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賚縣

鎮賚縣

鎮賚縣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東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2°47′06.3 ′—124°04′33.7 ′,北緯45°28′14.3′—46°18′15.8′。縣境東靠嫩江與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隔江相望,西連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北與黑龍江省泰來縣、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接壤,南和西南分別與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區為鄰。截止2012年,鎮賚縣幅員面積4737平方公里,人口29.5萬 。2010年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鎮賚縣“中國白鶴之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蒙荒解禁後,大量漢民到境內"備價領荒",開墾謀生。

鎮賚縣鎮賚縣

宣統元年七月二十九日(1909年9月13日)盛京將軍派唐家 前往試辦"升科收租"事宜,九月在後叉乾撓成立設治局。宣統二年三月(1910年)奏請升縣,八月三日(9月6日)奉旨準設。因該地屬於科爾泌右翼後旗鎮國公封地之東部,故設為鎮東縣,隸屬奉天省洮南府。

民國十八年(1929年)改奉天省為遼寧省,鎮東縣隸屬遼寧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2月,鎮東縣錄屬龍江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3日,民國政府頒布《收復東北各省處理辦法要綱》六條,將東北三省劃為九省,鎮東縣歸屬遼北省。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中共中央東北局在齊齊哈爾成立嫩江省,鎮東縣隸屬嫩江省白城子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3月,嫩江省劃分為嫩南、嫩北兩個行政區,鎮東縣歸嫩南行政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在大賚縣(今大安縣)洮兒河以北地區成立賚北縣,隸屬嫩南行政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嫩南行政區,併入嫩江省,鎮東縣屬嫩江省。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吉江行政公署,鎮東縣劃歸遼吉行政區四專署。

鎮賚縣  鎮賚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中旬,賚北縣隸屬嫩江省。

民國三十五年6月(1946年)6月,劃入遼吉行政區第四專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撤銷遼吉行政區,改建為遼北省,鎮東、賚北劃歸遼北省第四專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8月,鎮東與賚北兩縣合併為鎮賚縣,為遼北省直轄縣。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鎮賚縣由遼北省政府後方辦事處管理。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鎮賚縣劃歸嫩江省。

1949年4月,撤銷嫩江省建制,鎮賚縣劃歸黑龍江省。

1954年8月,鎮賚縣劃歸吉林省白城子專員公署(白城地區行政公署)。

1993年6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白城地區行政公署,設立白城市(地級),鎮賚縣隸屬於白城市,直至2003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鎮賚縣  鎮賚縣
鎮賚縣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白城市的北部,南起北緯45度28分,北至北緯46度18分;西起東經122度47分,東

至東經124度04分。東靠嫩江與黑龍江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肇源縣隔江相望,西連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南和西南分別與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區為鄰,北屯黑龍江泰來縣、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接壤,處於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區)結合部,是松嫩平原和科爾沁草原交融匯聚地帶。吉蒙邊界線長約61.81公里;吉黑邊界線長約216.7公里。2012年幅員面積473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建成)12.8平方公里,占全縣幅員面積的0.2%。

地貌

鎮賚縣地處中緯度內陸地區,西北部與大興安嶺外圍台地相接地勢較高,拔海160-210米;中部多連綿起伏的漫崗地,拔海131-170米;東部與南部有嫩江、洮兒河環繞,江河沿岸是比較肥沃的衝擊平原,拔海128-15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土壤以草甸土、淡黑鈣土為主,局部地方還有黑鈣土、風沙土、栗鈣土等等。

氣候

鎮賚縣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4.9℃,年平均降水量402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52天。全年盛行北風,年平均風速3.1米/秒。

