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峨眉紫菀
海拔:800-2400
命名來源:[Sched.Herb.Kew,nom.nud.;Ling 3: 214. 1935]
中國植物志:74:144
系中文名:耳葉系
系拉丁名:Ser.Aurieulati Ling
組中文名:紫菀組
組拉丁名:Sect.Aster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細長匍枝。莖直立,高6—4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分枝,被開展的長粗毛,或上部被短毛。基部葉在花期生存,長圓形或橢圓狀匙形,長4—13厘米,寬l一3厘米,下部漸狹,有具翅的長柄,頂端尖或近圓形,邊緣有具小尖頭的疏齒或近全緣;下部葉較密,與中部葉同為長圓形,較小,下部漸狹而無柄,基部有圓形抱莖的耳部,有淺齒;上部葉小,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全緣,頂端尖;全部葉質稍薄,上面被疏短毛,下面沿脈及邊緣有長粗毛,無腺;中脈和3—4對側脈在下面稍凸起,網脈顯明。頭狀花序1—4個,有時達10餘個而排列成傘房狀;花序梗細,長2—10厘米。總苞半球:吠,長6—8毫米,徑8一12毫米;總苞片3層稀4層,線狀披針形,尖或漸尖,外層長達4毫米,上部或全部草質,無毛,無腺,內層長達7毫米,寬達1.5毫米,邊緣膜質帶紫色。舌狀花約40個,管部長3毫米,有微毛;舌片青紫色,長達10毫米,寬1毫米;管狀花長5毫米,管部長2毫米。冠毛白色,長5毫米。瘦果狹長圓形,長達3毫米,一面有肋,被疏短毛。花期6—8月。
生存環境
生於山坡陰濕地和溪邊。海拔800—2400米。
本種提示
此種顯然與耳葉紫菀(A.AuriculatusFranch.)接近,僅以基部葉在花期生存,葉下面和總苞片外面無腺為區別;頭狀花序常較少數,葉也較少數(莖部葉10個左右),常密集於莖基或下部。因此,峨眉紫菀可能是耳葉紫菀的一個變種。峨眉紫菀可分為兩個變型:1.原變型f.Veitchianus,頭狀花序2—4個。有時多至十餘個5總苞長6—8毫米,徑8一10毫米;葉疏生,上部葉線形而呈苞葉狀。產於四川中部及西部(峨眉、寶興、滎經),模式產於峨眉。2.單頭變型f.yamatzutae(Matsuda)Ling,comb.Nov.---AsteryamatsutaeMatsuda,nom.Seminud·,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總苞長7—8毫米,徑10--12毫米;葉密集於莖基部,中部及上部葉線形,呈苞葉狀。產四川中部(峨眉山)。
菊目百科(一)
菊目為顯花植物的一目,僅菊科一科,是顯花植物最大的科。分部廣布全世界,熱帶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