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是貴州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自稱“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

概述

仡佬族婚俗仡佬族婚俗

仡佬貴州最古老的少數民族之一,自稱“木地人”即土著居民。古代為白越的“俚”、“蜒”部落中的一支,魏普後稱僚人,宋代朱鋪的《溪蠻叢笑》中稱為“仡佬”,到了明帶資本就定下來了,田汝成的《行邊紀聞》中明確的說:“仡佬”一曰“僚”。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夜郎”解體後,僚人大量外遷。和漢、苗民族雜居,經濟有了很大發展。

文化

仡佬族有43.7萬多人,散居在貴州省西北部的遵義、安順、六盤水、黔西、織金、六枝、關嶺、普定、大方、清鎮、仁懷、平壩、金沙、興仁等縣(市),少數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隆林各族自治縣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廣南、文山、富寧、馬關等縣。仡佬族居住比較分散,常常與其他兄弟民族交錯雜居。
仡佬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很多人都會說漢語、苗語、布依語等。沒有文字,通用漢文。
仡佬族因居住地區不同,飲食也不一樣。山區以包穀為主食、平壩地區以大米為主食,其次是小麥、薯類等其他穀物。
服飾與漢族及鄰近的少數民族大體相同。但在一百多年前,一些地區的婦女穿“桶群”。桶群分上中下三段,上下兩段用麻織,間雜青百條紋,中間為羊毛織,染紅色。腳穿尖鉤鞋。上衣及腰部,袖、背繡花,上端開領口,穿時頭頂往下套,稱為“仡佬袍”。頭挽髮髻,花帕蓋頭等,這種服飾現代已不多見。

古老的婚俗
仡佬族的婚俗至今保留著許多原始的古俗,是研究人類古老婚姻史的活材料。比如,訂婚時,要吃“雞卦酒”,這是殺雞後用雞股骨占卜求吉利。“雞卦”諧音“吉利的卦”,目前已不再按原始的“神判”那種形式去細細講究雞股骨上的紋樣是吉是凶,而是把吃訂婚酒統統稱吃“雞(吉)卦酒”。
吃“雞卦酒”是在姑娘家舉行的,未來的女婿上未婚妻家認岳父母,向岳父母敬獻“雞卦酒”,第一碗酒必先敬獻給岳母,岳父在吃第二碗酒時也要恭維老伴一番,說“娃娃是她養大的,要由他娘作主。”有人說,這是人類母權制在婚姻上由母親做主的遺風。
仡佬族女人出嫁時要自動打掉上顎大齒1-2顆,說是怕女人傷害夫家而產生的習俗。夫家視處女為一種可畏的東西,需打掉牙然後才敢與之成婚,箇中古遠民俗遺風意味深長。
還有“把門枋”、“追姑娘”和“打濕親”習俗,在仡佬族婚俗里也很有特色。“把門枋”是新娘離家出嫁時,要雙手緊緊地拉著門枋表示不肯離去。這時候,媒人就要過來強行拉開新娘的雙手,牽著新娘離開娘家。
“追姑娘”是姑娘出嫁前要放聲號哭,唱“哭嫁歌”。出嫁前還要乘人“不備”而“逃跑”,讓嫁家嬸娘嫂子等女親戚把她找回來。離娘家出嫁前要拜別娘家祖宗,姑娘的父親要解開她衣領邊的扣袢,表示出嫁了的閨女已不是本家氏族的成員而加入夫家氏族中去了。
“打濕親”則是在新娘娶進夫家之時,一跨進屋,就要用夫家準備好的清水灑向接親的人。傳說這樣可讓清水淋去邪魔求個吉利。
還有一些和別的民族相異的,即仡佬族往往是新娘出嫁時,要撐著傘由迎親和送親的人伴送步行到婆家。到夫家後也不興拜堂,直接就被引入洞房。嫁裝也不是在出嫁的喜日裡帶到婆家的,而是在生下頭胎小孩滿月後,才由娘家把嫁妝送到夫家。
仡佬族的婚姻,多為父母包辦,重彩禮,現在也改變了,選擇吉日後,迎親這天,新娘由接青人和送親人陪同撐著傘步行到婆家不拜堂,直接把新娘引入洞房。

