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戟黃鵪菜

頂戟黃鵪菜

頂戟黃鵪菜分布於四川西北部(黑水)。

基本信息

簡介

種中文名:頂戟黃鵪菜
種拉丁名:Youngia hastiformis Shih
種別名: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黃鵪菜屬
屬拉丁名:Youngia
國內分布:分布四川西北部(黑水)。生於河邊,海拔2 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黑水。
海 拔:2500
命名來源:【Act.Phytotax.Sin 33: 185. 1995】
中國植物志:80(1):146
組中文名:羽裂組
組拉丁名:Sect.Mesomeris Babcock et Stebbins
族中文名:菊苣族
族拉丁名:LACTUCEAE Cass.
亞科中文名:舌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ICHORI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27厘米。莖直立,單生,基部直徑l毫米,上部傘房花序狀分枝,全部莖枝無毛。基生葉花期脫落;中下部莖葉少數,2—3枚,全形橢圓形,長4.5厘米,寬1.5厘米,或倒披針形,長5.5厘米,寬2厘米,有長或短柄,幾大頭羽狀全裂或羽狀全裂,頂裂片三角狀戟形或戟形,側裂片1—3對,對生或互生或偏斜對生,三角形,基部與葉軸寬融合,全部裂片頂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全緣,兩面無毛;上部莖葉線形,基部漸狹成短柄;接花序分枝或接頭狀花序下部的葉鑽形或線形,極小。頭狀花序少數,7枚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總苞狹圓柱狀,長7毫米,稍見黑綠色;總苞片4層,外層及最外層極小,卵形,長寬不足1毫米,頂端急尖,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長7毫米,寬1毫米,內面被微糙毛,全部總苞片外面無毛。舌狀小花約12枚,黃色。瘦果紡錘形,黑色,長2—2.5毫米,向頂端漸窄,頂端無喙,有11條粗細不等的縱肋,肋上有小刺毛。冠毛微糙毛狀,白色,長5毫米。花果期6月。

產地分布

分布四川西北部(黑水)。生於河邊,海拔2 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黑水。

參考文獻

Youngia hastiformis Shih in Act.Phytotax.Sin.33:185.1995.
本組概述:羽裂組Sect.MesomerisBabcocketStebbinsinCarnegielnst.WashingtonPubl.484:26,1937.多年生草本。頭狀花序含7-18枚小花,中等大小或小,排成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模式:Y.Paleacea(Diels)BabcocketStebbins
本屬概述:Cass.InAnn.Soc.Nat.Parisser.1,23:88.1831etOpusc.Phyt.3:86.1834;Ledeb.,F1.Ross.2:836.1845——1846.P.P.;BabcocketStebbinsinCargenielnst.WashingtonPubl.484:4.1937;Kitam.InMem.Coll.Sci.Univ.Kyotoset.B.22:116.1955.P.P.——CrepisL.Sect.Youngia(Cass.)Benth.InBenth.EtHook.F.,Gen.P1.2:514.1873.P.P.;O。Hoffm.InPflanzenfam.4(5);374.1894.P.P.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葉羽狀分裂或不分裂。頭狀花序小,極少中等大小,同型,舌狀,具少數(5枚)或多數(25枚)舌狀小花,多數或少數在莖枝頂端或沿莖排成總狀花序、傘房花序或圓錐狀傘房花序。總苞圓柱狀、圓柱狀鐘形、鍾狀或寬圓柱狀。總苞3—4層,外層及最外層短,頂端急尖,內層及最內層長,外面頂端無雞冠狀附屬物或有雞冠狀附屬物。花托平,蜂窩狀,無托毛。舌狀小花兩性,黃色,1層,舌片頂端截形,5齒裂;花柱分枝細,花葯基部附屬物箭頭形。瘦果紡錘形,向上收窄,近頂端有收縊,頂端無喙有頂端收窄成粗短的喙狀物,有10一15條粗細不等的橢圓形縱肋。冠毛白色,少鼠灰色,1—2層。單毛狀或糙毛狀,易脫落或不脫落,有時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全屬約40種,主要分布我國。據記載,我國有37種,現知有31種。日本朝鮮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有少數種數。模式:Youngiajaponica(L.)DC.

