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江區

寧江區

寧江區是松原市市轄區,地處吉林省中西部、松原市北端、松嫩平原腹地,東經124°36‘-125°05’,北緯45°05‘-45°32’,東西寬38公里,南北長50公里,東與扶餘縣為鄰,西、南與前郭縣接壤,北與黑龍江省肇源縣隔江相望。明沈、科鐵、長白等國省幹線公路貫通東西南北,90分鐘到達長春、100分鐘到達哈爾濱、60分鐘到達大慶。從天然港口下六家子,向東直溯吉林市,向西經嫩江直達齊齊哈爾市,向北經松花江下游直達哈爾濱、佳木斯各港,並可直接入烏蘇里江、黑龍江等邊境口岸。圖阿線、通讓線鐵路穿越境內。寧江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幅員面積1313平方公里,轄17個街道58個社區、5個鄉鎮82個行政村,2012年,全區共有總人口53萬,有漢、滿、蒙、回、朝等20多個民族。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寧江區(含原扶餘縣)的歷史沿革,可上溯至公元前一二世紀的“扶餘古隸夫余國”。唐朝時屬渤海國領地。及至北宋、遼、金年問,“遼朝設制寧江州”。“寧江州”之所以名聞史籍,首先是因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起兵時,以800甲冑抗擊10萬遼兵,“首戰即克寧江州”。其次,是南宋大金通問使洪皓出使金國,在羈留冷山期間,寫下極其珍貴的史料《松漠紀聞》,文中幾處提及“寧江州”。《松漠紀聞》是研究遼金時“松漠”歷史的典籍。然而,元滅金之後,“寧江州”的歷史出現了“斷層”。直到清初在通往蒙古的伯都訥設驛站,人們才似乎記起當年的“寧江州”。近些年史學界對“寧江州大戰"、伯都訥古城、大金得勝陀頌碑的深入研究,大多認為伯都訥即是遼金時期的“寧江州”。
寧江區海港漁業

公元1693年,即清康熙三十二年,伯都訥副都統巴爾達,在距伯都訥南25里的松花江右岸建伯都訥新城。新城修了磚城牆,十字大街將全城劃成4個營子,開東南西北4個城門,城四周有護城河。可以想見,當年伯都訥新城十分壯觀。隨著滿清政府屯墾戍邊、跑馬占荒舉措的實施,大批漢族移民遷入,與當地的滿族人逐步實現文化的兼容並蓄,伯都訥新城迅速崛起。“新城府”內設有副都統、旗務、民事3個“府一級”的衙門,管轄松花江南北兩岸、哲里木盟10個旗。一時間伯都訥新城百業俱興、商賈雲集、文化發達,發展成塞外關東政治軍事、商品集散貿易、文化教育中心的5個名鎮、重鎮之一。民國初,伯都訥新城改制扶餘縣。但是人們仍有“先有伯都訥,後有扶餘縣”之說,習慣地將伯都訥古城附近的伯都村稱之為“北站”。

