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婚俗

達斡爾族婚俗

新疆的達斡爾族主要居住在塔城縣。這個民族的人數雖然不多,他們的婚俗卻十分有趣,男女結婚要經過媒人提親。

簡介

達斡爾族婚俗達斡爾族婚俗

新疆達斡爾族主要居住在塔城縣。這個民族的人數雖然不多,他們的婚俗卻十分有趣,男女結婚要經過媒人提親。有意思的是媒人去提親時,頭上要戴一頂帽子,帽子右邊還要掛一紅布條,並要提上酒。別人一看這種裝束,就知道是去女方家提親說媒的。

不過媒人第一次去提親,並不一定成功,女方家要認真進行考慮,媒人要等到第二次去女方家時,才知分曉。假如婚事談成,女方的父母要對未來的女婿進行各種考察,所以男方要隨父母到女方家去兩次。第一次去,女方家要進行“面試”,在女方家的門口站著一位長者,這就是“監考官”,他負責端詳和打量這位未來的新郎的相貌和人品,同時提出一連串問題,要新郎回答,只有回答得滿意,方允許進屋,待為上客,這說明婚事已有八九成的把握了。第二次去女方家時,則商定婚期,擇吉日娶親。在舉行婚禮的前幾天,男方要帶上酒和肉去新娘家認親,這種儀式叫“端盅”。

在媒人的陪同下未來的新郎和新娘要向雙親和家庭成員敬酒、拜禮。結婚前一天,女方家要大擺宴席,熱情招待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並要跳舞唱歌,一直鬧到深夜甚至天明。第二天,新娘蒙上紅色的蓋頭,由女方家組織的青年男女護送,眾人坐在喜氣洋溢的馬車上,一路上歌聲飛揚,歡呼雀躍。歌詞的大意是祝姑娘找上了好婆家,願他們年輕的伉儷幸福長壽,白頭到老。男方這天因為娶親,一清早就開始忙忙碌碌地做各種準備,為了迎接送親隊伍的到來,新郎早已派出兩名精幹的小伙子端著雙杯酒迎候於村頭。見面後,大家為新婚夫婦祝福,並敬酒,隨即共同一齊進村。喜車來到新郎家門口,地上早已鋪好了毯子,新娘踏著毯子緩緩邁進家門。進屋後,新郎親手揭掉新娘的紅蓋頭,使新媳婦“亮相”。

這時人們向這對幸福的青年夫婦撒五穀雜糧,祝願他們幸福。然後新娘走進洞房由新郎的嫂子給新娘梳頭,表示已正式成為男方家裡的一員,這時,來賓紛紛入席,頻頻舉杯,祝賀這對青年人的結合。第二天,還要舉行賽馬等娛樂活動進行慶賀。娛樂活動結束後,新郎要給岳父岳母準備酒肉和禮品,由護送新娘的送親人員帶回。從此,這對青年人便開始了新的生活。

