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婚俗

瑤族婚俗

瑤族的婚禮儀式向來古老、神秘,不但有著很多的傳奇色彩,也有著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蘊。馬鞍底,是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一個邊遠山鄉,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有著很長的邊境線。又因其地處國家級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茫茫無際的原始森林景色如畫,山峰連綿,奇秀迷人。馬鞍底鄉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在這裡居住著瑤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由於這裡地處中越邊境的叢林地帶,交通不暢,這裡的少數民族受外來文化的衝擊極小,還保留著自己傳統、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其中,瑤族的傳統婚禮便是一個獨特的景象。

簡介

瑤族婚俗瑤族婚俗

瑤族男女青年婚前戀愛自由,許多人借“耍歌堂”機會或其他途徑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雙方父母同意後就開始準備婚禮。通常說親時用豬肉和酒作為見面禮。男子上門入贅的習俗在瑤族比較普遍。沒有男孩的家庭,常招婿上門;有的家庭雖有男孩也要招婿上門。有的瑤族地區,甚至把男子全部"外嫁",而把女兒留在家裡招婿上門。直到現在,瑤族地區招婿上門的情況仍然相當普遍。上門女婿受到社會尊重,女兒有財產繼承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比較淡薄。
瑤族婚禮一般辦得比較簡樸。送親迎娶時,新娘一般走路或騎馬到男家。按照傳統習慣,男方家要擺婚宴請寨老參加,全寨男女也都來唱歌祝賀,新郎新娘當眾飲交杯酒。第二天新娘回門住一天,第三天即開始在夫家勞動。如果是招婿上門,新郎除有媒人及兩個伴郎陪送外,不用帶什麼東西,只一個人上女家去就可以了。同樣是第二天回門,第三天起在女方家住下。
舅權在部分瑤族地區表現比較突出。有些地方有姑舅表婚的習俗,姑母之女必須嫁給舅父之子。只有舅父無子,或舅父家不要才能嫁給別人,但聘禮要由舅父收領。在瑤族地區,離婚比較嚴格,但寡婦再嫁不受歧視。另外,瑤族一般不與他族通婚

習俗

瑤族婚俗瑤族婚俗

收割完田裡的稻穀,就進入臘月間了。這段時間對居住在大山深處的瑤族同胞來說,是收穫一年勞動成果的金秋季節,也是瑤族姑娘、小伙子們收穫愛情果實,走向愛情殿堂的吉祥時光。

瑤族的婚禮儀式向來古老、神秘,不但有著很多的傳奇色彩,也有著很深的民族文化底蘊。馬鞍底,是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的一個邊遠山鄉,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有著很長的邊境線。又因其地處國家級金平分水嶺自然保護區,茫茫無際的原始森林景色如畫,山峰連綿,奇秀迷人。馬鞍底鄉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在這裡居住著瑤族、哈尼族彝族等少數民族。由於這裡地處中越邊境的叢林地帶,交通不暢,這裡的少數民族受外來文化的衝擊極小,還保留著自己傳統、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其中,瑤族的傳統婚禮便是一個獨特的景象。

深夜將新娘接進門
馬鞍底的瑤族是瑤族的一個支系——育棉人。因婦女們的頭飾很特別,用三丈多長的紅布盤纏而成。所以,外民族的人又稱他(她)們為紅頭瑤

我們住宿在村民莫春林的家裡,這是一個五口之家,男主人莫春林雖然憨厚老實,但聰明能幹。在瑤族的家庭里,父母很早就為子女訂婚,訂婚前要請祭師將男女雙方各命屬相來對照合婚書,能相配才能訂婚。瑤族的婚禮要舉行三天三夜:第一天是新郎家到新娘家過(送)禮;第二天是娘家的送親隊伍將新娘送到男方家,但不能進門,等到半夜舉行儀式後才能進家門;第三天夜裡新郎、新娘進行拜堂後待天亮時男方家將定金付給女方家人,置辦酒宴將娘家人及送親的親屬送走後,婚禮才算結束。一對新人才能進入洞房,共度蜜月……

