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運動

新移民運動

對於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流入城鎮的農民,國內外學界通常稱作“民工”、“農民工”、“外來工”、“農村勞動力”、“外來人口”或“流動人口”等等。由於這些進城的農民多數沒有城鎮戶籍,難以成為永久性城鎮居民,因此,鮮有人將他們當作“移民”,並從移民運動的角度對這一重大社會變遷進行系統研究。我認為,可以而且應當把改革開放以來大規模的農民流入城鎮的行為稱為“新移民運動”,這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必然產生的一個重大社會變遷。

運動背景

http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中大量農民流入城鎮,其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引發的矛盾和難題之多,帶來社會變化之快,世屬罕見。這一重大的社會歷史現象,總是不斷地提出新問題,迫切地需要加以探討和解答。
對於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流入城鎮農民,國內外學界通常稱作“民工”、“農民工”、“外來工”、“農村勞動力”、“外來人口”或“流動人口”等等。由於這些進城的農民多數沒有城鎮戶籍,難以成為永久性城鎮居民,因此,鮮有人將他們當作“移民

運動特點

http

新一輪移民的主體是離鄉進城打工的農民。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福建、浙江和江蘇等沿海地區,一些城市的“新移民”人口甚至大大超過了原居民,出現了引人注目的移民城市,如深圳市。與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幾次大規模移民運動相比,“新移民運動”具有以下四個明顯特點。

其一,移民具有自願性。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主要是被迫的,或者是因為戰爭而被迫流亡他鄉,或者是因為自然災害無法生存而遷往他鄉,或者是因為政府的強制性移民政策。與此不同的是,“新移民運動”中的絕大多數人,是為了有更高的物質生活水平而自發和自願進行遷徙的,並沒有外部力量強迫他們這樣做。

其二,移民主要是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在古代中國,戰爭移民、政治移民和災難移民是歷次移民的主流,其直接的動因是政治的或生存的需要,而不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改革開放之後的“新移民運動”,其主要動因是農民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屬於經濟性移民。

其三,“新移民運動”的主要流向是從農村到城鎮。中國古代歷史上大規模移民,一般都是區域性的遷徙,從生存條件差的地方流向條件好一點的地方,多半是從農村到農村,也有一些是從經濟落後的中西部農村地區流向比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城鎮地區。改革開放後的“新移民運動”,則主要是從農村流向生產和貿易活動集中的城鎮。

http

其四,“新移民”居住時間的暫時性。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移民一般都會在新的流入地永久性居住下來,成為當地的永久居民,在遷出地不再保留親屬和住房。與此不同,改革開放之後的“新移民”中的多數都是臨時性遷入,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能夠成為遷入地的永久性居民,大多數人在原居住地保留著房屋和戶籍。

形成原因

改革開放後,以農民工進城為主流的新一輪移民浪潮形成的直接動因,是農民為了增加收入,改善其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但在這一直接動因的背後,還存在著一系列更深刻的原因。

http

市場化

中國經濟體制最根本的改革,是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取代原先指令性的計畫經濟體制。遵循著市場經濟的一般法則,中國在推行市場經濟體制後也逐漸形成了兩類競爭性的勞動力市場,即以技術人員或管理人員為主體的人才市場和以簡單體力勞動者為主體的勞務市場。初級勞務市場實際上就是農村的勞動力市場或農民工市場。這些農村勞動力幾乎沒有專門知識技能,其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低廉。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首先發展的是勞動力密集型工業,大量需要的正是這些價格低廉的簡單勞動力。此外,中國的城鄉兩元體製造成了城鄉居民較大的收入差距,1978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是農村居民的2.4倍,2008年更升至3.13倍。可見,市場化條件下農村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仍然極其明顯,這是導致眾多中國農民向城鎮遷移、從經濟落後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流動的基本原因之一。

工業化

http

改革開放的根本標誌,便是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將國家工作的重心由原先的階級鬥爭,轉為經濟建設,並將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發展、增加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作為最重要的國家發展目標。正像已開發國家都走過的道路一樣,中國也將工業化當作發展經濟的根本道路。過去30多年裡,中國的經濟發展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國家要發展現代工業,除了先進的工業技術、大規模的投資和現代企業管理體制等要素外,一個基本的要素便是大量勞動力,而中國農村正好可以提供大量的剩餘勞動力,農業勞動力過剩的現象極為突出:一般估計在1.8億—2.1億左右,占農村勞動力總量的58%—68%。一方面,城市的快速工業化需要大量勞動力;另一方面,農村又存在著豐富的剩餘勞動力,於是,勞動力從鄉村流向城鎮便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現象。

