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大蒜

溫江大蒜

溫江大蒜——紅、白七星--種植歷史悠久據縣誌載,清乾(隆)年間,溫江大蒜就已遠近聞名,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其主產區主要在今萬春、公平鎮一帶。

基本信息

溫江大蒜

品性獨特

大蒜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種類繁多.據嘉慶<<溫江縣誌>載,縣境"蒜有兩種,根莖俱小而瓣少,辣甚者為小蒜,根莖大而瓣多,辣甘者為大蒜,皆能殺腥辛膻蟲魚之毒,小蒜為穴蒜,葉可和食苔亦美".溫江縣所產的“紅七星”、“白七星”即具有以上小蒜的特點,其中又尤以“紅七星”品性在雲南的表現最為獨特,一是它出產時間早,提早抽苔,蒜頭早熟,比其它蒜種早15-20天;鮮蒜苔當年11月下旬上市,大蒜頭來年1月下旬上市;二是獨蒜率高,一般在70%至80%,直徑5.5公分標準出口型大蒜頭大45%。三是產量高,平均畝產在雲南省種植達2噸左右。是溫江著名的農副特產品。

歷史悠久

據資料查證,早在清乾隆年間,溫江大蒜就已遠近聞名,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這與溫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肥沃的土壤和精耕細做息息相關,其產區主要在縣境萬春、公平永寧湧泉一帶。由於交易興旺,在城關長安橋附近,還自然形成了一條專供人們進行大蒜及蒜薹交易的蒜市街。栽種面積一般都在2000畝左右。解放後,隨著農業條件改善和人民需求的增加,大蒜的產銷量逐年擴大。種植面積有過去的幾千畝擴大到四、五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25%,常年蔬菜面積的70%以上,年產蒜薹2091萬公斤,蒜頭2595萬公斤,銷售由省內擴大到江西、江蘇、湖南、廣東等省市,成為溫江縣南菜北調和外貿出口的重要品種。

品質優良

縣內大蒜品種都屬硬葉蒜,其中尤以“紅七星”、“白七星”,這兩個品種為國內罕見,獨具特色,它的特點是瓣子大,色澤光亮、口味香、辣、膠汁濃。“紅七星”、“白七星”大蒜在我縣播種期9月中下旬為最佳時期。其收穫產期:鮮蒜薹為來年3月中旬,大蒜頭為來年五月上旬。拒民間傳,把蒜汁塗在銅錢上,貼在身上,銅錢不落.經(80年代)化驗測定:每百克大蒜(可食部分)的成分,一般含水分63克,蛋白質4.1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30.3克,熱量143千卡,粗纖維0.8克,灰分1.2克,鈣29毫克,磷133毫克,鐵0.9毫克,核黃素0.06毫克,菸鹼酸0.4毫克,抗壞血酸2毫克.在化學工業及醫藥上的用途甚廣,故民諺有“蒜有百利,渾身是寶”之說。近幾年,溫江大蒜種的產量歷年均向國內提供20萬畝的種子。2001年,溫江縣大蒜種的產量可向國內提供25萬畝的種子。

適應性廣

90年代後,有雲南農業大學的專家帶領組成的科研小組,根據云南特有的地理環境和充足的日照氣候條件,幾經試驗試范,最終確定溫江“紅七星”大蒜為最佳良種,1997年以D B5/31026-027科技項目的特用種子給予大面積推廣,僅雲南大理大蒜的年產值就突破2億元。豐厚的效益激勵了雲南蒜農巨大的種植積極性,到1999年已在雲南大理州的彌渡、詳雲、賓川、洱源縣及東川市、澄江兩地達2萬畝,成為大理州的支柱產業。出口暢銷東南亞地區。在稱之為中國蒜都的山東縣表現為:生長勢強,蒜薹抽苔比當地種植的其它蒜品種早5-7天,同樣蒜頭的成熟期也提早,受到當地農民和客商的歡迎。
蒜薹新鮮
由於溫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肥沃的土壤,所產的蒜薹物美價廉,倍受世人後愛。年產量近2萬噸,每月3月中、下旬鮮蒜薹大量上市,國內客商雲集溫江,爭相調購,不足一月,便搶購一空。溫江的蒜薹、蒜苗具有汁農葉香、細嫩化渣、清脆可口的特點。相傳,城東長安橋邊蒜市街一老者常戲曰:“蒜市街撿把蒜苗炒回鍋肉,河裡的魚都要跳出來聞香味”,可見其溫江鮮蒜苔、蒜苗品質之優良。近年,雲南引進溫江“紅七星”蒜種所產鮮蒜苔,由於提早抽苔(比其它蒜種提前15-20天),每年11月下旬豐產,適逢元旦、春節好時機,加之品性與溫江鮮蒜薹相似,各地菜商不惜高價調購供應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溫江大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起對溫江大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一、保護範圍
溫江大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人民政府《關於溫江大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區域圖的報告》(溫府發[2006]81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現轄行政區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大蒜品種。
紅七星。
(二)立地條件。
灰色沖積潮土,耕層厚度≥30cm,pH值6.5至7.5,土壤有機質≥2.0%,海拔517至645m。
(三)耕作制度。
水旱輪作,稻草覆蓋。
(四)栽培管理。
1.整地與施肥:
(1)翻耕栽植田:在前作收穫後及時翻耕整地,在整地的同時將底肥全層施入,要求每hm施腐熟的有機肥15000至30000kg,配施適量化肥。
(2)免耕栽植田:在前作收穫後,栽前2至3d將底肥全層施入,施肥量同上述翻耕栽植田。
2.栽植:
(1)栽植期:9月20至30日。
(2)栽植密度:67.5至75萬株/hm,栽植時蒜瓣背腹連線與栽植行向平行。
3.田間管理:
(1)出苗期:重點是土壤水份,酌情適時灌溉或清溝排漬。
(2)幼苗期、花芽和鱗芽分化期:重點是清除田間雜草,根據苗情進行肥水管理,預防病蟲害。
(3)花莖伸長期:重點是促進蒜薹的生長、伸長,酌情、酌量追施抽薹肥。
(4)鱗莖肥大期:適時採收蒜薹,儘量保護葉片,追施葉面肥,促進後期物質的積累。
4.收穫貯藏:當上部葉片褪色,假莖不易折斷時及時將拔起的蒜頭連同假莖捆系成捆,至通風避雨處晾貯、後熟。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成熟蒜頭蒜香味濃,辛辣味烈,瓣肥脂重,汁液粘稠,形狀扁圓,橫徑3至4cm,縱徑2.5至3.5cm,質地硬實,皮紫紅色,由外向內紫紅漸深,單頭重11至15g。單頭平均蒜瓣數7瓣(±1),單輪排列。蒜瓣大小均勻,平均單瓣重1.5至2g,瓣肉白色。
2.理化指標:成熟蒜頭每100g含水分≤70g,蛋白質≥6g,大蒜素≥640mg。
三、專用標誌使用
溫江大蒜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成都市溫江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