去新娘家。在寨子中間的大路上時,只見七、八個男青年將用芭蕉葉包著的雞肉、豬肉擺在路中間,我奇怪地問他們為什麼?一個中年男人指著身旁兩個裝滿豬腿、酒等食物的背籮告訴我:我們是新郎家派去新娘家過禮(送彩禮)的。以前娶新娘要翻幾座山到別的寨子,走到半路是吃午飯的時候,就在山路中間吃飯、喝酒。今天娶的新娘雖然是本寨子的,但老規矩不能變,所以,就在這裡吃飯、喝酒了。我一打聽新郎家的地址,不禁啞然失笑。原來,新郎家就在前面20米遠的地方。
寨子裡瑤族婦女們繡刺、勞作的情景,以及她們那奇特、龐大的頭飾和漂亮的服飾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們的目光,不禁將鏡頭對準她們“咔嚓”起來……

走到寨子邊的一塊空地上我們見到了新娘黃大妹,幾個中年婦女正在那裡為她準備明天穿的新娘裝,一個個忙得不亦樂乎……當我向新娘黃大妹表示祝賀,她那圓圓的臉蛋頓時羞得通紅……
新郎竟然“逃婚”在外
第二天開始送新娘。清晨,正在睡夢中的我們被一聲長長的雞鳴吵醒了。夜幕漸漸退去,遠處藍藍的天空變得通紅通紅,晨曦出現了。不一會兒,只見一輪紅日衝破陰雲的阻攔躍然出現在前面的山頂上,將一道道火紅的霞光投向大地。剎那間,梯田里的田水變紅了,山巒、樹林變紅了,溪水也變紅了。……

上午十時左右,寨子裡傳來了一陣陣清脆、悅耳的鎖吶聲。我們隨聲尋去,只見新郎家裡人來人往,一片繁忙,樂聲陣陣……主持婚禮的大祭師黃元林是本村的村民小組長,已經當了十多年的祭師了,平時是這村的“最高行政長官”,在這裡有文化的人才能擔任大祭師一職,在寨子裡有著很高威望。

新娘黃大妹身穿漂亮、華貴,戴滿銀飾品的傳統新娘裝,在伴娘、嫂嫂等娘家人組成的送親隊伍的簇擁下從後門出來,繞著寨子邊沿向新郎家緩緩走去。按瑤族的風俗,送親時不能從別人家的大門前過,一是怕被別人家的邪惡所撞不吉利,二是別人家怕被新娘將自己家的吉利帶走……

送親的隊伍穿過樹林,繞過流淌的溪水,當來到離新郎家10米遠的地方時,停了下來,在路中間擺上酒、肉,開始吃喝。原來,這又是走到半路該吃午飯的時候了。老鄉們在盡情地喝酒,談笑風生。
吃了送親午飯後,幾位送親的婦女悄悄離開送親隊伍向一個樹林走去。一位小伙子悄悄告訴我:“她們是要去為新娘包頭戴避邪的木架——鉑充。這個時候她們是不願意讓外人看到的,特別是我們這些外民族的男性公民。