城市化

從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經驗看,工業化與城市化是密不可分的,前者是後者的根本動力。工業化必然伴隨著城市化,這一點中國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是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加速推進的時期。而城市化則主要通過以下三種方式加速了中國的“新移民運動”:(1)城鎮是工業企業和服務業的集中地,從而也是農民工的遷入地;(2)城鎮人均勞動收入要普遍高於農村的人均勞動收入,對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巨大的吸引力;(3)城市居民的社會地位和聲望明顯高於農村居民,這也成為眾多農民工進城的重要動因。

最後是全球化。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事實上都是改革開放後中國新一輪現代化的組成要素。中國的現代化肇始於19世紀中葉的洋務運動,期間斷斷續續經過了一個半世紀的歷程。20世紀80年代末由鄧小平領導的新一輪現代化,在時代背景上與以往的現代化的最大區別,就是世界歷史逐漸進入一個全球化的時代,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發展日益走向一體化。從改革開放30多年的歷史看,中國的經濟現代化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擴大的過程,是中國經濟整體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全球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現代化的關鍵變數,也是中國新一輪移民運動的關鍵變數。這因為:(1)中國大量吸引海外投資,外資企業成為吸納中國農民工的重要場所。(2)對外貿易急劇增長,中國成為著名的“世界工廠”,“中國製造”的商品遍布全球,這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從而促進了國內勞動力的流動。(3)中國對外經濟的依存度明顯提高。在世界經濟高度一體化的背景下,中國勞動力的低成本優勢和“人口紅利”更加突出,這也是促成大量農民工進城打工的重要因素。(4)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顯著高於其他地區,它們是農民工的主要遷入地。與之相反,中西部地區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程度較低,因而它們便成為農民工的主要輸出地。

面臨的困難

勞動權的不平等

http

首先是職業歧視。農民工所從事的往往是城市中最苦、最累、污染嚴重、風險大、勞動強度高、技術含量低的職業,例如井下礦工、建築工人、清潔工人、搬運工人、流動攤販等。據統計,全國建築業的90%、煤採掘業的80%、紡織業的60%和城市一般服務業的90%的從業人員都是農民工。其次是收入偏低。農民工平均月工資為城鎮戶籍工人月工資的40%—60%左右,實際勞動小時工資只有後者的1/4。其三是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不能享受法定的休息權。例如,國家法定的工作時間是每天不超過8小時,但根據有關調查,僅有13.7%的農民工,其勞動時間在每天8小時以內。其四是缺少就業安全。農民工沒有完善的法定的就業保障,其工作相當不穩定。

居住權的不平等

首先,城鎮居民通常享有最低的居住標準,低於這一標準,政府會提供住房幫助;而政府對城裡的農民工則根本沒有確立最低居住標準,也不提供住房幫助。其次,在取消原先的福利分房後,政府對城鎮居民提供專項的購房或租房特別補助和優惠政策,如住房公積金、經濟適用房政策、廉租房政策等;而生活在同一城市的農民工則還沒有資格享受這些住房補助和優惠政策。而農民工的住房多在交通不方便的城郊地區,建築密度大、容積率高、通風采光條件差,多數住房內沒有專門的廁所和廚房,許多房子還是臨時的簡易工棚和等待拆遷的危房。

社會福利權的不平等

傳統的城市社會救濟制度和福利制度基本上不能惠及廣大的外來農民工。例如,他們不能享受失業救濟,沒有養老金,沒有最低生活保障。近些年來,在中央政府的要求下,一些城市已經努力為農民工建立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新移民”開始享受公民的社會福利權,但程度很低,限制很多。

4

子女受教育權不平等

一些調查發現,與戶籍居民的子女相比,這些移民子女在受教育方面也面臨著極大的不平等。首先是教育機會不平等。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戶籍地居民子女在當地學校擁有入學的優先權,而沒有當地戶籍的移民子女則必須交納一般農民工負擔不起的高額贊助費才能入學,否則只能選擇辦學條件較差的農民工子女學校。其次是受教育的過程不平等。農民工子女由於語言、文化、習俗和知識基礎的不同,與當地學生之間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心理隔閡,甚至受到歧視或其他不公平對待,從而影響這些外來學生的學業和心理。

