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婚俗

普米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制為主,個別地主家有多妻的。但通婚範圍很嚴格,實行氏族外婚、等級內婚的規矩,一般人不與奴隸結婚,貴族和平民也不通婚。選擇配偶由父母作主;盛行姑舅表優先婚配。結婚中齡較早,女子到十五歲、男子十八歲多已完婚;也有在男女十三歲“成丁禮”後完婚的。婚期多選在冬臘月農田季節舉行,禮節很隆重普米族人好定婚,雙方喝完定親酒之後,男方要殺豬殺雞,托媒人把豬心作為禮品送到女方家;女方家也要殺豬並將兩家的豬心都切成兩半,分成兩份,一份仍由男方家帶回,表示“永結同心”後便娶親。

簡介

普米族婚俗普米族婚俗

雲南邊緣地區的普米族,姑娘出嫁時,必須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親那天,男方要派媒人、兩位伴娘和幾個精明強悍的小伙子前去迎親,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裝模裝樣地將姑娘搶走。即將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間勞動,迎親的人來後,由一位小伙子找到姑娘,對她大聲說:“你已是xx家的人了,xx家請你去吃茶,跟我們去一趟吧!”說完上前迅速“逮”住假裝要逃跑的姑娘。這時埋伏在新娘周圍的幾個美麗健壯的姑娘便一擁而上,對“逮捕”新娘的“兇手”拳打腳踢,甚至撕壞或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隨後,大家一起簇擁著新娘回到女家舉行出嫁禮,唱歌喝酒,為她送行。

當新娘的兄弟將新娘從閨房中背出來,隨新郎的接親隊伍上路之後,媒人不僅不能隨隊伍離開女家,反而要被女家扣留下來,送到一間屋裡鎖起來,同時被被“關押”的還有女方的一位歌手。在“監牢”中,兩人要比賽唱歌,決定勝負。屋外則由兩個姑娘手拿鑰匙守門。主客雙方對歌后,一直要到媒人唱贏了,守門的姑娘才會開鎖放人,媒人就會去追送親的隊伍。媒人鑰匙唱不贏,就得去向女方父母敬酒或送錢,這樣即使媒人出了“監牢”,走到村寨口,女方村寨中的各家各戶都要來敬酒,無論媒人酒量再大,最後也會爛醉如泥。如果不想喝,就得和敬酒者一一對歌,比贏了,可以不喝他手中的酒。突破這道防線,媒人就算完成任務,趕上接親隊伍。

普米族婚禮上,還有十分奇特的吃羊睪丸的儀式。新娘到新郎家後,首先要和新郎同吃一碗“接嫁飯”,飯中有羊睪丸,取意今後能生兒育女繁衍後代。接嫁飯由新郎送一口給新娘吃,再由新娘送一口給新郎吃,如此直到將這碗飯全部吃完。

吃完接嫁飯,一對新人在脖子上拴上五彩線,舉行祭祀祖先活動,並將酥油抹在新娘的前額,一旦抹上酥油,新娘從此就是男家的人了。

嫁女九族皆知

普米族青年男女結婚時,迎娶前,新郎須送給女方父母一塊布,以謝撫育女兒恩情;另送一條黃牛,作為"奶母錢",象徵女家兩隻腳出去,有四隻腳進來,總算不蝕本的意思。送女方兄弟長刀一把,意思是作為兄弟姐妹分別的紀念。另送耕牛及鐵鏵一套,作為新娘走後"土地牲畜傷心"的安慰。男方家長和媒人每次帶去的禮品,都要分成三份:一份敬鍋;一份送女方家長;一份送女方親友,招待女家和女方村寨各家代表吃飯,以示"一女出嫁,九族皆知"。

潑水迎親

有的地區在訂婚後,依照習慣,男的要到女家做一兩年活,女的也要到男家做一兩年活,雙方父母對他們的勞動和其他方面都滿意了,才許結婚,然後選定結婚日子。普米族人的婚期一般選在冬天臘月間。結婚時,有的地方男家派親叔伯和兄弟三人到女家接親,並請本寨能說會唱的兩個男子一同前往,新郎則不用去。男方接親人到女家門口,女家出來潑水迎接,接著迎親的送親的雙方開始唱歌。女方也由親友送親,走到半路時故意阻攔新娘一兩次不讓前行,意思是捨不得姑娘嫁出去。這時男方就用唱歌來說服女方,雙方對唱,誰唱輸了就被潑水,被潑的人不準罵,也不準換衣服,送親人到男家也同樣被潑水,表示受到男家的尊敬。

"逮捕"新娘好成婚

處於雲南邊緣地區的普米族,女家父母一般都認為出嫁姑娘不是一件太光彩的事情。因此,要舉行婚禮,必須由男方前去"逮捕"新娘。迎親吉日那天,男家要派一位兒女雙全的主婦,兩位伴娘和幾個精明強悍的小伙子前去迎親,在女家的巧妙配合下,裝模作樣地將姑娘搶走。即將出嫁的新娘在父母的有意安排下到山上或田間勞動,迎親的人來後,由一位精明的小伙找到待嫁的姑娘,便大聲喊道:"你已是××家的人了,××家請你去吃茶,跟我們走一趟吧"說完,上前迅速"逮"著佯裝逃跑的新娘。這時,埋伏在新娘周圍的幾個美麗健壯的姑娘便不湧向前,對"逮捕"新娘的"兇手",拳打腳踢,甚至撕壞扒下他的衣服,逼迫他投降,交出新娘。隨後,大家一道簇擁著新娘回到女家舉行出嫁禮,唱歌喝酒,為她送行。