本族概述

Cass.InBull.Soc.Philom.,173.1815,inJourn.Phys.151.1819etinDict.Sc.Nat.20:355.1821.25:59.1822.48:422.1827.(protrib.Synantherearum)——CichoraceaeLess.InLinnaea5:132,1830etinSynops.Compos.126.1832(protribuSynantherearum);DC.,PrOdr.7(1):74.1838(prOtribuCompositarum).——Trib.Cichoriaceae(Juss.)Benth.InBenth.EtHook.F.Gen.P1.2:168.269.1873.——Trib.CichorieaeRchb.CxO.Hoffm.InEngl.U.Prantl,Pflanzenfam.4(5):350.1893.族特徵與亞科特徵相同。全族約95屬,2300餘種。我國有42屬。本族廣布北半球溫帶地區,分布中心:中亞、地中海地區和美洲西部。染色體基數x=11,10,9,8,7,6,5,4,3。古老的染色體基數x=9。本族的花粉粒外壁基本上有刺脊型和有刺型,外層層理多變化.這不僅具有系統學意義,也有分類學價值。G.LJr.Stebbins(1953)根據地理分布、花粉形態、染色體資料及形態特徵將本族劃分為8個亞族,這就是Scolyminae、Cichorinae、Microseridinae、Stephanomeriinae、Dendroseridinae、Scorzonerinae、Leontodontinae、Crepidinae。C.Jeffrey(1966)在Stebbibs的系統基礎上,結合花部細微結構,把菊苣族劃分為5大群,有些群又分為若干亞群,這就是Scolymus群、Tolpis群、Hypochoeris群、Cichorium群和Sonchus群。Kar6Bremer(私人通信,1992)根據分支分析方法將菊苣族劃分為10個亞族;它們是:CatananchinaeBremer、CrepidinaeDumort.、LactucinaeLess·、SonchinaeBremer、DendroseridinaeStebbins、MicroseridinaeStebbins、StephanomeriinaeStebbins、MalacothricinaeBremer、HypochaeridinaeLess.和ScorzonerinaeDumort·。但本冊植物志結合中國植物區系特點,按傳統的亞族分類方式安排國產菊苣族亞族的劃分。在按傳統劃分的全部5個亞族中,我國有4個亞族。這就是菊苣亞族(Subtrib.HyoseridinaeLess.)、鴉蔥亞族(Subtrib.ScorzonerinaeDura.)、貓兒菊亞族(Subtrib.HypoehaerinaeLess.)和萵苣亞族(Subtrib.LactucinaeLess.)。模式:LactucaL.

亞科概述

Kitam. In Mem. Coll. Se UniV. Kyoto,ser. B,13:4.1937 et Op. Cit.22(1):77.1955.——Compositae sect.Lactucae Adads.,Fam. P1.2:111.1763.——Cichoraceae Juss.,Gen. P1. 168.1789 (pro Ord.);Link,Handb. 1: 779. 1829;D. Don in Edinb. New Philos. Journ.6:305—306.1829. (pro fam.)——Chicoracees ou Semi- flosculoses DC.,in Ann.Mus.Hist.Nat.16:145.1810.——Lactucees ou Chicoracees Cass. In Nouv.Bull. Sci. Soc. Philom.Paris 189. 1812.——Compositae,Ordnung V. Cichoreae Spreng., Anleit.Ed. 2, 2: 577. 1818.——Composttae subordo Liguliflorae DC.,Prodr. 5:9.1836 et op.cit.7(1):74.1838.——Compositae B.Liguliflorae O.Hoffm.In Engl.U.Prantl.,Pflanzenfam.IV. 5:350. 1893.—— Lactucaceae Bessey in Ann. Missouri Bot. Garden 2: 164. 1915. (pro fam.)——Lactucoideae Solbrig in Taxon 12 (6): 230. 1963. 頭狀花序全部小花舌狀,植物有乳汁,花粉粒外壁有刺脊。 模式:Cichorium L. 本亞科只含1族菊苣族 Trib. Lactuceae Cass.

