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經合組織(OECD),是由34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旨在共同應對全球化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戰,並把握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成立於1961年,目前成員國總數34個,總部設在巴黎。

基本信息

歷史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前身為1948年4月16日西歐十多個國家成立的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60年12月14日,加拿大、美國及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國等共20個國家簽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約》,決定成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公約獲得規定數目的成員國議會的批准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約》於1961年9月30日在巴黎生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正式成立。

宗旨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經合組織的宗旨:促進成員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推動世界經

濟增長;幫助成員國政府制定和協調有關政策,以提高各成員國的生活水準,保持財政的相對穩定;鼓勵和協調成員國為援助開發中國家作出努力,幫助開發中國家改善經濟狀況,促進非成員國的經濟發展。

成員國

經合組織成員國經合組織成員國

現經合組織共有34個成員國,它們是:

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智利、捷克、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冰島、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墨西哥、荷蘭、紐西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

2010年1月11日,智利正式簽署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協定,使其成為該組織第31個成員國;同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2010年5月10日宣布,同意吸收愛沙尼亞、以色列和斯洛維尼亞三國為新成員,使其成員數量增至34個。智利是第一個加入經合組織的南美洲地區國家,以色列是第一個加入經合組織的中東地區國家,愛沙尼亞是第一個加入經合組織的前蘇聯地區國家,斯洛維尼亞是第一個加入經合組織的前南斯拉夫地區國家。

組織機構

經合組織秘書處在巴黎的工作人員應經合組織三十四個成員國的要求進行研究和分析工作。成員國的代表在致力於研究重要問題的各委員會會面並交換信息。理事會是經合組織的決策機構。

委員會

三十四個成員國的代表在專業委員會會面,就具體政策領域,如經濟、貿易、科學、就業、教育及金融市場,提出建議並審議在這些領域所取得的進展。經合組織共有約二百個委員會、工作組和專家小組。

每年有四千多名來自各成員國政府部門的高級官員參加經合組織委員會會議,對經合組織秘書處開展的工作提出要求,進行審議並發揮作用。即使在自己的國家,他們也可以通過網上途徑獲得經合組織的檔案,並通過特別聯網交換信息。

理事會

理事會是經合組織的決策機構,由每個成員國及歐洲委員會各派一名代表組成。理事會定期召開成員國駐經合組織大使級會議,並通過綜合一致意見的方式進行決策。理事會每年舉行一次部長級會議,討論重要問題,並為經合組織的工作確定重點。理事會指定的工作則由經合組織秘書處的各個司局來完成。

秘書處

經合組織秘書長Angel Gurría經合組織秘書長Angel Gurría

經合組織秘書處設在巴黎,兩千多名工作人員支持著委員會的工作。七百多名經濟學家、律師、科學家和其他專業人員從事研究和分析工作。他們主要分布於十二個業務司局。

秘書處的工作是和委員會的工作平行的,每個司局服務於一個或多個委員會,以及委員會屬下的工作組和分組。

秘書處由一名秘書長領導,四名副秘書長協助工作。秘書長還是理事會主席,是成員國代表團和秘書處之間的重要聯繫。

英語和法語是經合組織的兩種官方工作語言。經合組織的職員都是成員國公民,但他們在經合組織任職期間以國際行政人員的身份工作,不代表各自國家。經合組織對職員的國別沒有配額限制,只本著平等機會的政策,聘用來自各個國家,擁有不同領域經驗的高素質人員。

資金來源

經合組織是由其三十四個成員國資助的。各國向經合組織年度預算捐款的比例根據一個與其經濟規模相關的公式而確定。最大捐款國是美國,它提供了經合組織預算的四分之一,其次是日本。經過理事會批准,各國也可以向一些特殊活動或項目提供不包括在主要預算之內的單獨資助。

經合組織的年度預算及工作方案都由理事會決定。現經合組織的年度預算約為三億歐元。

領先指數

含義:預測世界最大經濟體商業活動的工具。

發布時間:中午(歐洲大陸時間);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發布數據,報告兩個月前的活動。(例如,1月的發布報告11月的領先指標。)

頻率:每月一次。

來源: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修正:上個月的數據通常在新的發布中修正。

由於領先經濟指標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因而投資者和決策者喜歡追隨這些指標。

從全球範圍來看,最有名的研究是OECD的合成領先指標(CLI)。這個以巴黎為前景的國際組織為23個會員國和7個不同的地理區域計算領先經濟指標指數(在OECD中有30個會員國)。這些區域包括全部的OECD地區、七大工業國集團、北美自由貿易區、歐洲的OECD、歐盟、歐元區和四大歐洲經濟體(見表4.8)。儘管一些國家有他自己的領先指標,但OECD的指數很有名,並且投資經理人和決策者對它感興趣。

最新新聞

OECD下調2014年全球GDP增長預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1月19日公布的報告顯示,將2014年全球GDP增速預期下調至3.6%,此前5月份OECD報告中的該項預期為4.0%。OECD稱,此次下調的原因主要是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情況有逐步轉弱趨勢。同時,OECD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成長2.7%。

報告顯示,OECD也對一些國家/地區2014年經濟成長的預期進行了下調:

下調2014年全球GDP增速預期至3.6%,5月時預期為4.0%;

下調中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8.2%,5月時預期為8.4%;

下調德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1.7%,5月時預期為1.9%;

下調歐元區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1.0%,5月時預期為1.1%。

OECD對一些國家2014年的經濟成長預期進行了上調:

上調英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2.4%,5月時預期為1.5%;

