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遼縣

東遼縣

東遼縣隸屬吉林省遼源市,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余脈和松遼平原的過渡地帶,屬低山丘陵區,東遼河發源於境內。總面積為2181平方公里。東遼縣轄9個鎮4個鄉234個行政村,2012年,總人口35.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5萬人。東遼縣地貌似蠶形,東部多山,西部以丘陵為主,中部丘陵及河谷平地間布,便江、永樂江橫貫縣境,形成中低山、高丘為主的組合型地貌。東遼縣屬於半濕潤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東遼縣年日照時數為2504.2小時,年日照率為57%。東遼縣年平均溫度5.2℃,年降水量為658毫米,夏季雨熱同季。2012年,東遼縣幅員面積2186.1平方公里,擁有耕地面積67040公頃,水域面積6540公頃,林地面積74328公頃。2012年,東遼縣具有山區與平原的綜合優勢。蘊藏著煤炭、石灰石、大理石、沸石、瓷土、紅土、白馬牙石、黃金、礦泉水等多種物產資源。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東遼縣處於中國大連琿春滿洲里等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心膠地,直接接受瀋陽、長春哈爾濱等大中城市的輻射,幅員遼闊、住處靈活。交通、通訊便捷。四梅鐵路橫貫東西,境內設有三站,遼那四渾一級公路穿境而過。西經四平沿哈大高速公路達瀋陽至大連,北沿遼那一長營高速公路暢達省城長春。距長春、瀋陽國際空港100—150公里。縣內公路四通八達,大小車輛均可通村過屯。客貨運輸十分便利,移動、程控電話直通世界各地。

行政規劃

東遼縣東遼縣
東遼縣轄9個鎮、4個鄉:白泉鎮渭津鎮安石鎮遼河源鎮泉太鎮建安鎮安恕鎮平崗鎮雲頂鎮凌雲鄉甲山鄉足民鄉金州鄉。縣人民政府駐白泉鎮。總人口39萬人(2004年)。郵編:136600。行政區劃代碼:220422。區號:0437。拼音:Dongliao Xian。

自然資源

吉林省東遼縣始建於1902年,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余脈和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屬於低山丘陵地帶,幅員面積2396平方公里,人口 40萬,是自然資源的寶地。縣內盛產玉米、水稻、大豆、高梁,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境內森林資源和動物資源豐富,具有經濟價值的280多種,東遼特產鹿茸柞蠶聞名全國,以煤為主的礦產資源、石灰石、有色金屬的儲量極為豐富,池塘水庫星羅棋布,養魚等水產業長足發展。 礦產資源儲量多,品位高,優質煤炭儲量達2000萬噸,石灰石儲量4億立方米,伊利石瓷石儲量可觀,開發前景廣闊,還蘊藏著相當數量的金礦石矽石花崗岩沸石礦脈,品位極高的東遼河源頭天然礦泉水取之不盡等多種礦產資源,貯量大,宜開發。

歷史沿革

東遼縣東遼縣
1980年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國發(80)27號】):撤銷東遼縣,其行政區域併入遼源市管轄(吉林省革命委員會1980年2月12日通知【吉革發(80)34號】)。

1983年10月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14號】):恢復東遼縣,以原東遼縣併入遼源市的地區為其行政區域(吉林省人民政府1983年10月20日通知【吉政發247號】)。

1987年1月7日,國務院批覆(國函[1997]2號):東遼縣駐地由遼源市遷至東遼縣的白泉鎮。

2000年,東遼縣轄12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全縣總人口39612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白泉鎮 45652 渭津鎮 32486 安石鎮 18836 遼河源鎮 26304 泉太鎮 19051 建安鎮 32531 安恕鎮 18273 平崗鎮 28830 金崗鎮 14722 壽山鎮 19596 石驛鎮 11160 雲頂鎮 19293 凌雲鄉 19766 甲山鄉 15557 足民鄉 19510 石河鄉 10132 金洲鄉 15293 乙山鄉 13850 宴平鄉 15279

2003年4月10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2003]5號檔案,撤銷金崗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白泉鎮。撤銷石河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建安鎮。撤銷椅山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安石鎮。撤銷石驛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安恕鎮。2003年底,東遼縣轄:白泉鎮、渭津鎮、安恕鎮、平崗鎮、泉太鎮、建安鎮、安石鎮、遼河源鎮、壽山鎮、雲頂鎮、凌雲鄉、甲山鄉、足民鄉、金州鄉、宴平鄉。