伯都訥驛站及伯都訥新城350多年的歷史滄桑,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伯都訥文化比起中原江南眾多文化名城,似乎微不足道,然而,在關東大地卻聞名遐邇。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了一方文化。而打著一方文化鮮明獨特印記的,則是那些脫穎而出、叱吒風雲的精英人物。如:開創伯都訥新城歷史之先河的副都統巴爾達;曾兩度出任伯都訥巡檢,勤政廉潔,被百姓稱為“豆腐老爺”,有詩文留給後人的左宜;抗擊沙俄入侵的將領巴英額;抗擊日本侵略、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於國民黨上層的第一戰區上將總參議蕭振瀛;東北抗日義勇軍將領李海清柳潤生;解放戰爭時期的爆破英雄梁士英;再如:新城學校教育的先驅紀文元、創辦女子學堂的竇柏舟;不為日偽做事、建國後曾任吉林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的國畫家一代宗師王慶淮;大作家李敖、梁信、師田手;還有植樹造林戰風沙、創造“編柵法”,致使全國造林“南學電白、北學扶餘",曾經到毛澤東主席家中做客的全國造林模範田富等等。這些精英人物為桑梓社會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家鄉後來人贏得了驕傲和自豪。
寧江區龍華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風起雲湧的改革大潮,孕育了新興的石化城??松原市。新的區劃將原扶餘縣一分為二,扶餘縣城東移至三岔河,市轄區沿用古老的名字??寧江。寧江區自然成為松原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的區劃使寧江區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越。幾年來,寧江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呈幾何倍數增長的好勢頭。尤其是寧江區委三屆二次會議,提出了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把寧江建設成工業強區、經貿大區、旅遊新區、文化名區的宏偉目標,掀起了全民創業的熱潮。建設旅遊新區的任務,就是充分利用寧江積澱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全面開發本鄉本土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具體說就是整體啟動森林公園旅遊開發規劃,完成龍華寺、鰉魚圈、鯽魚泡、三江口、伯都訥古城遺址、洪皓紀念館等招商建設項目,開闢一條集觀光度假、休閒娛樂、餐飲購物於一體的沿松花江環繞城區的旅遊專線。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勤勞樸實、富於創新、敢為人先的寧江人,一定能實現既定的建成工業強區、經貿大區、旅遊新區、文化名區的宏偉目標。屆時,我們將看到一座美麗、富庶、文明、新潮、獨具特色的文化名城展現在世人面前。

行政區劃

截止至2007年,寧江區轄17個街道58個社區、5個鄉鎮82個行政村。
鄉鎮名單
大窪鎮 善友鎮 毛都站鎮
伯都鄉 興原鄉
街道名單
團結街道 文化街道 民主街道 臨江街道
新區街道 前進街道 和平街道 工農街道
沿江街道 鐵西街道 繁榮街道 建設街道
石化街道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寧江區位於吉林省中西部,松原市北端,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東經124°36′-125°05′、北緯45°05′-45°32′,東西寬38公里,南北長50公里,轄區面積131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9.4平方公里。東與扶餘縣為鄰,西、南與前郭縣接壤,北與黑龍江省肇源縣隔江相望。

氣候

寧江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旱少雨,升溫較快;夏季炎熱,降水集中;秋季涼爽,變溫快,溫差大,天氣晴好;冬季漫長,降雪量小,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4.5℃左右,一月份溫度最低,極端最低氣溫-36.1℃;最高氣溫出現在七月,極端最高氣溫37℃。年平均日照2900小時左右,無霜期135~140天。年降水量在400毫米至500毫米之間,多集中在七、八月份。這兩個月的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三。春季多風,春夏秋三季以西南風為主,冬季則多刮西北風,年平均風速為13.3米/秒。

水文

松花江,始於松花江與嫩江匯合處,沿松原市北境東流注入黑龍江,境內流長120公里,流經扶餘市的8個鄉鎮,區間流域面積2229平方公里。最高水位127.37米,最低水位119.59米,最大流量146003/秒,最小流量346米3/秒。
松花江(舊稱西流松花江、第二松花江)源於長白山天池,是吉林省第一大江河。從松原市東南陶賴昭鎮入境,穿越市中心向西而北折,與嫩江匯合後注入松花江。境內流長188公里,流經扶餘、前郭兩縣和寧江區的13個鄉鎮,區間流域面積133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6750米3/秒,最小流量443米3/秒,最高水位134.66米,最低水位130.76米。
嫩江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從松原市西北部入境,東流在松原市注入松花江,市內流長61.7公里,流經前郭縣2個鄉鎮,區間流域面積1800平方公里,最大流量8810米3/秒,最小流量109米3/秒,最高水位132.02米,最低水位124.33米,河道切割深,多溝槽支叉。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到2012年,寧江區總戶數190853戶,總人口526166人,其中農業人口200526人,非農業人口325640人。