形式

達斡爾族婚俗達斡爾族婚俗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麵。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達斡爾族的婚禮十分隆重,從媒人到女方叩頭訂親起,男方要向女方過兩次禮。第一次為大禮,男方長輩帶上禮品和未婚夫,前往女家。而女方則大門緊閉,由守衛在外的意味長者向送禮人提問,直到滿意了才放行進門。當晚雙方舉行宴席,姑娘則會躲起來,不和未婚夫見面。第二次是在結婚前一個月,雙方商量婚期。這次岳父會叫姑娘出來,和未婚夫一起吃飯。
結婚那天,送親的喜車一定要在落日前到達。男方會在中途派人迎接,並向客人敬酒。然後一人回去報信,一人陪同緩緩前行。
在到達男方家時,喜車一定要向東方前進。第二天,送親人回去時,男方還要設宴款待,等送親人走了,新郎還要帶著酒追上去,敬一次酒。
達斡爾族對離婚十分痛恨,一般很少離婚。在達斡爾語人有句俗語:“寫離婚書的地方,三年不長草。”離婚的男子要受到眾人恥笑。如果實在要離婚,則須舉行離婚儀式,這個儀式也是十分莊重,丈夫必須跪臥在地上,讓妻子從他頸部跨過。還要把一塊白布纏在男家的煙囪上,用來象徵丈夫已經死去。
紅媒牽線結秦晉
達斡爾族青年男女的提親,要由媒人出面,自由戀愛者亦如此。通常由男方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穿戴整齊,在帽子的右邊掛一根新紅布條,並攜帶禮品,前去提親。如女方有意,則與媒人約定下次見面的日期。當媒人第二次來時,若女方表示完全同意,就提些辦喜事所需的衣物家具等,這門親事就算定下了。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要送女方家馬、牛、羊和酒,稱為"大禮"。這一天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麵。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察恩特宴認親人
娶親的日子,由男方殺雞占卜選定。當天,由女方父母與介紹人一起把姑娘送到新郎家。新郎家準備酒肉招待。新娘到後與新郎一起握刀殺一隻雞,看雞肝紋路所示吉凶如何,如不吉利則由新娘新郎各自再殺一隻,待殺到雞肝出現吉象紋路為止。
接著,新娘新郎舉行喝酒儀式,每人面前放一碗酒,碗邊抹上酥油,自己先喝一口,再喝交杯酒。新娘新郎喝完交杯酒,還共同招待介紹人和所有客人。然後雙方客人以及來賀喜的親戚朋友一起不斷地飲酒唱歌和跳舞,直至通宵達旦。
歌聲撒滿迎親路
結婚這天,新郎不去接新娘,而是由女方組織人送姑娘,新娘頭蒙紅紗巾,由五至七個男女青年陪同,清晨從女方家坐車出發,裝上嫁妝及陪送的禮品,大家拉琴唱歌,歡聲笑語撒滿一路。
偷杯竊碟戲新郎
當送親人陪護著新娘到達男家後,新郎家對送親貴客格外關照,未進門,先敬"進門盅",進屋後再設"接風酒",可謂細緻入微,惟恐怠慢。儘管如此,新娘的男儐相"花大"仍然橫挑鼻子豎挑眼,新娘的弟輩"庫吐魯"們則一邊吃喝,一邊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以此捉弄新郎和陪客。
因為達斡爾人認為,酒杯是為新郎新娘準備的量糧食的斗,碗碟是盛糧食的籮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後男方發現少了東西,便開始搜查。搜出便罰"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親人準備打馬回程時,也伺機"偷"走幾個酒杯碗碟,待新郎帶酒追來,才肯歸還。
按達斡爾族的婚俗,訂婚以後,男方要擇吉日過禮,即送“察恩特”(彩禮)。察恩特包括豬、酒、糕點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長輩陪禮人送到女方家中。這一天,女方家則要擺設察恩特宴,款待貴客及同家族的人。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長輩敬酒、磕頭,正式認親。老人們則贈給未來的姑爺錢、錢搭子等禮物。席筵上雙方還要互致傳統的祝詞。
男方陪禮人先道:“貴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緣系雙方。選擇這良辰吉日,我們將微薄的察恩特獻上。山間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壯,英俊美麗的少男少女,都已長大而且年貌相當。為祝賀兩家美好的親事,我把喜酒斟滿舉起,光臨的眾族胞和親戚,請接受這虔誠的心意”。
女方的父親接過敬酒,回唱道:“為著我們聯姻和睦,道遠路遙讓您飽受辛苦,送來的察恩特項目,請求您代我向族親們備述……”。優美而有趣的祝詞,使喜慶的察恩特宴更加歡樂、熱鬧。