上調法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1.0%,5月時預期為0.8%;

上調日本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1.5%,5月時預期為1.4%;

上調美國2014年GDP增長預期至2.9%,5月時預期為2.8%。

談及歐洲經濟,OECD表示,歐洲央行(ECB)政策必須維持在非常寬鬆的狀態,歐元區的通縮風險有所上升,同時還敦促歐洲央行應對實施負利率政策和資產購買持開放態度。

此外,OECD表示,美聯儲(Fed)削減量化寬鬆(QE)可能會給發展中經濟體帶來風險。同時,預計美聯儲可能會在2014年縮減購債規模,2015年上調基準利率。OECD表示,美國財政方面的不確定性,是威脅全球經濟復甦的一大隱患。OECD敦促美國制定長期的財政計畫。

經合組織(OECD)2014年3月11日更新經濟評估報告:

主要新興市場活動放緩將導致全球經濟至多只會溫和增長,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今後幾年會回升,但美聯儲要謹慎縮減QE,並表明用意,以儘量減少對開發中國家的影響。

OECD還警告,如出現債務兌付問題,中國可能經歷“急劇下滑”。

OECD指出,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和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是全球復甦最大的威脅之一。

OECD認為,一些新興經濟體因資本外流暴露了弱點,預計增長動力大減。

預計巴西、印度、南非和土耳其這類經濟體將為避免資本流出影響而被迫加息。

至於發達經濟體,OECD認為美國的寒冬和日本的消費稅上調都只是短期因素,影響只是一次性的。

考慮到美國復甦的不確定性,以及縮減QE可能影響發展中經濟體,OECD認為美聯儲應該未來兩年內逐步退出QE。

OECD預計:

·今年上半年,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會不及2013年下半年,但顯然勝過前年年末和去年年初。

·考慮到壞天氣影響,將美國第一季度增長預期由3%降至1.7%,明顯不及上季度的2.4%。

·將日本第一季度增長預期由3.1%升至4.8%,因為預計消費者會趕在2014年4月1日消費稅上調以前購物。

·將歐元區的第一季度增長預期由1%調升至1.9%。

2014年8月11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綜合經濟先行指數報告顯示,經合組織復蓋地區的整體經濟成長動力保持穩定。

報告說,總體來看,經合組織地區經修正後的整體先行指數自2013年10月以來連續9個月保持在100.5點,顯示了經濟成長動力。七國集團整體先行指數2014年1月至5月保持在100.6點,6月微降至100.5點。歐元區經修正後的整體先行指數自2012年10月起逐月上升,至2014年2月達到101.0點,並持續至2014年6月,顯示歐元區經濟成長趨於穩定。報告說,法國經濟成長動力不斷穩固,義大利經濟繼續顯現上行拐點,而德國經濟先行指數自2014年2月起逐月下降,顯示增長速度輕微放緩。截至6月美國經修正後的先行指數連續2個月保持在100.5點,6月英國經濟先行指數為101.0點,日本先行指數自2013年12月起逐月下降,2014年6月達到100.1點。

報告還顯示,中國、印度、韓國、日本、印度尼西亞經修正後的整體先行指數近5個月穩定在99.4點,顯示該地區經濟成長速度趨於穩定。新興經濟體中,6月中國和俄羅斯先行指數分別為99.0點和99.8點,接近基準值水平;而巴西先行指數為98.9點,均略低於基準值水平。

經合組織通過統計其成員國及少數非成員國經濟數據,定期公布各國綜合經濟先行指數,以提前半年左右預測經濟發展趨勢。

聯合國大會觀察員

觀察員國 聖座 巴勒斯坦
觀察員實體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各國議會聯盟 馬爾他騎士團
觀察員組織 有常駐辦事處 非洲聯盟 亞非法律協商組織 加勒比共同體

中美洲統合體 大英國協秘書處 歐洲聯盟
國際民主和選舉援助學會 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移徙組織
國際刑事警察組織 法語圈國際組織 國際海洋法法庭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國際海底管理局 阿拉伯國家聯盟
伊斯蘭會議組織 人口與發展夥伴 加勒比國家聯盟
無常駐辦事處 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 非洲開發銀行 東南亞國家聯盟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禁止核武器組織 安第斯共同體 黑海經濟合作組織


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 亞洲開發銀行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


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 商品共同基金 獨立國家國協


中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歐洲委員會 海關合作理事會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東非共同體 經濟合作組織


海牙國際私法會議 古阿姆集團 歐亞經濟共同體


伊比利亞—美洲會議 印度洋委員會 美洲開發銀行


國際移徙政策發展中心 國際發展法組織 拉丁美洲經濟體


國際水道測量組織 拉丁美洲議會 東加勒比國家組織


拉丁美洲一體化協會 美洲國家組織 太平洋島國論壇


歐佩克國際發展基金 常設仲裁法院 上海合作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國際經濟類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簡稱經合組織,是全球30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總部設在巴黎。
成員澳大利亞 · 奧地利 · 比利時 · 加拿大 · 捷克 · 丹麥 · 芬蘭 · 法國 · 德國 · 希臘 · 匈牙利 · 冰島 · 愛爾蘭 · 義大利 · 日本 · 韓國 · 盧森堡 · 墨西哥 · 馬爾他 · 荷蘭 ·紐西蘭 · 挪威 · 波蘭 · 葡萄牙 · 斯洛伐克 · 西班牙 · 瑞典 · 瑞士 · 土耳其 · 英國 · 美國
觀察員台北市
強化夥伴會員中華人民共和國· 印度 ·巴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