特點

仡佬族婚俗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三五天便開始“哭嫁”。娶親時 新郎不親迎,而是於婚期前一日派轎夫天黑時到女家。 進門前,女方有專人主持“欄門禮”,要行敬酒、鋪氈 、恭候等禮數,每道程式都有傳統的對答禮詞,必須說唱得合乎規矩,否則要遭轟笑。
姑娘出嫁時先將花轎抬進堂屋,由新娘的兄長或叔叔將新娘“拉出”裡屋,給祖宗父母磕頭,爾後“強抱”入轎中,表示對娘家戀戀不捨。娘家人把轎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給男方轎夫。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禮更有趣。新郎騎馬去迎親 ,有4個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著竹掃帚,另2人抬著 酒肉禮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幾個壯漢欄路“搶劫”,把“搶”來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這點禮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門,有一群人手執木片圍“打”新郎,男方執竹掃帚者要全力保護突圍。新郎跑進女方家門,馬上有“敬親酒”招待,而且新郎與新 娘也相互敬酒。敬酒畢,新郎將新娘“抱”上馬背,新郎執韁引路而歸。
隆重的婚禮宴席要分二台或三台,即要連續吃二三 道不同的席。 
婚宴中,仡佬族還用咂酒招待客人。咂酒是將酒釀好後密封於外抹柴灰拌黃泥的壇中,密封時就插有兩根竹竿,一彎一直,竹節沒有完全打通。飲用時打通竹節,管進氣,彎管咂吸而飲,飲酒時有專門唱“打鬧歌 ”的歌手助興,使客人感到一片溫馨。