解放前,達斡爾族社會早已進入了具有父系氏族制殘餘的封建社會。在婚姻方面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族(宗族)外婚制。也就是以本氏族外異姓成員做為婚配對象,嚴禁同姓和近親間的通婚。同姓婚姻被視為亂倫而受到人們的非議和宗族的干涉。
過去,婚姻關係的締結講究門當戶對,門第、家境、聲譽等都是認真考慮的重要因素。而兩家原來的友誼也在締結婚姻時起重要作用。過去達斡爾族一般不與外族(民族)人結婚,特別是不把姑娘嫁到外民族。
在舊社會,達斡爾族中封建的婚姻觀念根深蒂固。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長輩做主包辦,青年男女絲毫沒有選擇配偶的權利,父母也很少徵詢子女的意見。男女之間,戒備森嚴,一點也越軌不得。
“達斡爾嫁娶之道,自古崇尚式簡而禮隆,故問婿許女之際,並無所謂卜命課甲之說,惟以婿女年齡相當,兩家感情融合,即請媒人,繩之姻緣”。
訂婚方式,除極少數特別要好的朋友之間有指腹訂親者外,普遍採用托媒說親方式。男女請一位與女家有較近關係而又能言善辯之人,帶酒到女家,待禮節性問候之後,擇機婉言說出來意,繼而詳細介紹男方的情況,並回答女方父母提出的問題。如果女方父母表示願意結親,媒人給女方父母斟酒,表示感謝和祝賀,以示訂親事成(不寫文書)。女方即以酒、飯款待媒人,路遠者留宿。如果女方不同意,萬萬不可留媒人吃飯住宿,因為留媒人吃、住就意味著同意訂婚。
親事定妥,需過禮兩次。首次叫“察恩特”,禮物必須由新婿親自送到。禮物一般有:配韁馬1匹,表示牽聯姻緣,乳牛1頭,表示補償母親哺育女兒的乳汁,豬2口,其中1口為退毛豬,白酒數斤,糕點若干,另有“瓦特”(用奶乾、野果乾磨製面成)、“烏如木”(奶皮子)等,當然禮物厚薄因家境貧富而異。女方設宴招待族人,新婿依次拜見岳父、岳母、長輩,一一磕頭敬酒認親。女婿返回時,岳父母贈馬匹。
第二次過禮叫“托列”,約在婚前1個月。女婿給未婚妻送來布匹、衣物、首飾等,並商定迎娶日期。兩次過禮,男女自應量力而行,禮品厚、薄並無礙婚姻大局。
結婚前2日,新郎盛裝馳馬親往迎親,隨同本家族若干人。當晚女方父母備“拉里”(粘性稠粥),請一位兒女雙全的婦女督促同席的一對新人,使用一個碗一雙筷互相進食,此意在祝願夫妻婚後感情如膠似漆,生活同甘共苦。
次日凌晨,送親隊伍浩蕩出發,女方“華達”(男親家)、“霍都古”(女親家)各數人前往。除末尾的“霍都古”是新娘的姐妹或嫂子,其餘成員都是兒女雙全的夫妻。
送親乘車、騎馬,親娘乘坐篷車,由她的親弟或近親駕車。女婿先馳馬回報。男方推選若干兒女雙全的男女,以陪來賓。送親隊伍行至村外,必停路旁,點燃篝火,等候迎接。屆時,男方老、少旗手各1人馳至,下馬,老者向來賓一一敬酒,然後引路前行。導至大門必向東而行,是忌見落日之意,如果因路遠在日落後到達,需在大門西側懸鏡一面,以象徵太陽。迎賓者排列於庭院,新郎父母及陪客者分立大門左右。新娘頭披紅巾,在喜慶的爆竹聲中由妯娌接下車,左右相扶徐徐前行,娘家來賓亦隨其後男左女右緩行。新郎父母把雙杯酒,依次敬來賓“接風酒”、“進門酒”。新娘進西屋上南炕面窗盤坐,妯娌姑嫂們為其解下紅蓋頭,梳理頭髮。男方陪賓者引導來賓進屋入座,女賓坐南炕,男賓坐西炕,裝煙獻茶問候寒喧,然後排宴勸酒,並宴請本村親友,叫迎親宴。宴畢,近親留下陪客。新娘在妯娌陪同下,拜見父母、舅、姑等長輩。陪客者陪來賓進晚餐,安排就寢後各自離去。