於是,我便繞路從另一邊走進樹林裡,悄悄扒開樹叢看去,只見婦女們將黃大妹的大頭飾取下來,用一塊又長又寬的紅布將她的頭頂緊緊裹住,一位婦女將一個木製的恰似鏵犁樣的木架安放在她的頭頂上,準備罩上一大塊避邪的紅布,這塊紅布要到第二天才能拿下來。
吃完中飯,送親的隊伍繼續上路,走了幾分鐘便到了新郎家門前,新郎家的人迎上前來向送親的人一一敬茶、敬酒,並唱起了悅耳的山歌,進行“圈圍親家”儀式。即送親的男人站一邊,女人站一邊把新娘圍在中間,三位樂師吹響鎖吶,敲響羊皮鼓和銅鑼,圍著新娘及送親的隊伍呈“8”字形里外各繞三圈,意為驅除邪惡……隨後,在陣陣音樂聲和歌聲中,將新娘和伴娘送入新郎家旁邊臨時搭建的一個柴屋裡,這天晚上她倆就在此過夜了。
為什麼不把新娘迎進新郎家呢?我感到很奇怪。他們告訴我:送親的人將新娘送到這裡就算完成使命。但新娘還不能進新郎家??家門,這樣,新娘才算是新郎家的人。舉行儀式一般要在夜裡凌晨5點鐘左右,如果在此之前哪個膽大的小伙子進去將新娘搶到手,那新郎家也只能幹瞪眼沒辦法。因為,新娘還不是他們家的人,舊時,就有因父母包辦婚姻,新娘在進男方家之前被自己心愛的小伙子領跑的事發生。不過對此新郎家也早有準備,他們已經在柴屋旁燃起兩堆篝火,10多個小伙子準備在這裡徹夜飲酒唱歌,保護新娘不被他人擄走。
新郎家的人為了娶親都忙得熱火朝天,但就是不見新郎鄧富圍的影子。他到哪裡去了呢?原來,按瑤族的風俗,這兩天新郎不能在家中,要跑到外面的朋友家躲起來進行逃婚,直等到拜堂的時候由樂師們吹響樂器去把他接回來進行拜堂。

為了要弄清新郎在外面是如何逃婚的,我開始尋找新郎,可我們走遍寨子裡的每一個角落,訪問了10多個人問新郎的下落,都一無所獲。他們是不會輕易將新郎的下落告訴我們的。最後,在一個好心的瑤族大哥的指引下,我們終於把鄧富圍找到了。哈哈,這小伙子正躺在朋友家的床上睡大覺哩。
第三天早上四時,新郎家裡喜樂聲、酒歌聲不絕於耳,寨子裡一堆堆燃燒著的篝火映紅了山寨,映紅了火堆旁一對對瑤族情侶的臉龐……

來到新郎家門前,只見婦女們已將新娘從柴屋裡接出來站在大門前,祭師黃元林已將祭祀的物品擺設好,準備迎接新娘進門。儀式開始了,樂師們奏起了喜樂,大祭師含了一口酒往站在門外的新娘腳前一噴,將手中的兩片法器敲響,嘴裡喃喃地念起了咒語。原來,舉行迎親儀式由祭師作法是噴酒驅邪,不讓病魔邪惡進家門,讓全家人身體健康,念生兒生女都成功,讓黃家的女兒給鄧家做媳婦正式成為鄧家的人。

在悅耳的喜樂聲中,新娘在伴娘的攙扶下緩緩走進家門,跪在堂屋正中間向兩家祖宗牌位行過禮後,便被送入了沒有新郎的洞房……

從此,黃大妹就正式成為鄧家的一員。

夫妻深夜拜堂成親
第三天夜裡,在新郎家舉行瑤族婚禮中最隆重的儀式——合婚拜堂。大祭師黃元林翻著曆書告訴我們,凌晨3點是吉辰,儀式將在那時舉行。之後能歌善舞的瑤家人為我們唱起了動聽的山歌,情侶們對起了情歌,使我們覺得這黑夜不是那么漫長……

時辰到了,隨著大祭師的咒語響起,樂師們吹響喜樂走出家門,找到新郎的藏身處將打扮一新,身著瑤族新郎服裝的鄧富圍接回了家。在祭師的咒語聲中一對新人拜天地、拜祖宗、夫妻對拜,向祖宗牌位敬酒等禮儀……