東遼縣東遼縣
2003年以來遼源市共進行了三次撤鄉並鎮工作,其中東遼縣撤併6個鄉鎮:撤銷石驛鎮,併入安恕鎮;撤銷金崗鎮,併入白泉鎮;撤銷椅山鄉,併入安石鎮;撤銷宴平鄉,併入遼河源鎮;撤銷壽山鎮,併入龍山區山灣鄉(山灣鄉更名為壽山鎮);撤銷石河鄉,併入建安鎮;將建安鎮10個村、白泉鎮3個村併入西安區燈塔鄉。調整後東遼縣轄13個鄉鎮。劃歸遼源市管轄的區域面積為224平方千米,其中西安區增加113平方千米,龍山區增加111平方千米;遼源市市轄區人口增加42646人,其中西安區增加25510人,龍山區增加17136人。

2005年,東遼縣轄9個鎮、4個鄉:白泉鎮、遼河源鎮、渭津鎮、安恕鎮、平崗鎮、泉太鎮、建安鎮、安石鎮、雲頂鎮、凌雲鄉、甲山鄉、足民鄉、金州鄉。

九個半圍場

東遼縣東遼縣
東遼縣,原名西安縣,建制前本是清廷的皇家狩獵地。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清政府下令對盛京全部封禁,其範圍據《西安縣誌略》記載:“盛京圍場南自沙河爾郎頭三通河沿起,至北至阿機格色合勒北伊通河沿止,四百八十餘里。東自輝發城起,至西威遠堡邊門止,四百九十餘里。東南至駱駝礪子起,至西北三音哈達交界西北封堆止,五百餘里,西南自英額邊門起,至東北巴珠勒阿林止,五百餘里。”東遼縣屬於西流水域,境內有九個半個圍場(因有一個圍場的一半在西豐縣)。其圍場的名稱與範圍分別為:

1、扎拉芬阿林圍,漢語為壽山圍場。包括今宴平、椅山、安石、壽山四鄉鎮的全部、遼源市區東部和金州鄉、遼河源鎮、渭津鎮的部分地區,即燈桿河以及東遼河上游地區。

2、烏魯里布墩圍,漢語為圓棗子樹山根。包括今遼源市工農鄉西部、白泉東部。

東遼縣東遼縣
3、先達布罕圍,漢語為蘑菇嶺,包括今遼河源鎮南部、渭津和工農鄉東部、凌雲、安恕、石驛北部,即東、西拉津河流域和大梨樹河東岸地區。

4、烏魯里圍,漢語為圓棗子樹,包括今白泉西部和泉太南部、平崗的部分地區,即東遼河南岸、烏龍半截河西岸、平崗河東岸以及烏龍山西北麓。

5、查庫蘭達圍,漢語為檀香木山,有一半在西豐縣,稱半個圍場,包括今平崗鎮西部,即小梨樹河西岸。檀香木山在西豐縣。

6、依蘭木哈達圍,漢語為三棵樹頂子,包括今石河南部、燈塔西部、金崗、雲頂東部,即東遼河北岸。

7、烏爾尖哈達圍,漢語為野豬頂子峰,包括今雲頂南部、西部和泉太西北部,即二道河與三道河匯流段西岸、東遼河東岸以及三個頂子西麓。

8、依巴卡巴圍,漢語為多椴樹的地方,包括今建安南部和石河北部,即二道河南岸、三道河北岸和大荒頂子西麓。

9、歸勒赫哈達圍,漢語為杏子山,包括今甲山、足民、建安北部,即楊樹河、老西溝河、頭道河流域以及二道河北岸、孤山河西岸地區。

10、附力哈哈達圍,漢語為楊樹林,包括今石驛南部關門岔子一帶。這是東遼縣內最小的圍場。

清統治者十分重視圍場,把他作為練兵和狩獵的場所,椐《西安縣誌略》記載,康熙帝於康熙二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公元1624年)來到東遼,駐蹕於一座孤山,正值萬壽聖節(皇帝的生日),即指名此山為壽山,壽山因而得名。

清朝中後期,慈禧太后專權,很長時間不來圍場進行狩獵,對圍場的管理逐漸鬆弛。到光緒二十二年,清朝命戶部侍郎良弼“馳禁招墾”西流水。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8月4日)清政府在圍場設立西安縣,結束了200餘年的圍場歷史。

中國城市大全-吉林篇

吉林省,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乾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