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

東豐縣

東豐縣是吉林省遼源市下轄縣,位於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分支哈達嶺余脈,輝發河上游,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全縣幅員面積2522.24平方公里 。東豐縣縣城距省會長春市135公里。東、南與梅河口毗鄰,西、南與遼寧省清原縣相接,西與東遼縣、遼寧省西豐縣以山為界,北與伊通縣、磐石縣隔河相望。 截至2012年,東豐縣轄12個鎮、2個鄉 ,總人口40萬 。清代被闢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 ,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美譽,全縣鹿茸產量居全國之首 ,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三個民間繪畫畫鄉之一 ,並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全省森林防火先進縣 、國家級生態示範縣 、吉林省林業工作先進縣等諸多殊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漢魏屬玄菟,晉為高句麗地。清兵入關後被闢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一日(1902年8月4日)置為東平縣,擇圍心大肚川(今東豐鎮)設縣衙,屬奉天省海龍府。1914年改稱東豐縣,直屬遼寧省。1945年9月建縣民主政府,1945年11月屬遼北省西安專區。1946年4月屬遼寧省海龍專區,5月遷駐四平村,1947年6月遷駐東豐鎮。1949年4月屬遼東省,1949年5月改稱東豐縣人民政府,駐地東豐鎮。1954年8月直屬吉林省,1956年7月劃屬吉林省通化專員公署,1958年9月屬吉林省四平專員公屬,1983年8月屬吉林省遼源市。

東豐縣建縣前系清朝盛京圍場屬地。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8月建縣,稱東平縣,歸奉天省海龍府管轄。

1946年1月,劃歸吉林省遼北分省管轄。成立東豐縣政府,轄13個區。1947年5月,東豐縣獲得解放。1948年7月,東豐縣劃歸遼北省第三專區。10月,改為遼北省直轄縣。

1949年4月,東豐縣劃歸遼東省管轄,東豐縣政府更名為東豐縣人民政府。

1954年7月,與遼源市一起從遼東省劃歸吉林省。1954年12月,東豐縣駐東豐鎮,轄9個區,197個村。1955年6月,東豐縣人民政府改為東豐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7月3日,將省直轄的東豐縣劃歸吉林省通化專區管轄。1956年9月,東豐縣轄2個區,1個鎮、59個鄉。1958年9月,東豐縣轄2個區,1個鎮、8個鄉、8個社、4個街道;10月,調整為9個公社,181個管理區。

1958年10月23日,將東豐縣劃歸四平專區管轄;東豐縣轄9個公社,181個管理區。1962年,增設1個鎮;10月,轄1個鎮、22個公社,312個大隊。1967年12月,東豐縣轄1個鎮、21個公社 , 312個大隊。

1968年,撤銷東豐縣人民委員會,成立東豐縣革命委員會。1975年12月,東豐縣轄1個鎮、22個公社,238個大隊。1980年初,東豐縣轄1個鎮、21個公社,239個生產大隊,1 608個生產小隊。

1981年1月,東豐縣轄2個鎮、2個街道、20個公社,239個大隊。12月,撤銷1個鎮,2個街道改為公社。

1983年8月30日,東豐縣劃歸遼源市管轄。1984年,東豐縣轄5個鎮、18個鄉,236個村。

1992年3月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東豐縣楊木林、猴石、黃泥河3個鄉,設立楊木林、猴石、黃泥河3個鎮。11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東豐縣沙河鎮、拉拉河、小四平3個鄉,設沙河、拉拉河、小四平3個鎮。撤鄉設鎮後.鎮政府駐地不變。

1993年9月14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東豐縣南屯基鄉、大興鎮鄉,設立南屯基鎮、大必鎮。

1995年12月,東豐縣轄13個鎮、10個鄉:東豐鎮、大陽鎮、和平鎮、橫道河鎮、那丹伯鎮、猴石鎮、楊木林鎮、小四平鎮、黃河鎮、拉拉河鎮、沙河鎮、南屯基鎮、大興鎮、鎮郊鄉、三合鄉、五道崗鄉、影壁山鄉、一面山鄉、紅石鄉、仁合鄉、永合鄉、二龍山鄉、中育鄉。共有35個居民委員會、229個村民委員會。

2000年,東豐縣轄13個鎮、9個鄉、1個民族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408679人,其中:東豐鎮 79604人、大陽鎮 23857人、和平鎮 18641人、橫道河鎮 19818人、那丹伯鎮 18803人、猴石鎮 16749人、楊木林鎮 16159人、小四平鎮 13553人、黃河鎮 15404人、拉拉河鎮 15827人、沙河鎮 13996人、南屯基鎮 17242人、大興鎮 14044人、鎮郊鄉 9356人、三合滿族朝鮮族鄉12522人、五道崗鄉 15128人、影壁山鄉 15364人、一面山鄉 10217人、紅石鄉 9237人、仁合鄉14022人、永合鄉 14319人、二龍山鄉 15287人、中育鄉 9530人。