次日,大擺婚宴,宴上先上酒,後上飯菜。婚宴之上,賓主歡飲,氣氛熱烈祥和,但座席位次,輩分必須安排合理,否則將引起不快之事。雙方有善辭令者,頌吉祥、祝福之詞,或以妙語隱語競智,相諷取樂而無惡意。村中親友、鄰里們亦在各處開懷暢飲,盡歡而散。
酒宴結束,送親來賓飲茶,稍事休息後,即上歸途。男方父母敬“出門酒”,新娘送家人於大門外,新郎則騎馬送至村外。男方送女方父母豬一口或酒肉。
達斡爾族人過去不輕易離婚,認為離婚是件不體面的事。舊時離婚,請一位無兒無女的識字者在野外寫離婚書,雙方畫押各扯一半,以為憑證。離婚之後子女歸男方撫養。舊社會提倡婦女守節,孀居終生。寡婦再嫁,也必須等到3年服孝期滿。
綜上所述,達斡爾族婚俗實屬解放前的情形。時至當代,那些封建道德觀念,父母包辦的婚制,繁多的彩禮,繁雜的規矩、禮儀,鋪張的婚宴等等舊俗,早以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婚事簡辦等新風俗所替代。
達斡爾族實行嚴格的一夫一妻制,實行氏族外婚制,同一個“哈拉”(姓氏)內部不通婚,有些地區同“哈拉”內的不同“莫昆”(氏族)之間有個別通婚的事例,但同一“莫昆”內部絕對不準通婚。達斡爾族的婚事要經過說媒、訂親、過禮、娶親等幾個程式。先由男方家請與女方家有親友關係並能言善說的人做媒人,到女方家說親。媒人要向女方家長詳細介紹男方的年齡、相貌、身材、人品及其家庭狀況。如兩家相距較遠而生疏,為謹慎從事,女方父母可對媒人暫不表態,經過從側面充分了解後,認為對方各方麵條件較滿意時方可應許。所以媒人說媒往往不是一次就成,有時需往返數次才能說成。如果女方父母表示願意結親,媒人要給女方父母和長輩敬酒,表示感謝和祝賀。女方家也備好酒飯款待媒人,因路遠者則可留住。如不同意則萬萬不可留媒人住,否則被認為同意這門婚事。在媒人把婚事說定後,男方家就開始準備過禮,一般是過兩次禮,第一次禮叫“察思特”即食禮,包括配韁馬1匹,表示牽連姻緣,乳牛1頭,表示補償母親哺育女兒的乳汁,此外還有豬2口,其中1口為退毛豬,白酒數斤,糕點若干,“瓦特”(用奶乾、野果乾磨麵製成)、“烏如木”(奶皮子)等。禮物輕重厚薄因家境貧富而異。女方家長要邀請親友參加酒宴,女婿要向岳父母敬酒磕頭,並向女方近親長輩一一敬酒磕頭認親。認親過禮時姑娘要迴避。
女婿返回時,岳丈家送些酒、肉回贈親家,富裕人家還給女婿送一匹馬。第二次過禮叫“插列”,就是在婚前1個月左右,女婿給未婚妻送來布匹、衣物、首飾等,並商定迎娶日期。達斡爾族姑娘以前多在17、19、21奇數年齡時結婚。結婚前2日,新郎盛裝隨同本家族若干人騎馬前往娶親。當晚女方父母備“拉里”(粘性稠粥),請一位兒女雙全的婦女督促同席的一對新人,用一個碗一雙筷子互相進食,意在祝願夫妻婚後感情如膠似漆,生活同甘共苦。次日凌晨,新娘由男女儐相陪同,攜帶衣櫃、衣箱、針線匣、梳妝匣等嫁妝用品及日用品前往婆家。達斡爾族稱男儐相為“華達”,女儐相為“霍都古”,分別由3~4人組成。新娘乘坐專門搭制的篷車,由她的親弟或近親弟弟駕車,女婿騎馬回報。送親隊伍行到村外,必停路旁,點燃篝火,等候迎接。屆時,男方老、少各騎馬而至,由老者向來賓一一敬酒,然後領路前行,行至家門必須向東走幾步,是忌見落日之意,如果因路遠在日落後到達,需在大門西側懸鏡一面,以象徵太陽。新郎的父母及其直系親屬在大門前滿酒迎接送親的隊伍。新娘頭披紅布,在喜慶的爆竹聲中由妯娌接下車,左右相扶徐徐前行,娘家來賓亦隨其後男左女右前行。
新郎父母把雙杯酒,依次敬來賓“接風酒”、“進門酒”。新娘進西屋上南炕面窗盤坐,妯娌姑嫂們為其解下紅蓋頭,梳理頭髮。接著開始舉行迎賓宴,女賓坐南炕,男方選等數女賓陪坐,男賓坐西炕,男方選等數男賓陪同,裝煙獻茶問候寒喧,然後開宴勸酒飯。宴畢,新娘在妯娌陪同下,拜見新郎父母、舅、姑等長輩。翌日,大擺婚宴,宴上先上酒肉,後上飯菜。賓主歡飲,氣氛熱烈祥和,但座席位次,按輩份安排合理,否則將引起不快之事。酒宴結束,送親來賓即行返回,男方父母敬“出門酒”,新娘送家人於大門外,新郎則送至村外,並送一些酒肉。新婚三天后,新娘由妯娌陪同拜見“莫昆”內的老人和長輩,妯娌們一一告訴新娘老人的輩份和親屬關係,新娘給老人敬煙、敬酒,磕頭認親。婚後一個月,由女婿趕車送媳婦回娘家住半個月,之後,由弟弟趕車將姐姐送回婆家