行政區劃

鄉鎮11個

鎮賚鎮、坦途鎮、東屏鎮、大屯鎮、沿江鎮、五棵樹鎮、黑魚泡鎮、哈吐氣蒙古族鄉、莫莫格蒙古族鄉、建平鄉、嘎什根鄉。

村140個

鎮賚鎮17個村:街北、長安、南崗子、太平山、西艾力、架其營子、洋營子、新立、二龍、六合、哈拉本召、滿漢營子、郭家、八格歹、烏拉、麻子、二井子。

坦途鎮14個村:坦途、特力、雙山子、紅崗、向海、西明嘎、雙寶岱、哈拉甘吐、新風、保民、大呼拉、永慶、四家子、大龍波。

東屏鎮12個村:公和勒、致祥、洋沙、查乾、烏木、白音河、西力吐、格力吐、蒙古索口、前進、東升、大龍。

大屯鎮15個村:大屯、小二龍、五家子、西報馬台、東報馬台、大茨勒營子、腰杭乃、代頭、前杭乃、英台、西五家子、大官營子、榆樹崗子、謝台崗子、杭乃。

沿江鎮7個村:東二龍、東莫、葦海、前少力、後少力、西二龍、南莫。

五棵樹鎮13個村:五棵樹、樹北、前英台、後英台、且力木、徐家、鐵力、七克吐、卜荷、八家子、三門昭、蘇可、張家園子。

黑魚泡鎮16個村:黑魚泡、腰圍子、大圍子、索龍、前嘎海、報馬吐、三家子、來明、胡立台、二龍梭口、岔台、哈拉火燒、他四海、包金台、棉西、大河。

哈吐氣蒙古族鄉5個村:哈吐氣、寶山、張海、碩煥昭、呼蘭昭。

莫莫格蒙古族鄉13個村:莫莫格、包力、哈拉塔、代珠、巴喜昭、雙青山、才力、元寶吐、烏蘭昭、蘇克馬、米太、臥卜特海、少力。

建平鄉(與原英華鄉合併)13個村:後長發、蓮泡、平保、後六家子、金山堡、英華、平安、民生、雙廟、民治、民主、大崗、三合。

嘎什根鄉15個村:嘎什根、那林、望海、長發、後圍子、創業、二力把、於家圍子、丹岱、立新、大烏蘭吐、新荒戶、團結、十家子、烏鴉山。

15條街22條路

(1)15條街:由東向西依次為:利民街、惠民街、華城南街、華城北街、新興南街、新興北街、正陽南街、正陽北街、站前街、南湖街、慶余南街、慶余北街、慶生南街、慶生北街、興華街。

(2)22條路:由南向北依次為:長青東路、長青西路、扶餘東路、扶餘西路、民康東路、民康西路、育才東路、育才西路、創業路、嫩江東路、嫩江西路、永安東路、永安西路、凌雲東路、凌雲西路、團結東路、團結西路、建業路、幸福路、葦海路、廣通東路、廣通西路、

(四)省、市(縣)邊界線

(1)省邊界:鎮賚縣與周邊兩省(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七市縣相鄰,其中吉蒙邊界線長約61.81公里;吉黑邊界線長約216.7公里。

(2)市(縣)邊界:鎮賚縣與洮北區界線長約73.95公里;鎮賚縣與大安市界線長約163.18公里。

鎮賚縣地處松嫩平原西部,屬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北與大興安嶺外圍台地相連,中部漫崗連綿起伏,嫩江、洮兒河、呼爾達河、二龍濤河,即“一江三河”在境內流過,泡沼遍布,葦草叢生,珍稀鳥類眾多,素有“葦海之鄉”,“漁米之鄉”“八百里瀚海”之美譽。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鎮賚縣幅員面積4737平方公里

,其中濕地面積300萬畝,耕地面積260萬畝,草原面積239萬畝,蘆葦面積68.98萬畝,林地面積52萬畝。

能源資源

鎮賚縣有油氣能源,風能源和太陽能源。

油氣

已探明石油儲量2.7億噸。2003年原油產量曾達到100萬噸以上。已探明油砂儲量1.04億噸。已探明天然氣儲量2700億立方米。

風能

可開發風電場400平方公里,可裝機容量210萬千瓦,屬三類風場。

太陽能

年均日照時數2892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124.71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輻射量居全省前列,適宜建設太陽能發電場面積400平方公里以上。

動物資源

截止2012年,鎮賚縣有鳥類296種,分16目43科;野生獸類30種,分4目9科;魚類52種,分4目11科。鎮賚縣莫莫格保護區有6種鶴,分別為白鶴、丹頂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蓑羽鶴。