2002年12月,東豐縣轄13個鎮、8個鄉、1個民族鄉。

2003年4月10日,吉林省民政廳下發吉民行批5號檔案,撤銷鎮郊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東豐鎮。撤銷和平鎮,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橫道河鎮。撤銷一面山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小四平鎮。吉林省民政廳於2003年5月6日下發吉民行批7號檔案,同意撤銷東豐縣中育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整建制合併到黃河鎮。從5月21日開始到6月8日結束,撤銷了鎮郊鄉、和平鎮、一面山鄉、中育鄉4個規模比較小的鄉鎮,全縣鄉鎮總數由原來的23個減少到19個,減幅達17%。

2003年底,東豐縣轄19個鄉(鎮):東豐鎮、大陽鎮、橫道河鎮、那丹伯鎮、猴石鎮、楊木林鎮、黃河鎮、小四平鎮、拉拉河鎮、沙河鎮、南屯基鎮、大興鎮、五道崗鄉、影壁山鄉、紅石鄉、仁合鄉、永合鄉、二龍山鄉、三合滿族朝鮮族鄉,共有229個村,1682個生產組。面積2521.5平方千米,總戶數117793戶,總人口4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6萬人,占總人口的72.7%;非農業人口11.1萬人,占27.3%。少數民族人口44312人。

2003年以來遼源市共進行了三次撤鄉並鎮工作,其中東豐縣撤併9個鄉鎮:撤銷中育鄉,併入黃河鎮;撤銷和平鎮,併入橫道河鎮;撤銷鎮郊鄉,併入東豐鎮;撤銷一面山鄉,併入小四平鎮;撤銷永合鄉,併入二龍山鄉;撤銷仁合鄉,併入東豐鎮;撤銷五道崗鄉,併入三合滿族朝鮮族鄉;撤銷紅石鄉,併入南屯基鎮;撤銷影壁山鄉,併入大陽鎮。調整後,東豐縣轄14個鄉鎮。

行政區劃

東豐縣人民政府駐東豐鎮東風路。全縣轄12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東豐鎮、大陽鎮、橫道河鎮、那丹伯鎮、猴石鎮、楊木林鎮、小四平鎮、黃河鎮、拉拉河鎮、沙河鎮、南屯基鎮、大興鎮、三合滿族朝鮮族鄉、二龍山鄉。共有6個社區、229個行政村。

東豐鎮(Dongfeng Zhen)136300

面積163.77平方千米。人口92797人。鎮政府駐東風路。轄6個社區、21個村。

原為清朝皇家盛家周場的阿布巴拉洪闊圍,光緒二十八年始成為東豐縣的政治中心,是縣衙駐地。1912年為東豐城廂屬,日偽統治時期為東豐衙公所。1947年解放後為東豐城廂區人民政府。1951年……

大陽鎮(Dayang Zhen)

面積296.6平方千米。人口41606人。鎮政府駐大陽街。轄23個村。

1903年(光緒29年)時名大陽歲,是建制前的滿語地名譯成漢語是繞道的意思。民國初年開發。日偽統治時期為增福村……1956年……

橫道河鎮(Hengdaohe Zhen)

面積289.58平方千米。人口40729人。鎮政府駐姜大房。轄16個村。

因橫道河得名。1902至1931年,稱西四鄉,屬東豐縣管轄。1931年至於947年,改稱為五區六合村,歸東豐縣管……

那丹伯鎮(Nadanbo Zhen)

面積151.53平方千米。人口19034人。鎮政府駐那丹伯。轄15個村。

光緒年間,此地是皇帝的圍場。民國、日偽時期歸奉天管轄。解放初期稱東豐縣第八區。1956分為東豐縣十八道鄉,二道河子鄉……

猴石鎮(Houshi Zhen)

面積126.93平方千米。人口16433人。鎮政府駐猴石屯。轄12個村。

由鄉所在地的西山頭上有塊岩石遠看像似一尊猴,因此而得名猴石。……原為東豐縣第二區,……

楊木林鎮(Yangmulin Zhen)

面積135.27平方千米。人口14050人。鎮政府駐楊木林。轄13個村。

此地原是一片一望無際的楊樹林子,光緒年間開荒。1947年土改時,此地是雙興區駐地,後改名叫楊木林村。1956年合作化時改名為楊木林鄉。1961年將……

小四平鎮(Xiaosiping Zhen)

面積214.3平方千米。人口22993人。鎮政府駐小四平屯。轄16個村。

清朝為禁墾圍場,光緒二十年後開發,1895年獵戶趙允吉在此地建房,形成屯落。民國時期成立四平警察所,日偽時期成立四平警察署歸東豐縣轄。1947年成立四平區,後改稱農民會,歸東豐……

