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卿[京劇演員]

李佩卿[京劇演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佩卿,京劇旦角、琴師。字玉森,原籍山西省。出生於1897年6月24日,逝世於1931年7月31日,享年三十五歲。

基本信息

簡介

李佩卿,男,京劇旦角、琴師。字玉森,原籍山西省。出生於1897年6月24日,光緒二十三年(丁酉)五月廿五日,巳時;逝世於1931年7月31日,農曆辛未年六月十七日,丑時。享年三十五歲。

生平

10歲赴京,經人介紹在姜妙香先生家中坐科學藝,初習青衣。隨母姓初名吳長順,邊學戲邊演青衣《祭江》、《落花園》、《蒲吳》等唱功戲。後嗓音倒倉無“小嗓”,改行不做演員,於1913年左右經天津鄉親介紹投奔天津李氏大戶府中為票友“說戲”。當時教戲“餬口”度日,閒暇在北門裡老票房“雅韻國風”社內練拉京胡兼做票友教師。
師從光緒年顯赫一時的笛子演奏大家方秉忠。初操琴其弓法、手法就顯露出獨特的“音樂天賦”,左右手基本功均勻,手音飽滿嘹亮,工尺乾淨大方,托墊極有章法。遂被諸前輩名票王君直、竇硯峰、劉子璞、孫朗臣、王瘦生等重視,並邀其為大家操琴。在前輩名家的指點下,李佩卿刻苦實踐,爭取多上台“明場釘活”,以求長足進取。
由於琴拉得好,“雅韻國風”社社長囑其擔任“首席琴師”,為“老生三王”中王君直伴奏。王氏早年曾親晤譚鑫培宗師,深諳“譚派”奧妙,對李佩卿格外提攜愛護,指教老生“勁頭”、“氣口”怎樣托墊,李的琴藝短期內突飛猛進。
民國七年,余叔岩的到津給李佩卿造成成名的契機。余叔岩在鼓樓茶園演出圓滿結束,要回京自組班社但無滿意老生琴師輔佐,與王君直談到此事並請王先生幫助物色,王君直聞後大力推薦李佩卿。余與李初見面寒暄幾句定好弦為余吊嗓,試後余叔岩感到唱得很舒服,遂與其定交共回京城。
李佩卿到京後即住在余府,暫不露面於戲界。經余大師日夜指教示範,李佩卿漸掌握余腔要領,更加本人刻苦鑽研老生“伴奏章法”,後經多方周折在京取得“梨園公會”認可,登台操琴為余伴奏,當即“大紅大紫”蜚聲京都菊壇。後於百代、高亭唱片公司傍余灌錄唱片十二張,成為由津門走出在戲界最出色的“胡琴對手”。

活動年表

1920年9月,農曆庚申年:余叔岩首次赴滬演出
余叔岩攜王長林、鮑吉祥、李佩卿等首次到上海演出。
余叔岩與周信芳在上海丹桂第一台合演《朱仙鎮》(即《斷臂說書》),叔岩飾王佐,周配陸文龍。《一捧雪》,叔岩演陸炳,周飾莫成。叔岩大軸《群英會》,周壓軸《御碑亭》;叔岩大軸《烏盆記》,周壓軸《四進士》。叔岩演《珠簾寨》,周信芳自告奮勇配演程敬思,在“解寶”一折中,二人使出渾身解數,將各自的優長充分展現,精彩紛呈,使觀眾大過戲癮,情緒達到高潮。
1920年10月1日,農曆庚申年八月二十日:余叔岩首次赴滬演出第一天
余叔岩攜王長林、鮑吉祥、李佩卿等首次到上海演出,演于丹桂第一台。本日打泡戲為《瓊林宴》。
1920年10月2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廿一日:余叔岩首次赴滬演出第二天
余叔岩攜王長林、鮑吉祥、李佩卿等首次到上海演出,演于丹桂第一台。本日打泡戲為《南天門》。
1920年10月3日,農曆庚申年八月廿二日:余叔岩首次赴滬演出第三天
余叔岩攜王長林、鮑吉祥、李佩卿等首次到上海演出,演于丹桂第一台。本日打泡戲為《連營寨》。
1925年,農曆乙丑年:余叔岩在百代公司灌錄唱片
余叔岩在百代公司灌錄唱片六張半,計有《戰樊城》、《捉放曹》各一張,《探母·見娘·哭堂》一張,《一捧雪》、《上天台》共一張,《桑園寄子》、《打棍出箱》共一張,《賣馬耍鐧》、《法場換子》共一張,與羅福山合灌《八大錘·說書》念白一面。由李佩卿京胡,杭子和司鼓。
據百代公司唱片編號判斷,此批唱片灌於1925年。一說灌制時間為1923年。
1925年3月,農曆乙丑年:張作霖壽誕堂會
張作霖壽誕堂會舉行。
其中言菊朋赴奉天參加,演出《轅門斬子》、《八義圖》等劇,未帶場面,臨時由陳彥衡代邀余叔岩之場面李佩卿、杭子和伴奏。此行言菊朋得款一千園,除去場面等開銷,所剩無幾。返京後,與陳彥衡失和。
1926年,農曆丙寅年:余叔岩在高亭公司灌錄唱片
余叔岩在高亭公司灌錄唱片六張,計有《空城計》、《搜孤救孤》各一張,《珠簾寨》、《洪羊洞》共一張,《戰太平》、《狀元譜》共一張,《李陵碑》、《魚藏劍》共一張,《八大錘》、《烏盆計》共一張。由李佩卿京胡,杭子和司鼓。
1930年12月6日,農曆庚午年十月十七日:余叔岩四十歲生日彩唱
余叔岩四十歲生日,在椿樹頭條余宅臨時搭建戲台,彩唱了一出《失空斬》,由張伯駒飾諸葛亮,余叔岩飾王平,錢金福飾馬謖,裘桂仙飾司馬懿。李佩卿操琴,春陽友會樊棣生司鼓。陣容頗盛,精彩異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