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形態
褐苞蒿(植物研究)褐鱗蒿(內蒙古植物志),“巴然一沙里爾日”(蒙語名)圖版8:1-7,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濃烈揮發性氣味。根單一或數枚,半木質化;根狀莖稍粗或略細,直立或斜向上,有少數細短的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15-40厘米,有縱棱,下部通常無毛,稀微有短柔毛,上部初時密被平貼柔毛,後脫落;通常不分枝或莖中部具少數著生頭狀花序的細短分枝。
褐苞蒿葉質薄,上面近無毛,微有小凹點,背面初時微有灰白色長柔毛,後漸脫落無毛;基生葉與莖下部葉橢圓形或長圓形,二至三回櫛齒狀的羽狀分裂;中部葉橢圓形或長圓形,長2-6厘米,寬1.5-3厘米,二回櫛齒狀的羽狀分裂,第一回全裂,每側有裂片5-7(-8)枚,葉片前部及中部裂片與中軸近成直角叉開•,下部裂片先端略偏向葉柄,每裂片兩側具多枚櫛齒狀或短披針形的小裂片,小裂片全緣或有小鋸齒,小裂片與小鋸齒先端有硬尖頭,背脈凸起,葉緣常加厚;葉柄長3-5厘米,中部葉柄基部常有小型的假託葉;上部葉一至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苞片葉披針形或線形,全緣或邊緣有少量櫛齒。
花序特徵
褐苞蒿頭狀花序少數,半球形,直徑4-6毫米,有短梗,下垂,在莖上或在細短的分枝上排成總狀花序或為穗狀花序狀的總狀花序,而在莖上排成總狀花序式的狹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內、外層近等長,外層總苞片長卵形,背面近無毛,邊褐色,膜質,中、內層總苞片長卵形或卵形,無毛,邊緣褐色,寬膜質或全為膜質;花序托凸起,半球形;雌花12-18朵,花冠狹管狀或狹圓錐狀,背面有腺點,檐部具2裂齒,花柱長,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外彎;兩性花40-80朵,全孕育或有時中央花不孕育,花冠管狀,背面有腺點,檐部外面初時常有短柔毛,後漸脫落,花葯線形或倒披針形,上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具短尖頭,花柱與花冠等長或稍短於花冠,先端2叉,花後叉開,叉端有短睫毛。瘦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具不明顯的縱紋。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褐苞蒿產於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北部)、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及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生於中、低海拔地區,其他省區分布在2500-3600米附近的山坡、溝谷、路旁、草地、荒灘、草甸、林緣灌叢等地區,也見於礫質坡地與半荒漠草原地區。蒙古、俄羅斯(西伯利亞西部)也有。模式標本采自阿爾泰地區。
功能用途
分類:醫藥
【藏藥】坎加:全草用於四肢關節腫脹,癰癤,肉瘤,“龍”病《中國藏藥》。
來源:《中國民族藥志要》,賈敏如、李星煒,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
菊科·蒿屬植物
蒿屬(Artemisia),菊科,約350種以上廣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歐、亞、北美,少數種分布到非洲、南亞及中美洲等熱帶地區,我國(不包括分出的絹篙屬Seriphidium(Bess. )Poljak. 有170種以上,各地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