本科概述

草本、亞灌木或灌木,稀為喬木。有時有乳汁管或樹脂道。葉通常互生,稀對生或輪生,全緣或具齒或分裂,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部擴大成托葉狀;花兩性或單性,極少有單性異株,整齊或左右對稱,五基數,少數或多數密集成頭狀花序或為短穗狀花序,為1層或多層總苞片組成的總苞所圍繞;頭狀花序單生或數個至多數排列成總狀、聚傘狀、傘房狀或圓錐狀;花序托平或凸起,具窩孔或無窩孔,無毛或有毛;具托片或無托片;萼片不發育,通常形成鱗片狀、剛毛狀或毛狀的冠毛;花冠常輻射對稱,管狀,或左右對稱,兩唇形,或舌狀;頭狀花序盤狀或輻射狀,有同形的小花,全部為管狀花或舌狀花,或有異形小花,即外圍為雌花,舌狀,中央為兩性的管狀花;雄蕊4—5個,著生於花冠管上,花葯內向,合生成筒狀,基部鈍,銳尖,戟形或具尾;花柱上端兩裂,花柱分枝上端有附器或無附器;子房下位,合生心皮2枚,l室,具1個直立的胚珠;果為不開裂的瘦果;種子無胚乳,具2個,稀1個子葉。本科約有1000屬,25000—30000種,廣布於全世界,熱帶較少。我國約200餘屬,2000多種,產於全國各地。菊科種類繁多,許多種類富於經濟價值,如萵苣、萵筍、茼蒿、菊芋等作蔬菜;向日葵、小葵子、蒼耳的種子可榨油,供食用或工業用;橡膠草和銀膠菊可提取橡膠;艾納香可蒸餾製取冰片;紅花或白花除蟲菊為著名的殺蟲劑;澤蘭、紫菀、鏇復花、天名精、茵陳蒿、艾、白朮、蒼朮、牛蒡、紅花、蒲公英等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此外,菊、翠菊、大麗菊、金光菊、金雞菊以及許多種類,花美麗鮮艷供觀賞,全世界各地庭園均有栽培。按照頭狀花序中小花的構造以及植物有無乳汁等特徵,本科分為兩個亞科和13個族。本卷內容包括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Kitam.的斑鳩菊族Vernonieae、澤蘭族Eupatorieae和紫菀族Astereae,38個屬,共260餘種。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暗陳蒿
艾葉
艾蒿
矮蒿
矮沙蒿
暗綠蒿
矮叢光蒿
阿里山菊
阿壩蒿
阿爾泰香葉蒿
阿克塞蒿
矮叢蒿
矮小矢車菊
阿爾泰蒲公英
矮生黃鵪菜
矮亞菊
阿爾泰蓍
白舌紫菀
白背紫菀
扁毛紫菀
百日菊
白雪銀鱗紫菀
半邊蓮
薄葉薺尼
白鐘花
北疆風鈴草
薄葉雞蛋參
薄葉薺苨
半邊蓮屬
白參
北方沙參
白葉蒿
波密蒿
白莎蒿
濱海牡蒿
濱艾
白毛多花蒿
班瑪蒿
北艾
白苞蒿
巴爾古津蒿
渤海濱南牡蒿
白山蒿
斑葉蒲公英
白緣蒲公英
白花匹菊
白花蒲公英
白花珀菊
閉花兔兒風
邊地兔兒風
薄葉翅膜菊
白背兔兒風
察瓦龍紫菀
雛菊
翠菊
長梗紫菀
長毛三脈紫菀
長毛小舌紫菀
長葉紫菀
長圓葉褐毛紫菀
匙葉巴塘紫菀
川西藍鐘花
刺毛風鈴草
藏滇風鈴草
長花藍鐘花
長花黨參
川鄂黨參
長葉黨參
抽葶黨參
長葉沙參
長果牧根草
藏南黨參
長白沙參
藏南金錢豹
藏南風鈴草
長葉輪鍾草
草海桐屬
川西沙參
刺種莕菜
草海桐
纏繞黨參
臭黨參
長柱風鈴草
長柱沙參
川藏沙參
朝鮮艾
川藏蒿
藏東蒿
齒裂華西蒿
藏旱蒿
垂葉蒿
粗莖蒿
齒裂垂葉蒿
藏腺毛蒿
藏龍蒿
昌都蒿
叉枝蒿
藏白蒿
藏沙蒿
長梗米蒿
川南蒿
川西腺毛蒿
側蒿
錯那蒿
藏岩蒿
察隅蒿
藏北艾
朝鮮蒲公英
叉枝黃鵪菜
川西黃鵪菜

