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鷺

斑鷺

斑鷺,斑鷺是一種中型涉禽。國外分布於蘇拉威西到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中國僅偶見於台灣屏東、高雄。棲息於熱帶鹼水或淡水沼澤、水塘和濕地,主要以魚、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白晝或展昏活動,常站在水邊或淺水中,用嘴飛快地攫食。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斑鷺斑鷺
中文名:斑鷺 拉丁名:Egretta picata 英文名:Pied Heron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今鳥亞綱-> ->今顎總目->鸛形目-> -> ->鷺科-> ->白鷺屬->
分布範圍: 國外分布於蘇拉威西到紐幾內亞、澳大利亞北部;中國僅偶見於台灣屏東、高雄。

動物簡介

別名:鵲鷺、白頸黑鷺(台灣)。
鑑別特徵:頭頂、體型大小與白鷺相似,但頭頂藍黑色,具羽冠;頰至頸部白色,胸前具白色蓑羽,背及下體藍黑色,嘴黃色。
形態:額、頭頂、羽冠藍黑色;頰、頦、喉和頸白色;翅石板黑色;背、肩、腰至尾藍黑色;下體藍黑色或石板黑色;繁殖期頭頂羽冠較長,翕部有長的暗色披針形飾羽,前頸下部亦有長的披針形飾羽懸垂於胸部。
虹膜淡黃色或白色;眼先、眼周裸皮蟬藍色;嘴黃色;跗跖和趾黃色或橙色。
生態生物學:棲息於熱帶鹼水或淡水沼澤、水塘和濕地,營巢於紅樹林或其他樹上,每窩產卵3~4枚,卵藍綠色,大小為41mm×31mm。主要以魚、昆蟲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

鸛形目百科

鸛形目(Ciconiiformes) 鳥綱的1目,為中型涉禽。頸和腳均長,腳適於步行;嘴形側扁而直;眼先裸出;脛的下部裸出;後趾發達,與前趾同在一平面上。棲於水邊或近水地方。覓吃小魚、蟲類及其他小型動物。在高樹或岩崖上營巢。

鷺科的鳥類

鷺科Ardeidae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