身份的不平等

農民工雖然生活和工作在城市,有些甚至在城市安家,但在多數情況下其“農民”身份並未改變,“市民”身份離他們依然遙遠。農民工也遠沒有融入城市社會,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視為“外來者”。這些情況甚至在新一代農民工身上也沒有實質性變化。一份對新生代農民工自我身份認同的調查顯示,高達78.5%的人仍然自認為是“農民”,只有9.1%的人認為自己已經不再是“農民”。更為嚴重的是,農民工不僅收入低、工作辛苦、生存狀況差,還經常會受到當地居民的明顯歧視。
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新移民”的公民身份在新的工作和生活場所遇到了極大的挑戰,其合法公民權難以得到平等的保護。而維護這些“新移民”的公民權益,根本的途徑是重塑其公民身份,使其市民化。

帶來制度變革

以農民工流向城鎮為標誌的“新移民運動”,不僅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而且對整箇中華民族的歷史演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移民運動”對現行社會管理制度造成的重大挑戰,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一系列制度變遷。

http

戶籍制度

戶籍制度是政府行政機關以家庭(戶)為單位對所在地區的全部居民進行登記和管理的制度。1949年後的戶籍制度不僅具有人口統計、人員管理、社區治安的功能,還有勞動就業糧油供應計畫生育義務教育社會福利、政治選舉等功能;它既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制度,也是劃分社會身份的主要依據。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戶口簿(證)一直是中國公民最重要的身份證件。從社會身份劃分的角度看,戶籍制度將居民分成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兩大類。兩類戶口的居民在就業、住房、收入、教育、福利等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別,構成中國社會的兩大基本階層。這種戶籍制度是計畫經濟和命令體制的產物,與要求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的市場經濟格格不入。以市場化和工業化為導向的經濟改革,造成了大量農民工從農村流向城市,當這些“新移民”遷徙到城市後卻發現,他們雖然已經是城市工人,其法定身份卻依舊是農民,並且無權與城市居民享受住房、收入、福利和受教育的同等待遇。從市場經濟的角度看,這種戶籍制度顯然已經不適應勞動力自由流動的要求;從公民權利的角度看,這種戶籍制度也不適應現代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要求。因此,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政府逐漸改革戶籍制度,但總體看來,戶籍制度的改革剛剛啟動,傳統戶籍制度的兩個實質性要素,即遷徙限制和身份差異並未改變。戶籍制度改革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它也是中國未來社會管理制度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

單位制度

單位制度和屬地制度是中國的基本人口管理制度,每一個成年公民都要接受單位和屬地的雙重管理。每一個成年公民都有一個單位,單位不僅能夠影響其成員的職業、收入、住房、升遷以及生老病死等最重要的生活和工作,也負責對其成員進行政治教育、處罰、獎勵和遷移。首先打破傳統單位制的,也正是這場由勞動力流動所引發的“新移民運動”。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進城打工經商,他們離開了原先在農村的單位—“生產隊”,因而後者就難以對這些已經外出的成員實施有效管理。這些外出農民來到城鎮後,要不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單位;要不即便有相對固定的單位接收他們,也往往不能給予他們正式的成員身份,從而也就無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管理。與這種從“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的情況相適應,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府對傳統的單位制進行了適時的改革,逐漸從以單位管理為重心轉向以屬地管理為重心。這一制度轉變的標誌是1985年中國開始推行居民身份證制度。居民身份證破天荒地取代戶口簿和工作證,成為中國公民最重要的身份證件。

4

社區制度

在中國,除了單位管理外,每一個人都必須接受其戶籍所在地的屬地管理。對於那些沒有單位的無業居民,屬地是其唯一的管理單位。在城市,居民的屬地管理制度就是街道和居民委員會制度,簡稱“街居制”。隨著政府人口管理的重心由單位制逐漸轉向屬地制,傳統的“街居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原先由單位承擔的部分人口管理職能轉到街道,例如屬地成員的社會保險、就業、衛生、黨務等,街道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性變得更加突出;另一方面,街道面臨著許多新的管理事務,其管理對象不再僅僅是戶籍居民,還包括外來人口。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一些街道的外來人口甚至大大超過了戶籍人口。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城市開始試行街居體制的改革,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街道管理模式。這些改革的總趨勢,是將城市的街道變為社區,以社區作為城市管理的基本單位。同時將社區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務和居民自治三種基本職能進行分離,設立不同的組織,履行不同的職能。

