辦法用舞美表現;又如,三爺騙完七巧後,曹七巧打了三爺,小說描寫道:‘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這可怎么在舞台上表現呢?再如,三爺走了,傷了七巧的心,可走得卻是那么輕鬆,小說形容道:‘晴天的風像一群白鴿子鑽進他的紡綢褂里去,哪兒都鑽到了,飄飄拍著翅子。’這也沒辦法轉換成京劇唱詞。原來張愛玲所營造的畫面感到了舞台創作的時候都變成了障礙。所以我們決定把鴿子、月亮,酸梅湯等具體意象全都放下,而是別出心裁,從掌握張愛玲的總體意象氛圍——華麗、蒼涼入手,運用新的舞台方法重新創造。”

為了表現好原著特有的精神氣質,《金鎖記》的導演李小平在營造沒落封建家庭的氛圍上,可謂獨具匠心。第一幕“打麻將”一場戲,曹七巧、大奶奶、雲妹妹、姜季澤四人圍坐一圈,“打背躬”,語帶雙關地輪番唱出各自心思。而姜季澤用腳觸曹七巧,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繪畫中常見的男女挑逗場面,用京劇化的表現手段,生動地揭示了兩人的不尋常關係。到了長白娶媳婦之後,劇中又有一場“打麻將”的戲。正當七巧、親家母、大奶奶、三奶奶四人在麻將桌上你來我往,七巧突然用種種極其粗俗的口吻諷刺媳婦,以此得到變態的愉悅……兩場麻將對比下來,七巧已經由一個春情萌動的婦人變成凌厲、刻薄的老婦,在魏海敏細緻生動的演繹下,極其深入地展示了七巧性格的轉變,令人唏噓不已。又如將三爺拜堂的婚房與七巧和癱子二爺的房間疊映在一起,兩個場景相交織的“蒙太奇”效果,是以鏡子為媒介加以連線的,藉此表現一種轉換的時空。曹七巧對著鏡子,耳畔聽到的是喜宴上賓客的歡樂聲,鏡子裡看到的卻是十多年前自己的婚禮……鏡子的殘破不全體現了人生的不完美。而兩場婚禮疊在一起,一虛一實,一熱鬧一蒼涼,極具舞台感地提煉出張愛玲文本的整體意境。

“導演李小平曾經給我出難題,‘人家不是說張愛玲的小說是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嗎?魏姐,請你設計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吧!’我想了很久,設計了把手絹輕輕拋上半空,又似接非接,輕輕滑過另一隻手,想要抓住什麼,卻什麼也抓不住的動作。這個動作貫穿了曹七巧的一生,甚至觀眾還可以在曹七巧女兒的習慣動作里看到。其隱喻不言自明了吧?”

傳統與創新間悠然自得

自上演以來,《金鎖記》始終有著兩方面的意見:若不從京劇角度來看,這是一出精彩的舞台劇;若從京劇規範來要求,則似乎有關傳統的元素少了些。對此,魏海敏卻堅決反對以簡單的“話劇加唱”來加以概括:“這太簡單地抹殺了我們所有的努力,我們想做我們心目中的《金鎖記》,呈現出我們想要的那個樣子,而不僅僅是迎合部分人的需要。戲曲的生命不在於把老東西依樣畫葫蘆地照搬,而是開發新的創作空間。因為我們的創作初衷就沒有限定在京劇,我們只想作一部文學化、現代性的戲,京劇是其核心載體,卻未必是唯一手段。”同時,她也毫不諱言,之所以會有這樣大膽的念頭,完全是因為“台灣觀眾群里並沒有很純粹的戲迷”,“為適應市場,我們必須在傳統與創新間悠然自得。”

為了使京劇擁有更大的市場群體,魏海敏不僅創辦了自己的“魏海敏文教基金”,在全台灣所有的高中巡迴推廣國粹藝術,更親自到各大學舉辦講座,從一開始站上講台完全不知所措到後來竟然能夠好幾個小時滔滔不絕。如今,魏海敏每周仍堅持為戲曲研究所的學生和社區大學的老人授課20小時以上,為了京劇,真可謂“身經百戰,樂此不疲”。對此,她總是樂觀地說道:“人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的潛能究竟有多大,只有放大膽去做,才能不斷地自我更新。我越來越體會到這樣做的好處,也越來越感受到自己做一個京劇人是多么幸福。”

身跨傳統與現代,魏海敏從藝30多年的心路歷程,恰如其自述一般:“我在現代與傳統、寫實與寫意、心理描寫與程式表演的兩股洪流間拉扯,幾乎不能自拔……”在魏海敏看來,“新京劇”的意義並不在於像不像京劇抑或是某個流派,因為“流派是前輩藝術家創新的成果,我們學習流派不是僵死地去亦步亦趨地模仿,而是吸收前輩藝術家的精華,學習他們創新的精神。”因此,她堅持:“每個時代有自己的美學,千萬不要去定義任何創新的東西。我想,人最寶貴的財富就是經歷。之所以怕改變,是畏懼得到的結果不能預知。而當你積聚到一定的能量時,就應該要嘗試著去改變,從而才可以接收到更多新的能量。做人如此,京劇更是如此。”難怪不少專家稱讚魏海敏是“當代梅派弟子中最具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而這種創新精神,本身就是梅蘭芳留給人們最大的精神財富。

