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驛鎮

石驛鎮,它早期的地名叫"石合驛"。據遼源老年人講,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馳禁招墾",遼寧省金州縣石合驛屯王明德來到此地開荒占草,開墾出很多農田,種植了大片的莊稼,日子過得很富裕。他為紀念家鄉,就給這裡(今石驛村六組石驛鎮小街所在地)命名為"石合驛"。這訊息傳到金州以後,鄉鄰們聽說這裡的日子好過,屯名也叫"石合驛",不久又有幾戶人家投奔這個老王家,也到這裡來開荒種田。他們幾戶人家在這裡(今石驛鎮小街所在地)形成了一個很小的自然村落,他們就是今天石驛鎮最早的人家。
當時正處於清朝光緒年間,北面的伊通州,東面的海龍府建制都比較早,那時不斷從盛京(瀋陽)向伊通州和海龍府傳遞政府文書,書信來往也比較頻繁。當時一條路線是從盛京(今瀋陽)出發,經逃鹿(今西豐)、石合驛(今石驛鎮)、大疙瘩(今遼源)到伊通州。另一條路線是從盛京(今瀋陽)出發,經逃鹿(今西豐)、石合驛(今石驛鎮)、大疙瘩(今遼源)、大肚子川(今東豐)到海龍府。因為從盛京往伊通州和海龍府傳遞政府文書、書信都要經過石合驛這個地方,這時也就成了一個供傳遞人中途休息和住宿的地方,所以也就使這裡成了一個真正的驛站了。這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吧。所以今天有很多的遼源老年人都說石驛是古時候梨樹河上的一個驛站,緣由於此。據老年人講,清朝政府傳遞信息是用人騎馬傳送的,是用一根一米多長有碗口粗細的大竹竿子,一頭是死糊路的,把文書和書信往裡一裝,把另一頭蓋上蓋,斜掛在馬身上,人騎著大馬"噌噌噌"地往前跑來傳遞信息。他們還說遼源最早也是驛站,地點就在龍首山南山坡下邊那一帶。偽滿時期,定村屯名時,省去了中間的"合"字,將此地叫"石驛",系一個屯的屯名。經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滄桑,昔日王明德給起名的"石合驛",今日已變成遼源市的屬的西南方向重鎮石驛鎮政府的所在地了。 石驛鎮采嵐村的歷史

在遼源提起“大夾槽子”這個地名,很多人知道,但是對它名稱的由來和歷史風貌,又都不太了解。為此,筆者專程前去採訪,寫了這篇短文,向大家介紹一下“大夾槽子”的歷史。
從遼源市乘車南行25華里到東遼縣石驛鎮,下車以後從石驛鎮南山頭向東走,有一條五公里多長,半公里多寬的大山溝。這條大山溝的溝口朝西開,南面、東面和北面全是連成片樹木蔥籠青翠的大山,這裡就是石驛鎮的“彩嵐村”。它昔日的名字就叫“大夾槽子”。彩嵐村很大,有10個組(屯),是東遼縣一個比較大的行政村。
據在彩嵐村六組居住,現年84歲的韓行辰老人講,他出生在彩嵐村八組,在這裡已經住了84年了。老人說在剛開荒占草的時候,在這個大山溝里有一種叫“豺狼”的野生動物,成群成幫的生活在這個大山溝里。老人說那豺狼比狗小,但性情非常兇猛,貪食殘暴,經常成群地圍攻家畜。老人說豺狼非常厲害,連老虎都不怕,遇上老虎就跳在老虎身上撒點尿,老虎的皮就都爛掉了。還說那時獵人在野外打獵,躺在地上睡覺休息時,豺狼還在獵人的周圍撒一圈尿,就什麼動物也不敢傷害獵人了。因為豺狼的尿有一股特殊的氣味,而且氣味大,使其它動物不敢靠近,而使獵人免受其傷害。為此獵人給這條大山溝起名叫“豺狼溝”,它就是今天彩嵐村最早的姓名。
