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

繳,多音字,也是一種姓氏(見於《孟子·告子》)。可做名詞,為弓箭上的細繩的意思;也可做動詞,交納、繳獲的意思。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繳
繳zhuó
【釋義】①古代指帶有絲繩的箭。
繳jiǎo
【釋義】①交納;交付(多指履行義務或被迫):上繳|繳納|繳稅。②迫使交出(多指武器):繳械|繳獲|收繳。③繳獲(多指武器):從戰敗的敵人或罪犯那裡取得武器、兇器。④繳納:繳納學費。⑤交待。〖例句〗陳自公子躍即位,與蔡甚睦,數年無事。這段話繳過不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例句〗公安幹警從罪犯身上繳獲了手槍、刀等作案兇器。

詞語用法

繳〈動〉
(形聲。字從糸,從敫,敫亦聲。“敫”意為“從一點擴散到廣闊空間”。“糸”與“敫”聯合起來表示“從一個地點向全空域發射帶絲繩的箭”。本義:從一個地點向全空域發射帶絲繩的箭。轉義:多箇中箭落鳥的地點的人循絲繩往回交納中箭之鳥。交回。收回。特指:(讀音為zhuó)系在箭上的絲繩。說明:“繳獲”指把散布在整個戰場上的戰利品集中到一個地點。“收繳”指把從一個地點發出去的物品從各地統一回收,送回原地點。例如衛生部把調查問卷從北京發往全國各地的衛生廳局,各地衛生廳局填寫完畢後,又把問卷寄回在北京的國家衛生部。)
①系在箭上的絲繩,射鳥用。②繳繞:纏繞,糾纏不清
纏繞
名家苛察繳繞。――《漢書·司馬相如傳》。注:“猶纏繞也。”
年事漸蹉跎,世緣方繳繞。――白居易《早梳頭詩
又如:繳臁(綁腳布);繳壁(牆幃);繳繞(紛亂,糾纏);繳消(公事辦理完畢後消清手續);繳纏(糾纏;纏繞)
交納
扭動;攪動
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繳著,卻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將那株綠楊樹帶根拔起。
繳jiǎo
⒈交出,交納:~卷。~稅。
⒉收取,強迫交出:收~。~械。~獲歸公。
繳zhuó
1.組詞:弓繳
2.拴在箭上的生絲繩,用於射鳥。
孟子·告子上》:“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姓氏

繳〈姓氏〉
jiǎo姓氏
1.今河北省的大城縣趙扶鎮繳交河村、平舒鎮繳莊村、二姑院村、東關村、文安縣大柳河鎮西繳村、廊坊市、泊頭市繳橋、石家莊市、滄州市,遼寧省的盤錦市周家荒,浙江省,台灣省等地,均有繳氏族人分布。
2.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記載:繳氏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0.00027%。據此計算,繳氏家族當時的人口總數為三千五百餘人。如今,全國繳氏家族人口總數達三萬五千餘人
繳出現於《孟子·告子》
先本文於人教版2004年核審6年級下冊第一課第一篇

拼音是jiao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