習俗

達斡爾族婚俗達斡爾族婚俗

按達斡爾族的婚俗,訂婚以後,男方要擇吉日過禮 ,即送“察恩特”(彩禮)。察恩特包括豬、酒、糕點 等,一般是由未婚夫和其長輩陪禮人送到女方家中。這一天,女方家則要擺設察恩特宴,款待貴客及同家族的人,姑娘要躲起來,不見未婚夫。

在察恩特宴上,未婚夫要向女方父母及其他長輩敬酒、磕頭,正式認親。老人們則贈給未來的姑爺錢、錢搭子等禮物。

席筵上雙方還要互致傳統的祝詞。男方陪禮人先道:“貴方的少女我方的郎,千里姻緣系雙方。選擇這良辰吉日,我們將微薄的察恩特獻上。山間的幼松稚柏,今已挺拔健壯,英俊美麗的少男少女,都已長大而且年貌相當。為祝賀兩家美好的親事,我把喜酒斟滿舉起,光臨的眾族胞和親戚,請接受這虔誠的心意”。女方的父親接過敬酒,回唱道:“為著我們聯姻和睦 ,道遠路遙讓您飽受辛苦,送來的察恩特項目,請求您 代我向族親們備述……”。優美而有趣的祝詞,使喜慶 的察恩特宴更加歡樂、熱鬧。  

婚禮前一個月,男方還要送一次小禮,禮品主要是衣、物,這時未婚夫婦才可以見面,並在一起吃“拉里”和掛麵。

結婚要置辦酒宴,食品和菜餚必須豐盛,特別是在迎親時,如果沿途碰見行人,不論是否相識,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點心。結婚儀式後,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餚待客。

在達斡爾族的婚禮中,送親人包括男儐相“花大”,女儐蘿相“活多沃”和新娘的弟輩“庫吐魯”。當送親人陪護著新娘到達男家後,新郎家要對送親貴客格外加以關照,未進門,便先敬“進門盅”,進屋後又要設“接風酒”,可謂細緻入微,唯恐慢怠禮不周,但宴席間“花大”們往往還是故意橫桃鼻子豎挑眼,“庫吐魯 ”們則一邊吃喝,一邊偷酒杯、筷子、碗碟等藏在身上,藉以捉弄姐夫和陪客。因為達斡爾人認為,酒杯是為新郎新娘準備的量糧食的斗,碗碟是盛糧食的籮筐,都是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因而席後男方發現少了東西,便開始搜查,搜出便罰“偷”酒杯者喝酒一杯,“偷”碗者喝酒一碗,第二天,送親人準備打馬回程時,也伺機“偷”走幾個酒杯、碗碟,待新郎帶酒追來,才肯歸還。