民族

寧江區的民族以漢族居多,有滿、蒙、錫伯、朝鮮、苗回、壯族等13個少數民族。

民族風情

寧江區朝鮮族舞蹈
朝鮮族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於1952年9月3日,素有“歌舞之鄉”、“足球之鄉”的美稱。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具有吃苦耐勞、堅強勇敢的光榮傳統。朝鮮族愛穿素白服,注重禮儀,尊老愛幼,能歌善舞。

滿族

婦女喜愛穿著旗袍,樣式美觀大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已成為中國傳統女裝,並深受各國女性青睞。滿族傳統的禮俗、祭俗、婚俗、葬俗、居住習俗、育兒習俗等,現在還影響很多地區。其繪畫、剪紙、歌舞、曲藝、民間故事、民族體育傳承久遠,流行至今。滿族飲食獨具特色,“滿漢全席”聞名遐邇。

寧江區蒙古族節慶
蒙古族

能歌善舞,其服飾、飲食、住行、建築、婚俗、喪葬、禁忌和禮節等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縣、民族鄉成立紀念日和蒙古族的傳統節日,都舉辦那達慕(娛樂)大會,開展賽馬、叼羊、摔跤等民族體育活動和歌舞表演。

錫伯族

多喜歡飲白酒和濃茶。敬重老人是錫伯風俗中的重要道德規範。

自然資源

寧江區油田
松原市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為糧食生產創造了優越條件。全市土地總面積2109736.3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036096.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49.1%。人均占有耕地近4畝。我市主要土壤類型有四種: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河淤土。還有部分草炭土、鹽鹼土和風沙土。優越的土地資源,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全市不僅盛產玉米大豆水稻高粱,而且還適宜發展葵花甜菜花生、黃煙、大蒜、藥材等。全市四縣一區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

地處松遼盆地南部之北中端,礦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全市已發現的礦產有能源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三大類共14種。其中能源礦產3種,即石油、天然氣、油頁岩;非金屬礦產9種,即陶粒頁岩、鑄型用砂、膨潤土、泥炭、鹽、天然鹼、芒硝、磚瓦粘土、建築用砂;水氣礦產2種,即礦泉水、地下水。其中,石油總儲量達26億噸,已探明儲量10.8億噸,天然氣儲量185億立方米,油母頁岩儲量80億噸。

松原市地處世界三草原之一的科爾沁草原松嫩平原的交匯處,是歐亞草原帶向東延伸的東端,也是吉林省草原比較集中、面積較大的地區之一。全市現有草原面積53萬公頃,占全市總幅員面積的24.1%,可利用草原面積38萬公頃,占草原總面積的71.7%。在可利用草原中,一類牧草面積占20%左右,每公頃產草量在1500公斤以上。二類牧草面積占30%左右,每公頃產草量在800-1500公斤之間。三類牧草面積占50%左右,每公頃產草量在800公斤以下。全市年產乾羊草30萬噸。全市草原面積超萬畝的鄉鎮有47個。

建設、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不僅是發展牧業的內在要求,也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合理措施。建市以來,尤其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生態市要求以後,我市加大了對草原建設的工作力度。在"十五"期間,我市要抓三項草原建設工作,即:5萬畝草籽繁育基地,100萬畝退耕還草,50萬畝草原改良項目,計畫總投資5500萬元。

交通郵電

寧江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區內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公路四通八達,水運條件得天獨厚。從天然港口下六家子,向東直溯吉林市,向西經嫩江直達齊齊哈爾,向北經松花江下游直達哈爾濱佳木斯各港,並可直接入烏蘇里江黑龍江等邊境口岸。長白鐵路從城區穿過。改建後的松原火車站,年貨運量達163噸,日客流量近萬人,是松原地區的交通樞紐。松花江上雙橋連線城區南北。郵電、通訊發展迅速。無線尋呼、公眾傳真、電話直撥、特快專遞等先進通訊廣泛套用。城市供水能力強,日供水量1.7萬噸。服務設施齊備。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網點530處。