社會保障體制

當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流入城鎮後,以下兩個方面的社會保障問題便開始突顯:一是城鎮的“新移民”與原居民之間在社會保障方面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二是由於城鎮的“新移民”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權利經常受到威脅,甚至合法的勞動報酬也常常被剋扣拖欠。這些城市“新移民”的惡劣生存狀況,反過來又成為威脅城鎮的穩定和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種現狀使得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政府的緊迫任務。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相繼頒布並施行了《勞動法》、《失業保險條例》等勞動保障法規,力圖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全體職工建立起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傷亡保險等基本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說,“新移民運動”是促使中國建立和健全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現代社會保險體制的一個重要動力。

餓

選舉制度

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不僅是一個經濟進步過程,也是一個政治進步過程。在民主選舉方面,20世紀80年代以後有兩個歷史性的突破:一是縣級以下的人民代表實行直接選舉,二是在廣大農村推行村民自治,即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村的自治權威機構——村民委員會。然而,對於那些從鄉村流入城鎮的“新移民”來說,要真正實現這種來之不易的民主權利卻有著不少實際的困難。一方面,他們長期外出,如果在選舉日不回原籍地,就得放棄其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另一方面,在他們勞動和生活的城鎮,他們又因為沒有戶籍而無權參加當地的民主選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系列技術性的選舉制度便應運而生。(1)委託投票制度,它允許外出的居民可以依法委託他人代為行使投票權;(2)流動票箱,它可以方便那些因工作無法分身的選民投票;(3)社區選舉制度,在外來移民集中的社區,賦予移民選舉社區管理人員的權利;(4)流動黨員管理制度,對移民中的中共黨員實行臨時的管理,保證這些黨員有知情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工會制度

中國的工會體制與西方國家的有本質不同,它不像西方國家那樣是純粹的工人自治組織,而是黨和國家創辦的民眾團體。改革開放前,除了政府和事業機關的工作人員之外,只有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的工人才有資格加入工會。改革開放後,大量的私有企業、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開始出現,政府原有的工會體制又沒有保護農民工的職責,由此產生了這樣一個嚴重困境:權利最需要受到保護的廣大農民工,工會卻不能為他們提供保護。於是,農民工維權成為“新移民運動”帶來的最急迫的社會政治問題之一。這一現實的困境促使國家大力改革傳統的工會體制。199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新的《工會法》,2001年又對新的《工會法》做了重大修訂。工會制度改革的重點:一是更加強調“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二是開始將保護非公有企業職工,尤其是大量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當作工會的重要職責;三是大力推動在非公有企業中組建工會組織。不難發現,“新移民運動”直接推動了中國工會制度的改革,作為“新移民”的“外來工”也是這一制度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政治意義

“新移民運動”對中國政治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改革開放使中國大量人口迅速地從農村遷往城鎮,並對其公民身份產生重大影響。

5

第一,公民身份是公民權利的基礎,但公民身份並不等於公民權利。在通常情況下,公民身份是公民權利的前提,只有擁有公民身份的國民,才能享有國家規定的各種公民權利。事實上,法定的公民身份以及相應的公民權利,在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與城鎮居民相比,農民的勞動權、休息權、社會保障權、受教育權和選舉權的實現程度要低得多。對於中國社會來說,努力消除不同社會階層,尤其是鄉村居民和城鎮居民之間在公民身份和公民權利方面的差別,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

第二,移民是實現公民身份變遷的直接動因。移民可以改變公民的成員身份和自己的社會身份,例如,從農民變為市民,從西部地區的居民變為東部地區的居民,從而享受因成員身份改變而帶來的成員權利。通過改變公民身份和成員身份來增加自己的政治和經濟權益,是移民的內在動因。從權利更少的社區流向權利更多的社區,是移民的基本規律。

第三,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全球化都有助於公民身份的變遷。市場化、工業化和城市化是大規模公民身份變遷的根本動因。市場化要求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和自由交換,要求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也必須遵循平等交換的市場原則,因此,勞動力的市場化是公民身份變遷的經濟動因。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結果是,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向城鎮,越來越多的農民轉變成市民。由此可見,當代中國以大量農民工流入城鎮為主體的“新移民運動”,不過是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產物。全球化加速了資本、技術和人口在全球範圍內的流動,尤其是加速了開發中國家的資本、技術、產品和人口的流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化推動了“新移民運動”,有助於公民身份的變遷。

