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多花蒿【種拉丁名】:Artemisia myriantha Wall. ex Bess.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蒿屬
【屬拉丁名】:Artemisia
【國內分布】:產山西(中條山)、甘肅(南部)、青海、四川、貴州、雲南及廣西;除廣西及雲南南部分布在低海拔至1000米地區外,其他省分布在海拔1000—2800地區;常見生於山坡、路旁與灌叢中。
【國外分布】: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緬甸,(北部)、泰國(北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緬甸北部。
【海 拔】:低海拔-2800
【命名來源】:(植物研究)[]
【中國植物志】:76(2):164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1200
【生 境】:山地
【湖北分布】:湖北西部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顯,側根多;根狀莖稍粗,直徑4-10毫米,常有少數營養枝。莖少數,成小叢或單生,高70-120(-150)厘米,縱棱明顯,下部半木質化,上部草質,棕褐色或深褐色,分枝多,枝長20-40厘米或更長;莖、枝密被粘質腺毛與少量短柔毛。花葉形態
葉 草質,上面深綠色,密被腺毛,初時有稀疏的短柔毛,以後柔毛脫落,背面除脈外初時被灰白色蛛絲狀薄綿毛與稀疏的腺毛,後綿毛漸脫落,背面脈凸起,密被腺毛;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卵形,二回羽狀深裂,花期凋謝;中部葉橢圓形或卵形,長(5-)7-12(-19)厘米,寬6-10厘米,一至二回羽狀深裂或第一回近於全裂,每側裂片4-5(-6)枚,裂片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5-5(-6)厘米,寬(1)1.5 2.5( 3)厘米,第二回羽狀深裂或淺裂,每側具小裂片2-3枚,小裂片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1.5(-2)厘米,寬3-5毫米,先端鈍尖或銳尖並有短尖頭,邊緣有時有1-2枚小裂齒,中軸成翅狀;葉柄長0.5-2厘米,兩側偶有?×啞???烤噝⌒汀?氡Ьサ募僂幸叮簧喜懇隊鸌瓷盍眩?坎嗑吡啞?3-4枚;苞片葉5或3深裂或全裂或不分裂,而為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細小,長卵形或長圓形,直徑1.5-2.5(-3)毫米,無梗或具短梗,單側下垂,基部有細小披針形的小苞葉,在分枝的小枝上排成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而在分枝上排成狹長的復總狀花序,在莖上再組成大型、開展、具多分枝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外層略短小,外、中層總苞片卵形或長卵形,背面初時微有蛛絲狀短柔毛,後無毛,有綠色中肋,邊膜質,內層總苞片半膜質;雌花3-5朵,花冠狹管狀,檐部裂齒不明顯,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銳尖;兩性花4-6朵,花冠管狀,檐部紫色,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鈍。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2叉,叉端截形並有睫毛。果實形態
瘦果小,倒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
花果期8-11月。分布地帶
【國內分部】:產山西(中條山)、甘肅(南部)、青海、四川、貴州、雲南及廣西;除廣西及雲南南部分布在低海拔至1 000米地區外,其他省分布在海拔1 000-2 800地區;常見生於山坡、路旁與灌叢中。【國外分布】:印度(北部)、不丹、尼泊爾、克什米爾地區、緬甸(北部)、泰國(北部)也有。
多花蒿版本二
艾葉多年生草本,高45~120厘米。莖直立,圓形,質硬,基部木質化,被灰白色軟毛,從中部以上分枝。單葉,互生;莖下部的葉在開花時即枯萎;中部葉具短柄,葉片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粗鋸齒,上面暗綠色,稀被白色軟毛,並密布腺點,下面灰綠色,密被灰白色絨毛;近莖頂端的葉無柄,葉片有時全緣完全不分裂,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序總狀,頂生,由多數頭狀花序集合而成;總苞苞片4~5層,外層較小,卵狀披針形,中層及內層較大,廣橢圓形,邊緣膜質,密被綿毛;花托扁平,半球形,上生雌花及兩性花10餘朵;雌花不甚發育,長約1厘米,無明顯的花冠;兩性花與雌花等長,花冠筒狀,紅色,頂端5裂;雄蕊5枚,聚藥,花絲短,著生於花冠基部;花柱細長,頂端2分叉,子房下位,1室。瘦果長圓形。花期7~10月。生長於路旁、草地、荒野等處。亦有栽培者。 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地。 本植物的果實(艾實)亦供藥用,另詳專條。同屬植物野艾,又名:火艾、五月艾。高45~100厘米。中部葉1~2回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披針形至線形,全緣或有鋸齒,葉上面無腺點,近禿淨,下面被白色絲狀毛;上部葉近乎無柄,裂片狹窄如線.花期9~10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其葉亦可作艾葉用。
名 稱
中文名稱: 艾葉
中文拼音: jin yin hua
拉丁學名: Lonicera japonica Thunb
別 名: 艾蓬,艾蒿,北艾,多花蒿,部台,紅足蒿,醫草,灸草,阿及艾,草蓬,香艾,狼尾蒿子,寬葉山蒿,家艾,黃草,野艾蒿,野蓮頭,甜艾,蒙古蒿,魁蒿,蘄艾,五月艾
屬 性
來 源: 為菊科植物艾的乾燥葉。
藥 性: 苦辛,溫。
工 藝: 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採摘,曬乾或陰乾。
作 用
主治(功效): 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
用 法: 內服:煎湯,1~3錢;入丸、散或搗汁。外用:搗絨作炷或製成艾條熏灸,搗敷、煎水熏洗或炒熱溫熨。
注意事項: 陰虛血熱者慎用。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