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又如:焦盆(焦杯。焚紙的火池);焦鎚(一種烤熟的餅食);焦尾(焦桐,焦尾瑟。東漢蔡邕用一端有焦痕的桐木所制的琴。後多指名貴的琴);焦霹靂(能對人畜、植物或建築物造成很大危害的霹雷) 乾枯;枯焦五穀焦死。――《墨子·非攻下》又如:焦芽(枯焦的焦jiāo ⒈物體經火燒變成炭樣:飯~了。~頭爛額(頭被火燒成重傷。〈喻〉十分窘迫難堪)。⒉酥,脆:~麻花,很好吃。〈喻〉極乾:這捆柴~乾。⒊著急,憂慮,煩躁:~急。~心。~慮。~躁。~灼。⒋功、熱、能量等單位名稱"焦耳"的簡稱,符號J。⒌焦qiáo 1.通"譙"。2.通"憔"。參見"焦瘁"。3.用同"瞧"。

基本信息

漢字釋義

部首筆畫

部首: 灬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2
五筆86: wyou
五筆98: wyou
倉頡: ogf
筆順編號: 3241 1121 4444
四角號碼: 20331
鄭碼: niuo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7126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隹灬
漢字部件分解:隹灬
筆順編號:324111214444
筆順讀寫:撇豎捺橫橫橫豎橫捺捺捺捺

百科釋義

焦 jiāo 會意。字從隹,從火。“隹”意為“鳥頭”、“銳頭”、“尖頭”。“隹”與“火”聯合起來表示“火苗尖頭”。本義:火苗尖頭。引申義:集中火力加熱於一點。轉義:加熱過頭,被加熱的物體碳化。轉義的引申義:1.碳渣。2.碳色,黃黑色。3.碳化物體的物理性質:酥脆。乾枯。4.碳化物體的形狀:捲曲。說明:1.在中醫里,焦指水氣運行的起點或終點,這可能與經絡穴位學和針灸學有關。“灸”即指用火苗集中於一個人體穴位進行長時間加熱。2.“焦”也可以指人的心情煩躁,稱“心焦”、“焦心”,字面意思是“如同把心放在火頭上烘烤”。

漢語解釋

焦 一(jiāo,音“交”)
焦的形狀

①同“膲”。臟器名,六腑之一。見“三焦”。
②乾枯。《素問·診要經終論》:“不通則面黑、皮毛焦而終矣。”《靈樞·經脈》:“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 ③煩躁。見“焦滿”。
二(qiáo,音橋)通“憔”。憔瘁。《素問·上古天真論》》:“五七,陽明脈衰,面始憔,發始墮。”

漢英詞典解釋

“焦”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百度詞典):
1.scorched; charred