代表劇目

在現代京劇《欲望城國》、《樓蘭女》、《奧瑞斯提亞》等一系列莎翁劇作改編劇目中的表演,給京劇界帶來震撼。

獲獎情況

1979年榮獲台灣中華文藝協會第十九屆優秀演員獎。

魏海敏  舞台演出照片 魏海敏 舞台演出照片

1992年榮獲亞洲傑出藝人獎。

於1996年榮獲梅花獎和世界十大傑出青年獎。

任職情況

現任魏海敏京劇藝術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和國光劇團主演

魏海敏出書

“我的人生,是為了上台做準備。”台灣京劇名旦魏海敏投入京劇表演近三十年,長期演出的經驗及不斷嘗試突破,使他成功的將傳統京劇程式化的表演,融入現代劇場。最近出版社推出新書《女伶─魏海敏的影像自述》新書,呈現她台下努力歷程,有如台灣近代京劇發展史。

魏海敏 生活照片 魏海敏 生活照片

據“中央社”報導,魏海敏指出,這本書中紀錄她三十年的演藝生涯, 還有大半生的生命故事;除了收錄從小到大的資料照片、舞台上的劇照,還寫下許多一路相伴的長輩、好友對她的鼓勵。另外她也將自己的收藏,包括戲服、戲鞋、頭面、首飾,透過影像紀錄下來。

魏海敏指出,出版這樣一本書對她來說,也像一次演出,完美主義的她要求每個細節都要盡善盡美。

舞台三十載,還是有些最初的堅持與夢想,沒有被年歲磨損,反而愈見清亮。魏海敏認為,中國文化有很多傳承方式,何其有幸的,她也是其中一個載體,讓別人從她身上看見文化藝術的洪流;這些浩瀚與深厚、精緻與神妙的藝術,都不是她能創造出來的,只是經過了她的手,為這個時代留住一些歷史的精華。

中國戲曲名家(一)