黃泥河鎮(Huangnihe Zhen)

面積204.77平方千米。人口23903人。鎮政府駐黃泥河街。轄12個村?(21個村?)。

原為阿蘭阿力本圍,約在光緒13年開荒。東豐縣設縣後,為北二鄉。民國時期為太河村,歸八區轄。1947年解放後為太河區,……

拉拉河鎮(Lalahe Zhen)

面積103.21平方千米。人口15842人。鎮政府駐拉拉河小街。轄10個村。

解放前在此地西部70多米處有一條河,由於此河彎彎曲曲,河叉又比較多,很不規整,故此人們起叫拉拉河。解放前稱平安村,歸東豐縣警察署轄。1949年稱第一區,歸東豐縣人民政府管轄,1956年改稱拉拉河鄉鎮,拉拉河有著名的六道溝水庫,水庫下游的四道村六組的居民依靠水庫的資源,多次對水稻栽培技術進行實驗,近幾年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此村生產的水稻粒大飽滿,濃香爽口,深受海內外華人的喜愛。

沙河鎮(Shahe Zhen)

面積165.74平方千米。人口15476人。鎮政府駐。轄12個村。

光緒年間為禁墾圍場,1908年前後開發。1916年至1930年為東豐轄第五區。1931年至於1945年為東豐轄第九區,設區公所……

南屯基鎮(Nantunji Zhen)

面積66.358平方千米。人口人。鎮政府駐福勝北。轄南屯基村、北屯基、腰卜村、北福興村、南福興村、團林村、榆林村、萬興村、永興9個村,1個果園。

清代為禁墾圍場,光緒未年開發,當時此屯叫福勝北。日偽統治時期,南屯基為五道崗忠村所轄。1947年五道崗成立第五區人民政府,……1962年成立南屯基人民公社……

大興鎮(Daxing Zhen)

面積102.28平方千米。人口14082人。鎮政府駐鎮中屯。轄12個村。

清朝為東圍場,於光緒元年有人來此開荒種田,民國二十年……1937年此地設村公所為三十五里村,1944年為大興村,1947年為東豐縣第一區政府,1958年為……

二龍山鄉(Erlongshan Xiang)

面積127.14平方千米。人口人。鄉政府駐雙廟子。轄12個村。

由境內有二龍山而得名。清初此處為禁墾圍場,光緒初年開發。1934年在此設二龍山村。1947年解放初期曾設東豐縣第九區政府,……

三合朝鮮族滿族鄉(Shanhe Chaoxianzu Manzu Xiang)

面積193.14平方千米。人口29573人。鄉政府駐三合。轄19個村。

在清朝時期為禁墾地,是皇家圍場,光緒二十年開發,逐步形成屯落,建國初期,靠山村、慶合村、中安村為共創……1961年以前該鄉隸屬五道崗轄區。1961年始建鄉,因當時鄉政府辦公處就設在“三合校”的東屋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豐縣位於吉林省中南部,輝發河上游,地處北緯42°18′—43°14′,東經125°3′—125°50′之間,全縣幅員面積2522.24平方公里

。東豐縣縣城距省會長春市135公里。東、南與梅河口毗鄰,西、南與遼寧省清原縣相接,西與東遼縣、遼寧省西豐縣以山為界,北與伊通縣、磐石縣隔河相望。

地形地貌

東豐縣是群山環抱、丘陵起伏的低山丘陵區,屬遼源丘陵區與海(龍)輝(南)柳(河)丘陵台地寬谷區的交錯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海拔高度300—914米,平均海拔為374米

,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

境內山地主要屬於哈達嶺支脈,多呈東西平行壟狀走向。海拔500米以上山峰有57座,多位於西南與東北分水嶺上。

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低山,多見於東豐縣南部和北部,占全縣幅員面積8.6%,相對高差在100米左右,山峰尖聳,坡度較陡,地表以粗碎屑殘坡積物為主,土質鬆散,剝蝕嚴重,個別地方基石裸露。

東豐縣丘陵台地分布占全縣幅員面積61.4%,海拔350—500米,相對高差150米左右。縣城南部多高丘陵,中、北部多為低丘陵。丘陵渾圓,坡緩土薄,甚至岩石裸露。坡麓下為沖積洪積台地,經多年侵蝕風化,多呈波狀或梁狀,俗稱“雞爪崗”。

氣候

東豐縣東豐縣

東豐縣屬季風區中溫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

春季風大幹燥,夏季多雨濕熱,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雨熱同季,適於一季作物生長。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22.0千卡/平方厘米。