姓氏介紹

姓氏源流

焦(Jiāo)姓源出有四:
1、上古神農氏後裔,以國為姓。據南宋·鄭樵《通志·氏族略》、《廣韻》及《史記》所載,西周初周武王立國之後,封神農氏後代裔孫於焦,建立焦國(在後世的陝州東北百步之遙的焦城),春秋時被晉國所滅,其後代以國為姓,遂為焦氏。
2、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廣韻》所載,周朝時,有王室同姓諸侯國焦國(故城在今河南省陝縣南二里之焦城),後被晉國所滅,原焦國王族之後遂以國名為姓。
3、系自姜姓,以地名為氏。春秋時許靈公(即姜寧,為春秋諸侯國許國君主:前581年─前547年)遷焦,其後以地名為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據《通鑑》所載,南安焦姓出自氐人;(兩晉、十六國時,氐人曾建立“仇 池”、“前秦”、“後涼”政權。)
② 據《華陽國志》所載,南中夷四姓有焦,別為一派;
西夏人中有焦姓
④ 清滿洲八旗姓黨佳氏,後改為焦;今滿、土家、蒙古、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⑤ 根據《華陽國志》上記載,古代南中夷(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雲南、貴州兩省)少數民族中有焦姓,另為一派。
得姓始祖:焦伯神農氏的後裔。焦氏的得姓早在周朝之時,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華夏古老姓氏之一,也是南夷的大姓之一。周朝初年,周武王大肆分封諸侯,除分封有功之臣及王族外,還分封前代聖賢之後,經查訪,他找到神農氏的嫡系後裔,就將其封於焦,建立焦國,因其為伯爵,故世稱焦伯春秋時,焦國晉國所吞併,其後子孫即以故國為氏,稱焦姓。他們尊焦伯焦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始建於西周初年的焦國春秋時滅於晉,於是子孫紛紛出奔,或北渡黃河進入山西,或西徙陝西,或向東北方向的河北、山東播遷。先秦時期,焦姓人於史書不顯,表現得較為沉寂。西漢時,見諸史冊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壽外,還有在《田延年傳》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陝西興平)富人焦氏。東漢時,入載史冊之焦姓焦觸焦和、焦永,還有廬江(今屬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東太守的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焦貺。這些資料表明,此際焦姓除繼續繁衍於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長江以北之安徽,長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於北方的焦姓,逐漸發展成為河北中山(今定州)、廣平(今雞澤東)以及陝西馮翊等地的望族。魏晉南北朝時,有河東(今山西夏縣)人焦先,梁人焦寶願,安定(治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肅省隴西)人焦遺、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為焦姓焦明焦度父子。說明此際社會動盪造成焦姓南遷外,更多的焦姓經陝西避兵火於寧夏、甘肅一帶。唐代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勝。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以及五代十國雖造成焦姓人口銳減,但其繁衍播遷卻是呈小規模、無序的播遷,原因是藩鎮割據或各國分立,天下烏鴉一般黑,哪裡還有戰火不焚燒的淨土。宋靖康之恥後,焦姓避居江東,繁衍於今安徽、江西、江蘇、浙江一帶,宋理宗時,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遷居浙江嘉興。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遷於更廣泛的南方其他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江蘇、河南山東等地。明清之際,焦姓人家大量出現於江南各地,同時人才輩出,聲譽響亮,使得迄今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個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江西多此姓,約占全國漢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焦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