特色

達斡爾族婚俗達斡爾族婚俗

婚俗是達斡爾族吉慶禮俗的重要內容。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達斡爾族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婚俗規矩。達斡爾族姑娘一般都參加田間勞動及採集野菜野果,所以青年男女有相會的機會。當見到自己心儀的對象時,他們常常會用歌聲來表達愛慕之心,所以也產生了很多表達愛情的歌曲,如《愛的樹》:
男:行行的柳樹垂岸旁
對對的天鵝飄水上
心愛的妹妹呀
咱倆好像有句話兒應該講
女:青青的松樹在山岡
展翅的雄鷹在高空飛翔
心愛的哥哥呀
咱倆要說的話好像一個樣
男:嫩嫩的樺樹葉兒響
南來的大雁排成行
心愛的妹妹呀
咱倆那句貼心的話誰先講
女:蒼蒼的柏樹百年長
一對鳥兒在頭頂唱
心愛的哥哥呀
咱倆要說的話百靈已經講
但是,在傳統婚俗中,青年男女真正要談婚論嫁時,還得要由父母來做決定,即使是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也要經父母同意。達斡爾族婚俗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程式,包括定親、送彩禮、舉行婚禮等內容。定親一般是由男方家長請能使女方信任的人做媒,到女方家說親。女方父母聽了媒人的介紹後,一般不馬上表示同意,總要媒人往返幾次,確實覺得合適,才答應婚事。女方答應後,要備酒菜以答謝媒人,媒人則要給女方的老人斟酒磕頭,表示感謝和祝賀。如果女方不同意,就不能讓媒人磕頭,也不留媒人吃飯。有一首《媒人自述》的民歌中表達了媒人說媒成功後的喜悅:“主人擺上八仙桌,共飲美酒我心歡暢。酒杯上鑲著鵲雀鳥,煎熟的魚兒噴噴香。”
男方要向女方送兩次彩禮。第一次彩禮稱為“察恩特”,以食品為主,主要用來宴請女方長輩和親友。察恩特禮物具體有:“綽斯”,意為血,即送一頭乳牛,以回報姑娘母親的哺育之恩;“碩勒布日”,意為韁繩,即送給姑娘父親一匹馬,以喻連線兩家的姻親關係;還送幾口豬,稱為“艾米替”,意為有生命之物,根據家裡的經濟條件,送五口、七口、九口不等,其中有一口要褪毛的,其餘為有毛的,以喻以後家裡生孩子不會是禿頭;還要帶去白酒和自製的糕點、奶皮等物。送察恩特時,事先由男方選定吉日,通知女方,由男方家近親叔叔或兄長帶女婿前去。當他們趕著大軲轆車來到女方家門口時,女方家插上院門的橫桿,派人守住大門,不許進院。男方人說,我們走了很遠的路,人困馬乏,需要借住一宿。女方人則說,我們家多有不便,來者不能進院。雙方一個執意懇求,一個婉言謝絕,經過一番口舌爭辯,還是打開大門歡迎來者進院。而此時女方家的親戚早已聚集在屋裡,等著吃察恩特呢。
察恩特宴開始後,雙方要互致祝詞。
男方祝詞:
你家少女我家郎
千里姻緣結夫婦
割也割不斷
砍也砍不裂
松樹長高了
新郎長大了
選擇吉日良辰
拜見慈愛的父母
送來了豐美的筵席
為了兩家的親事
請接受我的敬意
女方父親接酒後,回敬祝詞:
為了兩家的親事
你們走了遙遠的路程
把你們會宴不拖過當年
