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海燕,京劇程派藝術傳人,國家一級演員、享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四個一批”人才、文化部“優秀專家”、東方京劇之星。1964年出生於山海關,1987年進入河北省唐山市京劇團,1991年拜程派藝術創始人程硯秋[著名京劇旦角]大師義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先生為師。1994年調入中國國家京劇院至今。 現任國家京劇院二團團長,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京劇程派藝術研究會副會長。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李海燕,女,1964年生於河北山海關,著名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現為中國京劇院一團主演、文化部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1977年考入河北唐山地區京劇團,開始從事京劇表演藝術。1980年又考入北京市戲曲學校,師從李文敏、周金蓮、劉秀華、李喜鴻、賈世珍張玉英、佟熙英等名師。1991年拜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為師,系統學習了程派表演藝術。1994年從唐山京劇團調入中國京劇院。1998年考入中國優秀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繼續深造。

代表劇目

多年來刻苦學藝打下了堅實的傳統基礎,常演劇目有:《玉堂春》、《英台抗婚》、《陳三兩爬堂》、《梅妃》《賀後罵殿》、《紅鬃烈馬》、《朱痕記》、《竇娥冤》(又名六月雪)、《荒山淚》《鎖麟囊》、《三擊掌》、《孔雀東南飛》、《拾玉鐲》《鐵弓緣》《盜仙草》《十三妹》、《戰金山》等。近年來,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不斷探索程派藝術的發展,先後創作排演了《寶馬圓情》、《杜十娘》、《張協狀元》、《秋色漸濃》等各種題材的新劇目,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取得成績

李海燕[京劇演員]《玉堂春》劇照
1987年獲全國首屆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表演獎”;1996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節“主要演員獎”,同年榮獲中國劇協頒發的“梅花獎”,並被文化部授予“優秀專家”稱號;1999年被全國戲曲觀眾評為“五小程旦”之首;2002年獲第三屆京劇節“優秀表演獎”。李海燕的表演還曾經得到了眾多程硯秋先生生前好友的好評。在北京戲校實習演出時,曾多年擔任梅蘭芳、程硯秋兩位大師鼓師的白登雲對程派藝術研究專家馮牧說“這孩子的扮相很像程四爺!”;為程硯秋先生寫過傳記的胡金兆甚至連夜致電時在美國的趙榮琛,向他通報演出情況,稱李海燕是“小趙榮琛”。2005年李海燕被上海東方電視台授予“東方京劇之星”稱號。同年在上海逸夫舞台舉辦“海吟程韻燕賦秋聲——東方戲劇之星李海燕程派藝術風采展示”的個人演出,三天連演《玉堂春》、《荒山淚》和《英台抗婚》,獲得成功。

李海燕還積極參加京劇的普及活動,她參加了北京和安徽的“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她還多次參加了赴台灣香港芬蘭等國家和地區的演出交流,為京劇的發揚光大做出了貢獻。近年來,在繼承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李海燕不斷探索程派藝術的發展,先後創作排演了《寶馬圓情》、《杜十娘》、《張協狀元》、《秋色漸濃》等各種題材的新劇目,並復排了《梅妃》、《文姬歸漢》等程派傳統劇目,受到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藝術人生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小時候喜歡跳舞的李海燕,沒有想到後來從事的卻是京劇表演,一對普通的工人給心愛的女兒取名海燕,希望她長大後能像海燕一樣展翅高飛。二三十年後,他們的女兒李海燕竟真的翱翔於藝海的上空,並且越飛越高了。第十五屆梅花獎得主之一、中國京劇院的青年演員李海燕,回想起學藝的開始,覺得很是偶然。1977年河北唐山地區戲曲學校到山海關招生,平常愛唱愛跳的李海燕被老師領到了戲曲學校老師的面前。試了幾個曲子,海燕就被錄取了。戲校的老師說,海燕的表演很質樸,她擁有頎長的身材、清亮的嗓音,是一塊唱戲的好材料。海燕學京劇,接受能力強。老師總說海燕練功很用功,能吃苦,但海燕自己卻認為學京劇有無窮的樂趣。先在唐山戲曲學校,後到北京戲曲學校,李海燕學了8年的京劇表演,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學會並演出了一些京劇傳統劇目,如《罵殿》、《紅鬃烈馬》、《朱痕記》、《竇娥冤》、《荒山淚》、《鎖麟囊》、《三擊掌》、《孔雀東南飛》、《盜仙草》等,還在花旦劇《拾玉鐲》、《鐵弓緣》和武功繁難的《十三妹》、《扈家莊》、《戰金山》等劇目的學習中打下了日後開拓戲路的良好基礎。十年磨一劍。1987年,李海燕參加了全國首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獲得了“最佳表演獎”。海燕在老師的期望與預料之中飛起來了。

