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

宣州

宣州,古代州郡名稱,穩定時期所領地域為今安徽宣城市(績溪縣除外)及蕪湖市的蕪湖縣和南陵縣。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

簡介

宣州自秦初正式置縣,始名“爰陵”,漢初改稱“宛陵”,隋代易名“宣城”,自古以來均為歷代郡、州、府、行署和市駐地。1987年,國務院批准撤消宣城縣,設立宣州市;2000年,撤市設區,更名為宣州區。

圖片圖片

地理位置

宣州區地處長江以南,是皖南山區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結合部;位於東經118°28'—119°04',北緯30°34'—31°19'之間;是宣城市政府所在地。 宣州是皖南交通樞紐。北通蕪湖,南臨寧國,東連廣德,西接南陵。皖贛、宣杭鐵路交匯於此,318國道、合蕪杭高速穿境而過,水路直通長江,航空港北有蕪湖、合肥、南京,南有黃山、東有上海、杭州。通信、供電、供水便利,科教文衛等設施一應俱全。

區域劃分

宣州區轄19個鄉鎮(14個鎮、5個鄉),7個辦事處,182個村;鄉村戶數20.4萬戶,鄉村人口數73.92萬人,鄉村勞動力46.39萬人。全區總面積25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3萬畝、林地137萬畝、可養水面54萬畝。

氣候

宣州區屬亞熱帶氣候,季風氣候顯著,光、熱、水氣候條件優越。年平均日照時數2072.5小時;年平均溫度15.8℃,無霜期228天;年平均降雨量1324.8毫米。

水資源

宣州區地表水資源豐富。全區年均降雨總量為36.15億立米,產生地表逕流總量為16.85億立米。境內有水陽江、青弋江,自南向北過境而入長江,其中水陽江穿越境之中部90公里。“兩江”年均過境逕流總量約40億立米。

糧食資源

近年來,堅持以資源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效益農業。按照“優糧擴經,突出發展養殖業和經果林”的總體思路,圍繞優質糧油、畜禽、特色經濟作物、林果業和水產五大主導產業,構築宣州特色產業的新格局。2005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1762公頃,其中:早稻22976公頃、中稻和一季晚稻21708公頃、雙季晚稻24593公頃、小麥7613公頃;油菜籽播種面積2342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7204公頃。特色經濟作物中,烤菸實栽面積1745公頃;郊區常年蔬菜菜地2.3萬畝(大中小棚保護地生產面積1.1萬畝),高山反季節香菇生產穩定在1200萬袋(珍稀食用菌生產100萬袋),被省農委評為蔬菜產業生產十強縣(區);桑園面積1.61萬畝;茶園面積4657公頃,雲霧山精製茶廠通過安徽省出口商檢認證獲得遠箱出口資質,成為安徽省重要的出口茶生產基地;脫毒馬鈴薯種植面積1萬畝;栝樓面積5000畝;地膜花生面積2萬畝;太子參面積2萬畝。

畜牧業

牛飼養量1.36萬頭;生豬飼養量39.7萬頭;羊飼養量4.6萬隻;家禽飼養量2335萬隻。
編輯本段動植物
全年完成造林30760畝。被市綠化委評為全市植樹造林工作先進單位。全省造林整地現場會在我區召開。園林水果產量15495噸,其中:梨3586噸、桃5433噸、獼猴桃900噸、葡萄297噸、柿子2297噸。全區水產養殖總面積24萬畝,其中:幼蟹培育2.3萬畝、河蟹養殖面積19萬畝、低壩高欄生態養殖2萬畝。稻田養殖面積9萬畝。宣州區已形成了以北部水產養殖、中部家禽繁育、南部林特產品開發、城效苗木花卉培植和優質糧油基地的特色塊狀經濟。2005年實現農林牧漁產值28.0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8元。

生態資源

宣州區是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區,全國農產品標準化綜合示範區域;是全國四大反季節食用菌生產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幼蟹繁育基地、三黃雞苗供應基地。宣州的農產品已具備良好的品牌優勢。全區擁有“宣華牌香菇”等30個註冊商標標識,其中“水東”牌蜜棗、“宣華”牌香菇、“雲錦”牌蜂蜜、“皖南黃雞”享譽海內外,華陽香菇在上海香菇市場占有份額達到80%。皖南黃雞、太子參、宣木瓜等系列產品銷售網路已輻射全國。宣木瓜乾紅、樂方香瓜子等5個產品被認定為省名牌農產品。朱橋河蟹等11個農產品被認證為“無公害農產品”。皖南宣大米等21個優質農產品被國家認定為綠色食品。“揚子鱷”牌大米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評為“放心米”。區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9家,涉及家禽育種、糧油加工、中藥材科技開發、蜂產品、棗產品加工等。養殖業、種植業、農產品購銷等各類農民專業協會36個,會員人數共有3683人。

宣州建置

丹陽郡: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宣城郡:晉太康二年(281)宣州:隋初寧國府: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宣城縣:1912年宣城專區:1949年5月宣州市(縣級):1987年6月10日宣城市(地級):2000年6月(撤地建市,宣州市改為宣州區,是宣城市目前唯一市轄區)方言:市區主要通行江淮官話(洪巢片)及吳語(宣州片),轄縣江淮官話、吳語、客家話、徽語並存。

人文

宣州自然人文景觀眾多,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世界上最大的揚子鱷繁殖研究基地和觀賞中心“中國鱷魚湖”;有著名的“江南詩山”敬亭山,奇峰秀美的高峰山和雲霧繚繞的柏梘山,煙波浩淼的南漪湖和玉帶纏繞的水陽江等山水風光;有史前文化遺蹟“陳山舊石器遣址”、古宣紙的發源地之一“周王胡家澇古宣紙遺址”,衛東小河口的唐宋古窯址群等科考旅遊資源;有江南名剎溪口龍泉寺、京山堂、華東第二的水東聖母堂及狸橋雲山寺等宗教文化景觀;有龍泉洞、白雲洞、神仙洞等岩溶景觀;有謝眺樓、三國時期的龍溪塔、唐代景德寺塔、宋代廣教寺雙塔、明代龍首塔等樓台塔坊景觀;有水東老街、洪林貢村、小胡村等宋元明清古村落景觀。謝眺、李白、白居易、梅堯臣、梅文鼎、石濤、惲代英、肖楚女、陳毅、粟裕、張鼎丞等均在宣州生活和工作過,並留下了珍貴的生活場景及文化遺存,唐代大詩人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為詩山增輝添色,更成為宣州揚名天下的千古絕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