經濟

位於吉林省中西部,松原市北端,地處松嫩平原腹地,東與扶餘縣為鄰,西、南與前郭縣接壤,北與黑龍江省肇源縣隔江相望。幅員1313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69.4平方公里。有耕地52073公頃、草原5827.47公頃、水域6872公頃、林地18000公頃。該區是松原市的唯一城區,轄5個鄉鎮、13個街道,總人口51.88萬人。有滿、回、壯、蒙、錫伯、朝、苗等13個少數民族。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6210萬元,比上年增長20.0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2771萬元,增長10.93%;第二產業增加值416482萬元,增長21.62%;第三產業增加值136957萬元,增長20.50%。全口徑財政收入75549萬元,區本級財政收入17178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88088萬元,同比增長17.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2‰,人口出生率為7.9‰。松原市寧江區地處全球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的松遼平原腹地,是聯結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8市14縣的重要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已融入到哈爾濱、長春、瀋陽大經濟圈和吉林油田大慶油田遼河油田資源塊中,經濟優勢十分明顯。

這裡,自然資源豐富,產業基礎雄厚,基礎設施完備,投資政策寬鬆,服務跟蹤到位,是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的最佳選擇。

農業

糧食總產量36萬噸,農村經濟總收入12658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4%和44.85%。牧業總產值23560萬元,同比增長11.09%。各類牧業小區達到9個,發展規模養殖戶1560戶,帶動農戶12000餘戶。爭取國家和省農發資金1260萬元,開發項目5個。9月,回良玉副總理視察了民樂科技示範區,對農業綜合開發給予充分肯定。IP玉米和大豆正式通過德國基因時代機構的非轉基因認證,玉米、大豆獲得了出口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民樂紅辣椒出口韓國創匯120萬美元,農村新型經營組織發展到82個,農村經紀人發展到3000餘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新進展。新打機電井87眼、小井1456眼,完成了善友鎮團結村等9處人畜飲水工程。

工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23000萬元、工業增加值930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6.5%和102.83%。開工建設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56個,總投資234000萬元,到位資金70000萬元。實施技術改造項目15個,完成投資6180萬元。第三批列入國家扶持計畫的老工業基地4個項目,全部通過省級專家評審。研發儲備500萬元以上項目100個。

園區建設

雅達虹工業園區完成產值20000萬元,比上年增長85%,入區企業75戶,晉升為省級工業集中區。松原港工貿集中區、沿江旅遊開發區被批准為市級園區,沿江旅遊總體規劃編制完成。

各項改革

49戶國有企業並軌工作全部結束,3302名職工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發放經濟補償金和生活補助費2486萬元,補繳4016名職工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金1252萬元。撤鄉並鎮一步到位,免徵農業稅配套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政府機構改革圓滿完成,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穩步推進。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簽約項目67個,協定引資2730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0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40%。

城鄉建設

投資1850萬元,完成實驗國小教學樓、第六國小教學樓、實驗中學教學樓擴建、影劇院危房改造工程。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垃圾中轉站6處,維修公廁8座,打滲水井172眼。江北無害化垃圾處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到位資金2200萬元。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投資3850萬元,修建紅磚路126.3公里、水泥路47.3公里、瀝青路20.7公里,全區148個自然屯有105個實現晴雨通車。農村“三位一體”改廁工作進展順利,新建生態衛生廁所700座。