特色

仡佬族婚俗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姑娘出嫁前三五天便開始“哭嫁”。娶親時新郎不親迎,而是於婚期前一日派轎夫天黑時到女家。進門前,女方有專人主持“欄門禮”,要行敬酒、鋪氈、恭候等禮數,每道程式都有傳統的對答禮詞,必須說唱得合乎規矩,否則要遭轟笑。姑娘出嫁時先將花轎抬進堂屋,由新娘的兄長或叔叔將新娘“拉出”裡屋,給祖宗父母磕頭,爾後“強抱”入轎中,表示對娘家戀戀不捨。娘家人把轎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給男方轎夫。轎前有兩人持大刀開路,花轎周圍有彩旗和藍傘簇擁,途中鳴號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熱鬧。到新郎家拜堂後,新娘要重新梳妝打扮,然後到寨中寬敞處讓大家欣賞、逗笑,以便和鄉親們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禮更有趣。新郎騎馬去迎親,有4個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著竹掃帚,另2人抬著酒肉禮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幾個壯漢欄路“搶劫”,把“搶”來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這點禮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門,有一群人手執木片圍“打”新郎,男方執竹掃帚者要全力保護突圍。新郎跑進女方家門,馬上有“敬親酒”招待,而且新郎與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畢,新郎將新娘“抱”上馬背,新郎執韁引路而歸。
隆重的婚禮宴席要分二台或三台,即要連續吃二三道不同的席。第一台是茶席,只吃清茶、油炸食品及乾鮮果品。第二台是酒席,要喝白酒,吃各種涼拌拼盤。第三台是正席,除必有兩碗扣肉外,還得有各種烹炒的民族風味。
婚宴中,仡佬族姑娘出嫁前三五天便開始“哭嫁”。娶親時新郎不親迎,而是於婚期前一日派轎夫天黑時到女家。進門前,女方有專人主持“欄門禮”,要行敬酒、鋪氈、恭候等禮數,每道程式都有傳統的對答禮詞,必須說唱得合乎規矩,否則要遭轟笑。姑娘出嫁時先將花轎抬進堂屋,由新娘的兄長或叔叔將新娘“拉出”裡屋,給祖宗父母磕頭,爾後“強抱”入轎中,表示對娘家戀戀不捨。娘家人把轎子抬出村寨外,才交給男方轎夫。轎前有兩人持大刀開路,花轎周圍有彩旗和藍傘簇擁,途中鳴號放炮,吹吹打打,非常熱鬧。到新郎家拜堂後,新娘要重新梳妝打扮,然後到寨中寬敞處讓大家欣賞、逗笑,以便和鄉親們建立友好感情
在黔西北的仡佬族,婚禮更有趣。新郎騎馬去迎親,有4個伴郎相陪,其中2人扛著竹掃帚,另2人抬著酒肉禮物。途中有女方派出的幾個壯漢欄路“搶劫”,把“搶”來的酒肉在山坡上吃掉,表示女家富有,不稀罕你這點禮品。新郎到了女方寨門,有一群人手執木片圍“打”新郎,男方執竹掃帚者要全力保護突圍。新郎跑進女方家門,馬上有“敬親酒”招待,而且新郎與新娘也相互敬酒。敬酒畢,新郎將新娘“抱”上馬背,新郎執韁引路而歸。
隆重的婚禮宴席要分二台或三台,即要連續吃二三道不同的席。第一台是茶席,只吃清茶、油炸食品及乾鮮果品。第二台是酒席,要喝白酒,吃各種涼拌拼盤。第三台是正席,除必有兩碗扣肉外,還得有各種烹炒的民族風味。
婚宴中,仡佬族還用咂酒招待客人。咂酒是將酒釀好後密封於外抹柴灰拌黃泥的壇中,密封時就插有兩根竹竿,一彎一直,竹節沒有完全打通。飲用時打通竹節,直管進氣,彎管咂吸而飲,飲酒時有專門唱“打鬧歌”的歌手助興,使客人感到一片溫馨。
接親方式各地略有差別,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過門前一個月,同村寨的同輩姑娘自願組成十人儐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與新娘日夜相伴,幫她做新鞋,縫嫁衣,備妝奩。成親的那天,十姐妹與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樣,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撐同樣的“姐妹傘”,剪同樣的髮型,扎同樣的辮子,甚至連舉止姿態都相近相似。若非親友,真不知誰是新娘,誰是儐相。到了新郎家,十一個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熱鬧非常。
接親的當天,許多地方都有設“歌卡”的習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親時,要唱答盤問方能通過“歌卡”進入新娘家。同樣,女方送親隊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問歌才能進新郎的家門。有時從早一直唱到晚,圍觀看熱鬧的人擠得水泄不通。最後若答不上來,那就自問自答,或由家長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欄門歌”結束。在長時間的對歌中,主人要供應好吃好喝給客人,以保證對歌時精力旺盛,情緒飽滿。
新娘進屋後,許多地方要“鬧歌堂”,即在洞房內外擺擂台賽歌,男女唱答。高潮時,喝彩聲、歡笑聲響成一片,成了青年人顯露才華的極好場所。
還用咂酒招待客人。咂酒是將酒釀好後密封於外抹柴灰拌黃泥的壇中,密封時就插有兩根竹竿,一彎一直,竹節沒有完全打通。飲用時打通竹節,直管進氣,彎管咂吸而飲,飲酒時有專門唱“打鬧歌”的歌手助興,使客人感到一片溫馨。
接親方式各地略有差別,最有趣的是“送嫁十姊妹”。新娘過門前一個月,同村寨的同輩姑娘自願組成十人儐相,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與新娘日夜相伴,幫她做新鞋,縫嫁衣,備妝奩。成親的那天,十姐妹與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樣,穿相同的“情人鞋”、“送嫁衣”,撐同樣的“姐妹傘”,剪同樣的髮型,扎同樣的辮子,甚至連舉止姿態都相近相似。若非親友,真不知誰是新娘,誰是儐相。到了新郎家,十一個姑娘一起登堂入室,熱鬧非常。
接親的當天,許多地方都有設“歌卡”的習俗。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親時,要唱答盤問方能通過“歌卡”進入新娘家。同樣,女方送親隊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問歌才能進新郎的家門。有時從早一直唱到晚,圍觀看熱鬧的人擠得水泄不通。最後若答不上來,那就自問自答,或由家長出面唱“和解歌”,宣告“欄門歌”結束。在長時間的對歌中,主人要供應好吃好喝給客人,以保證對歌時精力旺盛,情緒飽滿。
新娘進屋後,許多地方要“鬧歌堂”,即在洞房內外擺擂台賽歌,男女唱答。高潮時,喝彩聲、歡笑聲響成一片,成了青年人顯露才華的極好場所。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