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夜鷺

棕夜鷺

棕夜鷺是一種中型涉禽,身長56 - 66 cm。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華萊士區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棕夜鷺[1]

棕夜鷺棕夜鷺

【中文別名】肉桂夜鷺、紅夜鷺
【拉丁學名】Nycticorax caledonicus
【命名時間】Gmelin, 1789[2]
【英文名稱】Rufous Night-heron, nankeen Night Heron, Rufous Night Heron[3]
【科屬分類】鳥綱鸛形目鷺科夜鷺屬

外形特徵

棕夜鷺是一種中型涉禽,身長56 - 66 cm。這是一個矮胖的鷺。黑色頭冠,腿爪是明亮的黃肉桂色。頭部碩大,短脖子。腿較短。在繁殖期枕後長出兩根別致的白色長翎羽。該鳥喙是深橄欖綠色,眼睛黃色。幼鷺身上有各種顏色的條紋如:白色,棕色,橙色,棕色。隨著它們的成長,首先就具有了了黑帽。身體羽毛也一致了。棕夜鷺有時被稱為紅夜鷺。

分布範圍

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及其附近的島嶼。)

棕夜鷺分布圖棕夜鷺分布圖

生活習性

棕夜鷺棲息於臨近水域的樹林中、濕地、植被茂密的溪旁、紅樹林,淹沒草原,公園和花園。白天常隱蔽在沼澤、灌叢或林間,晨昏和夜間活動。一般縮頸長期站立一處不動,或梳理羽毛和在枝間走動,有時亦單腿站立,身體呈駝背狀。如無干擾或未受到威脅,一般不離開隱居地。主要取食蛙類、小魚、蝦等水生動物,偶爾吃一些植物性食物。

棕夜鷺棕夜鷺

生長繁殖

棕夜鷺可以全年繁殖,以資源豐富與否而定。不過,高峰期在南部為九月到明年二月,北方是3至4月。它在其領地與白鷺和鸕鶿雜處築巢,巢是一個鬆散的平台,通常位於鄰水的樹上。每巢產卵2-5枚,孵化持續大約22天。幼鳥在巢逗留42至49天不等。

亞種分布

棕夜鷺(5亞種)[2]
(1)Nycticorax caledonicus caledonicus 分布於新喀里多尼亞
(2)Nycticorax caledonicus hilli 分布於摩鹿加群島蘇拉威西紐幾內亞澳大利亞

棕夜鷺棕夜鷺

(3)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dibularis 分布於所羅門群島俾斯麥群島
(4)Nycticorax caledonicus manillensis 分布於菲律賓群島、婆羅洲北部;
(5)Nycticorax caledonicus pelewensis 分布於帛琉群島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3]。

鷺科的鳥類

鷺科Ardeidae有17屬62種。大、中型涉禽,體形呈紡錘形,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在繁殖期均是重要的炫耀特徵。具有“三長”的特點,即喙長、頸長、腿長。腿部被羽,脛部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沒有明顯的嗉囊,食道中部膨大,整個食道都能儲存食物。飛時頭頸彎曲。主要活動於濕地及附近林地,它們是濕地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指示物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