東豐縣境內受季風氣候影響,春季多西南風,夏季多南風,冬季盛行西風和西北風。在大陸性季風氣候和東北平原至長白山脈過度帶地形的共同影響下,年降水量差異顯著,冬季不均。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最大867.5毫米(1994年),年降水量最小451.9毫米(1999年),相差417.8毫米。月降水量最高380.3毫米(1991年7月),一日降水量最大137. 6毫米(1995年7月29日)。全年降雨日數115天,降雪日數55天。

水文

東豐縣屬輝發河和飲馬河水系,有大小河溪1049條,其中長5—10公里15條,10公里以上12條,主要河流5條:伊通河、大沙河、沙河、梅河、大橫道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東豐縣擁有耕地面積為1027.12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0.7%;園地面積為49.9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2.0%,林地面積為1034.6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41.0%。

生物資源

東豐縣東豐縣

東豐縣樹種多系落葉松、樟子松、紅松、油松、

柞、楊、柳、榆樹等20餘種。其中美人松、紅松、雲杉、沙松、杜松、黑松、樟子松、落葉松、繪柏、側柏、爬地柏11種珍貴樹種。

東豐縣有野生經濟植物85科,246屬,358種。其中藥用類214種,工業用類21種,食用類16種,蜜源類3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短梗五加、五味子、輪葉黨參、龍膽、百合、細辛、軟棗、寒蔥、太子參、列當、刺梅、映山紅。這些經濟植物主要分布在梅河流域以南,白雲頂、慶嶺、秫秸垛頂山系區域,包括和平、橫道河、一面山、四平、大陽、影壁山6個鄉鎮,野生植物種類占全縣90%以上。

東豐縣有野生動物哺乳類17種,其中毛皮類14種,有狼、狍子、狐狸、貉子、猞猁、黃鼬、麝鼠、豹貓、青鼠、蒙古兔、松鼠、花鼠;藥用類有麝、狗、獾、梅花鹿。主要鳥類13種,能食用有雉雞、班翅、山雞、鵪鶉、水鴨等。

礦產資源

東豐縣主要礦藏有6種:鐵、砂金、石灰石、花崗岩、白粘土、泥炭。

鐵:儲藏量較多,主要分布在和平鎮荒營村,原古生代古陸紅透山板塊上的鐵礦資源,是以鞍山群片麻岩中的鞍山市鐵礦為典型代表。初步勘探,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型貧鐵礦床,儲量約652.9萬噸,礦石品位含鐵30.23%,礦石為磁鐵礦、黃鐵礦、磁黃鐵礦。已由遼源市和平鋼廠開發利用,但缺少富礦,不能配套冶煉。

東豐縣東豐縣

二龍山西保全村鐵礦含磷、錳、鐵等成份,

屬於沉積變質型,並賦存於一定層位上。西保全含磷、錳、鐵礦床具有工業價值,可開發利用。

砂金:中育礦藏於洪積扇中,埋深17.5米以下,礦帶長500米,寬50米,最高品位0.37克/米3。金的粒度在0.1—0.2米,個別達0.3毫米。四平鎮四平村有金礦苗,經化驗屬貧礦不夠開採。三合頂子金礦、鮮光金礦、慶和金礦均屬礦點。

石灰岩:大興鄉石灰岩礦儲藏量約1000萬噸,質較純,含氧化鈣平均為52%。那丹伯鎮石縫村石灰岩質純量大,具有工業礦床規模,已開採利用。

花崗岩:遍布全縣各地,僅大陽、橫道河、影壁山的花崗岩,儲量3—5億立方米,已開發利用,是優質建築材料。

白粘土:東豐鎮儲量1000萬噸。

泥炭:東豐縣各山川谷地均有,其中楊木林、橫道河、和平、影壁山、大陽、一面山、中育、沙河鎮分布面積均在66.7公頃以上。絕大部分為埋藏型,質量好,總儲量為2821萬噸。

此外,東豐縣尚有煤、鉬、水晶、矽石等礦藏。

水資源

截至2012年,東豐縣水資源總量為39839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958萬立方米,地下水年總供給量為4881萬立方米。有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21座,小二型水庫65座,塘壩101座,總控制面積1013.6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40.2%,蓄水量1.1億立方米。

人口

人口總數

東豐縣面積為2521.5平方公里。下轄14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35個居民委員會、229個村民委員會、1682個村民小組。2001年有人口405081人,其中漢族占86.8%,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苗族等其他11個少數民族占13.2%。農業人口326358人

民族構成

全縣有18個民族。除漢族外,在17個少數民族中,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為世居民族。全縣有1個少數民族鄉(三合滿族朝鮮族鄉)。4個朝鮮族聚居村(橫道河鎮鮮光村、黃河鎮鮮農村、拉拉河鎮鮮豐村、三合滿族朝鮮族鄉鮮明村),7個聚居組。除以上聚居情況外,大部分少數民族和漢族處於混居狀態。到2000年末,全縣有少數民族人口44312人,占全縣人口總數10.84%。