初露鋒芒的李海燕,並沒有在成績面前沾沾自喜、固步自封。她知道,藝海是無涯的。1991年,李海燕有幸拜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為師,系統學習程派藝術。李老師在塑造人物及聲腔藝術等方面的精湛技藝使海燕受益匪淺,她的表演藝術很快就上了新台階。在經常演出的劇目《鎖麟囊》、《六月雪》、《英台抗婚》、《玉堂春》、《陳三兩爬堂》中,李海燕充分發揮了亮嗓子程派的特色,演人物,唱感情,唱做俱佳。專家和老戲迷由衷地感嘆:“海燕成熟了。”大概是作為“成熟”的標誌吧,1993年,不到而立之年的李海燕就成為國家一級演員,並於次年被調入中國京劇院,成為院裡眾多尖子演員中的一員。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成績有了,榮譽有了,海燕對自己的藝術並沒有滿足,而是渴望在藝海上空飛得更高更遠。在中國京劇院系統地學習《玉堂春》等傳統優秀劇目後,李海燕渴望能排個新劇目,投入自己的創造。她知道,學藝不是單純地模仿,而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加以發揮,要理解人物,投入創造,只有創造才有進步,才能攀上藝術的高峰。這個機會終於來了。1997年11月,第五屆中國戲劇節在南海之濱的廣州舉行,中國京劇院演出的劇目是由戲劇家蘇移、

鄒憶青改編的新京劇《寶馬圓情》,李海燕在劇中扮演女主角黃桂英。前半出里,李海燕運用自己甜潤的歌喉,藉助程派優美的唱腔,顯得柔情似水,宛轉回流,忠實地體現了程派風格。但在後半出中,李海燕以激越高昂的唱腔,表現激烈而複雜的感情,這在過去的程派劇目里很少聽到。這是個明顯的變化,但專家和戲迷都認為這新腔仍是程派。李海燕的創新深得好評,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梅花獎這一桂冠終於落在李海燕的頭上了。“青年演員要抓緊時間多學習,從老師、從前人那裡吸取豐富的營養,這是青年演員學習的目標,但學習的目的卻是為了創新和發展。”談到自己的藝術追求,剛過而立之年的李海燕如是說。大概是作為詮釋吧,李海燕已進中國戲劇學院的研究生班進一步深造。她認識到,只有多讀書,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才能夠繼承得更多一些,創造、發展得更多一些。

個人軼事

李海燕[京劇演員]李海燕
梅花獎得主,中國京劇院一級演員程派青衣李海燕,不但扮相俊美、唱腔甜潤,同時身段也靈活苗條,不知道的人見到她,絕對想像不出她已是一對6歲兒女的母親。李海燕特別喜歡孩子。結婚後,她一直希望有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男孩還是女孩。她有孩子那年29歲。懷孕2個月的時候,知道了是兩個孩子,李海燕心裡特別自豪,唱起戲來也覺得氣特足,是一種全新的感受。5個月還在台上演出。有人對她說,海兒別唱了,再唱對孩子不好。我就有意識對孩子進行胎教,把情緒調節到最好狀態,因為我怕生悶氣會使孩子變成兔唇。真正體驗到母親的偉大,是李海燕聽到孩子的第一聲啼哭,這也是最幸福的一刻,忘了疼,也忘了自己在哪裡,完完全全沉浸在一個女人最完美的時刻中。

李海燕說帶孩子是一個幸福、愉快的過程,並不覺得累。觀察兩個孩子特有意思,兒子的性格是那種特別文靜,特別穩的,女兒特活潑,眼睛靈活,,腳總在動。兒子生下來,渾身的胎毛又長又密,我就叫他“毛毛”;我懷孕時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生了個可愛的女兒,於是我就給女兒起名“夢夢”。

