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爆雙脆

油爆雙脆

油爆雙脆是山東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油爆雙脆以雞胗為主要材料,烹飪以爆菜油爆為主油。正宗的油爆雙脆的做法極難,對火候的要求極為苛刻,欠一秒鐘則不熟,過一秒鐘則不脆,是中餐里製作難度最大的菜餚之一。在袁枚的《隨園食單》和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中對此菜均有高度讚譽。

歷史起源

“油爆雙脆”是山東歷史悠久的傳統名菜。相傳此菜始於清代中期,為了滿足當地達官貴人的需要,山東濟南地區的廚師以豬肚尖和雞胗片為原料,經刀工精心操作,沸油爆炒,使原來必須久煮的肚頭和胗片快速成熟,口感脆嫩滑潤,清鮮爽口。該菜問世不久,就聞名於市,原名“爆雙片”,後來顧客稱讚此菜又脆又嫩,所以改名為“油爆雙脆”。到清代中末期,此菜傳至北京、東北和江蘇等地,成為中外聞名的山東名菜。

“油爆雙脆”始於清朝中期,是久負盛名的傳統魯菜,以製作原料講究、烹飪技藝精絕、風格獨特而為世人推崇。在魯菜名品眾多的山東濟南,人們一向對美食近於苛求。在激烈競爭之中,極富創新精神的廚師便想到了有異於通常肉食菜饌的思路,選用人們平時不予看重、而以脆嫩突出的豬肚和雞肫來製作菜餚。只因這兩種東西所含水分相當多,故有“雙脆”的美稱。清代著名文人袁枚對“油爆雙脆”給予了極高評價,他在《隨園食單》中是這樣說的:“將豬肚洗淨,取極厚處,去上下皮,單用中心,切骰子塊,滾油爆炒,加佐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可見其時,人們已經相當精於此道了。有經驗的廚師將豬肚和雞(鴨)肫同烹,則味道更加鮮美。此饌的絕佳之處還在於顏色呈一白一紅二色,交相輝映之下更顯美不勝收,可以大大刺激食客的食慾,真不愧為色、香、味、形兼備的特色美食。

雞肫雞肫

“油爆雙脆”原名“爆雙片”,從創出之日起便一鳴驚人,吸引了眾多的達官貴人先品為快。因廚師將豬肚和雞肫切成薄片,入旺油即熟,口感既脆又嫩,所以人們便習

慣稱它為“油爆雙脆”了。後來,南來北往的客商、美食家們便將魯菜美饌“油爆雙脆”的大名傳到了京師重地,北京很快也有這種美餚上市了。如今,東北和江浙一帶的著名餐廳、賓館均有這道極為著名的魯菜風味菜供應,使“油爆雙脆”更成為名噪海內外的中國魯菜代表之一了。類別:健脾開胃食譜 氣血雙補食譜 消化不良食譜。功效:補虛養身調理 壯腰健腎調理 健脾開胃調理。

簡要介紹

油爆雙脆是山東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魯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

做法

做法一

主料配料

豬肚(200克) 豬腰子(250克)

調料選用

大蔥(10克) 大蒜(5克)生抽(5克) 白砂糖(10克) 醋(20克)澱粉(蠶豆)(10克)味素(3克) 香油(10克)花椒(3克) 花生油(50克)

製作步驟

牛肚牛肚

1.豬肚尖剔淨油、內膜,剞十字花刀,每隻肚尖切6 塊,豬腰剖2片割去筋膜,放清水中加花椒浸泡1 小時去臊昧後剞十字花刀,每三刀切1 塊;

2. 鍋置旺火上,下花生油燒八成熱時,肚尖用少許乾澱粉抓勻一下,下油鍋過油,再腰花過油,迅速倒入漏勺瀝乾油;

3.醬油、白糖、米醋、香油、味素、濕澱粉調勻成滷汁;

4. 鍋留余油,回置旺火上,先用蔥段、蒜米煸出香味,倒入滷汁,燒沸後,倒入肚尖、豬腰,翻顛二下即成。

工藝提示

1.牛肚可剞刀為菊花形與雞肫相同,也剞刀為窗戶花或其他花刀以增

加形態花色。2.牛肚、雞肫用鹼水浸泡一定要清洗乾淨,還可用80度的溫水焯一下,但不能過久。

3.牛肚、雞肫放油鍋時,如果水分太多可用乾淨白布吸淨再下。

4.牛肚分為百葉、肚仁和肚領。本菜若選用牛肚領其味道更佳。

做法二

主料配料

豬肚頭200,雞胗150克

調料選用

紹酒5克,精鹽1.4克、蔥未2克,姜未1克,蒜未1.5克,味素1克,熟豬油500克,濕澱粉25克,清湯50克

製作步驟

1、 將肚頭剝去脂皮、硬筋,洗淨;