家族名人

焦仲卿:詩詞《孔雀東南飛》(收編在詩集《漢樂府》中)的人物,其妻劉氏,與他是對恩愛夫妻,但劉氏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門,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極,亦自縊身亡
焦延壽:字贛,漢代梁地人,官小黃縣令,頗有政績。專攻《易經》,自稱得孟喜之傳,曾傳授給京房,於是漢代《易》遂有京氏之學。漢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時被封為三老。
焦 先:字考然,三國時魏國河東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縣)人,隱士。隱居荒野河邊草廬中,見人不語,冬夏不穿衣,睡不鋪席,滿身污垢,數天吃一頓飯,相傳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遺:十六國時西秦南安(今甘肅省隴西)人。曾為太子太師,後遷安南將軍、廣寧太守等職。南安諸羌族人曾推舉其為主代秦,被其拒絕。
焦 度:南安氐人,南朝齊將領。少有勇力,善騎射。歷任輔國將軍、東宮直閣將軍、淮陵太守、游擊將軍等職。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鎮守郢城,曾於城樓上辱罵沈攸之,人呼其樓為焦度樓。
焦 遂:唐代名士。說話口吃,清醒時話不成句,醉酒時對答如流。與賀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進崔宗之蘇晉張旭並稱飲中八仙。焦守節:許州長社(今屬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繼勛官至彰德軍節度。守節以父蔭補官。真宗時,置江淮南、荊湖路兵馬都監。降施州蠻,出使契丹。後遷四方館舍,以右神武大將軍致仕。
宋神武大將軍-焦守節
焦贊:北宋後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遼軍的北軍將領,焦贊墓在今天河北雄縣。在楊家將演義中,焦贊是追隨楊延昭的猛將,同孟良並稱,抗遼有戰功,久鎮瓦橋關(河北雄縣一帶),也就是鎮雄州(雄縣),名望頗高。他和孟良等是楊家將的左右臂,是一位名聞河北的抗遼勇將。
焦德裕 焦德裕(1219——1288)字寬父,元,井陘人。通曉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當時,金將武仙的部下趙貴王顯等,經常出沒太行山襲擊元軍。太宗窩闊台命德裕率部討伐,事成之後,太宗下詔將井陘北障城田賜給德裕。後歷任戰漕運使、陝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書省事、淮東宣撫使福建行省參知政事等職。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贈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恆國公,益忠肅。
焦宏:據相關資料記載,焦宏生於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樂十九年中進士,授官監察御史,後歷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統六年,擢為戶部侍郎。焦宏為官23年,不僅多次平反冤獄,施惠於民,而且為東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貢獻。
焦 芳:河南省泌陽(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順進士,授編修。歷任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累加少師、華蓋殿大學士。其性陰狠、貪婪。家藏萬金,居第宏麗。後被革職。
焦 馨:山東章丘人,明代直臣。萬曆年間進士。由中書舍人兵部員外郎,天啟間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拒建魏忠賢生祠。崇禎元年解官。
焦 竑:字弱侯(1541-1589),號漪園,又號澹園,明代學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於江蘇省江寧。自幼聰穎好學,16歲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報恩寺埋頭苦讀。萬曆十七年(1589年)49歲時考中己丑科狀元,以殿試第一入翰林修撰。 焦竑為人性格直率,政見不同則當面辯論,並上書諫爭,因而受到當政者厭惡。因而他出任順天鄉試副主考時,曾受讒臣的誣陷。從而他看透官場險惡,忿然辭官,從此,不再出仕,是年,他為李贄作《藏書序》。焦竑一生博覽群書,精於文、史、哲學科。他治學嚴謹,不入俗流,常有獨到之處。著作甚豐,著有《澹園集》、《澹園續集》、《焦氏類林》、《老子翼》、《莊子翼》、《養正圖解》、《玉堂叢話》等。
焦 循:甘泉(今江蘇省揚州)人,清朝經學家、數學家、戲曲理論家。嘉慶舉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數學原理及音韻訓詁整理《易經》。有《雕菰樓易學三書》、《孟子正義》、《論語道釋》、《劇說》、《釋弧》、《釋輪》、《加減乘除釋》。
焦延壽:西漢梁人,官小黃縣令,頗有政績。專攻《易經》,自稱得孟喜之傳,曾傳授給京房,於是漢代《易》遂有京氏之學。
焦達峰:湖南省瀏陽人,原名大鵬(1887-1911),字鞠蓀。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留學日本,次年在東京參加同盟會。1907年與張百祥、孫武等在日本組織共進會。回國後曾參加萍、瀏、醴起義,失敗後逃亡日本。武昌起義後,他首先回響,發動長沙起義,被推為湖南都督,不久被譚延闓所殺害。
焦裕祿山東淄博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幹部。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時,以身作則,同嚴重的自然災害作頑強鬥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身患肝癌,強忍劇痛,堅持工作。被民眾譽為“黨的好乾部”。1964年病逝,終年42歲。
焦揚成都著名主持人。男,1980年12月7日出生,山西太原人,現居四川成都,中國共產黨黨員。從事多年廣播電視主持、商業演出主持、婚禮主持,颱風風格大氣、莊重、浪漫、溫情。被譽為“成都婚禮首選司儀”。
焦揚:1957年8月生,山東濟南人。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曾任復旦大學團委書記。離開復旦後進入上海市政府,任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長期從事新聞管理部門工作。2003年6月至2008年2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發言人;2008年1月當選為上海市政協委員;現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上海市著作權局局長。被譽為“城市的女兒、上海的名片”。
焦利:1955年4月生,1972年參加工作,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高級編輯,曾任遼寧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2001年7月任遼寧省委宣傳部部長,2001年10月任遼寧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2009年5月任中央電視台台長
焦潤澤:1984年7月生,陝西西安人,中共黨員,主持人、體育評論員,現任重慶人民廣播電台新聞廣播主持人,主持體壇風雲,新聞進行時,擔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賽事解說評論,解說評論2009年中超聯賽,擔任第十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主持解說,2010年廣州亞運會任賽事解說
焦李成:1959年月10齣生,教授,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院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慧型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2000年至今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特聘教授,校首批創新團隊的首席專家。
PS:焦姓氏族其他名人 
近代民主革命先驅-焦達峰
宋右文殿修撰-焦炳炎
大清顧命大臣-焦祐瀛
清朝廉正名臣-焦雲龍
導演藝術家-焦菊隱
大明忠臣-宣國公焦璉
台灣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
清朝通儒-焦循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焦安昌 焦玉山少將 焦斌少將
大明忠臣-節愍公 焦潤生
國際空間站首位華裔指揮長- 焦立中
安徽省三八紅旗手安慶市十大女傑、安慶市房屋置業擔保公司董事長-焦玲
台灣著名演員-焦恩俊
著名演員-焦晃