人口分布

到2000年底,東豐縣的總人口為40.8萬人。其中,男性人口211620人,占人口比例的51.78%;女性人口197059人,占人口比例的48.22%。非農業人口116275人,占人口總數的28.45%,農業人口292404人,占人口總數的71.55%。少數民族人口45304人,占總人口11.1%。全縣青年人口179848人,占總人口44%。全縣受國小以上教育的369982人,受教育面占總人口的90.5%。全縣有知識人口和科技人口5414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3.2%。

交通

東豐縣區位優越,交通發達。距長春機場僅158公里,距瀋陽機場268公里,四梅鐵路貫穿境內,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東豐至長春省級二級公路、東豐至西豐、東豐至遼寧省草市線等多條公路幹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229個村已有80%以上通油路或水泥路。通訊設施齊全,全縣有郵政局(所)30處,固定電話用戶51978戶,行動電話用戶100000戶,網際網路和傳真遍布全縣城鄉。

四梅鐵路貫穿境內,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東豐至長春長營高速、營東高速公路、東豐至西豐、東豐至遼寧省草市線等多條公路幹線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全縣鄉鎮均通公路。通訊設施齊全,10萬門程控電話可直撥全國及世界各地,無線電話、網際網路和傳真遍布全縣城鄉。東北地區最大的變電樞紐“東豐五十萬變電所”距縣城10公里,“22萬變電所”距縣城1公里。

經濟

綜述

2007年,東豐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0038萬元,與2006年相比(以下通用),同比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2710萬元,增長16.4%;第二產業增加值171128萬元,增長31.4%;第三產業增加值136200萬元,增長17.8%。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1433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34.5:34.3:31.2調整到33.2:37.2:29.6。

第一產業

東豐縣東豐縣

2007年,東豐縣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服業總產值259300萬元,

扣除農產品價格上漲實際比2006年增長7.5%。其中農業產值109089萬元,下降3.4%;林業產值4377萬元,增長40.1%;牧業產值143529萬元,增長33.1%;漁業產值1095萬元,增長17.4%。

2007年,東豐縣糧食種植面積80793公頃,糧食總產量達到660358噸,比上年下降2.5%。其中,玉米產量495634噸,下降4.8%;水稻產量116344噸,增長9.3%;大豆產量31998噸,下降11%;雜糧和薯類產量16382噸,增長15.2%。

2007年,東豐縣全年黃牛出欄264993頭,比上年增長1.1%;生豬出欄383190頭,增長5.5%;家禽出欄1751萬隻,增長13.5%;羊出欄34466隻,下降10.5%;梅花鹿出欄13912頭,增長12.6%。肉類總產量106394噸,增長5.4%;禽蛋產量31793噸,增長5.6%;牛奶產量1656噸,增長41.5%。

第二產業

2007年,東豐縣8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403878萬元,同比增長53.5%;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68174萬元,增長57.8%;實現利潤11708萬元,增長17.2%;完成增加值124460萬元,增長52.3%。工業產品銷售率95.8%。中成藥產量748噸,鐵合金產量25966噸,塑膠製品產量14942噸,水泥產量166950噸,生鐵產量143104噸,混合飼料產量20432噸,大米加工產量76892噸。

第三產業

2007年,東豐縣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350428萬元,同比增長40.5%。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8275萬元,增長45%。城鎮房地產開發和棚戶區改造面積50.35萬平方米,農村農民建房8萬平方米。

2007年,東豐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9030萬元,同比增長22.9%。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319萬元,增長22.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78711萬元,增長23.3%。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13316萬元,增長24.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4262萬元,增長16.3%;其它行業零售額1452萬元,下降12.6%。全縣招商引資步伐加快,全年共有26個招商引資項目,引資到位額181725萬元,同比增長18.1%。

截至2007年底,東豐縣全社會各項存款餘額290264萬元,同比增長10.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14364萬元,同比增長3.4%。人均儲蓄存款5327元,增長3%。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減少。年末各項貸款餘額277013萬元,同比增長11%。其中,短期貸款259818萬元,增長9.7%;中長期貸款17129萬元,增長38.5%。農業貸款77955萬元,增長67.1%。

2007年,東豐縣全年保費收入4878萬元,同比增長8.2%。其中,財產保險費收入1568萬元,增長25%;人壽保險費收入3310萬元,增長1.7%。賠款支出1153萬元,下降12.8%,其中財產險賠款金額1013萬元,下降9.4%;人壽險賠款金額310萬元,下降24.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7年,東豐縣共有各類學校229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在校生5365人,畢業生1665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856人,畢業生254人;初級中學24所,在校生14767人,畢業生5115人;普通國小201所,在校生22780人,畢業生4576人;弱智兒童校1所,在校生1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07年,東豐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參加第三屆“中國農民書畫展”東豐農民畫獲1個金獎、兩個銅獎和兩個優秀獎。