在吉日上送來了美餐
我約集莫昆親友
請他們嘗一嘗……
在這個過程中,姑娘要躲避起來,不能見未婚夫。
第二次彩禮稱為“托日”,包括給待嫁姑娘穿用的四季衣袍、鞋以及布料和被褥等,由未婚夫送去。並商訂結婚的日子,一般在一個月後就要舉行婚禮。
要出嫁的姑娘既期待美好的生活,又對家人懷著深深的惜別之情。達斡爾族民歌中有《出嫁之前》:
“在我出嫁之前,即將別離故居,炕上柜子地下鍋台也將和我別離。手拿刷帚涮鍋,想起就要出嫁,心中喲,充滿別離的憂傷。帶上頂針縫衣,趕製結婚盛裝,心中喲,憧憬婚宴景象。”
婚禮一般在冬春農曆雙月舉行,這時生產活動較少,有時間準備和操辦婚禮。舉行婚禮時,女方家的送親人員中,男儐相稱為“華達”,女儐相稱為“霍都古”。華達內分達·華達(大華達)、接其·華達(二華達)、古它日·華達(三華達)和胡朱日·華達(末位華達);霍都古內分達·霍都古、接其·霍都古、古它日·霍都古和胡朱日·霍都古。送親的人們分華達和霍都古乘坐車輛,年輕人騎馬,新娘乘坐的車稱為“木拉日”,即有圍箱和棚子的轎車。
送親車隊早晨出發,家裡長輩要在院門口灑酒祝福出嫁姑娘一路平安,生活幸福。如果距新郎家很遠的話,路上要在有親戚的村子裡借住。路上如果和其他送親車隊相遇,則要兩位新娘交換手帕。在距新郎家二三里處,送親車隊要停車休息,在路邊點燃篝火,飲酒吃點心。這時,新郎家要派出二人騎馬趕來迎接,問候來者。其中的長者,向送親人敬酒,表達歡迎之意。而後招呼送親的人們上車進村。
送親車隊從村子西面進村,迎著太陽來到新郎家。送親車一到,男方就燃放鞭炮,迎接新媳婦和送親的人們。新郎父母在碟子里放雙盅給送親的華達、霍都古敬酒,並請進屋上坐,新娘頭蒙紅布,由胡朱日·霍都古和男方年輕媳婦攙扶下車,進屋後在南炕面朝窗子盤腿端坐,摘去紅布。胡朱日·霍都古給新娘梳頭,把姑娘時的辮子盤起,象徵著成為媳婦。
華達和霍都古落座後,先用茶點招待,而後舉行婚宴。婚宴菜餚以手把肉為主,分等次上“瓦其”(尻背)、“達勒”(肩胛)和“叟吉”(胯子)。當手把肉擺上酒桌時,女方大華達和霍都古建議把手把肉端去犒勞廚師。端菜人把手把肉端到廚房,廚師表示領意後,再端回手把肉。在傳統習俗中,婚宴不備炒菜,飲食有手把肉、片白肉、肉湯、稷子米飯和酒等。男方家由輩分、年齡相當的人陪同送親人,稱為“嘎吉日淺”。婚宴開始時,男方致詞:
“我們有個拿弓箭的男孩,你們有個拿剪刀的姑娘。在成親的會宴上,講起我的祝詞。我手拿這隻箭,祝願新婚夫婦,在今後的共同生活中,孝順長輩,慈愛晚輩,像箭的叉口樣整齊,像箭桿的羽毛樣爽快,像箭桿樣筆直,像碾石樣相合,像鋼鐵樣堅強,用刀子割不斷,用斧子砍不離,走過的地方光明,做過的事情清白,不被人們指斥,不被外人議論……”
婚宴上人們舉杯慶賀兩家兒女喜結良緣,祝福他們相親相愛,永遠幸福。
第二天早晨,新郎家用肉湯煮餃子招待送親人並敬酒送別。送親的年輕人趁人不注意時,偷拿男方一個小碗或碟子,揣在懷裡帶走,以喻帶回新娘的福分。
送親人走後,新娘要給公婆敬酒磕頭。三天后,新娘由妯娌領著到近親各家串門,給長輩請安。過一個月後,新媳婦回娘家少住而歸,開始了新婚之後的生活。