中國的民族戲曲歷史悠久,劇種種類繁多,湧現出的各派藝術家很多很多,了解他們的生平,了解其代表作,更好的了解中國各類戲曲風格。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姜亦珊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玉芙
劉桂娟
史依弘
唐禾香
王蓉蓉
吳菱仙
王蕙芳
王玉蓉
魏蓮芳
王晶華
筱翠花
熊明霞
楊春霞
言慧珠
袁慧琴
趙葆秀
張火丁
張美娟[京劇旦角]
王小磚
宋丹菊
李莉[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童芷苓
劉秀榮[京劇旦角]
薛亞萍
楊榮環
魏海敏
宋德珠
王玉敏
閻世善
楊磊[京劇旦角]
趙桐珊
張正芬[京劇旦角]
趙慧秋
王熙春
時小福
劉喜奎
趙燕俠
李硯萍
呂洋
馬小曼
毛世來
琴雪芳
邱富棠
任志秋
榮蝶仙
沈小梅
郭偉[京劇青衣]
孫明珠
孫甫亭
孫賀先
宋奕萱
尚長麟
侯玉蘭
孫彩珠
時世寶
沈福存
華慧麟
孫怡雲
尚明珠
宋長榮
蘇雨卿
胡碧蘭
舒昌玉
黃樺
鮑綺瑜
田際雲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冀韻蘭
李金泉
吳素秋
李薔華
吳富琴
王長君
王夢婷
王幼卿
李硯秀
王盛意
羅巧福
李佩卿
王吟秋
王麗芳
王婉華
李鳴岩
王曉臨
王雅娜
劉淑雲
王琴儂
王志怡
羅蕙蘭
馮蘊
陸素娟
小楊月樓
徐碧雲
李盛泉
盧小玉
荀令香
方連元
許翰英
徐暢
小毛劍秋
雲燕銘
姚玉芙
葉芳
劉盛蓮
楊淑蕊
楊菊秋
余紫雲
劉元彤
姚佩秋
粉牡丹
羅福山
閻嵐秋
閻巍
雷英[京劇旦角]
姚玉蘭
李韻秋
朱桂
趙歡
李經文
周利
張春秋
張正芳
貫紫林
張筱賢
李喜鴻
郭睿玥
張逸娟
趙君玉
章遏雲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龔雲甫
張晶[京劇旦角]
李金鴻
鍾榮
路三寶
朱琴心
張慧芳
胡素仙
文榮壽
李毓芳
吳吟秋
臥雲居士
文亮臣
黃桂秋
韓慧梅
王世祥
韓冬柏
劉琪
陳正薇
郝蘭田
王紫苓
韓鳳英
王夢雲
劉筱衡
王芸芳
劉山麗
江新蓉
王潤菁
高玉倩
傅世蘭
王克琴
姜雙喜
江汁
陸義萍
計斌慧
魏慧麗
李連貞
梅竹芬
馬艷芬
馬宗慧
王艷[京劇旦角]
王玉蘭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賈麗雲
金友琴
徐瀅
熊一華
龐世奇
曲素英
金喜棠
金素雯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金素秋
邢美珠
謝寶雲
雪艷琴
金少梅
康靜
徐俊[京劇旦角
俞八妹
郭雪香
於蓮仙
余玉琴
高喜玉
梁小鸞
楊秋雯
尚慧敏
於玉蘅
楊至芳
姚佩蘭
時青山
傅世雲
楊桂雲
楊孝亭
郭瑤瑤
龔蘇萍
李淑媛
楊秋玲
孫榮蕙
孫花滿
袁子明
尚富霞
閻虹羽
梁秀娟
李香勻
孫喜雲
陳蓉芳[京劇武旦]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張學浩
郭小莊
張彩林
朱小元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孫盛芳
高紅梅[京劇旦角]
隋曉慶
朱俊好
張佳春
朱盛齡
張芷荃
沈健瑾
張三元
厲慧敏
張曼玲
鄭玉華
尚榮芳
侯宇
張雲仙
唐富堯
竇曉璇
諸茹香
張蓉華
果湘林
李麗芳
田桂鳳
朱盛富
張秀晶
田榮芬
張學敏
周婧
周百穗
扈金娜
胡喜祿
鄭秀蘭
耿世華
張淑景
鄭佳艷
陶默廠
朱文英
胡金萍
張蝶芬
張艷玲
張嬋玉
藍文雲
趙秀君
張盛余
張麗媛
鄭子茹
張芷芳
林麗娟
胡金喜[京劇花旦]
碧雲霞
郭際湘
宇文若龍
祁慧茹
曹毅琳
田寶琳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秦雪玲
徐如雲
李新蘭
彩福祿
胡菊琴
杜富興
孫四敏
賈華
沈健謹
許福英
張藍田
朱幼芬
吳江秋
趙曉嵐[京劇旦角]
吳蕙蘭
孫雙玉
周四十兒
沈正艷
關麗卿
賈世珍
周慰堂
許盛玉
李靜文
鮮牡丹
小王玉蓉
新谷鶯
朱蓮桂
謝黛林
趙喜貞
賈桂喜
王順福
韓寶芬
王麗卿
金月梅
金嘯虹
張雙蘭
孫福喜
李喜泉
雷元碩
郭敬悉
戴韻芳
金佩芳
鳳凰旦
姚寶香
范富喜
王元禧
孫心蘭
朱小沅
周長順
孫振泉
李文敏[京劇旦角]
孟金喜
李占華
馬博敏
章麗秋
王金蘭
范韻芳
張五寶
王盛海
沈韻秋
李多芬
何喜春
閻桂祥
尚樹聲
貫榴生
孫德祥
雲飄香
趙嘯瀾
琴艷芳
王茵
吳碧蘭
蘇少舫
雪飄香
寶幼亭
鄭雙福
姚玉英
閻金福
方松齡
孟憲瑢
劉昭容
閻貴雲
訾睿
段來喜
律喜雲
吳彩霞[京劇旦角]
郝瑩
孔元福
尚偉[京劇旦角]
孫萍[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張嵐[京劇旦角]
周曼如
劉薇[京劇旦角]
張蘭[京劇旦角]
劉美娟[京劇旦角]
雷金福
董雪平
李玉壽
陸鳳琴
趙群[京劇旦角]
李凌楓
李紹華[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呂琳[京劇旦角]
夏美珍
許嘉寶
劉錚[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席慧馨
朱鳳桐
李富齋
張靜[京劇旦角]
馬六兒
劉玉琴[京劇旦角]
徐露[京劇旦角]
劉佳[京劇旦角]
李艷儂 | 張嘯竹
馬帥[京劇旦角]
馮金芙
張笠媛
林桂蘭
張雲亭[京劇旦角]
石韞玉[京劇旦角]
聶文華[京劇旦角]
南鐵生
李妙春
范春桂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劉寧[京劇旦角]
李潔[京劇旦角]
孫麗英[京劇旦角]
李薇華
李曉玉[京劇旦角]
高韻芬
溫如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曉燕[京劇旦角]
王陸瑤
趙玉華[京劇旦角]
葛香汝
齊淑芳
周雲霞
王芳[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李紅梅[京劇旦角]
王元芝
劉慧權
李玉祥[京劇旦角]
何佩森
劉連湘
張其婷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杉杉
張菁華
楊菊萍
何蕾
戴綺霞
張南雲
劉慧琴
金碧艷
岳惠玲
姚佩霞
李琳[京劇旦角]
張藝[京劇旦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