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筒酒

郫筒酒

郫筒酒是郫縣郫筒鎮的作坊生產的一種美酒,出在四川郫縣。“筒”,乃是釀此酒的器具,竹子做的。史籍中關於郫筒酒的記載和解釋有很多,《華陽風俗錄》說:“郫縣有郫筒池(今郫筒井),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節,傾春釀於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於外,然後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相傳晉代名士山濤(即山巨源)在郫縣作官時,把上等糯米蒸熟後加曲藥裝入竹筒密封發酵一月即成酒。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成都古今記》和《益部談資》都說郫筒酒是山濤治郫時,刳大竹釀酴醾做成的酒。山濤是西晉時人,乃魏晉竹林七賢之一。查《晉書·山濤傳》,此人沒有在郫縣任過職,連他兒子山簡也沒有在蜀中任過職,何來山濤創製此酒之說呢?

基本信息

簡介

郫筒酒是郫縣郫筒鎮的作坊生產的一種美酒,具有千多年的歷史。史籍中關於郫筒酒的記載和解釋有很多。《辭源》中郫筒酒條目釋為:“酒名。郫人截大竹長二尺以上留一節為底,刻其外為花紋,或朱或黑不漆,用以盛酒。相傳晉山濤為郫令,用竹管釀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辭海》中郫筒條目釋為:“酒名。仇兆鱉注引《華陽風俗錄》:郫縣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節,傾春釀於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於林外,然後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

釀造方法

郫筒酒郫筒酒
今有人根據曹學佺的《蜀中名勝記》“或雲山濤治郫,以筠管(竹筒)釀酴醾酒”。就就認為它近似酒米做的醪糟酒,但愛喝酒的人認為,實際上它更近似於浙江紹興著名的特產“紹酒”。它與“紹酒”同屬黃酒系列,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黃酒同為全國極品。民國時期,郫縣益豐和、元豐源、紹豐和三家醬園均生產少量郫縣酒。生產原料主要是糯米、小麥、高粱等糧食。產品有蜂蜜、桂花、佛手等香型。著名作家葉聖陶在《成都近縣視學日記》中記到:“1940年12月4日,郫縣附近尚有杜宇蠶叢墓,及揚雄之子云亭,亦不欲觀之。獨行入城,嘗郫筒酒。酒價每斤一元四。初以為白酒,孰知是黃酒,微苦。帶有橘皮味。盡半斤。”

還有人說:“酴醾酒”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上述的黃酒,還有一種就是是第二次重釀的酒。郫筒酒就是重釀的酒。根據“郫人刳其節,傾春釀於筒,苞以藕絲,蔽以蕉葉,信宿香達於外。然後斷之以獻,俗號郫筒酒”的記載,可知它是在原釀酒的基礎上再次加工,即將酒倒入竹筒內再作第二次處理,從而使其酒質更純、更香、更美。經過如此這般處理的酒,已產生某種質的變化,已不同於原來那種意義上的酒了。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郫筒酒。

明代曹學佺在《蜀中名勝記》中還說:“今池井俱存,竹則不產”。但並不能說明那時已不再生產這種酒了,原因很簡單,該井、池旁雖然沒有竹,但郫縣是竹鄉,農村處處竹林密布,因此,照樣可以繼續生產用竹筒釀的造的“正宗”郫筒酒了。其實曹學佺在《蜀中廣記·物產》中又說過,郫筒酒是由高粱、大麥、小麥、稻穀、玉米等五種糧食釀成,還說郫縣盛產高粱,是做郫筒酒的主要原料。

名人佳句

郫筒酒郫筒酒
歷代文人墨客留下很多讚美郫筒酒的佳句。詩聖杜甫客居成都出遊返家時,在《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先寄嚴鄭公五首》中吟到:“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成札待潛夫”。表明他遊歷天府,已經視丙穴魚(雅安之雅魚)為佳肴,郫筒酒為美酒。只要憶及郫筒酒,其它酒就不想喝了。宋朝穆修在《城南五題獨游詩》中吟到:“水曲林幽獨杖藜,郫筒香入亂花攜。”宋朝陸游在《思蜀》中吟到:“園廬已卜錦城東,乘驛歸來更得窮。只道驊騮開道路,豈知魚鳥困池籠。石犀祠下春波綠,金雁橋邊夜燭紅。未死舊遊如可繼,典衣猶擬醉郫筒”。衣服當了也要一醉郫筒,灑脫之外可見郫筒酒是如何的香醇迷人。宋朝蘇軾(蘇東坡)在給他遠在浙江的老友周邠的《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二首》中說:“西湖三載與君同,馬入塵埃鶴入籠。東海獨來看日出,石橋先去踏長虹。遙知別後添華發,時向樽前說病翁。所恨蜀山君未到,他年攜手醉郫筒。”元代詩文大家虞集在《代祀西嶽至成都作》中吟到:“我到成都才十日,駟馬橋下春水生。渡江相送荷子意,還家不留非我情。鸕鶿輕筏下溪足,鸚鵡小窗呼客名。賴得郫筒酒易醉,夜深沖雨漢州城。”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寫道:“郫筒酒,清冽澈底。飲之如梨汁蔗漿,不知其為酒也。但從四川萬里而來,鮮有不變味者。餘七飲郫筒,惟楊笠湖州刺史木上所帶為佳”。在南京一帶的袁枚,在那時的交通條件下,能七飲郫筒,可見郫筒酒當年的名氣有多大。袁枚對難免已有些變味的郫筒酒,仍讚美不已,可見郫筒酒是多么迷人。直至當代,郫筒酒也還很有名。當年朱德總司令來郫縣時也曾詢問過郫筒酒的生產情況,外籍華人韓素音回郫縣時也問及郫筒酒。

特點

流傳度高

飲酴醾所釀之酒,在杜甫生活的唐代,是很體面的事情。《景龍文館記》曰:唐制,召侍臣、學士食櫻桃,飲酴醾酒。後來,詩人們謳歌酴醾酒的篇章不算少。楊萬里《走筆謝張功父送酴醾》詩,有“碎挼玉花泛春酒,一飲一石更五斗”;梅堯臣也曾寫下“簇簇霜苞密,層層玉葉同。誰將作美酒,醉月看生東”;黃庭堅的《觀主薄家酴醾》,詠酴醾“風流徹骨成春酒,夢寐宜人入枕囊”。

上述詩句,確證唐宋時有酴醾酒和以酴醾花為原料釀製的郫筒酒。那么唐宋以後還有沒有郫筒酒呢?從文獻看,郫筒酒沒有失傳。清袁枚在《隨園食單》的酒單中,重點介紹了當時的十種名酒,四川郫筒酒是作為第三位介紹的。他說:“今海內動行紹興。然滄酒之清,潯酒之冽,川酒之鮮,豈有紹興下哉!”四川的郫筒酒清冽徹底,飲之如梨汁、蔗漿,不知其為酒也。袁子才是不愛飲酒的,但他也曾被郫筒酒誘惑,坦白交待他七飲郫筒。稍後嘉慶乙丑年新刊的成都太平齋藏版《成都竹枝詞》,亦有“郫筒高煙郫筒酒,保寧釅醋保寧綢”之贊。這都說明郫筒酒在清代仍為世人稱道。

功效

郫筒酒是一種低度釀造酒。郫筒酒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配以多種中藥製成的藥曲,經特殊工藝釀造而成。酒度15度,酒液微甜,色如琥珀,百步飄香。含有竹類的有效藥用成分,具有清熱化痰之功效。

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