行完禮後,接著進行“炮轟新人”的儀式,10多個新郎的好友點燃鞭炮圍著一對新人狂轟濫炸。“炮轟新人”後,拜堂儀式就結束了。
這時,天也漸漸亮了。最後,新郎家要向新娘的父母付禮金,也就是送彩禮。兩方父母在大祭師、媒人的陪同下來到屋子後樹林的草坪上,喝過一杯喜酒後,便在大祭師、媒人的監督下,新郎父母將1000元人民幣付給新娘的父母,這是給新錢,令人稱奇的是付舊錢,新郎家將12塊過去的舊幣——銀圓付給新娘的父母。新錢、舊錢付清了,雙方父母飲下交杯酒,這樣,他們才能正式結為親家。

特色

瑤族婚俗瑤族婚俗

瑤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和族內婚制,少與他族通婚,也無納妾現象,早婚比較突出,但婚後一般都能和睦相處,極少離異,喪偶再嫁也不受歧視。

建國前,過山瑤青年男女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但這種包辦,有的在訂婚之前,男女雙方也有接觸和互相了解的機會。如在訂婚之前,男子的父親帶著其子,一同前往女方家談婚(見面),如果女方父母不同意,則婉轉、謙遜地對男方說:“我們的女兒生得醜陋,無緣分,請後生哥另攀高門”等等。也有的女方父母先把男方留下參加數日勞動,以便考察男方的勞動態度和為人。如果男方表現好的,女方父母則同意這門親事,否則就會告吹,所以成婚與否,主要還是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建國後,婚姻自由,主要是由男女雙方自己決定自己的婚姻大事。過山瑤男女青年古今有女子“出嫁”,還是男子“入贅”(招郎婿)兩習俗。無論是女子“出嫁”,還是男子“入贅”,都要根據男女雙方的家庭人口、勞力的不同情況來決定。女方家中弟妹多,家裡尚缺勞力,生活又有困難,一般女方不願出嫁,而是要求男子到女方家“入贅”。如果男女雙方家庭的勞力、經濟生活情況都相差不多,是由女方“出嫁”還是由男方“入贅”,就由雙方父母商定。還有一種,男方父母已老,又無勞力的,男方到女方家“入贅”後,則採取“兩邊走”的方式,即第年夫妻倆都要在雙方父母勞動半年或數月,以贍養雙方父母為已任。

過山瑤的婚禮十分熱鬧,新娘與送親者到新郎的家門時,由男方舉行接親儀式後才進門。即新娘和送親者在男方的門外,圍成一個大圓圈,或排成數行。男方的吹鼓手吹著嗩吶,敲著鑼鼓,在新娘和送親的隊伍中,吹奏著迎親曲串來串去,共串36串。故稱為“串新娘”。婚禮從當天晚飯後開始直鬧到天亮。婚禮在正廳舉行。正廳中間的牆上設有祖先的神龕,神龕的兩旁貼紅底金色雙鼓字,下面設一排長凳(椅)和案台,案台正中,擺一個全豬頭,左右各擺一隻披紅的盤托,兩側插上大小紅燭各一對;案前的地上鋪上大紅花被,整個大廳呈現出喜氣洋洋的氣氛。

