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烏梅

崇州烏梅

崇州烏梅,懷遠烏梅也是崇州農產品“一絕”。每年1萬畝,正常年份每畝可產大約2000斤。梅子中的梅酸可軟化血管,推遲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簡介

崇州烏梅崇州烏梅

崇州烏梅是四川特色土特產之一。崇州懷遠一帶生產的烏梅遠銷日本等地。烏梅別名酸梅、黃仔、合漢梅、乾枝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Prunusmume)的近成熟果實,經煙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鹽水日曬夜浸,10日後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類似,宜忌相同。

種植基地

崇州市引進韓國秀目企業集團,同崇陽酒業、大田農業公司合作投資在公議鄉花果山建設千畝韓國秀目青梅酒原料生產基地。三家企業將依託現公議鄉花果山種植的200多畝烏梅,一是採取由韓國秀目企業集團提供種植技術、資金和負責秀目青梅酒外銷,崇陽酒業、大田農業公司負責烏梅種植、管護、品種改良和秀目青梅酒的生產及大陸地區銷售,做大秀目青梅酒原料種植基地,做強秀目青梅酒產業;二是實行“公司+農戶”的種植模式,由公司與農戶簽訂協定,農戶負責烏梅種植和管護,公司負責技術指導和品種改良,規劃用1-2年時間將烏梅種植規模擴大到1000畝以上;三是實行“訂單”保護價收購,公司按1.2元/公斤的保護價負責全部收購“訂單”種植的烏梅。

形態特徵

崇州烏梅崇州烏梅

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m。樹皮淡灰色,小枝細長,先端刺單葉互生;葉柄長1.5cm,被短柔毛;托葉早落;葉片橢圓狀寬卵形,春季先葉開花,有香氣,1-3朵簇生於二年生側枝葉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紅色,直徑約1.5cm,寬倒卵形;雄蕊多數。果實近球形,直徑2-3cm,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核橢圓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溝槽,表面具蜂窩狀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梅子中含多種有機酸,有改善肝臟機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

栽培技術

1.生物學特性:梅的適應性較強,耐寒。喜溫暖濕潤氣候,需陽光充足,花期溫度對產量影響極大,低於-5-6℃或高於20℃對座果率有明顯影響,年平均氣溫16-23℃,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mm以上的地區最適宜栽培。對土壤要求不嚴,以疏鬆肥沃、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好。怕澇,耐乾旱,低畦多濕之地不宜栽植。

2.栽培技術種子、嫁接、壓條等方法繁殖。種子繁殖:於6月采果後取種子秋播。或將種子沙藏越冬,翌年2-3月春播。因種子繁殖不易保持原品種特性,所以只作砧木或育種選種用。一般以嫁接繁殖為主。嫁接:採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杏、李、梅等實生苗。枝接宜於春季萌芽前進行,芽接應於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選陰天為宜,切忌在雨天。嫁接成活後,翌年春季萌芽前出圃定植。

3.田間管理:定植成活後,要進行中耕除草、施肥、灌溉、排水和整枝修剪等田間管理工作。施肥量因土壤性狀、樹齡、生長勢而異。花前肥、采果肥以速效肥為主。落葉後冬肥宜重施,以腐熟堆肥、廄肥等有機肥為主,酹以磷、鉀化肥。整形修剪以疏剪、輕量剪為宜,要求枝叉分布勻稱。冬季剪去徒長枝,保留短果枝。春末夏初進行抹芽、摘心,以加速樹冠形成。

4.病蟲害防治:病害有炭疽病,4月下旬發病,6-8月為盛發期。發病前噴1:1:100-150波爾多液1-2次,以保護新梢;發病後噴灑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多菌屢靈1000倍液,每隔7d1次,噴2-3次。蟲害有桃紅頸天牛,蛀食樹幹,嚴重時主幹蛀空,植株枯死。防治方法,人工捕殺成蟲或用黑光燈誘捕成蟲。桃粉蚜可用2.5%溴氰菊酯2000-3000倍液,每隔7d噴1次,連續噴2-3次。

藥材鑑定

1.性狀鑑定:核果類球形或扁球形,直徑2-3cm。表面棕黑色至烏黑色,皺縮於擴大鏡下可見毛茸,基部有圓形果梗痕。果肉柔軟或略硬,果核堅硬,橢圓形,棕黃色,表面有凹點,內含卵圓形、淡黃色種子1粒。具焦酸氣,味極酸而澀。以個大、肉厚、柔潤、味極酸者為佳。

2.顯微鑑別:粉末特徵:果肉粉要棕黑色。①非腺毛大多為單細胞,少數2-5細胞,平直或彎曲作鐮九狀,淺黃棕色,長32-400(-720)μm,直徑16-49μm,壁厚,非木化或微木化,表面有時可見螺紋交錯的紋理,基部稍圓或平直,胞腔常含棕色物。②中果皮薄壁細胞皺縮,有時含草酸鈣簇晶,直徑26-35μm。③纖維單個或數個成束散列於薄壁組織中,長梭形,直徑6-29μm,壁厚3-9μm,非木化或微木化。④表皮細胞表面觀類多角形,胞腔含黑棕色物,有時可見毛茸脫落後的疤痕。⑤石細胞少見,長方形、類圓形或類多角形,直徑20-36um,胞腔含紅棕色物。

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