醫療衛生

截至2007年,東豐縣共有衛生機構31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22個。衛生技術人員1460人,其中西醫師536人、中醫師49人、護士391人。醫院衛生院床位1056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07年底,東豐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1970人,其中領取養老保險金人數7770人,養老保險金髮放額6761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6690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11人,失業保險金髮放額68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000人,醫療保險金髮放額931萬元;全縣農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62957人,醫療保險金髮放額1268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5986人,低保資金髮放額2035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565人(10860戶),低保資金髮放額521.7萬元。

社會

東豐縣教育事業保持穩定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鞏固提高“兩基”成果。全縣國小在校學生27741人,適令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在校生16931人,高中在校生4754人。職業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和民辦教育都有新的發展。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關東人淳樸、豪放的性格和獨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名播海內外的“東豐農民畫”在北京舉辦的2005年第三屆中國農民書畫大展暨“千兆”杯書畫大賽上,獲得一等獎1幅,二等獎2幅,三等獎3幅,優秀獎22幅,縣文化館和農民畫培訓學校分別獲得特別組織獎。衛生工作進一步加強。全縣有衛生機構31個,衛生技術人員1439人,床位1056張。疾病防治、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社區衛生服務等工作得到加強,衛生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寬敞、明亮設備齊全的縣醫院和疾控中心辦公大樓投入使用。體育事業健康發展,2005年“東豐縣中國小田徑運動會”,有11人次打破4項全縣中國小生田徑運動會最高記錄;“在吉林省青少年田徑運動會”上取得3金2銀6銅的好成績;在“吉林省第四屆農民運動會”上獲2金3銀和團體第五名的佳績。

東豐縣工業發展迅速,門類齊全,已經形成醫藥、機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飼料等眾多行業。環保鍋爐、PVC防聲膠、前列回春膠囊、綠色優質大米等產品暢銷國內外。

旅遊

烈士陵園烈士陵園

東豐縣主要景點有:東豐江城森林植物園、

龍頭水庫旅遊區、南照山公園旅遊區、野生梅花鹿保護旅遊區等。

東豐江城森林植物園

東豐江城森林植物園位於東豐縣境內四白公路246公里處,梅河口市與東豐縣交匯處。景區內景點有:涼亭、水上樂園、吊橋探險、游泳館、鹿場、百鳥園、森林植物等。

扎拉芬圍民俗文化園

扎拉芬圍民俗文化園位於東豐縣沙河鎮慶余村六組神茸架南坡。景區包含:窖鹿、民俗村落和狩獵博物館、滿族民俗一條街博物館、關東古城及關東民俗博物館(含農民畫、剪紙和泥塑)、停車場、攝影棚、臨時搭景地、數字影視科技孵化基地、接待中心(含配餐中心、影視培訓中心)、綠色生態園等。

榮譽

東豐縣先後2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東豐農民畫展,197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08件作品獲國家級獎勵。

東豐縣是解方、佟連傑等數位將軍的出生地,也是房維中、宋德敏等省、部級領導同志的故鄉。

曾獲全國民政工作先進縣、全國兩基工作先進縣、全國城市環境治理優秀縣城、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等稱號,多次獲全國雙擁模範縣城稱號。

中國鹿鄉

東豐縣素以“梅花鹿之鄉”著稱於世,公元1619年為盛京圍場,光緒初年被御封為“皇家鹿苑”,人工養鹿歷史長達200多年。1947年,在東豐縣誕生了第一家國營鹿場,第一個梅花鹿良種繁殖基地。東豐縣是我國乃至世界人工馴養梅花鹿最早的地方,中國鹿業發展史也從這裡寫下了光輝的開篇。

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這顆璀璨明珠,以其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經濟優勢,日益吸引著世人的觀注。1992年,愛新覺羅·溥傑先生緬懷當年鹿苑,奮筆書寫了“神州鹿苑”四個大字題贈東豐,寄託了他對東豐鹿業發展的殷切希望。1995年,身居海外的張學良將軍,追思當年跟隨父帥戎馬關東、與鹿苑結下不解之緣的歷歷往事,親筆題詞“中國梅花鹿之鄉”,墨寶贈給家鄉父老,並附一張親筆簽名的近照托人帶回東豐,表達了少帥對祖國、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和美好祝願。2000年,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雲坤到東豐縣視察梅花鹿產業發展情況時欣然揮筆:“東豐——中國梅花鹿之鄉”。

