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鬱金

崇州鬱金

鬱金為崇州特產,主要分布在金馬河流域與羊馬河流域兩岸的崇州市三江鎮、江源鎮以及雙流縣金橋鎮、新津縣興義鎮等鄉鎮。2003年,農業部中國特產之鄉組織委員會正式命名崇州市為國內唯一的“中國鬱金之鄉”。2009年,崇州鬱金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品牌。

特產簡介

崇州鬱金崇州鬱金
鬱金,中藥材,為姜科植物溫鬱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薑黃CurcumalongaL.、廣西莪術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術CurcumaphaeocaulisVal.的乾燥塊根。前兩者分別習稱“溫鬱金”和“黃絲鬱金”,其餘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鬱金”或“綠絲鬱金”。冬季莖葉枯萎後採挖,除去泥沙及細根,蒸或煮至透心,乾燥。
崇州鬱金始載於《藥物論》《唐本草》“鬱金生蜀地及西域。”宋代《本草圖》稱:“鬱金今廣南、江西州郡亦有之,然不及蜀中為佳。”文中“蜀”即現在的崇州市。崇州市位於四川岷江中上游川西平原,土壤肥沃,氣候適宜,是鬱金的最佳產地。
2003年,農業部中國特產之鄉組織委員會正式命名崇州市為國內唯一的“中國鬱金之鄉”。

主要特點

崇州鬱金崇州鬱金
崇州鬱金與我國其它產地的鬱金相比,具有三大獨特之處:一是內膽小、肉厚、質硬,切片後肉不分離,不鬆散,成晶片狀;二是黃絲鬱金膽成“雞蛋黃”,呈雞血色(暗棕色),為全國所獨有;三是崇州鬱金總薑黃素、總揮髮油含量明顯高於溫鬱金和廣鬱金,具有活血散瘀,行氣解郁的功能,對胸肋腰腹痛、痛經等症的療效,比其它產地鬱金的療效更佳。

主要產地

崇州鬱金是四川省道地中藥材,主要分布在金馬河流域與羊馬河流域兩岸的崇州市三江鎮、江源鎮以及雙流縣金橋鎮、新津縣興義鎮等鄉鎮。2009年,崇州鬱金成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品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四川省崇州市境內以東地區,金馬河、羊馬河沿岸的羊馬鎮、江源鎮、三江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5′-104°07′,北緯29°51′-30°35′。

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