豺狼是否有這么大的本事,我們先不談,還是繼續說大夾槽子的歷史吧。老人說清朝末年,有一家姓韓的歌倆帶領家眷到豺狼溝來開荒占草,他們是在豺狼溝歷史上出現的第一戶人家。哥哥韓岡俊帶全家人第一個到這裡來開荒占草,占了大片土地,後來成了這裡最大的地主。韓岡俊是旅大營城子人,名韓岡俊,字嵩閣,在西安縣名聲很大,人稱“韓大先生”。後來有很多人都到這裡來租種韓家的土地,韓家每年都收大量的地租子。當年人們看見這條大山溝又直又大,周圍還有大山夾著,好象一個大槽子,就給這裡起了一個叫“大夾槽子”的地名。老人說因為這裡地方大,住的人多,所以遼源城裡人一般都知道大夾槽子這個地名。還說在大夾槽子南面大山的南邊,還有一條比較小的山溝,在那裡也住著一些人家,那裡叫“小夾槽子”。老人繼續說,開荒占草的時候,這裡山上長著都是柞樹、樺樹、楊樹和榛柴,在山下平地上長的多是柳樹。那時,山上什麼動物都有,狍子一幫一幫的,百八十隻的可山跑,晚上狼像小孩一樣直叫喚,人們都不敢開門出屋子。在山上有各種色彩斑斕的山雀,在小河溝里鮎魚、蛤什螞有的是,是一個物產富饒的地方。現在山上的松樹都是解放後栽的,至今山上還有狐狸、野雞和黃雀,但數量已經很少了。老人說這裡的山都很高,站在他家北面的山頂上可以看見遼源市。
老人接著又介紹了當年大地主韓岡俊的家產和為人。老人說開荒占草時,沒有賣磚瓦的,韓家是自己開窯燒磚瓦蓋的房子。當年韓家大院坐落在今天彩嵐村八組那裡,是一座兩進院落。在院牆上築有兩個大炮台,一個炮台管兩面,用來防範土匪鬍子的騷擾。韓家大院有臨街的門房七間,中間的一間是大門洞,修築著一座比較講究的青磚大門樓。進入院內又是一趟七間的正房,中間的一間也是一個大門洞,是進入第二層院落的通道。左、右各有五間廂房。進入第二層院落有七間正房。房子的四周是大院牆和兩上大炮台。第一層院落的房子是韓家雇用的夥計,扛活的住的地方,韓家常年雇用的木匠和瓦匠也住在這裡。最前面的門房為碾房,東、西各有一個大碾盤,是為韓家磨米用的。第二層七間正房的西四間,是韓大先生的住處,內有雕花隔壁、屏風和八仙桌椅。在桌子上擺著一些玉石、瑪瑙,景泰藍等古董玩器和一摞子書。炕沿邊上有木雕柱子,炕沿牆上貼有各種花形起鼓的瓷磚。東兩間是韓家請來的私塾先生教韓家孩子讀書的地方。老人說當年韓家有一輛雕龍刻鳳,玲瓏剔透,裝飾得十分講究的大馬車。在車廂上還鑲著很多放射著各種光彩的石頭片,是韓大先生上西安縣去辦事時坐的“坐車”。老人說韓岡俊是自己的二伯父,自己是韓家的後人,親眼看見過昔日的韓家大院。現在有些人說當年韓家大院有九大堂,即九個連在一起的大院和六個炮台,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了,與事實不符。老人說當年韓家除了在西安縣農村有大量的土地以外,在西安縣城還有很多街基和商號。當年從今天市電線石,經市第一實驗國小,到南大橋頭的房子都是韓家的(房子)。當年韓家還獻出了50多間房子,贊助成立了解放前的西安縣萬字會(慈善團體,在今市第一實驗國小處)。韓岡俊任會長。西安縣萬字會曾多次搞賑濟救助活動,曾多次向街頭乞丐舍衣舍粥,使一些無家可歸在街頭討飯的乞丐得以救助。老人說當年韓家的固定資產比較多,在旅大、營城子那邊也有地,在東豐、西豐兩縣也有不少土地和商號,在開原還有果園。在西安縣城“大德成”有巨股,是該商號的大財東。當年人說韓大先生到那都有地方住,緣由於此。老人說其二伯父有文化,為人正派善良,重視讀書和教育子女,從沒有一點不正派和沒幹過一些亂七八糟的事。他第一位夫人去世後,才續娶第二個夫人。他的土地從來不租給那些嗜好耍錢愛賭博,不務正業的人去種。解放前韓岡俊和魏老化一樣,是西安縣有名的大財主。其二子解放前夕去了台灣,一水之隔,骨肉分離。
解放後,當地人說這裡住的儘是人家,已經沒豺狼了,怎么還能叫“豺狼溝”呢。又認為叫“大夾槽子”也不好聽,後來就請來一位有文化的先生,按諧音把這裡改名叫“彩嵐村”了。其含義是這裡周圍都是壯麗的山巒,是一個風光十分美麗的地方。
地名再易,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沒有一定意義和內涵,張口就來,就是強加給一個地方叫也不能長遠。像今天的“彩嵐村”比過去就亮堂多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