1996年,東豐縣舉辦盛大慶典活動,隆重紀念東豐縣人工養鹿200周年,宋德敏(原全國政協常委、秘書長)、郭布羅潤麒(愛新覺羅·溥儀先生內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章帆(解方將軍夫人)、張仲群(張學良將軍之侄、張學思將軍之子)、解海南(解方將軍之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等全國知名人士前來參加了慶典活動。2004年,全國春季鹿業研討暨第三屆中韓科技交流會在東豐縣隆重召開。會上,中國農學會特色經濟專業委員會正式授予東豐縣“中國梅花鹿之鄉”稱號。

歷史文化

民間藝術

東豐縣是文化部1988年命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東豐縣農民畫起源於解放前的秀水鄉(現為南屯基鎮),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有107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138件作品獲國家獎勵,272件作品受到省級表彰,894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232件作品先後被選送到聯合國和日本、韓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展出。

地方風俗

開齋節,又稱爾代節,為每年回曆十月一日,是日回族人到清真寺,由教長主持節日禮拜,宣講《古蘭經》教義,家家炸“油香”待客或饋贈。

名優特產

寒蔥,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於東豐縣那丹伯鎮、沙河鎮境內,性耐寒且遇寒生長更茂盛,味辛辣如蔥,是東豐特產之一,可入藥,具有止血散瘀、化痰止痛的功效,清朝時是東豐向皇家進貢的必備品。

著名人物

東豐縣著名人物有:遲貴德

、趙英志

、薛鴻順

、孫然、馬興太

、李洪濤、紀昌

、范亞桐

、張璟

、王金生

、孟憲林

、賈巢閣等。

文化藝術

農民畫創作

東豐縣農民畫創作活動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1987年東豐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畫鄉”稱號。多年來,廣大農民畫作者以關東民俗為養份,以自身生活為源泉,創作了形象質樸、色彩明快、構圖新穎、粗獷豪放、凝重和諧的佳作,形成了獨具東北地域特色的農民畫藝術風格,具備了很高的藝術欣賞性和收藏價值。 東豐縣農民畫多次在國內外參展,有97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115件榮獲國家各種獎勵,1000餘件被國際友人收藏。東豐縣農民畫遠銷東南亞、歐洲、美洲等世界各地。

民俗

扎蘭芬圍民俗文化園項目(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一期工程),位於東豐縣沙河鎮,是由遼源關東盛京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項目,是以開發和打造文化和旅遊產業精品為主業兼具影視拍攝製作業務的一家股份企業。該項目共劃分為十三個景觀:

一區為關東古城:位於園區入口向溝谷里側(北)150米處,是整個園區的核心景區部分。主要用於體現東北古城鎮民俗、民情和鄉土文化,同時滿足東北題材的影視劇拍攝需要。

二區為古民俗村落:該區位於1區北側,主體景觀為昔日皇家鹿苑,以皇家圍場和皇封鹿苑為內容。

三區為滿族民俗一條街:即關東古鎮,是關東滿族民俗文化展示區,位於2區西北側的溝谷台地之上,主景觀為地主大院和周圍散布的各種關東古民間作坊以及佃戶平民的實居。

四區為皇家圍場:該區位於3區西南側的天然次生林地內,地勢平坦,背景正依託神茸架主峰樹豐林密、層巒疊嶂,建有皇帝行圍臨時駐蹕處及各種大帳。

五區為女真原始部落:位於盛京圍場北側溝谷深處。搭建地窨子、馬架子、木擱楞房、乾打壘房,反映女真部落及關東原始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六區為臨時搭景地:位於5區西側的溝谷台地之上,主要為其他劇組進入園區根據不同劇情需要臨時搭景之處。

七區為古殿仙閣:該區為宗教文化區,位於6區正北方的山坡處,是園區重要標誌物之一,也是影視拍攝重點景地之一。

八區為林地民俗文化區:區位於1區北側,2區的東側,以不同形式的林區建築為主體,以林區民俗文化為內容,積極開展“林區樂”休閒度假旅遊活動。

九區為少數民族文化區:位於8區東側溝谷上端台地處,搭建早期朝鮮族民俗建築群落,還可根據不同關東影視拍攝需要搭建其他少數民族群落。

十區為珍稀植物保育區:以寒蔥擴繁保育為主,由於寒蔥的藥用價值相當於人參,曾做為御膳貢品倍受關注,為遊客提供觀賞、採摘和藥用的特產基地。

十一區為森林生態保護區:為生態保護區,環繞古城及各功能區外圍的天然林地,通過林下人工引種人參、刺五加、平貝母、天麻、靈芝、百合、草蓯蓉等東北名貴中藥材,將保護功能和多資源開發有機結合起來。