水資源

鎮賚縣境內有“一江三河”流經,分別為嫩江、洮兒河、呼爾達河、二龍濤河。地表水資源蘊藏量107.0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蘊藏量3.77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年可開採資源量2.76億立方米。嫩江,流經境內111.5公里,流域面積1861平方公里,年過境水量218.3億立方米。洮兒河、呼爾達河、二龍濤河穿境而過,面積大於100公頃的泡塘有79處。全縣水面面積27萬畝,其中可養殖面積24萬畝。

人口民族

2012年鎮賚縣總人口29.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1萬人,占總人口64.8%。城鎮人口10.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35.2%,20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鎮賚縣共20個少數民族,總人口2.3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7%。其中蒙古族18,039人,滿族4,398人,朝鮮族415人,回族185人,錫伯族54人,達斡爾族28人,鄂溫克族4人,侗族6人,壯族3人,苗族12人,布依族6人,維吾爾族9人,土家族6人,彝族6人,藏族5人,鄂倫春族4人,畲族1人,哈尼族1人,水族1人,白族1人。

交通

以鎮賚縣為中心,500公里為半徑,可全面復蓋東北區域的工業城市和資源富集地區。東南距長春340公里(機場),東北距齊齊哈爾200公里(機場),東距哈爾濱320公里(機場),西距烏蘭浩特150公里(機場),距大連港850公里,距大安港120公里,距瀋陽620公里,距北京1300公里。

鎮賚縣境內有圖烏公路、齊雙公路、長白鐵路、平齊鐵路,形成了鐵路與公路相銜接,主幹與支幹相交匯的交通運輸網路。吉林西部機場,距鎮賚僅30公里。

經濟概況

綜合

2010年鎮賚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5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19%,較2009年增長2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1%,較2009年增長29.9%;第二產業增加值42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22%,較2009年增長25%;第三產業增加值23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35%,較2009年增長23%。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5.3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12.8%,較2009年增長33.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26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20.7%,較2009年增長3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0元,完成年計畫的105%,較2009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完成年計畫的112%,較2009年增長22.9%。

第一產業

2010年鎮賚縣糧食生產達到20.5億斤,鎮賚縣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

種植業收入達到12.3億元。鎮賚縣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868萬元,鎮賚縣烤菸種植面積1.43萬畝,菸葉產量達到4.5萬擔。鎮賚縣大牲畜發展到14.5萬頭(匹),牧業收入達到2.68億元;水產品產量達到1.25萬噸,漁業收入達到560萬元。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加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一期工程完工,累計完成投資8.1億元,完成土地整理57萬畝,新增耕地32萬畝。實施了生態農業示範區、中低產田改造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新打抗旱水源井1230眼。全力推進舉縣三年大造林工程,投資9400萬元,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1.5萬畝,林業收入達到687萬元。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累計投入資金3.3億元,改造農村泥草房5857戶。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共發放各種涉農補貼2.05億元。

第二產業

2010年鎮賚縣全口徑工業實現產值57.2億元,較2009年增長24.3%,完成年計畫的1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35億元,同比增長39.4%;實現工業增加值9.6億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40%;實現銷售收入31.2億元,較2009年增長46.9%;實現利潤8000萬元。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7戶,比2009年同期新增12戶。

第三產業

2010年鎮賚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1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05%,較2009年增長18%。重點加強了有形市場建設。鐵北雜糧雜豆市場經營業戶發展到65戶,實現新糧交易量40萬噸,交易額6.7億元。成功引進大連中綠糧油公司與縣防腐廠合作,建設糧食物流園區,一期工程已投入運營,年吞吐能力達到100萬噸。“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改造農家店130家,配送額達到1950萬元。規劃建設了生產資料和建材物流市場。民營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私營企業達到420戶,個體工商戶達到9300戶,從業人員30800人。大力發展農村合作組織,各類合作社、專業協會發展到448個,農民經紀人發展到1800人。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2010年鎮賚縣組織實施了城區道路、城市引水、污水處理廠等16項重點工程。嫩江路拓寬改造鋪設道路面積4.2萬平方米,鋪設地下排水管線7569延長米。城市燃氣工程完成鋪設管線10公里,入戶923戶。開工建設了環城濕地城市引水工程。南湖被國家住建部評為城市濕地公園,也是吉林省第一個城市濕地公園。新增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栽植補植樹木48萬株,花卉13萬株。城區西、北兩處上跨式公鐵立交橋主體部分已完工,北出口下穿式立交橋基本完工。完成村村通等級公路51公里。日處理1.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進展順利,日處理180噸的生活垃圾處理廠前期工作全部完成,2011年開工建設。棚戶區改造工程拆遷面積5萬平方米,開工建設9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竣工交付使用面積20萬平方米。投資8000餘萬元,改造了小城鎮鎮區道路、給排水等市政設施。