2、 用刀劃上網狀花刀,放入碗內,加鹽、濕澱粉拌和;

3、雞胗洗淨,批去內外筋皮,用刀劃上間隔2毫米的十字花刀;

4、 放入另一隻碗內,加鹽、濕澱粉拌和。

5、 另取一隻小碗,加清湯、紹酒、味素、精鹽、濕澱粉,拌勻成芡汁待用。

6、 炒鍋上旺火,放油,燒至八成熱,放入肚頭、雞胗,用筷子迅速劃散,倒入漏勺瀝油。

7、 留少許油,下蔥、姜、蒜未煸香,倒入雞胗和肚頭,並下芡汁,顛翻兩下即可。

做法三

主料配料

油爆雙脆油爆雙脆

主料:雞肫 150克 牛肚 200克

配料:黃瓜 20克 胡蘿蔔 20克

調料:鹽 5克 味素 2克 胡椒 2克 醋 2克 大蒜 3克 澱粉(豌豆) 8克 花生油 50克 鹼 2克 各適量

製作步驟

1.大蒜去皮切片,澱粉加水適量攪勻成濕澱粉,待用;雞胗、牛肚除去外皮,剞刀菊花刀型。用清水200克放入食用鹼化開後放剞刀後的雞胗和牛肚浸泡30分鐘(目的是發脆去腥),後用清水撈洗數次,黃瓜、胡蘿蔔洗淨改刀為薄片。

2.精鹽、味素、胡椒、香醋、雞湯、蔥姜油濕澱粉對製成碗芡。

3.炒鍋置於旺火上,熱鍋注入花生油,七成油溫時投入濾乾水分的雞胗、牛肚,用手勺攪散後即撈出濾淨油。 4.炒鍋中留油20克,下蒜片炒出香味後緊接著下黃瓜、胡蘿蔔和雞胗、牛肚,隨即烹入對好的碗芡,翻鍋均勻,即出鍋裝盤。

製作提示 :

1.牛肚可剞刀為菊花形與雞肫相同,也剞刀為窗戶花或其他花刀以增加形態花色。

2.牛肚、雞肫用鹼水浸泡一定要清洗乾淨,還可用80度的溫水焯一下,但不能過久。

3.牛肚、雞肫放油鍋時,如果水分太多可用乾淨白布吸淨再下。 4.牛肚分為百葉、肚仁和肚領。本菜若選用牛肚領其味道更佳。

菜品特色

色、香、味、形兼備的特色美食。口感絕佳。

營養分析

1、雞肫:雞肫也稱“雞胃”。俗稱“雞肫”。雞雜之一。形扁圓,外有筋膜,內有肫皮,兩側為肫肉。其肉為紫紅色,質韌,熟後脆嫩。宜製冷、熱菜餚。韌脆適中,口感好。常用於炸、爆、鹵等。如:炸肫仁、火靠菊花肫、爆肫花、滷雞肫。味甘平、性澀、無毒。有消食導滯,幫助消化的作用。有治食積脹滿、嘔吐反胃、瀉痢、疳積、消渴、遺溺,牙疳口瘡,以及利便、除熱解煩。

2、牛肚:牛肚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等,具有補益脾胃,補氣養血,補虛益精、消渴、風眩之功效,適宜於病後虛羸、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3、黃瓜:黃瓜中含有的葫蘆素C具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可達到抗腫瘤的目的。此外,該物質還可治療慢性肝炎;老黃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壽、抗衰老的作用;黃瓜中的黃瓜酶,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能有效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用黃瓜搗汁塗擦皮膚,有潤膚,舒展皺紋的功效;黃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醯胺對肝臟病人,特別是對酒精肝硬化患者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可防酒精中毒;黃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參與通常的糖代謝,故糖尿病人以黃瓜代替澱粉類食物充飢,血糖非但不會升高,甚至會降低;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此外,黃瓜中的纖維素對促進人體腸道內腐敗物質的排除,以及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能強身健體。