贊名人

《詠京劇演員李海燕》

珍重芳姿菊苑夸,不施粉黛亦無暇。
夏荷凝露湘靈水,秋雁聲傳歸漢家。
珠落玉盤流曲隕,星垂銀海映奇葩。
私心暗序群芳譜,倩女當推國色花。

走近京劇旦角演員

京劇旦行扮演各種不同年齡、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為正旦、花旦、花衫、刀馬旦、 武旦、老旦等專行。
姜亦珊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玉芙
劉桂娟
史依弘
唐禾香
王蓉蓉
吳菱仙
王蕙芳
王玉蓉
魏蓮芳
王晶華
筱翠花
熊明霞
楊春霞
言慧珠
袁慧琴
趙葆秀
張火丁
張美娟[京劇旦角]
王小磚
宋丹菊
李莉[京劇旦角]
王玉珍[京劇旦角]
童芷苓
劉秀榮[京劇旦角]
薛亞萍
楊榮環
魏海敏
宋德珠
王玉敏
閻世善
楊磊[京劇旦角]
趙桐珊
張正芬[京劇旦角]
趙慧秋
王熙春
時小福
劉喜奎
趙燕俠
李硯萍
呂洋
馬小曼
毛世來
琴雪芳
邱富棠
任志秋
榮蝶仙
沈小梅
郭偉[京劇青衣]
孫明珠
孫甫亭
孫賀先
宋奕萱
尚長麟
侯玉蘭
孫彩珠
時世寶
沈福存
華慧麟
孫怡雲
尚明珠
宋長榮
蘇雨卿
胡碧蘭
舒昌玉
黃樺
鮑綺瑜
田際雲
田慧
譚娜
譚曉令
冀韻蘭
李金泉
吳素秋
李薔華
吳富琴
王長君
王夢婷
王幼卿
李硯秀
王盛意
羅巧福
李佩卿
王吟秋
王麗芳
王婉華
李鳴岩
王曉臨
王雅娜
劉淑雲
王琴儂
王志怡
羅蕙蘭
馮蘊
陸素娟
小楊月樓
徐碧雲
李盛泉
盧小玉
荀令香
方連元
許翰英
徐暢
小毛劍秋
雲燕銘
姚玉芙
葉芳
劉盛蓮
楊淑蕊
楊菊秋
余紫雲
劉元彤
姚佩秋
粉牡丹
羅福山
閻嵐秋
閻巍
雷英[京劇旦角]
姚玉蘭
李韻秋
朱桂
趙歡
李經文
周利
張春秋
張正芳
貫紫林
張筱賢
李喜鴻
郭睿玥
張逸娟
趙君玉
章遏雲
趙榮琛
仲盛珍
醉麗君
龔雲甫
張晶[京劇旦角]
李金鴻
鍾榮
路三寶
朱琴心
張慧芳
胡素仙
文榮壽
李毓芳
吳吟秋
臥雲居士
文亮臣
黃桂秋
韓慧梅
王世祥
韓冬柏
劉琪
陳正薇
郝蘭田
王紫苓
韓鳳英
王夢雲
劉筱衡
王芸芳
劉山麗
江新蓉
王潤菁
高玉倩
傅世蘭
王克琴
姜雙喜
江汁
陸義萍
計斌慧
魏慧麗
李連貞
梅竹芬
馬艷芬
馬宗慧
王艷[京劇旦角]
王玉蘭
夏華達
新艷秋
夏慧華
賈麗雲
金友琴
徐瀅
熊一華
龐世奇
曲素英
金喜棠
金素雯
許翠
謝銳青
謝虹雯
金素秋
邢美珠
謝寶雲
雪艷琴
金少梅
康靜
徐俊[京劇旦角
俞八妹
郭雪香
於蓮仙
余玉琴
高喜玉
梁小鸞
楊秋雯
尚慧敏
於玉蘅
楊至芳
姚佩蘭
時青山
傅世雲
楊桂雲
楊孝亭
郭瑤瑤
龔蘇萍
李淑媛
楊秋玲
孫榮蕙
孫花滿
袁子明
尚富霞
閻虹羽
梁秀娟
李香勻
孫喜雲
陳蓉芳[京劇武旦]
姚席珍
楊畹農
於蘭
楊偉蘭
張學浩
郭小莊
張彩林
朱小元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孫盛芳