郡望堂號

1、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記載:焦氏望出中山郡。又《姓氏考略》記載:望出中山、廣平、馮翊。
中山郡:戰國時為中山國,被趙國所滅。秦代為巨鹿郡的領地。漢高帝初年(公元前206年)設定中山郡。漢景帝後改為中山國。相當於河北省北部地區。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初年(公元前149年)置郡。在今河北省南部永年縣一帶。
馮翊郡:漢武帝時置撟蠓齶磾,相當於今陝西大荔縣一帶。
2、堂號
三詔堂:源出江蘇省鎮江市名山焦山處士焦光的家世,自東漢焦光結廬隱居此處,平生飢不苟食,寒不苟衣,故焦山便是以焦光為名的。在這裡,可看到上游八九里,矗立江流轉折處,江中心號稱浮玉的名勝區焦山。東漢時,焦山大宅的姓焦主人,因漢靈帝三度下詔請去做官而拒絕,名傳千古的焦光後裔,就以“三詔堂”作為堂號。
此外,焦姓的主要堂號還有:“飲仙堂”、“中山堂”等。

宗族特徵

1、焦姓南遷始於兩漢之際,為他姓所不可比擬。
2、由上可知,我國的焦姓家族,是最標準、最地道的炎黃子孫。他們一部分是黃帝軒轅氏的後裔,一部分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
3、周武王焦國,雖說共有兩個,但是到目前為止,關於這兩個古國的所在位置,卻只能知曉神農裔孫所建立的確切位置,而姬姓焦國已不可考。