4、胡蘿蔔:胡蘿蔔含有大量胡蘿蔔素,有補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療夜盲症;胡蘿蔔含有植物纖維,吸水性強,在腸道中體積容易膨脹,是腸道中的“充盈物質”,可加強腸道的蠕動,從而利膈寬腸,通便防癌;維生素A是骨骼正常生長發育的必需物質,有助於細胞增殖與生長,是機體生長的要素,對促進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胡蘿蔔素轉變成維生素A,有助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在預防上皮細胞癌變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胡蘿蔔中的木質素也能提高機體免疫機制,間接消滅癌細胞;胡蘿蔔還含有降糖物質,是糖尿病人的良好食品,其所含的某些成分,如懈皮素、山標酚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降低血脂,促進腎上腺素的合成,還有降壓,強心作用,是高血壓、冠心病患者的食療佳品。

營養成分

豬肚:豬肚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磷、鐵等,具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損、身體瘦弱者食用。

豬腰子:豬腰子具有補腎氣、通膀胱、消積滯、止消渴之功效;但豬腰子中膽固醇含量較高,固血脂偏高者,高膽固醇者忌食。

營養成分

·熱量 (1105.68千卡)

·維生素B6 (0.09毫克)

·蛋白質(71.41克)

·脂肪(78.50克)

·泛酸 (0.08毫克)

·碳水化合物 (29.24克)

·葉酸 (11.25微克)

·膳食纖維 (1.10克)

·膽固醇 (1215.00毫克)

·維生素A(110.44微克)

·維生素K (0.70微克)

·胡蘿蔔素(11.70微克)

·硫胺素(0.94毫克)

·核黃素 (3.21毫克)

·尼克酸(27.87毫克)

·維生素C (34.55毫克)

·維生素E (29.53毫克)

·鈣 (95.72毫克)

·磷 (831.09毫克)

·鉀 (1009.54毫克)

·鈉 (1108.76毫克)

·碘 (0.03微克)

·鎂 (91.94毫克)

·鐵 (23.76毫克)

·鋅 (10.93毫克)

·硒 (305.86微克)

·銅 (1.80毫克)

·錳 (1.67毫克)

山東小吃

工藝:爆炒法

適合人群

1、一般人都可食用,尤適宜於病後虛羸、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脾胃薄弱之人。

2、適宜熱病患者、肥胖、高血壓、高血脂、水腫、癌症、嗜酒者多食;並且是糖尿病人首選的食品之一;但是脾胃虛弱、腹痛腹瀉、肺寒咳嗽者都應少吃,因黃瓜性涼,胃寒患者食之易致腹痛泄瀉。