十二區為接待服務中心:該區為接待服務區,位於1區和9區的東側,主要功能是接待導遊、信息商務、內景攝影棚、辦公小區等。

十三區為其它小區:該區包括:休閒廣場,布局在園區入口處連線古城樓,平時作為休閒草坪廣場,影視拍攝時作為攻城掠地場景;月下荷塘,布局在關東古城西側,延園區西側水系,依據不同地勢建多個接鱗次比荷塘,伴有小橋流水景色相連;野果採摘區,為神茸架東側山樑,園區大環路兩側天然形成,並由多個天然形成的休閒草坪連成小區,以採摘山里紅、核桃、榛子、林下菌類和人參、寒蔥等中藥材為主;民俗一條街購物中心,布局在園區主景“關東古城”內,兩側為明清古建築店鋪林立,為影視拍攝主景地,同時為購物功能區。

縣花--大麗花

形態特徵

大麗花的顏色絢麗多彩,有紅、黃、橙、紫、白等色,十分誘人。

重瓣大麗花有白花瓣里鑲帶紅條紋的千瓣花 ,如白玉石中嵌著一枚枚紅瑪瑙,妖嬈非凡。植株高約1.5米,葉對生,是羽狀複葉。它的頭狀花序中央有無數黃色的管狀小花,邊緣是長而捲曲的舌狀花,有各種絢麗的色彩,花的嬌艷就是通過它顯示出來的。大麗花有膨大的塊根,其中貯藏著大量的養料,可作自身無性繁殖。園藝家把塊根從根頸處切分,一一分植,可以得到許多新植株。大麗花已有7千多個品種,幾乎任何色彩都有 。它已成為世界著名花卉,遍布於各地的庭園中。大麗花還以抗污染植物著名。多年生草本,有巨大棒狀塊根。莖直立,多分枝,高1.5-2米,粗壯。葉1-3回羽狀全裂,上部葉有時不分裂,裂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下面灰綠色,兩面無毛。頭狀花序大,有長花序梗,常下垂,寬6-12厘米。總苞片外層約5個,卵狀橢圓形,葉質,內層膜質,橢圓狀披針形。舌狀花1層,白色,紅色,或紫色,常卵形,頂端有不明顯的3齒,或全緣;管狀花黃色,有時在栽培種全部為舌狀花。瘦果長圓形,長9-12毫米,寬3-4毫米,黑色,扁平,有2個不明顯的齒。花期6-12月,果期9-10月。

縣樹柞樹

形態特徵

常綠大灌木或小喬木,十分高大,高4-15米;樹皮棕灰色,不規則從下面向上反卷呈小片,裂片向上反卷;幼時有枝刺,結果株無刺;質感十分粗壯,枝條近無毛或有疏短毛。葉薄革質,雌雄株稍有區別,通常雌株的葉有變化,菱狀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4-8厘米,寬2.5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無毛或在近基部中脈有污毛;葉柄短,長約2毫米,有短毛。花小,總狀花序腋生,長1-2厘米,花梗極短,長約3毫米;花萼4-6片,卵形,長2.5-3.5毫米,外面有短毛;花瓣缺;雄花有多數雄蕊,花絲細長,長約4.5毫米,花葯橢圓形,底著藥;花盤由多數腺體組成,包圍著雄蕊;雌花的萼片與雄花同;子房橢圓形,無毛,長約4.5毫米,1室,有2側膜胎座,花柱短,柱頭2裂;花盤圓形,邊緣稍波狀。漿果黑色,球形,頂端有宿存花柱,直徑4-5毫米;種子2-3粒,卵形,長2-3毫米,鮮時綠色,乾後褐色,有黑色條紋。花期春季,果期冬季。

縣歌

《鹿鄉美》

作詞:

劉波李曉豐

作曲:

耿長海

簡介:

曲調遵循:流暢明快上口,激揚向上,有時代感,有歌頌性,有感召力,有激發力,有大眾性的創作原則。

歌詞遵循:精短,既要高度概括,又要寫到實處,但又不能過於具象,面面具到;既要體現東豐地域特色,又要展示東豐人的精神風貌;既要有歌頌讚美祝福東豐之詞,又要有激勵人們奮發向上之句;不寫當下時務,不涉人物事跡,能夠久唱不衰;詞風,既不是大白話,也不能造作誨澀拗口難懂;既要熱情奔放,又富有一定的詩情畫意。

歌詞:

《鹿鄉美》

鹿鄉的山喲,鹿鄉的水,

走遍了東西南北數咱鹿鄉美。

田野唱豐年,林海沐春暉,

梅花鹿在柞樹林中成雙對。

皇家鹿苑吉祥地,

喜看東豐綻春蕾。

鹿鄉的山喲,鹿鄉的水,

唱起了鹿鄉歌謠我心更陶醉。

城鄉傳彩信,神鹿正騰飛,

大麗花開眾香國里顯富貴。

農民畫鄉幸福地,

喜逢盛世舉金杯。

啦啦啦……

鹿鄉兒女多豪邁,

建功立業樹豐碑。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