蒼葉蒲公英
策勒蒲公英
糙毛黃鵪菜
藏匹菊
糙葉矢車菊
蔥嶺蒲公英
除蟲菊
長錐蒲公英
長角蒲公英
長裂黃鵪菜
垂頭蒲公英
蔥岑蒲公英
川西蒲公英
草原狗舌草
藏蒲公英
川西小黃菊
粗齒兔兒風
刺苞果
齒葉蓍
翅膜菊
川甘亞菊
車前兔兒風
糙毛翅膜菊
長穗兔兒風
長葉翅膜菊
刺苞果屬
長柄兔兒風
翅膜菊屬
翅莖香青
車前葉黃腺
香青
苞紫菀
大花紫菀
大埔紫菀
大葉小舌紫菀
單頭峨眉紫菀
德欽紫菀
等毛短舌紫菀
滇西北紫菀
短莖紫菀
短舌紫菀
多花麗江紫菀
黨參屬
東風菜屬
短花盤沙參
滇湎黨參
大花黨參
短毛藍鐘花
多歧沙參
大萼藍鐘花
短柄半邊蓮
大葉黨參
大萼黨參
多毛沙參
頂花半邊蓮
袋果草
大青山風鈴草
袋果草屬
大花卵葉半邊蓮
大理山梗菜
短萼紫錘草
大花金錢豹
大頭青蒿
東俄洛沙蒿
墊型蒿
大花大籽蒿
鈍裂蒿
滇東蒿
多花蒿
東北牡蒿
東亞櫛齒蒿
凍原白蒿
多頭蒿
大頭柔毛蒿
大花蒿
東北絲裂蒿
大籽蒿
東方蒿
滇南艾
東北蒲公英
多毛蒲公英
丹東蒲公英
堆葉蒲公英
短喙蒲公英
大頭蒲公英
多裂黃鵪菜
東天山蒲公英
多葶蒲公英
滇北蒲公英
多裂蒲公英
大刺蒲公英
東川黃鵪菜
單頭匹菊
頂戟黃鵪菜
短舌匹菊
大花藿香薊
多花亞菊
繸裂矢車菊
瀘定兔兒風
櫟葉亞菊
柳葉亞菊
蓮沱兔兒風
藍兔兒風
柳葉蓍
肋果薊
綠香青
硫黃淡黃香青
卵裂黃鶴菜
拉薩蒲公英
蓮座狗舌草