3、更適宜癌症、高血壓、夜盲症、乾眼症患者、營養不良、食欲不振者、皮膚粗糙者。

著名八大菜系

簡介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餚之特色也各有千秋。雖民間關於菜系之首的爭論頗多,但多為義氣之言,並無從考籍。
川菜雞絲米粉 | 芪蒸鵪鶉 | 香酥鴨 | 生爆鹽煎肉| 椒鹽蹄膀 | 乾煸鱔背 | 冬菜肉末 | 釀青椒 | 烤扁擔肉 | 一品豆腐湯 | 金錢口蘑湯 | 乾燒魚翅 | 炒雞什件 | 醋溜黃瓜 | 酸辣海參 | 醬爆鴨塊 | 紅燒豬蹄 | 麻辣豆腐 | 麻婆豆腐 | 水晶南瓜 | 辣白菜 | 泡菜炒肉末 | 川西肉豆腐 | 白果燒雞 | 辣子雞丁 | 龍眼甜燒白 | 白果燒雞 | 吉利大蝦 | 軟炸蝦糕 | 糖醋雞圓 | 荷葉蒸肉 | 網油魚包 | 芝麻兔 | 參杞羊頭 | 夾沙肉 | 連鍋湯 | 燉雞汁 | 東坡肘子 | 玻璃魷魚 | 酸辣海參 | 開水白菜 | 杏仁銀肺湯 | 口袋豆腐 | 芝麻肉絲 | 桃酥雞糕 | 金錢芝麻蝦 | 酸菜魚 | 參蒸鱔段 | 香酥山藥 | 豆渣豬頭 | 鹽煎肉 | 紅燒捲筒雞 | 乾煸肉絲 | 栗子白菜 | 砂鍋魷魚 | 三絲魚翅 | 夫妻肺片 | 芹黃燒魚條
魯菜糖醋魚 | 鍋燒肘子 | 蔥爆羊肉 | 蔥扒海參 | 鍋塌豆腐 | 紅燒海螺 | 炸蠣黃 | 香酥狗肉 | 五香熏驢肉 | 蘿蔔絲燉活蟹 | 脆炸裡脊卷 | 糖醋蝦丸 | 氽鮮貝丸子 | 水燜雞蛋 | 焦熘丸子 | 糖醋活海參 | 濃汁活鮑魚 | 雪花核桃泥 | 李神仙烤 | 清氽蠣子 | 火夾槽青魚 | 瓤蜜浸枇杷 | 扒翠珠活鮑 | 拖蒸偏口魚 | 油潑原殼螺
粵菜烏骨雞歸黃湯 | 白切雞 | 醬油雞 | 燒鵝 | 雙皮奶 | 三蛇龍虎會 | 蚝皇鳳爪 | 麒麟鱸魚 | 炸子雞 | 什錦冬瓜帽 | 炊太極蝦 | 海棠冬菇 | 冬瓜薏米煲鴨 | 鹽焗雞 | 玻璃白菜 | 蒜仔瑤柱豆苗 | 芙蓉煎滑蛋 | 叉燒肉 | 越秀雞 | 椰盅海皇 | 竹笙鴛鴦卷 | 白灼響螺片 | 沙嗲醬芥蘭 | 鐵板澆汁魚 | 椒鹽蝦
徽菜掌上明珠 | 瓤豆腐 | 清燉馬蹄鱉 | 雞茸燴蛤士蟆 | 茶葉熏雞 | 符離集燒雞 | 石耳燉雞 | 夾心蝦糕 | 玉兔海參 | 鳳尾蝦排 | 花菇田雞 | 八公山豆腐 | 蝦燕巢鳳尾 | 天下第一菜| 砂鍋豆腐 | 爆烏花 | 三絲燕菜 | 蟹粉獅子頭 | 全家富 | 問政山筍 | 朱洪武豆腐 | 葡萄魚 | 什錦肉丁
湘菜剁椒魚頭 | 花生紅棗雞 | 首烏麻地瘦肉湯 | 杜仲骨碎瘦肉湯 | 肉蓉鹿茸雞湯 | 五彩鮮貝 | 麵包雞排 | 尖椒炒臘肉 | 棕葉香雞翅 | 老薑雞 | 紅椒釀肉 | 麻辣田雞腿 |酸辣狗肉 | 麻仁香酥鴨 | 馬蹄白果蛋花湯 | 菊花青魚 | 火腿炒茄瓜 | 柴把魚 | 紅燒龜肉 | 東安子雞 | 好絲百葉 | 魚翅雞羹 | 富貴火腿 | 鳳尾腰花 | 生熏大黃魚 | 糖熘土豆丸 | 冰糖蓮子 | 冬菇藕夾 | 麻香酥鴨 | 麻辣仔雞 | 板栗燒雞 | 酸辣雞丁
浙菜糖醋魚 | 南瓜蒸肉 | 鹹蛋黃炒南瓜 | 西湖醋魚 | 叫花雞 | 水晶南瓜 | 東坡肉 | 龍井蝦仁 | 香菇炒青菜 | 楊梅肉丸 | 拌海蜇皮 | 紹興雞 | 雪菜豆皮 | 魚香茄條 | 糖醋小排 | 荷葉粉蒸肉 | 酥魚 | 杭州醬鴨 | 走油肉 | 菜遠牛肉 | 熬黃花魚 | 油燜春筍
閩菜拉糟魚塊 | 銀杏芋泥 | 葷羅漢 | 魚腩煲 | 龍鬚燕丸 | 七星丸 | 油條西舌 | 香油石鱗 | 芝麻豆腐 | 干貝水晶雞 | 銀耳川鴨 | 蔥爆肉絲 | 醉排骨 | 蟶溜奇 | 爆糟排骨 | 白炒響螺 | 西瓜盅 | 白拌黃螺 | 菜包
蘇菜紅燒牛肉 | 紅燒排骨 | 紅燒圈子 | 紅燒獅子頭 | 紅燒丸子 | 紅燒魚 | 紅松嫩雞 | 滑炒蝦仁 | 雞飯煲 | 雞絲炒麵 | 家常黃魚 | 醬豬肉 | 椒鹽八寶雞 | 菊花對蟹 | 烤櫻桃 | 扣三絲湯 | 栗子百果羹 | 龍穿鳳翼湯 | 龍鳳酸辣湯 | 滷鴨 | 眉毛酥 | 蜜棗核桃 | 蜜汁火方 | 薺菜山雞片 | 茄汁牛肉 | 芹菜肉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