教育事業

自八十年代初,鎮賚縣相繼建立了衛生學校、財貿學校、技工學校。截止2012年,鎮賚縣特殊教育教師有11人。其中:專職教師2人,兼職教師9人,有2人是特殊教育學校畢業的。

衛生事業

截止2010年,鎮賚縣有3家醫院和一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分別為:鎮賚縣醫院,鎮賚縣婦幼保健院,鎮賚中醫院和 鎮賚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鎮賚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17.8萬人,參保率達到92.6%。

社會保障

2010年鎮賚縣新增就業8140人。啟動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縣參保人數達到64468人,參保率達到75%,勞務輸出8.16萬人。

旅遊資源

綜述

近幾年來,鎮賚縣在旅遊業發展方面始終堅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創造精品”的原則,形成了以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中心,以白沙灘國家級大型灌區、哈爾淖風景區、大崗生態旅遊區三個主要景區為輪廓,以縣城為結合點的生態發展新格局,從而推出了濕地生態游、草原風光游、水上風景游、油田觀光游、蒙古族民俗游、農業觀光游等精品旅遊線路,不僅要使遊客欣賞到各種珍禽鳥類,還可以使遊人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盡情馳騁,欣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草原風光,更能使遊人暢遊嫩江,逐浪江水,盡情享受漂流之樂;也能吸引遊客參觀石油開發的壯觀場面,欣賞採油作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和諧景觀;還能吸引遊客參加騎馬、射箭、摔跤等民族體育健身活動;更能使遊客品奶茶、吃手把肉、烤全羊,享受獨縣特色的民族飲食;讓遊人回到田園,觀奇花異草、嘗新鮮水果,盡情享受田園風光。這一獨具特色的旅遊套餐,定能讓遊客玩得高興,游得盡興,流連忘返。

鎮賚的四大旅遊主題

走進自然、領悟科學、民俗風情、縣城風采;

鎮賚的六條旅遊線路

一線是省級衛生縣城游;二線是伊赫昭蒙古族民俗村→大崗林場→九龍山蘇高血馬繁育基地;三線是萬寶山生態草原→嫩江(白沙灘)旅遊區;四線是農業生態觀光園→樹北釣魚度假村;五線是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英台石油開採作業區;六線是嫩江沿江風光及哈爾淖A級旅遊景區;

鎮賚的十七種旅遊產品

濕地科考游、草原風光游、蒙古族民俗游、嫩江水上游、冬捕觀賞游、油田觀光游、鹽鹼沙地游、觀鳥娛樂游、雪地狩獵游、衛生縣城游、萬畝杏花游、休閒度假游、體育健身游、農業生態游、農家體驗游、蘆盪探險游、蘇高血馬騎術體驗游;鎮賚的旅遊服務設施在建設中不斷完善,旅遊交通、旅遊資訊、旅遊接待和旅遊服務已達到相應的行業標準。全縣有賓館、招待所36家,共有床位1056張,其中國際五星級酒店一家,三星級賓館三家,二星級賓館兩家;有大型酒店、飯店、26家,其中旅遊定點單位7家。娛樂歌舞廳68家。鎮賚縣委、縣政府針對本縣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決心做大做強生態旅遊業,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加大投資和對外招商力度,把旅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並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重點發展生態旅遊、民俗旅遊、農業觀光旅遊等專項旅遊,把鎮賚旅遊推向市場,把國內外遊客引入鎮賚。

鎮賚酒店

白鶴大酒店

綠園村大酒店

雁鳴村大酒店

秋實飯莊

路橋酒店

東方賓館

全月閣

滿口香美食府(清輝園大酒店)