頂羽菊
短裂亞菊
多裂亞菊
滇北亞菊
短瓣蓍
短冠亞菊
頂羽菊屬
大頭兔兒風
多苞兔兒風
燈台兔兒風
單頭亞菊
單頭尼泊爾香青
淡黃香青
淡紅變型
大山香青
多莖香青
淡黃變型
蝶須屬
峨眉紫菀
峨眉紫錘草
鄂西沙參
二色黨參
峨眉蒿
二郎山蒿
二色蒲公英
鄂西黃鵪菜
婦奶參
粉綠蒲公英
緋紅蒲公英
反苞蒲公英
分枝兔兒風
狗舌紫菀
光葉三脈紫菀
廣西銅錘草
高山黨參
管鍾黨參
廣西山梗菜
管花黨參
光萼黨參
光葉黃鐘花
光藍鐘花
貢山黨參
光葉黨參
光莖藍鐘花
甘孜沙參
光萼藍鐘花
高山沙參
高原蒿
高山艾
甘青小蒿
甘青蒿
甘菊
甘新青蒿
甘肅蒿
甘菊毛葉
高嶺蒿
高山矮蒿
光沙蒿
貢山蒿
甘肅南牡蒿
甘肅黃鵪菜
狗舌草屬
光滑匹菊
光果蒲公英
狗舌草
寡毛變種
光黃鵪菜
光苞蒲公英
高山蓍
光苞亞菊
光葉兔兒風
灌木亞菊紅花
黑山紫菀
褐毛紫菀
湖南紫菀
橫斜紫菀
紅冠紫菀
厚棉紫菀
灰毛萎軟紫菀
灰毛紫菀
輝葉紫菀
灰毛風鈴草
花柱草屬
花柱草
湖北沙參
灰毛黨參
灰岩風鈴草
黃白花藍鐘花
灰毛藍鐘花
黃紫花藍鐘花
海南半邊蓮
華東杏葉沙參
褐苞蒿
灰毛艾蒿
黃毛蒿
紅足蒿
蒿屬
黃金蒿
黃花蒿
海南牡蒿
黑柔毛蒿
黃綠蒿
黑蒿
海州蒿
灰蓮蒿
華西蒿
杭愛龍蒿
華蒿
灰苞蒿
紅輪狗舌草
紅花除蟲菊
黃鵪菜
黃鵪萊
荒漠蒲公英
寒生蒲公英
紅角蒲公英
華蒲公英
紅果黃鵪菜
和田蒲公英
厚絨黃鵪菜
黑苞匹菊
灰葉匹菊
紅果蒲公英
黑柱蒲公英
灰果蒲公英
黃鵪菜屬
畫筆菊
褐苞蓍
紅背兔兒風
藿香薊
紅毛兔兒風
華南兔兒風
厚葉兔兒風
藿香薊屬
黃花亞菊
厚葉翅膜菊
黃花珀菊
畫筆菊屬
花蓮兔兒風
和尚菜屬
紅脈兔兒風
黃毛兔兒風
紅花木根香青
灰毛香青
黑鱗黃腺香青
紅指香青
金盞花
堅葉變種
堅葉三脈紫菀
堇舌紫菀
假半邊蓮
金銀蓮花
聚花風鈴草
聚葉沙參
金鐵鎖
雞蛋參
江南山梗菜
桔梗屬
絹毛藍鐘花
薺苨
鋸齒沙參
金錢豹屬
絹毛蒿
尖裂葉蒿
吉隆蒿
假球蒿
莢毛蒿
江孜蒿
鹼蓬
尖櫛齒葉蒿
菌陳蒿
絹毛旱蒿
菊屬
吉塘蒿
角冠黃鵪萊
絹毛黃鵪萊
芥葉蒲公英
角冠黃鵪菜
江浙狗舌草
絹毛黃鵪菜
戟葉黃鵪菜
尖角蒲公
繐裂矢車菊
尖齒狗舌草
角苞蒲公英
鹼黃鵪菜
江亞菊
江孜香青
繭衣香
龍蒿
裂葉蒿
林艾蒿
柳葉蒿
亮蒿
長花黃鵪菜
長白狗舌草
川黔黃鵪菜
川甘蒲公英
橙舌狗舌草
黃花小山菊
褐頭蒿
華北米蒿
遼東蒿
林周蒲公英
卵裂黃鵪菜
麗江蒲公英
糙毛黃鵪萊
川北黃鵪菜
齒裂黃鵪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