婚禮開始,新郎和祖父母和父母及全村的長者,到神龕的下面就坐。台上擺上酒肉,長者開懷暢飲,酒至半酣時,新郎從左門、新娘從右門分別步入廳堂,即男左女右。他們身著漂亮的瑤族婚禮盛裝,在案台前鋪好的大紅被旁並排站著,面向神龕(祖先牌位)、長者,這時,由司儀起立致祝詞,眾人和聲,即祝願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永結同心等等。不時還伴奏著瑤族八音,氣氛熱烈。隨著一陣歡呼聲,眾人祝頌完畢,婚禮便進入了高潮。紅燭點燃著,長者在台上繼續暢飲,新郎和新娘開始行跪拜禮。新郎雙手拿著一塊摺疊好的新毛巾,高舉過頭,自上而下,向左 、中、右三個方面的賓客作躬禮,然後跪在大紅花被上下拜,至此就算完成了一拜。拜畢又進行第二次,周而復始,新娘手裡持兩條鮮艷的毛巾,遮蓋及膝,在新郎下拜時,行半屈膝禮作陪。新郎新娘禮拜時,均分別由伴郎和伴娘攙扶著進行。動作極為緩慢,表現十分虔誠,完成一拜,往往需要5分鐘左右。第一批受拜者是新郎的祖父母和父母一輩人,要拜36拜;第二批受拜者是新郎叔伯一輩人,要拜24拜;第三批受拜者是新郎兄姐一輩人,要拜12拜。長者在接受新郎新娘禮拜時,只管在台上暢飲閒談,不必還禮。三批長者輪流受拜完畢,第一批長者又重返原位,再受三十六拜,三批長者如此前後反覆,新郎新娘共要拜100多次。拜畢,新郎新娘並列站著,由一位輩分最高、年紀最大的長者,向新婚夫婦致以良好祝願:祝願新婚夫婦上山同路,下水同船,齊心協力,共建家園。發揚敬老傳統,振作良好家聲等等。至此已經天亮了,前後連續要用五六個小時。

但是,婚禮並未結束。新婚夫婦馬不停蹄地轉入“認親”儀式。正廳內設三席,祖父母、父母、叔伯、兄姐等三輩分的人分別入席飲酒。這時,一對新人由伴郎伴娘陪同,依次到各席認親,當伴郎逐一介紹長者稱謂時,新郎和新娘同時叫一聲,並各敬獻一杯喜酒。對於其他客人,還要敬酒、敬茶等。待客人散席回家後,新郎與新娘才和家人聚餐團圓。至此,婚禮才全部結束。

瑤族在婚禮中格外敬重老人,過山瑤過著三年一小遷(過山過嶺),五年一大遷(過州過省)的漂泊生活,一切知識沒有文字記載,只有靠老一輩人通過各種形式把本族的風俗、戒律、信仰、醫藥等各方面的知識,以及在勞動中積累的經驗傳給後代,過山瑤俗話說:“老人不講古,青年不識譜”、“沒有老人就沒有後生”。年青人結婚是新生活的開始,所以他們對老人要格外尊敬,並接受老人的教育。

特點

瑤族行族外婚,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瑤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趕墟等場合,結識交往、自由戀愛,或經人介紹,互相了解以後,一般都要通過“合婚”和雙方家長商議,取得一致意見後才能締結婚姻。
瑤族咬手示愛:瑤族民間有句諺語,叫做“咬手疼進心,愛情才真誠”。
瑤族青年通過對歌,或在生產勞動、節慶活動中結識,建立了感情後,便開始約會。約會談情時最富情趣的事是咬手表達愛情。小伙子在心愛的姑娘手上咬上一口,表達對姑娘深深的愛。
小伙子咬姑娘手臂時,一定要掌握好用力發分寸。如果咬得太輕,會被認為愛得不深;如果咬得過重,在姑娘的手上留下傷口,會被別人恥笑為被狗咬傷。因此,當小伙子用牙齒咬著姑娘那白淨的手臂時,得慢慢用力,使姑娘覺得疼痛難忍,但又不得將姑娘的手臂咬破。經咬手定情以後,男女雙方都應將自己找到心上人的事告訴父母,經父母同意後便舉行婚禮
回門時,村寨中的再婚婦女不能和新娘說話,即便說了,新娘也不會答理。
瑤族有上門從妻居的習俗。如男方從妻居,則婚禮有所不同,但婚禮中含有大量的歌唱、答對等,則是相同的。從妻居的時間分為三種:終身——需要改姓;十二年——不改姓,但有權分享妻家財產;六年——無權分享妻家財產。
寡婦在瑤族觀念中受到同情,如寡婦要改嫁,一般沒有非議。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