第四,從中國的經驗看,戶籍制度社區制度教育制度工會制度選舉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對於切實維護公民合法的政治經濟權益,具有實質性的重大意義。沒有這些制度的改革,工業化、城市化和全球化帶來的移民運動,可能會造成公民身份和公民權利新的不平等。從這個意義上說,全球化背景下的移民運動,必然要求政府及時推行民主治理變革,努力消除公民身份的差異,確保全體國民享有平等的公民身份。

移民相關辭彙

119簽證 | 2009美國投資移民項目對洽會 | 環球移民 | AEO技術移民 | CPAA | EB5 | vetassess | “太空人”父母 | 黃金簽證 | 世紀大遷徙 | 中國移民史 | 綠卡抽籤 | 九節灘水電站 | 僚人入蜀 | 澳洲移民 | 新加坡投資移民 | 新加坡移民 | 新移民運動 | 紐西蘭條件性居留權 | 松陽縣移民辦 |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節 | 涉外婚姻簽證移民滿洲政策 | 移民特赦 | 移民語言 | 穿越國境 | 精英移民潮 | 索爾福德大學 | 約瑟夫·庫克 | 緯博出國 | 緯博出國諮詢有限公司 | 金北方移民 | 結婚移民 | 綠卡 | 美加金聯出國諮詢 | 美國紐約PET放射性藥物生產基地 | 美國自由行 | 生態移民 | 職業移民 | 紐西蘭移民 | 胡偉航 | 自謀職業移民 | 英國福利制度 | 津橋移民 | 重慶移民紀念塔 | 移民內參 | 創業移民 |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計畫 | 馬爾他簽證 | 馬爾他駐中國大使館 | 馬里蘭州政府辦公樓重建項目 | 馬里蘭州政府辦公樓項目 | 高技術移民 | 魁北克投資移民限收令 | 鴨蛋坑村 | 黃金德案 | 龍虎洞水庫 | 勞務移民 | 非法居留 | 加拿大技術移民緊缺職業清單 | 加拿大技術移民資格評估表 | 加拿大僱主擔保移民 | 第三次移民潮 | 太空移民 | 東方金諾投資移民 | 第三波移民潮 | 2012中國國際海外留學、移民、投資、置業展覽會 | 歐美教育移民中心 | 2017年六大移民趨勢 | 跨國聯考移民 | 歐洲移民與難民庇護公約 | 加拿大魁省投資移民 | 白俄 | 景霽 | 非志願移民 | 美國移民局 | 數字移民 | 美國往事-我們的星條旗 | NATTI | EB1-C | Schedule A | I-907表格 | USCIS | EB-2B | 條件式綠卡 | 非法停留 | I-797B表格 | 偷渡者 | 紐西蘭技術移民 | 商業移民 | 馬發 | 何大清 | 三峽移民文化節 | 新縣城 | 東湖出國 | 購房換居留政策 | 移民論壇 | 移民局 | 北京異地聯考方案 | 洪洞廣濟寺Chinatown | 移民流行病學 | 北京國際移民搬家公司 | 索通 | 海移移民教育集團 | 出國定居 | 移民接受國 | 限額移民 | 山東新啟點出國諮詢有限公司 | 加達 | 移民監 | 香蕉人 | 石垟村 | 僑置移民 | | 移民潮 | 黃香蕉 | 美國例外主義 | 美國移民520大橋國債項目II期 | 美國投資移民520大橋國債項目II期 | 歸化民 | H1B簽證 | 美國傑出人才綠卡 | 裴乃循 | 加拿大技術移民 | 美國移民改革法案 | 香港移民計畫 | 墨西哥綠卡 | 重金屬移民 | 地質移民 | 洪洞移民 | 華僑移民 | 美國CMB區域中心 | 墨西哥商務簽證 | 菲律賓護照 | 赴美生子 | 845簽證 | 188簽證 | 抽籤移民 | 紐西蘭創業移民 | 城市新移民 | 西班牙投資移民 | 馬來西亞移民優勢 | 希臘移民 | 賽普勒斯移民政策 | 韓國移民 | 跨國華人 | 墨西哥移民 | 國際移民 | 賓厄姆頓槍擊案 | 赴美生子機構 | 巴西移民 | 四通八達網 | 三峽新移民 | 富人移民 | 中國移民政策 | 德國簽證 | 澳洲100配偶類團聚移民 | 澳洲445臨時簽證 | 澳洲103移民 | 新華移民 | 中澳國際 | 馬爾他宣言美國移民 | 海外生子 | 留學 | 出國留學 | 海外房產 | 國際婚姻 | 跨國婚姻 | 赴美產子|日本留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