宗祠通用聯

焦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焦國
望居中山。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焦姓的得姓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書樓藏目;
樂府誌哀。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典指明代學者焦竑,字弱侯,號漪園、澹園,江寧人,為諸生時就有盛名,萬曆年間狀元,歷官翰林院修撰、太僕寺丞、南京司業等。晚年主要從事講學和著述,他博通群書,自經史典籍至稗官雜說無不涉獵、貫通,善於寫古文,風格典雅。家中藏書豐富,著有《焦氏藏書目》二卷。其他著述也十分豐富,有《澹園集》、《焦氏類林》、《老子翼》、《莊子翼》、《玉堂叢話》、《國史經籍志》、《中原文獻》等。下聯典指東漢末樂府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的人物焦仲卿,為廬江小吏,娶妻劉蘭芝,夫妻恩愛,但焦母不容兒媳,焦仲卿夫妻終於被迫害致死。
朝廷三老;
天地一廬。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梁人焦延壽,字贛,昭帝時由郡吏舉為小黃令,能愛護吏民,任職期滿時,百姓到朝中懇求,讓他繼續留任,於是,昭帝下詔書命他延長任期。元帝時為三老(古代設三老五更,都是年老而閱歷豐富的退職老人,皇帝把他們當父、兄供養起來,以向天下表示孝悌)。他曾跟從孟喜學《易》,並深有研究,著有《易林》,後傳授給京房。下聯典指三國時魏國河東人焦先,字孝然,東漢末戰亂中,流浪於荒野,食草飲水,但從來不走邪路,不做壞事。後來自建一座草廬獨住,有時為人幫工,只求吃飽,不要工錢。熹平年間,太守賈穆經過他的草廬,給他說話他不應答,給他食物他也不吃。皇甫謐曾說他“以天地為房屋,伏羲氏以來只有他一個人”。
中山世澤;
俸余家聲。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焦姓的望族中山郡。下聯典指明·焦寬,南陽人。知崇德縣,有寬政。暇時與諸生講論經史,給油燭,以資其夜誦。
河圖受秘;
酒國驚筵。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焦延壽,從孟喜學《易》,授之於京房,嘗嘆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後房果遇禍,其著作有《易林》。下聯典指唐·焦遂,醒時若不能言,醉後應答如流,為“飲中八仙”之一。
焦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夏榜榮登探花第
春魁高上狀元郎。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焦勝,榮登探花。下聯典指明代狀元焦竑,字弱侯,江寧人。萬曆中以殿試第一入翰林修撰。
千年事業方寸內;
萬里乾坤掌握中。
——焦達峰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近代民主革命家焦達峰自題聯。焦達峰,原名大鵬,字鞠蓀,湖南省瀏陽人。
焦姓宗祠八言通用聯〗
論仁議福,保我金玉;
達性任情,樂其安閒。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萬悅千歡,貴壽無極;
三星五福,喜慶大來。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砥德礪才,為國藩輔;
布政施惠,生我福人。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含和履中,駕福乘喜;
年豐歲熟,政樂民仁。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道德神仙,增榮益譽;
福祿歡喜,長樂永康
——佚名集西漢·焦延壽《易林》句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佚名集西漢易學名師焦延壽《易林》中集句聯。
〖焦姓宗祠八言以上通用聯〗
秧溪為帶,楓嶺作屏,蔚矣仙源之秀;
習武奪魁,修文稱首,美哉世德之隆。
——佚名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黃山市黃山焦村焦氏宗祠聯。上聯“秧溪”為當地河名,“楓嶺”為當地山名;“仙源”為鎮名,原太平縣縣治所在地。下聯分別指南宋宣州人焦炳炎、焦煥炎兄弟。
著述可傳家,要重將象數探求,闡述易林奧旨;
功名能滅性,曷若那蝸廬伏處,長留京口高風。
——焦石仙撰焦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安慶市城郊焦氏宗祠聯。