香園酒樓

東瀛樓美食府

亨達飯莊

聚里鄉飯莊

姚氏大大餃子

福祿大酒店

西南屯飯莊等大型酒店(以上大酒店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

氣候特徵

綜述

鎮賚縣地處中緯度內陸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3-5月)回暖快、降水少,大風(6級以上)多;夏季(6-8月)陽光充足,高溫炎熱、雨量集中;秋季(9-11月)涼爽、晝夜溫差大,雨量銳減;冬季(12-2月)寒冷、乾燥少雪。具體氣候特點如下:

太陽輻射、日照

鎮賚縣太陽輻射資源較為豐富。太陽總輻射量年平均為124.71千卡/平方厘米。高值出現在5-6月份,分別為15.25和14.88千卡/平方厘米;低值出現在12-1月份,分別為4.29和5.36千卡/平方厘米。年有效總輻射量61千卡/平方厘米,其中5-9月總量為34.18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有效輻射總量的56%。

鎮賚縣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890.2小時,年日照百分率66%。其中5-9月為1397.2小時,平均每天9.2小時,日照百分率61%。

氣溫

鎮賚縣年平均氣溫4.9℃。其中:春季平均氣溫6.7℃;夏季平均氣溫22.1℃;秋季平均氣溫5.2℃;冬季平均氣溫-14.2℃。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3.6℃;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6.7℃。一年中夏季月際溫差最小,在3℃以內;春季和秋季變化急劇,月際變化都在8℃以上,冬季月際變化在5℃以內。極端最高氣溫38.2℃,出現在1997年6月14日;極端最低氣溫-37.5℃,出現在1990年1月20日。氣溫最低年是1974年和1987年,年平均氣溫3.8℃,比多年平均值低1.1℃;氣溫最高年1997年和1998年,年平均氣溫是6.2℃,比多年平均值高1.3℃。冬季最冷的年是1990年,1月平均氣溫-21.6℃,較常年低4.8℃;最熱年是2000年,6-8月平均氣溫高達24.0℃,較常年高1.9℃,且高溫日數多達40天。

統計資料表明,近15年的氣溫(1986年-2000年)較過去26年(1960年-1985年)升高0.5℃。其中各月都在升高,12-3月升幅最大,2月最為突出(冬暖現象突出)。

降水

鎮賚縣年平均降水量402.4毫米。其中:春季44.6毫米;夏季297.8毫米;秋季54.9毫米;冬季5.1毫米。各年之間變率大,降水量最多的1985年達612.7毫米;最少的2000年僅有233.4毫米。降水量400毫米的年份占50%。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7月,平均為133.4毫米,最多年份達266.1毫米,出現在1996年;降水量最少的月份是1月,平均為1.2毫米。一日(24小時)最大降水量達132.7毫米,出現在1994年6月26日。

統計資料表明,近15年的降水量(1986年-2000年)較過去26年(1960年-1985年)增多了16.8毫米。

鎮賚縣平均風速3.0米/秒。其中,3-5月風力最大,月平均風速都在3.4米/秒以上;夏季7-8月最小,平均風速只有2.0-2.2米/秒。年平均8級以上大風日數11.5天,沙暴日數2.5天,主要集中在3-5月。

統計資料表明,近15年的平均風速(1986年-2000年)的較過去26年(1960年-1985年)明顯減小,由過去的3.5米/秒減小到2.8米/秒。大風日數由過去15.1天減少到8.9天。

蒸發

鎮賚縣受大陸性季風氣候影響蒸發量較大,年平均蒸發量1755.9毫米,是年降水量的4倍之多。降水少,蒸發量大是形成鎮賚縣易乾旱,尤其春季氣候的主要原因之一。

統計資料表明,近15年(1986年-2000年)的平均蒸發量較前26年(1960年-1985年)平均蒸發量減小,由過去的1812.1毫米減小到1666.2毫米。主要由於風力減少的影響。

積溫和初終霜日

鎮賚縣≥10℃活動積溫平均2933.4℃。其中有47%的年份達2900℃以上,80%的年份在2800℃以上。對於農業一年一熟耕作熱量條件基本夠用。

秋季平均初霜期是9月25日,春季平均終霜期是5月10日,平均無霜期為137天。初霜期最早出現在9月11日(1997年),最晚出現在10月7日(1994年);終霜期最早出現在4月24日(2000年),最晚出現在5月23日(1993年)。

以上氣候資料統計年限為1971-2000年。

城市榮譽

鎮賚縣具有:

國家衛生文明城市國家平安暢通縣區

國家治安國家安全示範縣等榮譽稱號

自然保護區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吉林省白城市西北、鎮賚縣東部33公里處,東與黑龍江省杜爾伯特、泰來縣隔嫩江相望;南以洮兒河為界,與吉林省大安市相鄰;西北和本縣的丹岱、五棵樹、哈土氣、東屏、岔台鄉的部分地域接壤;距白城市78公里,大安市120公里。齊白公路可直達景區,距圖烏國道60公里。是典型的濕地保護區類型的風景旅遊區。1981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莫莫格自然保護區。1997年,國務院批准莫莫格自然保護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底為國家4A級景區。(總面積為144000公頃,其中,沼澤面積50000公頃,水域面積30000公頃。)莫莫格自然保護區地處松遼沉降帶北段,松嫩平原西部邊緣,為嫩江支流沖積、洪積低平原,平均海拔142m左右。該區西北高,東南低,區內地勢平坦,相對高差2-10m,一般坡度為50,最大坡度150。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保護區水利資源十分豐富,皆屬嫩江水系,發源於大興安嶺的嫩江,流經60km,流域面積7萬餘公頃。本區尚有季節河兩條,即二龍濤河、呼爾達河,分別注入洮兒河與嫩江。年均降水量391、8mm。保護區內植物資源比較豐富,據初步統計,種子植物約有600多種,其中經濟植物361種,分屬於77科。魚類:4目11科52種;兩棲、爬行類:1目3科5種。獸類:4目9科25種。鳥類:17目55科29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0種,二級保護鳥類40多種。全世界有鶴類15種,如: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金雕、大鴇等。

莫莫格保護區是鳥類自由翱翔、盡情歌唱的天地,原始、古樸的生態環境和現代化的旅遊設施將使當地成為旅遊勝地。莫莫格保護區開闢了多條旅遊線路,以局址島為中心,呈輻射分布,形成生態體驗、觀鳥活動、江上漂流、草原賽馬、狩獵、草上運動、蒙古風情游等系列項目,伴您休閒度假,回歸自然,體驗世外生活。

局址島中心旅遊區位於保護區西北角,由近400公頃水面環繞而成。荷花塘中央有一個小島,站在橋上,魚躍鳥戲,盡收眼底,島上亭樹乘涼,也可閒而垂釣。

自然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濕地博物館,是莫莫格保護區生態和鳥類資源的大觀園,館內展示標本400餘件。這裡一年四季向遊人開放,成為科考、學習、陶冶情操的理想場所,也是吉林省首家青少年生態體驗教育基地。

百鶴園是救護、繁育野生鳥類的場所,莫莫格保護區有丹頂鶴、白鶴、白枕鶴、白頭鶴、灰鶴、蓑羽鶴6種。

三星級的專家公寓,設有高、中檔客房和宴會廳,面向社會,為不同遊人提供住宿,為您獻上滿意的服務,讓您體會家的溫馨。

萬寶山草原生態旅遊區是莫莫格保護區2002年開闢的旅遊景點,與內蒙草原連為一體,風光優美,風情獨特。

江上旅遊位於哈爾撓核心區北端的嫩江之畔,這裡建有哈爾撓度假別墅,是一棟1000餘平方米的2層洋樓。體會現代休閒生活,將自身溶於大自然古樸原始的意境中。

地方榮譽

2012年鎮賚縣被授予“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縣”榮譽稱號。

2010年11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鎮賚縣“中國白鶴之鄉”榮譽稱號。

文化教育

吉林省鎮賚縣第一中學是省首批辦好的重點高中,創建於1951年,占地16萬平方米。學校始終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堅持“全面發展、質量至上、突出個性、教學創新”的教育理念,形成了“求實、求是”的辦學特色。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和艱苦創業,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全、管理嚴格規範、環境清新幽雅、校風淳樸端正的省級規範化學校。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利用每周的例會,組織老師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江澤民同志關於教育問題的講話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意識。舉辦校內優秀教師觀摩課,組織中青年教師參加省市舉辦的競賽課,定期派青年教師到省市其他兄弟學校學習,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逐步構建“以學校為中心,以教師發展為本”的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使教師具備“四心”、“八能”、“一特長”。聘請了日籍教師和英籍教師,加強外語教學師資力量。學校還對老師進行以弘揚一種精神(愛崗敬業)、堅持兩個方向(社會主義和素質教育方向)、增強三個意識(創新、精品、規範)、強化四個建設(德能正其身、行能示其范、才能稱其職、口筆能明其志)為主要內容的自塑形象教育,使教師真正成為一身正氣,為人師表的德育工作者。