社會事業

科普城區創建活動通過省和國家驗收。被國家評為“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先進區。新建標準化學校6所、希望國小2所,改造中國小危房10000多平方米。新城鄉安裝有線電視1000多戶。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疾病防控和醫療救助體系不斷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嚴密有序。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保持全省領先水平。審計、檔案、民族宗教、武裝、人民防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人民生活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925元、3560元,比上年增長14.4%和13.2%。開發城鎮就業崗位21665個,新增就業人員20403人。低保工作重新核查低保對象,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低保金實行社會化發放,全年發放低保金2282萬元。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二輕等集體企業4000多名職工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大力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和救災救濟工作,發放救災救濟款631萬元。

旅遊

寧江環境優美,名勝可觀。松花江大橋雄偉壯觀,輸油跨江管線橫亘江面,森林公園景色宜人,江心島上鳥語花香;松花江邊遊人垂釣,江面雕龍畫舟泛波逐浪。區內有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廟宇百餘處,太陽廟、關帝廟、牌樓如雲,修繕一新的清真寺巍峨壯觀。城區掩翠,江水流彩,旅遊資源開發前景廣闊。

寧江區查乾湖自然保護區
查乾湖自然保護區

查乾湖自然保護區是吉林省人民政府1986年批准成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為480平方公里,大部分在開發區境內。

保護區核心區位於辛甸泡,泡內生滿蘆葦,是鳥類主要棲息場所;緩衝區位於查乾湖夾芯子島以北至辛甸泡水域;生產實驗區位於新廟泡、庫里泡、菱角泡和查乾湖夾芯子島以南水域。

保護區內現有鳥類有15目34科116種,占全省鳥類總數的35.6%,其中水鳥有13科58種,占本區鳥類總種數的50%。屬國家Ⅰ級保護的有白枕鶴白頭鶴丹頂鶴等5種;屬國家Ⅱ級保護的有白天鵝、雀鷹、灰鶴等12種。

兩棲類有1目3科4種,爬行類有2目3科4種,獸類4目9科22種。

魚類15科38種,主要有鯉、草、鰱、鱅、鯽、紅鰭鮊魚、青魚、鯰魚、黃顙、鰲花魚、武昌魚等。

寧江區塔虎城
塔虎城

塔虎城位於前郭爾羅斯縣北部靠近白城地區的八郎鄉北上台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乾湖東面,南距縣城50公里,西北距大安縣城10公里,是一處遼代古城遺址。遼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城為方形,周長5181米,為土所築,高6米,城有4門,惟有西門保存較好。這是遼國皇帝的“行宮”和春行打獵駐足之地,當年這裡除駐有遼軍官兵外,還為佛教聖地和貿易中心,曾出土不少唐至遼代的文物。

塔虎”,蒙語“胖頭魚”之意,因其周圍湖泡過去盛產胖頭魚而得名。城呈方形,方向正南、周長5213米。東牆1314米,西牆1298米,北牆1323米,南牆1278米。城牆高5一6.5米,基寬20一25米,頂寬1.5一2米。四面城牆

寧江區塔虎城
上各築有16個馬面。城四角各存一角樓址,平面為圓形,稍浸城內,外凸出城角。”基部直徑米,頂部直徑28米,高出城牆1.5米。站在角樓址上,可監視左右兩側城牆,與馬面互為照應。城有4門,分設於四面城牆的正中。南、北兩門均遭破壞,東門已殘,唯有西門保存較好。城門外各有一半徑約30米的半圓形瓮城,瓮城門開在側面。南、北城門寬25.2米,瓮門偏東。西門12.3米,東門18.5米,瓮門均偏南。城牆夯土壘築、夯層清晰。

城外距牆基10米處,有兩道護城河,兩河間有一道寬8米、高出河床4一5米的土垣。內河寬13.5米外河寬11.5米,深約3.6米。護城河於瓮城處、隨其形向外彎轉而過。在角樓外,兩河之外又加一道短護城河,其堤壩較寬,兩端延伸到角樓兩側第一個馬面處,與第二護城河相通。東門外有一條東西向的河道,長750米,寬80米,是當年引嫩江水入護城河的故道。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寧江區電子化教學
寧江區教育系統在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中,緊緊抓住學生、家長、教師、社會關注的政務、校務公開工作,把握“五環節”做到“五確保”,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好評。