新婚吃"閉門羹"

普米族婚俗普米族婚俗

雲南麗江普米族有讓新娘吃"閉門羹"的習俗。 當男方的接親人及女方的送親人組成的一行隊伍走到男家時,男方由一能說會唱的鄰居迅速將男方大門緊緊關起,不讓新娘子一行進屋。雙方要經過一番唱答,進行若盤問之後,新娘等人才能進入大門。媒人先開口請求把門打開,頂門的人要問:"你姓什麽?乾什麽來的?"媒人要如實回答。頂門人仔細察看。經過一段時間的唱答之後,大門方才大開,媒人即送五十文錢給頂門開門的人,以表示對開門放行的謝意。進門後,由納西族東巴念退口神(管口角是非之神)路神及喜神等。念後由東巴在新郎新娘的額頭上點酥油,據說這樣可以使新婚夫婦不受病魔 邪怪的侵害,含有祝福之意。

普米族多數為父系家庭婚姻,瀘沽湖一帶的普米族,由於和摩梭人雜居,仍有少數保存著一種與母系家庭相適應的“走婚”習俗,表現為男女不婚不嫁,夜晚男子入女家過偶居生活。

青年男女一旦相許終身之後,父母不加干涉,並為他們積極籌辦婚禮。由於普米族能歌善舞,因而其婚禮自始至終都是在歌聲中進行,十分别致而隆重。在舉行婚禮的前夜,新娘的家族及親友圍坐在木楞房內的火塘旁,邊喝芳香的自製蘇里瑪,邊聽機關報娘與兄長對唱“出嫁歌”。第二天早上,特請一位婦女給新娘梳妝,歌手們高唱“梳妝調”,讚美新娘的賢良,頌揚新人裝束如仙。當接親的隊伍到來時,新娘家早在門前用青松翠柏枝葉塔起彩門,門上懸掛兩塊紅布,阻止接親隊伍進門。雙方對唱“認親調”,只有男方的歌手唱贏擋門的歌手後,才能去迎新娘。當新娘家擺上果品、斟上酒時,新郎家的歌手唱起“果碟調”;新娘離開自己家時,要唱“離娘調”。

普米族的婚禮中,尤以“鎖媒人”為新奇,新娘被送親客簇擁上路,媒人卻要鎖在一間屋子裡,與陪鎖著的女方歌手對唱“鎖門調”、“開門調”,媒人唱贏了,方能開鎖放行。接親人一路上要受多次阻攔,雙方展開熱烈的對歌。

到新郎家後,男方家唱起“迎親歌”,新忍受家歌手還要唱“送親調”。新郎迎接新娘進屋後,雙方在火塘下方叩拜祖先,然後由一位老人給機關報婚夫婦戴上紅色脖線,並唱“祝福歌”。

普米族長期保留著獨具特色的婚姻習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普米族的婚姻主要由家長包辦,實行姑舅姨表優先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普米族的家庭婚姻善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青年男女大多實行了自由婚姻。

青年男女的相識和戀愛主要通過祭奠山神、龍潭、喜慶節日的盛會以及日常的勞動生產等活動來進行。姑娘和小伙子利用這些機會,互相物色對象,互相找理由和藉口接近,談情說愛。如果是男女雙方互相看中,就會雙方相約到偏靜的地方,或幽谷、或森林、或湖邊等,相互對唱情歌。

男女雙方互訂終身後,直至舉行婚禮前,不再單獨約會,婚禮過後,新娘也回娘家生活,不住夫家。此後,夫妻間只能秘密往來,直到生下第一個孩子後才能到丈夫家居住。

婚禮主持人用一根纏著彩色布條的棍子蘸上酥油,分別在鍋莊、神台、大門以及新郎新娘的頭上點指,祝福新郎新娘的頭上點指,祝福新郎新娘幸福吉祥。接著要舉行敬鍋莊儀式,最後是新郎新娘拜天拜地拜神仙,儀式即告結束。緊接著,男方家在木楞房中、院壩內大開喜筵,盛情款待全體賓客。美味佳肴中,普米族特有的琵琶肉和香甜的酥里瑪酒是必不可少的。酒宴開始前,全體賓客要齊唱(做客歌),然後才正式就餐。酒足飯飽之後,人們齊聚在院壩里、房子房,載歌載舞地慶賀婚禮,往往通宵達旦。

普米族有的地方仍保留搶婚的習俗。結婚當天,父母仍讓女兒去山上或地里勞動,這時候,男方派人來了,大喊一聲:某某家請父去吃茶!就把姑娘搶走。姑娘被男方搶去後,婚禮按普米族的習俗繼續舉行。

從新娘家接了新娘後,新娘不能當天接進男方家,要在村邊的一個僻靜的地方(男方事先搭好木棚,準備好留宿時所用全部食品及用具)留宿一夜。但如新娘、新郎是同村人,或相隔很遠,可在太陽落山之前把新娘接到男方家,不留宿野外。

孕婦分娩前,舉行"今依"儀式一般要悄悄進行,不讓外人知道;祭物要放在常人看見的地方,不能被人發現或被損傷。在小孩未出世前,不能準備嬰兒穿的衣物。產婦分娩時,謝絕外人進出家門。產婦坐月子的日子裡,除了自家的人外,不能讓外人隨意出入產房,不得吃產婦的食物。

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準背著槍進門,須拿在手裡進門;若門口立有經幡旗桿,旗色為白色或紅色,桿頂插把尖刀,表示家裡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內;婦女分娩時,男子不得進入產房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