高紅梅[京劇旦角]
隋曉慶
朱俊好
張佳春
朱盛齡
張芷荃
沈健瑾
張三元
厲慧敏
張曼玲
鄭玉華
尚榮芳
侯宇
張雲仙
唐富堯
竇曉璇
諸茹香
張蓉華
果湘林
李麗芳
田桂鳳
朱盛富
張秀晶
田榮芬
張學敏
周婧
周百穗
扈金娜
胡喜祿
鄭秀蘭
耿世華
張淑景
鄭佳艷
陶默廠
朱文英
胡金萍
張蝶芬
張艷玲
張嬋玉
藍文雲
趙秀君
張盛余
張麗媛
鄭子茹
張芷芳
林麗娟
胡金喜[京劇花旦]
碧雲霞
郭際湘
宇文若龍
祁慧茹
曹毅琳
田寶琳
錢紫雲
齊福芸
齊蘭秋
秦雪玲
徐如雲
李新蘭
彩福祿
胡菊琴
杜富興
孫四敏
賈華
沈健謹
許福英
張藍田
朱幼芬
吳江秋
趙曉嵐[京劇旦角]
吳蕙蘭
孫雙玉
周四十兒
沈正艷
關麗卿
賈世珍
周慰堂
許盛玉
李靜文
鮮牡丹
小王玉蓉
新谷鶯
朱蓮桂
謝黛林
趙喜貞
賈桂喜
王順福
韓寶芬
王麗卿
金月梅
金嘯虹
張雙蘭
孫福喜
李喜泉
雷元碩
郭敬悉
戴韻芳
金佩芳
鳳凰旦
姚寶香
范富喜
王元禧
孫心蘭
朱小沅
周長順
孫振泉
李文敏[京劇旦角]
孟金喜
李占華
馬博敏
章麗秋
王金蘭
范韻芳
張五寶
王盛海
沈韻秋
李多芬
何喜春
閻桂祥
尚樹聲
貫榴生
孫德祥
雲飄香
趙嘯瀾
琴艷芳
王茵
吳碧蘭
蘇少舫
雪飄香
寶幼亭
鄭雙福
姚玉英
閻金福
方松齡
孟憲瑢
劉昭容
閻貴雲
訾睿
段來喜
律喜雲
吳彩霞[京劇旦角]
郝瑩
孔元福
尚偉[京劇旦角]
孫萍[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張嵐[京劇旦角]
周曼如
劉薇[京劇旦角]
張蘭[京劇旦角]
劉美娟[京劇旦角]
雷金福
董雪平
李玉壽
陸鳳琴
趙群[京劇旦角]
李凌楓
李紹華[京劇旦角]
張悅[京劇旦角]
呂琳[京劇旦角]
夏美珍
許嘉寶
劉錚[京劇旦角]
張萍[京劇旦角]
席慧馨
朱鳳桐
李富齋
張靜[京劇旦角]
馬六兒
劉玉琴[京劇旦角]
徐露[京劇旦角]
劉佳[京劇旦角]
李艷儂 | 張嘯竹
馬帥[京劇旦角]
馮金芙
張笠媛
林桂蘭
張雲亭[京劇旦角]
石韞玉[京劇旦角]
聶文華[京劇旦角]
南鐵生
李妙春
范春桂
王麗華[京劇旦角]
王樹芳[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劉寧[京劇旦角]
李潔[京劇旦角]
孫麗英[京劇旦角]
李薇華
李曉玉[京劇旦角]
高韻芬
溫如華
王奕戈
聞占萍
王曉燕[京劇旦角]
王陸瑤
趙玉華[京劇旦角]
葛香汝
齊淑芳
周雲霞
王芳[京劇旦角]
張馨月[京劇旦角]
李紅梅[京劇旦角]
王元芝
劉慧權
李玉祥[京劇旦角]
何佩森
劉連湘
張其婷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杉杉
張菁華
楊菊萍
何蕾
戴綺霞
張南雲
劉慧琴
金碧艷
岳惠玲
姚佩霞
李琳[京劇旦角]
張藝[京劇旦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