一是充實公開內容,確保全面真實。區教育局切實把民主管理、校務公開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凡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一律予以公開。在公開過程中,杜絕“假公開、半公開”現象,確保公開內容全面、真實,切實落實教職工的知情權。

二是界定公開時限,確保及時到位。對應定的公開事項如績效工資分配等按月公開;對民主生活會、發展黨員等相對固定的事項,則堅持按季度公開;對於臨時性的重大決策,堅持隨時公開。區教育局要求城區學校按月、鄉鎮中心校按季度上報舉鉸校務公開情況,各學校(園)接待費每季度還必須向教育局紀委上報—次,並說明接待原因。

寧江區風華中學
三是創新公開形式,確保靈活快捷。全區教育系統堅持以教代會為校務公開的基本載體和主渠道,對相對固定的事項採取了公開欄、會議、簡報等形式給予公開。

四是規範公開程式,確保真實有效。凡涉及對外公開的事項都經黨組織集體審核,特別重大的事項報請上級批示。在決定與師生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先就初步方案廣泛徵求教師意見,待方案成熟後再進行公開;在涉及教師調動、學校建設項目招投標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關於教師調動,採取公開招聘、擇優錄用的辦法,關於學校建設項目工程議標中,堅持邀請監察、計畫、財政、審計等部門參加。杜絕了“暗箱”操作。

五是突出公開重點,確保監督有力。切實加強對學校“一把手”的監督,學校(園)校(園)長、支部書記每年向教代會述職,從17個方面對學校(園)“一把手”進行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和日常工作情況,對學校黨政“一把手”進行誡勉談話。

衛生事業

2012年,全面落實1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和保障水平得到加強,為11萬人核銷醫藥費5300萬元。疾病預防控制能力不斷提升,有效控制了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傳播。[4]

社會保障

2012年,寧江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925元、3560元,比上年增長14.4%和13.2%。開發城鎮就業崗位21665個,新增就業人員20403人。低保工作重新核查低保對象,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低保金實行社會化發放,全年發放低保金2282萬元。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二輕等集體企業4000多名職工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大力開展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和救災救濟工作,發放救災救濟款631萬元。
2012年,科普城區創建活動通過省和國家驗收。被國家評為“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先進區。新建標準化學校6所、希望國小2所,改造中國小危房10000多平方米。新城鄉安裝有線電視1000多戶。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疾病防控和醫療救助體系不斷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嚴密有序。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保持全省領先水平。審計、檔案、民族宗教、武裝、人民防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2012年,投資1850萬元,完成實驗國小教學樓、第六國小教學樓、實驗學教學樓擴建、影劇院危房改造工程。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垃圾中轉站6處,維修公廁8座,打滲水井172眼。江北無害化垃圾處理項目前期準備工作就緒,到位資金2200萬元。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投資3850萬元,修建紅磚路126.3公里、水泥路47.3公里、瀝青路20.7公里,全區148個自然屯有105個實現晴雨通車。農村“三位一體”改廁工作進展順利,新建生態衛生廁所700座。

基礎設施

區內高樓林立,道路寬闊,公路四通八達,水運條件得天獨厚。從天然港口下六家子,向東直溯吉林市,向西經嫩江直達齊齊哈爾,向北經松花江下游直達哈爾濱、佳木斯各港,並可直接入烏蘇里江、黑龍江等邊境口岸。長白鐵路從城區穿過。改建後的松原火車站,年貨運量達163噸,日客流量近萬是松原地區的交通樞紐。城市供水能力強,日供水量1.7萬噸。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網點530處。
松原繞城高速公路、大廣高速公路、琿烏高速公路與眾多的國道、省道一同構成了寧江區完善的交通體系。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