全方位、多渠道教育管理學生。學校利用重大紀念日,開展徵文、書法、繪畫、演講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利用班會、團活以及《團訊》、《科技簡報》等宣傳科學,引導學生以先進的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緊密聯繫各年級同學的學習、生活實際,確立不同年級的德育支點。高一,以“適應”為支點,“轉變”、“爬坡”的心理適應提供各方面的幫助。高二,以“人格”為支點,為學生健全自己的人格,形成較強的自我控制力,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供幫助。高三,以“成年”為支點,圍繞學生步入社會上所面臨的諸多嚴肅的人生課題,提出追求真理、各級向上、奉獻社會、回報祖國的正確航程。這樣,構成“適應環境—健全人格—走向成熟”的高中生活的主鏇律。創辦家長學校,舉辦知識講座,召開多種形式座談會,以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

辛勤的耕耘換來了豐碩的回報。近幾年來,學校先後有4人被授予國家優秀教師的稱號,有12人次在國家級、省級公開課上獲獎。2001年學校在白城市首屆重點高中教學在賽中取得優異成績。學校確立了《營造創新教育環境,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國家級總課題,語文、外語、數學等均有市級教研項目。每年撰寫各類論文上百篇。學校有省級學科帶頭人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5人,高級教師37人,中級教師90人,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等名牌大學的學生達80餘人,會考合格率及優秀率均超過省定的兩個百分點。學校也因此先後被評定為“省模範集體”、“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科技教育示範校”、“省創新教育研究實驗校”和“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在諸多的成績和榮譽面前。學校領導老師並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他們決心向省內一流學校看齊,努力探索教育教學的新思路。

交通運輸

鎮賚縣交通便利,齊平鐵路貫穿全縣,東至黑龍江齊齊哈爾、加格達奇、哈爾濱方向和內蒙古海拉爾方向及俄羅斯。西至瀋陽大連北京方向。

鎮賚火車站每天進出站26趟火車可通往多個省市。

長白高速、國道302、省道203貫通全縣,做到村村有公路,村村通客車。有鎮賚駛往長春吉林 瀋陽齊齊哈爾扎賚特旗等長途汽車

機場正建設當中。

鎮賚白鶴節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鎮賚縣“中國白鶴之鄉”的稱號,對保護野生動植物、愛鳥護鳥行動的充分肯定和褒獎。鎮賚縣作為“中國白鶴之鄉”的品牌和平台必將對推動濕地生態保護和縣域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國·鎮賚白鶴節”已經連續舉辦了兩節。

白鶴,頸彎曲,腿細長,善高飛。其形體勻稱,性情溫和,是珍禽中的珍禽。白鶴雌雄相似,雌鶴略小,其形態清秀俊逸,色澤雪白玉潤。體長約130厘米,翼展210至250厘米,體重7至10千克;白鶴頭的前半部為紅色裸皮,嘴和腳也呈紅色;除初級飛羽為黑色外,白鶴通體潔白,站立時其黑色初級飛羽被白羽復蓋,飛翔時黑色翅端方才顯露。

在白鶴寒來暑往的遷徙過程中,鎮賚境內的莫莫格自然保護區是它們重要遷飛停歇地。據保護區研究監測,自2000年以來,白鶴在這裡停歇的種群數量逐年上升,已由當初的300多隻,增加到2010年春季的3133隻,春秋兩季在此停歇時間長達130多天。而此時,白鶴的全球總量也不過只有3200隻。

宗教

鎮賚縣有佛教寺院一所,基督教堂一所,清真寺一所,天主教會2所。

黨政機構

縣委書記:張寶才(副廳級)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王輝

縣人民政府縣長:鮑長山(正處級)

縣政協黨組書記:趙明德

縣政協主席:高克

縣委副書記:黃秀清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