焦姓開國將軍

焦玉山少將
焦玉山黑白照
焦玉山(1915-1990),安徽省阜陽縣人。1931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30軍88師263團排長,第89師267團連政治指導員,紅四方面軍總部便衣隊隊長,警衛營營長,騎兵連連長。參加了長征。1935年在李先念指揮下,強渡嘉陵江。在劍門關口戰鬥中負傷,師首長派兩個戰士攙著他過了雪山。第二次過雪山時,和戰士們在篝火旁睡著了,被大雪蓋住,只有他和勤務班長爬了出來。西征時,左手被子彈打穿。西路軍失敗,被地方民團抓住,在監獄裡關了10多天,後在押往青海途中逃脫,被援西軍救回。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5旅團警衛連連長,在關家□戰鬥中頭部負傷。擔任了獨立支隊營長、師教導大隊副隊長。1942年進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任隊長兼教育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4縱12師34團團長。新開嶺戰鬥,34團配合兄弟部隊攻打賽馬,兄弟部隊進展不快,師長命令34團出擊,指揮34團從敵側翼發起猛烈攻擊,打下了賽馬。新開嶺圍殲戰開始後,34團叄次強攻,拿下敵25師固守的陣地。指揮34團解放了本溪,在遼陽總攻時,部隊5分鐘就登上城牆。攻打鞍山時,34團占領神社山和市政府大樓。在塔山阻擊戰中,34團開始的陣地在塔山堡和鐵路橋頭,塔山阻擊戰的第二天,守衛在村口最前沿的34團遭到敵人一個梯隊接著一個梯隊的猛烈進攻,一片混戰,34團傷亡慘重,連團預備
隊也用上了,一直打到刺刀見紅。第叄天縱隊調整了部署,34團集中守備塔山堡,敵人進攻的更猛烈,敵敢死隊每人胸前掛一排手榴彈,衝鋒時高喊“攻下塔山有賞,官長三級!”焦玉山指揮34團打得十分艱苦,34團出現了“向我開火”的英雄人物。戰後12師34團獲得“塔山英雄團”稱號。成為全軍聞名的“塔山英雄團”團長。1949年,第4縱改稱41軍時,任41軍123師團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東省公安廳副處長、處長,省公安總隊副政治委員,守備10師師長,佛山軍分區司令員,1962年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任第47軍副軍長,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參與指揮了1974年西沙永樂群島反擊作戰和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90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焦斌少將焦斌(1928.9-2002.12.1),山西高平縣(今市)七區北陳村人。194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10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還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副排長、區隊長、連長、營長、高級炮校學員、團參謀長、團政治委員、師參謀長、師政治委員,貴州省軍區政治委員,貴州省軍區司令員等職。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2002年12月1日因病在雲南昆明市逝世,終年75歲。
擴展閱讀:
相傳炎黃時期,炎帝和黃帝皆神農氏之後,兩部落聯合形成華夏族。炎帝敗於黃帝,黃帝為天子,炎帝部落一部分遷離了黃河流域蚩尤神農氏之後,蚩尤部落在黃河流域戰敗後,一部分融入黃帝部落,一部分南遷,後又西遷。間均有苗民生活,為蚩尤之後,因先祖以務農,故而得名。蚩尤為神農氏後裔,蚩尤部落文明程度本來較高,但因戰敗後後裔居於偏遠之山間,日久之後,文化並無進步,抑且退化,反而成為了化外之民。

神農紀事

大荒三百零八年,來自南海的神秘少年神農,以木劍擊殺三大凶獸之一裂天兕,生擒凶獸赤炎角馬,又在黃河狂濤中與九翼天龍大戰三天三夜,七入黃河,終於擊殺九翼天龍,平息泛濫了七年的山洪。然而五族紛爭更盛,戰火不熄。
大荒三百一十年,神農以劍拜詣崑崙金族白帝,開始二十年以武會盟,恢復神帝制的努力。
大荒三百二十七年,神農在黑水山大破水、木、火三族七神的合圍,威震天下。
大荒三百三十年,神農在崑崙山頂會盟五帝,被尊為神帝。五族重新簽定大荒書,重現和平。此後一百年,風調雨順,天下大治。神農離神帝山遠遊天下。
大荒四百二十五年,瘟疫流行於亞洲大陸,凶獸橫行。神農嘗百草制仙藥,解救天下蒼生
大荒五百八十六年四月,神帝神農氏在南際山頂百草毒發,石化龍牙岩。
神農資料
稱號:神帝
功法:五行
住所:天帝峰神帝宮
令牌:神木
寶物:赭鞭
著作:大荒經,百草注

物理單位

焦耳(J),簡稱焦,是能量、功、熱的單位。
1J=1N·m,即1牛頓力的作用點在力的方向上移動1米距離所作的功為1焦耳。
1J=1w·s=1A·V·s,即1瓦的機械工作1秒的釋放的能量為1焦耳。
電能
1千瓦時(度)=3600000焦

拼音是jia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