特點

達斡爾族婚俗達斡爾族婚俗

達斡爾族傳統婚俗,是居住在黑龍江省境內的達斡爾族人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的具有達斡爾民族特點的傳統婚俗。這種民間文化現象能延續下來,不僅是對人類文明的充分體現,同時也反映出達斡爾族人對人類繁衍的推崇、對大自然的崇尚與尊重,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達斡爾族人聚集的村落富拉爾基罕伯岱村,是黑龍江、嫩江流域最早的達斡爾族原始部落。從清初落居嫩江流域到現在,300多年漫長的歷史空間,讓以漁獵、放牧為生的達斡爾族人既創造了本民族光輝燦爛的文明歷史,也形成了獨特的達斡爾民族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其中極具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的達斡爾族傳統婚禮,就是達斡爾族先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其婚禮儀式程式猶如一部史詩般的生動畫卷,婚禮前後的整個過程無不蘊含著達斡爾民族傳統文化的元素。
按照傳統習俗,達斡爾族人的婚禮要經過提親、定親、過彩禮定結婚日子及結婚四個步驟。從男方提親開始,融入了古老的信仰文化、民族文化、性文化、道德文化等婚俗禮儀的達斡爾族傳統婚俗便開始顯現出其獨特的風格。
一般來說,“提親”時要由族內德高望重的長者或族長(莫坤)來為青年人做媒,而且媒人要給女方家帶上見面禮坨煙和壇酒。對方同意提親後,便會用酒敬天、敬地、敬神,並與媒人飲酒相互祝賀。等到“相親”時,男方就要帶上“定親禮”或大牲畜等,而且必須要叩拜女方長輩,並接受長輩們的品評和教誨。到了“過彩禮、定結婚日期”的日子,男方可視自己的經濟條件量力而行,大到車馬牛羊,小到豬羊肉及新娘所需衣物均可。但結婚日期一定要請陰陽先生根據雙方的生辰八字來定,有禁忌屬性的人則要排除在外。
到了結婚那天,新娘要梳洗打扮絞臉修鬢,並接受媽媽的婚前囑託。然後由嫂子蓋蓋頭,哥哥背上車,並且是由女方家組織車隊送新娘到新郎家。為辟邪,新娘所經之路的水井要用紅布或紅毯蓋上,以示安全。到男方家後,新郎會把新娘背下車,到院中西南角擺設的供桌前舉行拜天地儀式。拜天地儀式結束後,新郎要攙扶新娘進新房,等到了新房門口時,新郎會用“騎馬鞭”挑下新娘的“蓋頭”扔到房上,以示新生活的開始。新娘進屋後,還要在炕上面朝南“坐福”。
婚宴開始後,要由娘家人先用餐。期間不僅有歌舞相隨,新娘還會收到給長輩點菸敬酒的“點菸錢”和親朋送上的“彩禮”。而公婆在接收新娘拜見時,“改口錢”則是一定要給的。等到新郎、新娘吃團圓飯時,除了新娘要吃麵條表示地久天長外,有一道菜也必不可少,那就是豬頭菜,因為新郎、新娘要各切下一支豬耳朵以表示當家立業。席後新娘要由娘家嫂子陪同入洞房,而且新娘要由娘家嫂子陪住三天,以便進行婚前教育及培訓新娘婚後照顧公婆等相關生活常識和禮節。三天后,娘家嫂子與新娘新郎一同“回門”。至此,整個婚禮程式才算圓滿結束。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罕伯岱村是達斡爾族傳統民歌的故鄉,人人都能歌善舞,因此達斡爾族傳統婚俗中還穿插著大量傳統民歌。像提親時唱的“提親歌”、相親後唱的“思念歌”、出嫁時媽媽唱的“囑託歌”、婚宴中的“祝酒歌”、“醉酒歌”以及回門時唱的“回娘家”等等,這些針對達斡爾族人婚禮不同階段創造出來的傳統民歌,體現的不僅是達斡爾族人的文化特色和智慧結晶,亦襯托出達斡爾族人濃烈的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情懷。

盤點中國各族婚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